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个人意见】《伯德小姐》:年度第一文艺爆款是如何炼成的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个人意见】《伯德小姐》:年度第一文艺爆款是如何炼成的

《伯德小姐》的火候拿捏的异常精准,它展露了青春里的所有缺点,但这些只属于青春期的缺点甚至还会点燃你的情怀。

文|刘奕承,墨尔本大学

在我的人生中,有一个极其重要的记忆片段,但却不会时常想起,可能大脑本能地试图将它封存在深处。那是我正式出发墨尔本读书前,长春龙嘉国际机场的安检口。

从决定出国到靠近安检口的那一刻,大概有一年多的时间,母亲始终抱以一种儿子即将远赴重洋留学的喜悦心情,没有对分别表现得过于悲观。直到我手拿护照和登机牌,回头看向来送我出发的众多亲朋好友并挥手之时,母亲突然不顾一切地冲上前,狠狠地抱紧我,躲在我的胸口里,控制不住地大哭起来。

她拽着我,又用力地抚过我的头,只是流泪,一句话也没有说。一直以来也标榜着“我是不会流泪的啦”的我,也在那一刻,没有办法克制地泪如雨下。

就像是一场电影的片段,它成为了我人生里很重要的一个闪回,难以表述清楚,却饱含情感,但我却不会经常想起它。

直到在我观看今年这部颁奖季的大热门《伯德小姐》的时候,影片的某些相似桥段让我的这段记忆瞬间召回,在异国他乡的影院里,又一次的情绪崩溃。其实很久没有因为电影流泪了,《伯德小姐》让我再次找回了那种电影可以带给观众的情感爆发。

它很懂人心。

《伯德小姐》讲述了一个关于十七岁的故事。故事发生在美国西海岸加利福尼亚州北部的一个小城市萨克拉门托(Sacramento),女主人公是一个名为克莉丝汀(Christine)但却称自己为伯德小姐(Lady Bird)的女孩。她有着十七岁女孩的叛逆,也有着十七岁女孩的梦想,她在小城市里不谙平凡,想要逃脱平凡,却也不得不面对平凡。

她的目标是去美国东部的大都市读书,她希望自己能变得不那么一样。在漫长的十七岁里,她遇到自己喜欢的男孩,又与他们分手;她与自己最好的朋友争吵,又终究握手言和;她不满着学校里的条条框框,却也心惊胆颤地等待升学的通知;她珍视却又不肯承认与父母间最重要的的情感。

在短暂的十七岁里,她来不及参加满社团的活动;她来不及做完一整份兼职;她来不及看清究竟什么是真正的爱情;她来不及让时间抚平自己与母亲看似难以逾越的矛盾。在电影的九十分钟里,我们陪伴伯德小姐度过了她漫长又短暂的十七岁,我们也重新回到了自己的十七岁。

不是国产典型青春片的清纯或狗血,不是欧美典型青春片的暴躁或迷乱,《伯德小姐》冷静又慈祥地讲述了一场十七岁,客观却不冰冷,满含情绪却不矫揉造作,它用它让人无比舒服的镜头和画面,展现了伯德小姐最青春的这一年。

它让人不由自主地想到那句很是流行的话,“十七岁的你很美,不是你美,是十七岁美”。像是做了一场熟悉的梦,你舍不得让《伯德小姐》落幕,就像你舍不得吹掉十八岁生日的蜡烛。

《伯德小姐》呈现了属于青春的叛逆。影片里的很多情节,会让人想起自己人生中这段岁月里曾经犯下的不可理喻,也或者帮青春里没有那么多勇气的自己狠狠地出了口气。

不是每个人都在自己叛逆的青春期里活成了伯德小姐,但每个人都一定曾经渴望过能有伯德小姐的力量和洒脱。

伯德小姐是独一无二的,却也是每个人曾经的影子。

《伯德小姐》呈现了属于青春的虚荣。伯德小姐为了自己面子而战的冲劲儿是让人觉得可爱的,成熟的人会觉得这样的伯德小姐是傻傻的,但要记得,每个人都曾经不成熟过。影片在这一点上丝毫没有避讳,它把伯德小姐的爱慕虚荣展现的淋漓尽致,但你不会讨厌她,相反,你会笑着点头表示认同。

