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她带火了帕劳的那片海却偏爱独自旅行,活得比谁都潇洒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她带火了帕劳的那片海却偏爱独自旅行,活得比谁都潇洒

要不是一组美炸天的潜水照,很多人甚至都不知道帕劳的这片海。

一刷最近的朋友圈,竟发现成了“18岁”的天下,随着最后一批90后终于“无可避免”地步入中年,人们的怀旧情绪一下涌向高潮。

但相比懵懵懂懂的18岁,我似乎还是更喜欢后来那个逐渐认识自己、寻找自我的年纪。

这也是我佩服蕾拉小姐的原因,有好奇心,爱追根究底。一直试图弄清自己想要什么,但是对不想要的东西心里有数。

2015年尾,她在微博上晒出一组潜水美照。照片中,她身穿性感比基尼,身材婀娜似美人鱼。

两年后的她,依旧步履不停,刷她的微博,就像在跟着环游世界,不少人还照着她的攻略打卡,猜测她下一站会去哪里。

她是活的旅行指南,热衷于集邮般地收集风景,而在所有尝试生命中不一样的过程中,偏爱潜水。

要不是一组美炸天的潜水照,很多人甚至都不知道帕劳的这片海。

而对自由潜水的迷恋,其实是始于她大学时代看的电影《碧海蓝天》,那时觉得这种不带任何器具的潜水简直是天方夜谭,同时又帅气得无可匹敌。

海下是个和陆地上完全不一样的世界,更包容、更广阔、也更多未知。

水里的自己也和平时的自己完全不一样,需要卸下一切表象,专注在呼吸和体验上。

或许正是带着这样的心情,蕾拉并不觉得独自旅行,是一件多么难的事。一个人走过45万公里,找寻内心的自由与孤独。

被好奇心带着一次次出走,

她说爱旅行大概是长在基因里的

看着如今蕾拉旅行途中一张张亮眼的美照,你丝毫想不到,

小的时候她跟父母出门,其实非常反感拍照,现在存下来的照片里几乎没有一张是在笑的,也不知道在愁什么。

但高中毕业的暑假,她的父亲给她报了个去九寨沟的旅行团,成了故事的转折点。

每天坐很久很久的大巴,她并不觉得难熬。沿途是川西的大山,还有从来没接触过的藏文化。第一次被旅途中的新鲜感吸引到,让她觉得这个世界有很多东西值得去看。

后来,从福州到杭州上大学,父亲开车把她送过去,那大概是人生中第一次“公路旅行”。蕾拉的父亲爱开越野,常常夸耀自己的车技,还有在路上遇到的各种“看似过不去但终究被他征服了”的路况。

很多年后的现在,她自己也开了一台改装吉普,而这其中,多少是受了父亲的影响。

不过要说真正有机会经常旅行,是在毕业之后,从被好奇心带着一次次出走,到现在抱着目的要找一个栖身的地方,蕾拉把旅行逐渐变成了日常。

因为现在的工作也是需要四处跑的,所以呆在一个地方的时间不会很长。两个礼拜不挪窝已经很稀奇了。但她把工作和旅行分得很清。

旅行是另一码事。谈不上有多么宏大的意义,但在独行中学会和自己对话、相处,倒是有几分值得肯定的意味。

头发越剪越短,路就越走越长

45万公里的旅行?她自己都没算过

经常一个人旅行,让蕾拉对很多事物驾轻就熟。

当她决定去一个新的地方,就自己先看一遍那里的地图。摸清东南西北,还有大致的功能区后,更多的细节就到当地再去探索。

她享受一个人的旅行,喜欢开车去城市附近的制高点看夜景。

尽管旅途中有时危机四伏,但命运总很眷顾。

在黄石公园徒步旅行,走错路又没水喝,硬是撑了下来;

在美国阿拉斯加的浮冰之间划皮划艇,避冰山的时候,简直是在用生命摇桨;

在除夕夜的里约小巷,被小毛孩拿着枪抢劫,失了相机钱包和护照,又因为国内过节没有办法马上补到证件,差点就绝望了。但幸好遇到当地的华人,帮了大忙。

她与不同肤色的人擦肩而过,但也会接触当地人的圈子,

在慕尼黑与当地人一起喝啤酒,在墨西哥与乐队一起弹吉他,在温哥华和当地姑娘找一家酷酷的小店喝一下午的咖啡,在阿维尼翁和摄影师房东一起聊关于民宿的梦想。

穿越过高山和大海、跨过大洲与大洲的界限,

看过伊斯坦布尔的瓷砖纹路、尼罗河上的日升日落,撒哈拉沙漠的温柔曲线、特罗姆索的绚烂极光、哥本哈根的彩色小船、布拉格的哥特式风情……

走过的里程越多,蕾拉越能感受到旅行对自己的改变,停滞不前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只有让自己的状态处于流动,才有可能遇到机会 。

一直在路上的她,同时也快要升级成摄影大师:他乡的街景、异族人的生活,还有每一张自身的美照,让人忍不住想要跟着去这个地方走一走。

当我问蕾拉,为什么她去的每个地方总能拍出美美的个人旅行照?

