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刊财经 刘增禄
时间总如白驹过隙,本周迎来了2017年收官日,和2016年不同,2017年的A股市场收出了一根年阳线。
回首历史,尽管2017年的A股市场整体几经动荡,但在各路资金辗转腾挪中,市场热点仍是层出不穷,类似雄安新区的重磅事件不断涌现。2017年被称为价值投资的元年,期间蓝筹股大放异彩,“漂亮50”漂亮异常。2017年,A股几经折戟后顺利“嫁入摩门”;多年来备受市场关注的养老金入市也终于迎来了实质性成果。而随着供给侧改革的深入,年内“涨价”几乎覆盖了工业行业的方方面面。
但2017年并非个股普涨年,市场分化严重,“一九”格局明显。除了“漂亮50”的存在,A股中更多的是“要命3000”标的。不少个股更是频频发生离奇“闪崩”。
2017年A股IPO开始逐渐常态化;经济核心从2016年的“去产能”转变为“去杠杆”;监管层出台了很多严监管的政策新规,而2018年,金融监管也将不断深入推进,严监管与防风险或将成为金融领域的主基调。
2017年十大关键词
漂亮50
“漂亮50”出自美国,又名“Nifty Fifty”,是美国股票投资史上特定阶段出现的一个非正式术语,用来指上世纪六十和七十年代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交易的50只备受追捧的大盘股。当时华尔街基金经理有一个说法:“买了漂亮50,就可以去安心休假了。”
2017年,中国版“漂亮50”大放异彩,韬光养晦了很久的大盘蓝筹股们实实在在地“疯狂”了一回,贵州茅台、美的集团、海康威视、中国平安、招商银行等A股著名“蓝筹股”,股价纷纷极速前进。而在未来外资流入A股的大趋势背景下,绩优白马蓝筹股也有望大概率继续沐浴在春风之中。
雄安新区
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通知,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
受此重大利好消息刺激,沪深两市与雄安新区建设相关的上市公司瞬间引爆了市场的热情,4月5日开盘,54只雄安概念股集体涨停。不过,雄安概念炒作如火如荼之时,监管层果断出手对雄安龙头股进行批量停牌,以警示短期炒作的风险。而当这批股票再次复牌后,面对巨大的获利盘涌出,大部分个股出现了深幅调整。此后雄安概念股虽有所反复,但板块疯炒力度已大不如前。
减持新规
5月27日,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股东、董监高减持股份的若干规定》,从扩大适用对象及完善减持制度两方面强化对减持的监管,全面限制了上市公司重要股东集中清仓式的减持渠道。
而为了规范上市公司再融资,早在2月17日,证监会曾调整上市公司再融资规则,对《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实施细则》的部分条文进行了修改,发布了《发行监管问答-关于引导规范上市公司融资行为的监管要求》,以规范上市公司再融资。再融资新规实施以来,定向增发在发行时间、发行规模、发行价格方面的限制即日益趋严,而随着“减持新规”进一步加强对股东减持的限制,2017年定向增发的规模较往年大幅缩减。
闪崩
多年后,如果投资者回首2017年的A股市场,“闪崩”也一定会是他们脑海中必然出现的一个词。伴随市场的阶段性调整,个股更是频频发生离奇“闪崩”。
股票在下跌之前几乎没有任何征兆,有些是横盘,有些是很好的上涨态势,可是突然就掉头直下,下跌速度之快让广大股民猝不及防。而对于股价突发“闪崩”,确实有公司存在业绩变脸、限售股解禁的利空因素,但也有不少公司“闪崩”的背后似乎也找不到什么实质性诱因。不过,结合相关个股的股价走势和前十大流通股股东的结构观察,在市场震荡、交投低迷的背景下,具有高度控盘特征的个股最容易发生“闪崩”事件。
MSCI
三次“入摩”折戟后,北京时间6月21日凌晨4时30分,A股终于“求婚成功”,顺利“嫁入摩门”,并且还送出了超预期的“嫁妆”,股票数量由先前的169只增加至222只。