《伯德小姐》的火候拿捏的异常精准,它展露了青春里的所有缺点,但这些只属于青春期的缺点甚至还会点燃你的情怀。

《伯德小姐》呈现了属于青春的烦恼。亲情,友情,爱情,甚至未来,无一例外。伯德小姐享受着身边的一切,却又厌恶着身边的一切。 她希望离开这样的小城市,她想要去寻找更宽阔更广袤的世界,然而她也终究会发现,无论走再远的路,她也依然会保留着那份家乡的灵魂。那些我们年少时想要摆脱的,原来会是我们很多年后最为怀念的。那些青春里最微妙的苦恼,《伯德小姐》都懂。

然而,通过这一切,《伯德小姐》最终呈现了属于青春的美好。那些年的痴人说梦, 那些年的趾高气昂,那些年的无所畏惧,造就了你最想再活一次的自己。

如果说《爱乐之城》是写给洛杉矶的情书,那么《伯德小姐》更是一封写给萨克拉门托的情书。影片的故事发生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州府萨克拉门托,不同于旧金山、洛杉矶,萨克拉门托是一个简单又安静的小城市,但也正是因为它的小,让它有了自己独特的味道。

巧合的是,影片导演格雷塔·葛韦格(Greta Gerwig)本人也是一位来自于萨克拉门托的姑娘,她有着与电影主人公一样的成长大背景,所以也应该不会有哪位导演比她更适合来讲述这支属于萨克拉门托的故事。对于这座小小的城市,每一个建筑,每一家酒馆,甚至每一个街角,每一花每一叶,她都烂熟于心。她知道这座城市里风的力度,也知道这座城市里人的温度,所以她能将这部影片处理到刚刚好,一切都是最精确的表达。

影片的最开始,是一句来自美国著名随笔作家和小说家琼·狄迪恩(Joan Didion)的名言:“那些谈论着加利福尼亚享乐主义的人,一定没有在萨克拉门托度过一次圣诞。”(Anybody who talks about California hedonism has never spent a Christmas in Sacramento.)琼·狄迪恩也同样来自萨克拉门托,她在说这句话的时候,是在1979年纽约时报对她的一次采访中。

当时,琼·狄迪恩正在洛杉矶飞往萨克拉门托的航班上,望向窗外的景色,她感叹着人们对于加州繁华的痴迷。在很多人眼中,加州像是美国西海岸的一颗明珠,也有着如同阳光般的躁动。但萨克拉门托却与洛杉矶、旧金山这样的大城市大相径庭,它保留着更古老的美国所特有的质感。

所以伯德小姐想要离开这里,她觉得年轻又对未来充满希望的自己,并不属于这里。可是伯德小姐不知道,正是这样安静又有着底蕴的小城,给予了她更为难得的守护。在终于逃离这里后的东海岸大都市里,当别人问起她的名字她不再说伯德小姐后,有人问起了她的家乡。她说,“Sacramento”(萨克拉门托)。

而当对方刚好没有听清又问了一次后,她又改为了发音很像的“San Francisco”(旧金山)。小城市的家乡对于那些背井离乡的人永远是这样的一种存在,身处其中时想要离开,终于离开时又无法不思念,影片在这一处上的设计,非常微妙,也独具味道。

导演格雷塔·葛韦格承认自己的创作受到了琼·狄迪恩的深远影响,她的经历与文字,帮助导演塑造了伯德小姐的故事。一位来自萨克拉门托的作家影响了一位来自萨克拉门托的导演拍摄了一部关于萨克拉门托女孩的故事,观众在观影前就已经能够感受到这部影片的地道与原汁原味。这种天生独有的影片气质,是无法取代和复制的。

而更为神奇的是,影片没有任何一个镜头刻意去展现这座城市的风貌,但在影片落幕时,你却似乎觉得自己真的在萨克拉门托生活了一段时间,这座城市会走入你的心里。

左:格雷塔·葛韦格;右:琼·狄迪恩

奥斯卡当前,一个又一个奥斯卡风向标的奖项正在陆续揭晓,而《伯德小姐》目前已经成为了颁奖季当之无愧的最大赢家,数不胜数的提名和奖杯让人瞠目结舌。

在还未公布结果的第75届金球奖中,《伯德小姐》提名了电影类最佳音乐/喜剧影片、伯德小姐的扮演者西尔莎·罗南(Saoirse Ronan)提名了电影类音乐/喜剧片最佳女主角、伯德小姐母亲的扮演者劳里·梅特卡夫(Laurie Metalf)提名了电影类最佳女配角、导演格雷塔·葛韦格还获得了最佳编剧的提名。

