马明哲透露, 2018年中国平安将投入100亿元开展 “三村建设工程”,即“村官、村医、村教”三个方向,整体布局实现产业扶贫,通过贫困户全产业链免息等瞄准服务实体经济,实现健康扶贫,通过新建实体乡村诊所并搭建线上平台提升贫困地区健康水平,实现教育扶贫,通过线下支教和打造扶贫互联网平台提升乡村教育水平,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使命:2400字中1800字谈扶贫
1988年诞生于深圳蛇口的中国平安,至今已经有30年的发展历程。在三十岁生日之际,中国平安董事长马明哲在致辞中并未大谈企业发展战略与行业现状,而将更多的笔墨聚焦于“精准扶贫”。
马明哲在致辞中透露,2018年,中国平安将正式启动总公益投入为100亿元的“三村建设工程”,面向“村官、村医、村教”的三个方向,实施产业扶贫、健康扶贫、教育扶贫。
3月23日,中国平安召开发布会,公布2016年企业营收额7,744.8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1.7%。近年来,中国平安的业务覆盖面已经由金融保险延伸至银行、投资、智能技术等各个领域。
从30年前一家财险起家的公司,成长为今日覆盖全金融领域的综合金融集团。中国平安每年投入百亿资金于精准扶贫,并在贵州首创全产业链保险深度介入、可让贫困户“低门槛参与,无风险经营”的免息免担保扶贫模式。马明哲坦言,而立之年的中国平安愈发体会到,企业的发展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与社会的发展休戚与共。
十八大以来,脱贫工作占据了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也已经成为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任务。
马明哲称,2017年,中国平安成立“农村金融服务发展委员会”,大力发展农业保险,截至目前,累计为5730万户次农户提供超过4000亿元风险保障额度,受益农民户次48万多。
此外,中国平安成立教育公益理事会,将司庆日定为“平安公益日”,连续第11年开展支教行动,超6000名志愿者累计支教时长26万小时,帮助逾30万偏远农村的孩子完成“读书梦”。
措施:“村官、村医、村教”三村建设工程
2017年,中国平安结合企业技术与资源优势,规划出独具特色的精准扶贫路径。尤其是“三村建设工程”中的“村官”计划,派平安扶贫干部进驻贫困地区,力图帮助农民实现产业扶贫,可谓颇有诚意。
马明哲提出,一批扎根农村的村干部在帮助村民摆脱困境的过程中,往往面临合适项目无资金实施的窘境,对此,中国平安为全国所有贫困地区的“村官”提供1000亿元免息贷款,助力贫困村产业升级,实现根本性脱贫。
9月27日,马明哲曾写过一封很“特别”的信,这封信写给了中国平安驻河源市紫金县龙窝镇的两位扶贫“村官”杨庆丰、钟军。信中写到,马明哲收到了两位 “村官”寄来的被誉为“平安四宝”的洋头紫云番薯、洋头红心蜜柚、连塘云雾金萱绿茶、黑豆后,为“平安四宝”的概念点赞,建议将其“打造成平安的扶贫农业品牌”。
马明哲称,除了内销,这些农产品还可放在中国平安的线上平台慈善公益专区进行预售,通过农产品与现有业务结合的方式,解决产销问题,将扶贫成果分享给更多的人。
同时,“村医”计划,将扶贫延伸到了医疗领域。2018年中国平安将在贫困地区新建和升级1000家乡村诊所,完善乡村诊所认证标准、医疗设施。同时,中国平安还将通过“平安好医生”等线上平台,在全国中心城市动员、招募、资助各专科优秀医生、医疗专家,上山下乡或通过远程,为全国10000名贫困偏远地区的乡村医生,提供现场专项课程、远程培训和义务讲座等。
此外,不满足于简单的温饱,中国平安还关注农村人口的精神扶贫。2018年开始,中国平安的“村教”计划将为全国1000所贫困地区的乡村小学提供图书馆和电教室等硬件设施。中国平安微信公众平台多次报道员工积极参与支教的活动,5月18日,马明哲曾前往平安教育扶贫事业的起点——安徽六安,与孩子们分享《老人与海》的故事。
同时,中国平安还将打造专门的村教扶贫互联网平台,动员、招募、资助全国中心城市优秀教师、教研专家,上山下乡或通过远程,为全国10000名贫困偏远地区的乡村教师,提供现场专项课程、远程培训和义务讲座等,提升乡村小学的教学和管理能力。
“三村建设工程”不断推进,为贫困地区带来了产业升级和医疗等资源改善。平安产险全国首推的免息免担保“台江模式”落地,贵州山区贫困户得以低门槛参与蘑菇种植,并可使用卫星遥感、物联网、DRS鹰眼风控等先进技术,从种植到销售全程无忧。平安万家互联网远程诊疗服务“医视平台”走进乡村,依托平安大健康服务平台的医疗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让河南的山村基层患者通过电视与专家面对面交流。
特色: “三村”、“四宝”助力农村供给侧改革
近年来,扶贫工作已成为各省市政府工作的重点,但部分贫困地区仍存在温饱已足而精神贫穷、自身综合能力差、社会保障系统薄弱等问题,扶贫任务依旧艰巨。
12月26日,全国互联网品牌扶贫创新论坛召开,会议强调要利用品牌经济、品牌效应调动企业参与扶贫的积极性。
中国平安“特色化”精准扶贫就在于此,马明哲在写给两位平安“村官”的回信中提到,自己“愿意成为‘平安四宝’的推销员”。 为“平安四宝”等品牌丰富其销售渠道,扩大其品牌影响力,中国平安为贫困地区发展特色农业提供了品牌力量。
中国平安“特色化”精准扶贫,还在于完善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体系。“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渔”,2016年上半年,第一家“农村金融服务发展委员会” 由中国平安成立,聚焦保险下乡、医保下乡等业务板块。截至目前,平安合计为农村提供保险保障及融资服务超过万亿元。
此外,中国平安的“特色化”精准扶贫,还在于其看到了新金融科技对实体经济发展的现实意义。中国平安成立平安普惠业务集群,重点为小微企业、“三农”及急需资金的小型创业公司提供金融资源支持,缓解此类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将“输血”式扶贫转化为“造血”式扶贫,又将宏大的扶贫目标落实为“三村建设工程”、“平安四宝”、贫困户免息免担保贷款等细节,并通过农村保险、教育扶贫、产业扶贫等模式落到实处,中国平安的“特色化”精准扶贫可谓诚意十足。
马明哲坦言,脱贫攻坚非朝夕之功,“三村建设工程”也任重道远。他呼吁170多万平安同仁,凝聚起公司上下扶贫攻坚的强大合力,拿出“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气魄,为打赢扶贫攻坚战而共同努力。“‘三村建设工程’是每一位平安人都可投身其中的崇高事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