2017年以来,国内资本市场环境的改变、大陆与香港市场互联互通机制的全面构建以及监管层同MSCI达成的认同,都大幅提升了A股纳入MSCI中国指数和MSCI新兴市场指数冲关成功的概率。此次“入摩”成功,无疑会对A股市场的长期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养老金入市
8月份,近年来备受市场关注的养老金入市终于有了实质性成果。根据九阳股份、正海磁材、首商股份3家公司2017年中报的披露,养老金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八零一组合、八零二组合的形式分别出现在了上述公司中期期末前十大流通股东的名单中,成为了养老金入市以来首批布局的个股。其后,随着三季报的公布,荣安地产、上峰水泥、沪电股份、天地科技、大豪科技、广州酒家6家公司三季度末的前十大流通股东中,也相继出现了养老金的身影。
涨价
2017年,国内多数行业都被裹挟进入涨价大军,涨价成为了多数行业的“主旋律”,2017年的涨价潮几乎覆盖了工业行业的方方面面。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去产能,最典型的案例是钢铁和煤炭。近年来,钢铁和煤炭产业的去产能工作一直是这两个行业的重中之重。二是强环保,随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逐渐成为国人的共识,国家保护自然环境的力度越来越强,“水十条”、“土十条”相继颁布实施,且对于违犯环保法规的还要予以刑事处罚。三是景气度回升,典型的为家电产业。近年来,国内家电产业抓住了人工智能技术进步的契机,为传统家电产品披上了人工智能的外衣,时尚智能化产品的不断开发和问世,提升了整个行业的景气度,激发起国人的消费兴致,涨价也就在情理之中。
IPO常态化
2017年,A股IPO市场持续保持着较为强劲的势头,年内共有434家公司登陆A股市场。A股IPO市场步入“常态化”,监管机构在加快审批IPO的同时亦十分注重上市申请企业的质量。排队申请上市的企业数量较往年明显减少,IPO“堰塞湖”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有所缓解。而随着A股IPO数量的增加,企业上市后平均连续涨停天数则较以往有所减少。有统计显示,2017年新股平均涨停板开板天数约为9天,而2016年下半年登陆A股的166只新股,其开板所需的平均天数则约为12天。
严监管
2017年证监会对A股市场的调查惩处可谓是动作频频。从慧球科技“1001项议案”,到鲜言操纵*ST匹凸案,无不令人印象深刻。在从严监管的大背景下,“罚单”也成为了2017年A股市场的热词之一,无论罚单数量还是单笔处罚金额均创下了A股历史之最。
经统计,2017年各级监管部门对A股上市公司或个人开出的罚单已多达461例。而2014年~2016年开出的罚单则分别为281例、358例、352例。监管层密集开出罚单的同时,对个案的处罚力度也不断加大,尤其是鲜言操纵*ST匹凸案甚至开出了高达34.7亿元的天价罚单,创造证监会对单个自然人罚没金额最大的一次。除此之外,2017年同时有33人被处以市场禁入,其中有10人被实施了终身禁入市场的处罚决定。
去杠杆
2016年以来的经济政策核心“去产能”在2017年逐步转变为“去杠杆”,“去杠杆化”是指金融机构或金融市场减少杠杆的过程,而“杠杆”指“使用较少的本金获取高收益”。
去杠杆是2018年宏观调控的核心,去杠杆的核心则是优化金融资源,目标在于降低金融风险、促进实业复兴。在去杠杆政策推动下,行业龙头企业由于竞争环境的改善,将具备更突出的盈利优势和竞争优势,去杠杆的推进也会有效地去除金融泡沫,有利于维护金融系统安全,防止发生系统性风险。
绩优者牛气冲天 绩差者暴跌不断
年终收官,A股2017年牛熊股榜单“新鲜出炉”。2017年,新股继续大放异彩,截至12月28日,年内205只股价翻倍上涨的个股中,171只为2016年12月以来刚刚登陆A股的“鲜肉”公司。
新股上市后连续涨停基本已成为了A股的“传统节目”,但如果简单以涨幅对比,相对早已上市的“资深”A股而言则有些不太公平。因此,“老面孔”中的大牛股也是此次我们重点盘点的对象。