在同样还未开奖的第24届美国演员工会奖中,《伯德小姐》也同样提名了女主和女配,还提名了最佳群戏电影。还有一众2018年陆续揭晓的大奖也都获得了各类提名,满盘丰收。而在已经捧回奖杯的奖项里,《伯德小姐》获得了第83届纽约影评人协会奖最佳影片、最佳女主,第89届美国国家评论协会奖最佳导演、最佳女配、年度佳片,第16届华盛顿影评人协会奖最佳女配,第38届波士顿影评人协会奖最佳女配、最佳剧本,第43届洛杉矶影评人协会奖最佳女配及新生代奖等等等等。

可以说《伯德小姐》锁定奥斯卡是毫无疑问了,最让人期待的是它会最终捧回几个小金人。不仅仅是影片的故事、摄影、编剧、导演和女主女配的表演,就连在同样于颁奖季大放异彩的《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Call Me By Your Name)中横扫各大影帝、炙手可热的蒂莫西·柴勒梅德(Timothée Chalamet)也在《伯德小姐》里献上了非常惊艳的表演。

不同于《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中超级清纯的形象,甜茶在《伯德小姐》中饰演了一位又痞又渣的叛逆少年,然而这个角色却被他演绎的别有风味,甚至更为性感。这也的的确确让观众见识到了这位超级年轻的演员身上无限的可能性。

《伯德小姐》算得上2017年影坛的一个巨大惊喜,它用它高级的表达,突破了传统青春电影的枷锁,把简单的青春片拓展到非常多的层面,发人深省,又让观众感同身受。就像是做了一场很长很长的梦,每个人都可以在《伯德小姐》里再年轻一回。

后来有一次,伯德小姐问母亲“Do you like me”而不是“Do you love me”,那一刻你会明白,比“like”重要的是“love”,而比“love”更重要的,却又是“like”。我如果只是爱你,会希望你对我的感情从“喜欢”上升到“爱”。而如果当我在用生命去在乎你,我需要确定你对我的“爱”里,是否有着“喜欢”。

说回文章开头提到的属于我自己的那份机场记忆。彼时我已完成大学本科四年的学业并在北京工作一年,那是刚刚过完23岁生日的第二天。虽然与伯德小姐离开萨克拉门托时也没有相差很多年,但毕竟比她经历了几个更为重要的人生阶段,心境多少会有差别。而且最重要的是,23岁不是17岁。18岁也不是17岁。

17岁就是17岁。

来源:幕味儿

原标题:年度第一文艺爆款是如何炼成的?

最新更新时间:01/02 12:26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个人意见】《伯德小姐》:年度第一文艺爆款是如何炼成的

《伯德小姐》的火候拿捏的异常精准,它展露了青春里的所有缺点,但这些只属于青春期的缺点甚至还会点燃你的情怀。

文|刘奕承,墨尔本大学

在我的人生中,有一个极其重要的记忆片段,但却不会时常想起,可能大脑本能地试图将它封存在深处。那是我正式出发墨尔本读书前,长春龙嘉国际机场的安检口。

从决定出国到靠近安检口的那一刻,大概有一年多的时间,母亲始终抱以一种儿子即将远赴重洋留学的喜悦心情,没有对分别表现得过于悲观。直到我手拿护照和登机牌,回头看向来送我出发的众多亲朋好友并挥手之时,母亲突然不顾一切地冲上前,狠狠地抱紧我,躲在我的胸口里,控制不住地大哭起来。

她拽着我,又用力地抚过我的头,只是流泪,一句话也没有说。一直以来也标榜着“我是不会流泪的啦”的我,也在那一刻,没有办法克制地泪如雨下。

就像是一场电影的片段,它成为了我人生里很重要的一个闪回,难以表述清楚,却饱含情感,但我却不会经常想起它。

直到在我观看今年这部颁奖季的大热门《伯德小姐》的时候,影片的某些相似桥段让我的这段记忆瞬间召回,在异国他乡的影院里,又一次的情绪崩溃。其实很久没有因为电影流泪了,《伯德小姐》让我再次找回了那种电影可以带给观众的情感爆发。

它很懂人心。

《伯德小姐》讲述了一个关于十七岁的故事。故事发生在美国西海岸加利福尼亚州北部的一个小城市萨克拉门托(Sacramento),女主人公是一个名为克莉丝汀(Christine)但却称自己为伯德小姐(Lady Bird)的女孩。她有着十七岁女孩的叛逆,也有着十七岁女孩的梦想,她在小城市里不谙平凡,想要逃脱平凡,却也不得不面对平凡。

她的目标是去美国东部的大都市读书,她希望自己能变得不那么一样。在漫长的十七岁里,她遇到自己喜欢的男孩,又与他们分手;她与自己最好的朋友争吵,又终究握手言和;她不满着学校里的条条框框,却也心惊胆颤地等待升学的通知;她珍视却又不肯承认与父母间最重要的的情感。