她不以为意却又淡淡道出了“真相”:放松自然的状态就好。

直到遇见那些有趣的民宿,

她找到了让人暂时停下来的理由

“无论你多频繁地出门,一段时间后终归要回到自己的城市。我觉得在一个固定的地方生活对我越来越失去吸引力了,所以想尝试让状态更加流动起来。

再者,你不会想每一次旅行都只是做一个过路人,你会想留下点什么,建立一个支点去更多地接触这个地方。”

或许正是基于这样的考量,步履不停的蕾拉有了想要暂时停下来,自己开一家民宿的想法:想要拥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地方,能用来招待客人,把自己所有的想法都放进去。

在她的观念里,被一个地方打动,一开始是因为新鲜感,再后来是源于和人相处的几个瞬间。有些地方,那里的人都格外友善,你能看见擦身而过的陌生人都带着笑意,那就一定是你愿意留下来的地方了。

而对蕾拉而言,这个地方,就是松阳。

这里被国家地理杂志称为“最后的江南秘境”,从上海过来约莫四五个小时车程,却像闯入了与世隔绝的仙境,从夯土屋房到朴实村民,都让人着迷。

在松阳,她认识了茑舍的女主人,半年内来了两次,跟着女主人老街买菜,进山看云卷云舒,一起做菜宴请客人,把这座百年老宅改造成的民宿已然当成了自己的家。

那时她跑了江浙很多民宿,又请来了“中国最美民居”的设计师,建筑设计上保留了当地风貌,低调内敛地融入村庄。最终成型。

而在去年9月,她又去了宁夏中卫。深秋时分,漫漫黄沙,层林尽染。她睡在明月光与碎银河里,乘着旧时羊皮筏子跨过黄河,走进满地落梨酿出酒香的百年村落……决定将这里定为第二站民宿旅程。

前方是树林,越过树林是黄河,越过黄河,就是沙漠。试问还有比这更酷的地方吗?

其实无论是旅行还是民宿,在蕾拉眼中,

任何能改变人的事都值得一试。

不必在乎别人的眼光,努力丰盛自己的人生,比什么都重要。

对话蕾拉小姐

1、自己旅行挑选住处时,一般怎么能找到特别舒适的地方?

看你怎么定义“舒适”。一般我喜欢找比较local的地方,多接触一些当地人,去他们常去的餐厅、逛逛当地的菜市场。人文是旅途中很重要的一块,并且越来越多地吸引我。和人、和当地文化的交流,才是一趟旅行的灵魂,是你会记住它的关键原因。

2、有一阵子看到你一直在浙江的民宿圈子里跑,其中有没有发生一些比较有意思的事?

跑得多了,就跑出自己的民宿来。还有比这更有意思的事吗?

3、你会觉得有哪些东西是一家民宿必备的因素?

首先,找到和这个地方的连结。民宿不是简单的盖一座房子,要求的不只是那个壳。它应该是能融进所在的环境里,并且要能承载当地文化的。所以做民宿的第一步是要挖掘,挖掘在地特色,和值得被关注、被体验的东西。然后才是想一个巧妙的方式,去体现这些有价值的东西。

然后是一段很私人的旅程,体验方式在旅途中起到决定作用,你所形成的记忆就来源于此。

最后是很有特色的空间,一个好的空间是给旅程加分的,况且民宿主人的所有品味和理念要通过空间来传达。

4、接下来有给自己定一些计划吗?

生命是流动的,在生活中还不断做着新的尝试,还在接受各种各样的未知,这样的状态就是最好的状态。经营民宿刚好也是这样的状态,所以都是水到渠成的事。

5、听说你即将要出版一本旅行散文,来记录自己这两年的变化,可否能给我们稍微透露一些书里的内容呢?

都是一些旅行随笔,记录了一些旅途中的情绪。一开始旅行并没有被赋予什么意义,什么意识觉醒、自我净化之类的。但我后来发现,旅行,特别是独自旅行,是一个很好的和自己对话的机会。“走出去”这个状态,帮助人建立一个和之前完全不一样的世界观,这样的改变很有趣,所以我把它记录下来。

6、关于旅行这件事,能否跟我们的粉丝分享几句?