回首历史,2017年股价的上涨大多归因于业绩,属于价值投资的范畴,这也是A股多年以来难得一见的盛况。市场刮起了价值投资的旋风,无疑是A股逐步成熟的标志。而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纵观资本市场,也从来都是有人欢喜有人忧。回顾起大牛股,尽管已是过去时,但曾经的辉煌还是会令人阵阵热血沸腾;而总结起熊股来,则难免有些说起来都是泪的悲凉。
2017十大牛股
寒锐钴业
2017年3月6日登陆创业板的寒锐钴业,上市后一气呵成收出了19个“一字”涨停,以1221.81%的年涨幅成为了2017年惟一一家股价上涨超过10倍的个股。除了新股光环,公司股价暴涨更多是受益于行业的景气及其亮眼的业绩。新能源拉动钴消费需求,公司产业布局日益完善,刚果项目进一步发展等利好因素,均有效地催化了公司股价的重心不断上移。
鸿特精密
相比一些公司短期爆发力十足的涨势,股价持续稳步上扬不再仅仅是个“理想”,鸿特精密已成功将其变成了现实,年内股价不断震荡攀升,累计实现了323.91%的涨幅,是除了2017年上市的新股外,表现最好的“资深”股。
对于鸿特精密股价的走强,公司未来与特斯拉等新能源汽车企业进一步合作的预期,是股价持续上涨的主要原因。此外,2017年以来,公司的股东户数不断下降,一季度末公司还有4923户股东,三季度末已降至3245户。户均持股数量也由一季度末的2.17万股上升至三季度末的3.3万股。观察发现,鸿特精密的持股集中度很高,主要以信托计划及自然人为主,资金抱团炒高股价的迹象十分明显。
江南嘉捷
回首2017年A股市场的重组事件,最大的赢家非江南嘉捷莫属。11月3日凌晨,江南嘉捷突然发出重组公告,奇虎360回归中概股选中了江南嘉捷,自此周鸿祎成为了公司的实际控制人。11月7日复牌后,江南嘉捷涨停的“天阶”一口气就爬了18层,年内累计斩获了294.2%的涨幅。
方大炭素
2017年的朋友圈里曾流行过这样一首打油诗:“石墨电极如此骄傲,让无数业务挺起腰,惜石油甚好,略输一遭,中国房价,也逊风骚,一代黑料,末路狂飙……”。
从4月中旬的蠢蠢欲动,到6月下旬开始爆发,方大炭素的股价年内大幅上涨218.21%。尽管9月中旬股价开始有所回落,但依然是2017年表现最为抢眼的A股之一。凌厉的走势主要得益于公司主要产品石墨电极价格的暴涨,石墨电极是电炉炼钢和炉外精炼的重要材料,需求出现急剧增长源于2016年年底国家宣布清理整顿“地条钢”。在大规模取缔中频炉后,电弧炉新增情况急剧上升。与此同时,股价的暴涨也同样离不开大批游资的疯狂“爆炒”。
鲁西化工
翻看鲁西化工2017年的走势,和鸿特精密形似神肖,区别于江南嘉捷的连续暴涨,和方大炭素短时期内明显的快速上涨,鲁西化工也呈现了年内股价稳步攀升的局面,最终录得了172.09%的不俗年涨幅。
鲁西化工身处化工行业,随着环保限产,供给侧改革改善行业景气回暖,化工品迎来了复苏行情,尿素价格持续上涨,2017年前3个季度,公司净利润同比实现了497.16%的大幅上涨。价值投资理念盛行的2017年,如此业绩傲人的公司,又怎么会不被资金重点看好而股价大涨呢。
隆基股份
2012年4月11日,隆基股份上市首日的总市值为59.09亿元,2017年12月28日,隆基股份的总市值已高达721.03亿元,短短5年时间,市值增长超过了11倍。2017年以来公司的年涨幅也实现了171.73%。
隆基股本强劲的股价走势和业绩的快速增长相辅相成,自2013年光伏行业回暖以来,公司历年年度净利润增幅分别为229.74%、313.85%、77.25%、197.36%,而2017年三季报,公司也再度以103.99%的利润同比增长收官。股价上涨的同时,公司估值却在不断降低。而2019年,隆基股份拟将其硅片以及组件产能由2016年末7.5GW/5GW扩展至25GW/10GW。如此一来,公司很有望成为全球最大的单晶硅片以及组件制造商。
赣锋锂业
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带来锂电行业市场火爆,使得处于行业上游的赣锋锂业大为受益,不仅业绩快速增厚,年内股价也大幅上涨了169.81%。中国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始于2015年,也是从这一年开始,赣锋锂业开始业绩大增股价暴涨。翻看公司的股价走势,2015年公司曾收出过318.48%的年涨幅。