在短暂的十七岁里,她来不及参加满社团的活动;她来不及做完一整份兼职;她来不及看清究竟什么是真正的爱情;她来不及让时间抚平自己与母亲看似难以逾越的矛盾。在电影的九十分钟里,我们陪伴伯德小姐度过了她漫长又短暂的十七岁,我们也重新回到了自己的十七岁。

不是国产典型青春片的清纯或狗血,不是欧美典型青春片的暴躁或迷乱,《伯德小姐》冷静又慈祥地讲述了一场十七岁,客观却不冰冷,满含情绪却不矫揉造作,它用它让人无比舒服的镜头和画面,展现了伯德小姐最青春的这一年。

它让人不由自主地想到那句很是流行的话,“十七岁的你很美,不是你美,是十七岁美”。像是做了一场熟悉的梦,你舍不得让《伯德小姐》落幕,就像你舍不得吹掉十八岁生日的蜡烛。

《伯德小姐》呈现了属于青春的叛逆。影片里的很多情节,会让人想起自己人生中这段岁月里曾经犯下的不可理喻,也或者帮青春里没有那么多勇气的自己狠狠地出了口气。

不是每个人都在自己叛逆的青春期里活成了伯德小姐,但每个人都一定曾经渴望过能有伯德小姐的力量和洒脱。

伯德小姐是独一无二的,却也是每个人曾经的影子。

《伯德小姐》呈现了属于青春的虚荣。伯德小姐为了自己面子而战的冲劲儿是让人觉得可爱的,成熟的人会觉得这样的伯德小姐是傻傻的,但要记得,每个人都曾经不成熟过。影片在这一点上丝毫没有避讳,它把伯德小姐的爱慕虚荣展现的淋漓尽致,但你不会讨厌她,相反,你会笑着点头表示认同。

《伯德小姐》的火候拿捏的异常精准,它展露了青春里的所有缺点,但这些只属于青春期的缺点甚至还会点燃你的情怀。

《伯德小姐》呈现了属于青春的烦恼。亲情,友情,爱情,甚至未来,无一例外。伯德小姐享受着身边的一切,却又厌恶着身边的一切。 她希望离开这样的小城市,她想要去寻找更宽阔更广袤的世界,然而她也终究会发现,无论走再远的路,她也依然会保留着那份家乡的灵魂。那些我们年少时想要摆脱的,原来会是我们很多年后最为怀念的。那些青春里最微妙的苦恼,《伯德小姐》都懂。

然而,通过这一切,《伯德小姐》最终呈现了属于青春的美好。那些年的痴人说梦, 那些年的趾高气昂,那些年的无所畏惧,造就了你最想再活一次的自己。

如果说《爱乐之城》是写给洛杉矶的情书,那么《伯德小姐》更是一封写给萨克拉门托的情书。影片的故事发生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州府萨克拉门托,不同于旧金山、洛杉矶,萨克拉门托是一个简单又安静的小城市,但也正是因为它的小,让它有了自己独特的味道。

巧合的是,影片导演格雷塔·葛韦格(Greta Gerwig)本人也是一位来自于萨克拉门托的姑娘,她有着与电影主人公一样的成长大背景,所以也应该不会有哪位导演比她更适合来讲述这支属于萨克拉门托的故事。对于这座小小的城市,每一个建筑,每一家酒馆,甚至每一个街角,每一花每一叶,她都烂熟于心。她知道这座城市里风的力度,也知道这座城市里人的温度,所以她能将这部影片处理到刚刚好,一切都是最精确的表达。

影片的最开始,是一句来自美国著名随笔作家和小说家琼·狄迪恩(Joan Didion)的名言:“那些谈论着加利福尼亚享乐主义的人,一定没有在萨克拉门托度过一次圣诞。”(Anybody who talks about California hedonism has never spent a Christmas in Sacramento.)琼·狄迪恩也同样来自萨克拉门托,她在说这句话的时候,是在1979年纽约时报对她的一次采访中。

当时,琼·狄迪恩正在洛杉矶飞往萨克拉门托的航班上,望向窗外的景色,她感叹着人们对于加州繁华的痴迷。在很多人眼中,加州像是美国西海岸的一颗明珠,也有着如同阳光般的躁动。但萨克拉门托却与洛杉矶、旧金山这样的大城市大相径庭,它保留着更古老的美国所特有的质感。