中际旭创
受一系列政策利好催化,5G概念近期以来表现不断,持续走强。中际旭创身为5G概念中的一员,年内完成了146.96%的阶段上涨。
近期,发改委发布了关于组织实施2018年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的通知。通知要求,2018年开展5G规模组网建设,明确在6GHz以下频段,在不少于5个城市开展5G网络建设,每个城市5G基站数量不少于50个,全网5G终端数量不少于500个。
海康威视
和“沪市一哥”基本在银行、石化等超级大盘蓝筹股之间徘徊不同,深市总市值的头把交椅则常常随着行业景气的变迁而不断更迭。2017年以来,安防龙头海康威视同样将股价持续稳步上扬的“梦想照进了现实”,累计创造了146.89%的年涨幅,甚至还一度成为过“深市新一哥”,目前也仅次于美的集团,稳坐着深市总市值第二把交椅的位置。
水井坊
经过4年多的调整,白酒行业在2017年终于扬眉吐气,以贵州茅台、五粮液为首的高端白酒量价齐升,由此也带动了多家次高端白酒股价格的上涨。翻看年内白酒股的涨势,19家公司14家股价上涨,5家公司股价实现了翻倍上涨,其中又以水井坊的涨势最为彪悍,年涨幅高达146.58%。
水井坊靓丽的股价表现同样与其出色的业绩息息相关,公司三季报业绩增长明显提速,累计创造了2.43亿元的净利润,相比2016年同期增长了63.22%。
2017五大熊股
开尔新材
2016年12月30日,开尔新材30.02元的收盘价距离12月27日创出的31元的最高价相差甚微。而2017年初,1月9日~11日,公司股价却连续3天收出了跌停,1月16日再次跌停,开年的前10个交易日,开尔新材即出现42.74%的跌幅。尽管其后下跌的幅度有所减弱,但下跌的步伐也一直在延续,全年以69.96%的累计跌幅成为了A股第一大熊股。
多数观点认为,开尔新材股价“跌跌不休”的主要原因在于业绩持续承压。财务数据显示,2015年、2016年乃至2017年三季报,开尔新材均持续陷入在营收、净利润同比双下滑的困局中。
*ST中安
2017年全年,A股公司共走过了244个交易日,种种原因,不少公司期间会出现停牌,但*ST中安年内仅仅完成了78天交易。78个交易日,23个跌停,公司年内交易的近1/3时间里都在以跌停报收。
9月13日,麻烦缠身的*ST中安宣布终止出售土地资源、房产的重大资产重组。消息一出,复牌后股价连续12天被狠狠砸在跌停板。再加上重组停牌前的5个跌停,5月31日~9月28日,*ST中安连续17个交易日“一字”跌停,市值转瞬间即蒸发了百亿元。另外需要提醒的是,公司2016年底曾收到证监会调查通知书,因涉嫌违反证券法律法规,证监会决定对公司进行立案调查。如公司因立案调查被最终认定存在重大违法行为,公司股票则存在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及暂停上市的风险。
*ST昌鱼
武昌鱼2016年因股权大战曾一度成为A股市场追捧的“宠儿”,然而2017年却风光不再,不幸沦落为*ST昌鱼。曾经的股权之争并未给公司的经营带来转机。在概念炒作退潮及经营业绩不佳的影响下,*ST昌鱼股价一路下挫,全年股价累计暴跌了67.13%。
*ST上普
因连续两年亏损,ST上普于4月25日起实施退市风险警示更名为*ST上普。而2017年以来,公司还同时陷入了贷款逾期、诉讼缠身、银行账户冻结、资产查封的困境中。曾经,ST上普兼具了新上海、通信、新能源、长三角、3G、中字头、迪士尼等多重概念,但业绩却一直难有起色。因被看作充电桩概念股龙头,ST上普也曾一路涨停,而2017年却最终以暴跌65.27%收官。
香梨股份
早在2013年,香梨股份披露了重组预案,公司间接控股股东新疆昌源水务集团有限公司拟借壳香梨股份上市,重组完成后香梨股份由农业股变身水务股,这场重组原本对于业绩不佳的香梨股份来说就好似久旱逢甘霖。然而,2017年4月4日,一则终止重大资产重组的公告犹如一颗重磅炸弹,抛向了正在满心期待这场重组的投资者,最终,公司股价以全年下跌61.5%进入了2017年熊股的榜单。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