所以伯德小姐想要离开这里,她觉得年轻又对未来充满希望的自己,并不属于这里。可是伯德小姐不知道,正是这样安静又有着底蕴的小城,给予了她更为难得的守护。在终于逃离这里后的东海岸大都市里,当别人问起她的名字她不再说伯德小姐后,有人问起了她的家乡。她说,“Sacramento”(萨克拉门托)。

而当对方刚好没有听清又问了一次后,她又改为了发音很像的“San Francisco”(旧金山)。小城市的家乡对于那些背井离乡的人永远是这样的一种存在,身处其中时想要离开,终于离开时又无法不思念,影片在这一处上的设计,非常微妙,也独具味道。

导演格雷塔·葛韦格承认自己的创作受到了琼·狄迪恩的深远影响,她的经历与文字,帮助导演塑造了伯德小姐的故事。一位来自萨克拉门托的作家影响了一位来自萨克拉门托的导演拍摄了一部关于萨克拉门托女孩的故事,观众在观影前就已经能够感受到这部影片的地道与原汁原味。这种天生独有的影片气质,是无法取代和复制的。

而更为神奇的是,影片没有任何一个镜头刻意去展现这座城市的风貌,但在影片落幕时,你却似乎觉得自己真的在萨克拉门托生活了一段时间,这座城市会走入你的心里。

左:格雷塔·葛韦格;右:琼·狄迪恩

奥斯卡当前,一个又一个奥斯卡风向标的奖项正在陆续揭晓,而《伯德小姐》目前已经成为了颁奖季当之无愧的最大赢家,数不胜数的提名和奖杯让人瞠目结舌。

在还未公布结果的第75届金球奖中,《伯德小姐》提名了电影类最佳音乐/喜剧影片、伯德小姐的扮演者西尔莎·罗南(Saoirse Ronan)提名了电影类音乐/喜剧片最佳女主角、伯德小姐母亲的扮演者劳里·梅特卡夫(Laurie Metalf)提名了电影类最佳女配角、导演格雷塔·葛韦格还获得了最佳编剧的提名。

在同样还未开奖的第24届美国演员工会奖中,《伯德小姐》也同样提名了女主和女配,还提名了最佳群戏电影。还有一众2018年陆续揭晓的大奖也都获得了各类提名,满盘丰收。而在已经捧回奖杯的奖项里,《伯德小姐》获得了第83届纽约影评人协会奖最佳影片、最佳女主,第89届美国国家评论协会奖最佳导演、最佳女配、年度佳片,第16届华盛顿影评人协会奖最佳女配,第38届波士顿影评人协会奖最佳女配、最佳剧本,第43届洛杉矶影评人协会奖最佳女配及新生代奖等等等等。

可以说《伯德小姐》锁定奥斯卡是毫无疑问了,最让人期待的是它会最终捧回几个小金人。不仅仅是影片的故事、摄影、编剧、导演和女主女配的表演,就连在同样于颁奖季大放异彩的《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Call Me By Your Name)中横扫各大影帝、炙手可热的蒂莫西·柴勒梅德(Timothée Chalamet)也在《伯德小姐》里献上了非常惊艳的表演。

不同于《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中超级清纯的形象,甜茶在《伯德小姐》中饰演了一位又痞又渣的叛逆少年,然而这个角色却被他演绎的别有风味,甚至更为性感。这也的的确确让观众见识到了这位超级年轻的演员身上无限的可能性。

《伯德小姐》算得上2017年影坛的一个巨大惊喜,它用它高级的表达,突破了传统青春电影的枷锁,把简单的青春片拓展到非常多的层面,发人深省,又让观众感同身受。就像是做了一场很长很长的梦,每个人都可以在《伯德小姐》里再年轻一回。

后来有一次,伯德小姐问母亲“Do you like me”而不是“Do you love me”,那一刻你会明白,比“like”重要的是“love”,而比“love”更重要的,却又是“like”。我如果只是爱你,会希望你对我的感情从“喜欢”上升到“爱”。而如果当我在用生命去在乎你,我需要确定你对我的“爱”里,是否有着“喜欢”。

说回文章开头提到的属于我自己的那份机场记忆。彼时我已完成大学本科四年的学业并在北京工作一年,那是刚刚过完23岁生日的第二天。虽然与伯德小姐离开萨克拉门托时也没有相差很多年,但毕竟比她经历了几个更为重要的人生阶段,心境多少会有差别。而且最重要的是,23岁不是17岁。18岁也不是17岁。

17岁就是17岁。

来源:幕味儿

原标题:年度第一文艺爆款是如何炼成的?

最新更新时间:01/02 12:26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