不要高看旅行,它就像你生活中的每一个动作,并没有被赋予什么太大的意义。

也不要轻视了旅行,或者说,不要轻视了和自己对话的机会,毕竟能改变自己的契机只有自己能提供。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她带火了帕劳的那片海却偏爱独自旅行,活得比谁都潇洒

要不是一组美炸天的潜水照,很多人甚至都不知道帕劳的这片海。

一刷最近的朋友圈,竟发现成了“18岁”的天下,随着最后一批90后终于“无可避免”地步入中年,人们的怀旧情绪一下涌向高潮。

但相比懵懵懂懂的18岁,我似乎还是更喜欢后来那个逐渐认识自己、寻找自我的年纪。

这也是我佩服蕾拉小姐的原因,有好奇心,爱追根究底。一直试图弄清自己想要什么,但是对不想要的东西心里有数。

2015年尾,她在微博上晒出一组潜水美照。照片中,她身穿性感比基尼,身材婀娜似美人鱼。

两年后的她,依旧步履不停,刷她的微博,就像在跟着环游世界,不少人还照着她的攻略打卡,猜测她下一站会去哪里。

她是活的旅行指南,热衷于集邮般地收集风景,而在所有尝试生命中不一样的过程中,偏爱潜水。

要不是一组美炸天的潜水照,很多人甚至都不知道帕劳的这片海。

而对自由潜水的迷恋,其实是始于她大学时代看的电影《碧海蓝天》,那时觉得这种不带任何器具的潜水简直是天方夜谭,同时又帅气得无可匹敌。

海下是个和陆地上完全不一样的世界,更包容、更广阔、也更多未知。

水里的自己也和平时的自己完全不一样,需要卸下一切表象,专注在呼吸和体验上。

或许正是带着这样的心情,蕾拉并不觉得独自旅行,是一件多么难的事。一个人走过45万公里,找寻内心的自由与孤独。

被好奇心带着一次次出走,

她说爱旅行大概是长在基因里的

看着如今蕾拉旅行途中一张张亮眼的美照,你丝毫想不到,

小的时候她跟父母出门,其实非常反感拍照,现在存下来的照片里几乎没有一张是在笑的,也不知道在愁什么。

但高中毕业的暑假,她的父亲给她报了个去九寨沟的旅行团,成了故事的转折点。

每天坐很久很久的大巴,她并不觉得难熬。沿途是川西的大山,还有从来没接触过的藏文化。第一次被旅途中的新鲜感吸引到,让她觉得这个世界有很多东西值得去看。

后来,从福州到杭州上大学,父亲开车把她送过去,那大概是人生中第一次“公路旅行”。蕾拉的父亲爱开越野,常常夸耀自己的车技,还有在路上遇到的各种“看似过不去但终究被他征服了”的路况。

很多年后的现在,她自己也开了一台改装吉普,而这其中,多少是受了父亲的影响。

不过要说真正有机会经常旅行,是在毕业之后,从被好奇心带着一次次出走,到现在抱着目的要找一个栖身的地方,蕾拉把旅行逐渐变成了日常。

因为现在的工作也是需要四处跑的,所以呆在一个地方的时间不会很长。两个礼拜不挪窝已经很稀奇了。但她把工作和旅行分得很清。

旅行是另一码事。谈不上有多么宏大的意义,但在独行中学会和自己对话、相处,倒是有几分值得肯定的意味。

头发越剪越短,路就越走越长

45万公里的旅行?她自己都没算过

经常一个人旅行,让蕾拉对很多事物驾轻就熟。

当她决定去一个新的地方,就自己先看一遍那里的地图。摸清东南西北,还有大致的功能区后,更多的细节就到当地再去探索。

她享受一个人的旅行,喜欢开车去城市附近的制高点看夜景。

尽管旅途中有时危机四伏,但命运总很眷顾。

在黄石公园徒步旅行,走错路又没水喝,硬是撑了下来;

在美国阿拉斯加的浮冰之间划皮划艇,避冰山的时候,简直是在用生命摇桨;

在除夕夜的里约小巷,被小毛孩拿着枪抢劫,失了相机钱包和护照,又因为国内过节没有办法马上补到证件,差点就绝望了。但幸好遇到当地的华人,帮了大忙。

她与不同肤色的人擦肩而过,但也会接触当地人的圈子,

在慕尼黑与当地人一起喝啤酒,在墨西哥与乐队一起弹吉他,在温哥华和当地姑娘找一家酷酷的小店喝一下午的咖啡,在阿维尼翁和摄影师房东一起聊关于民宿的梦想。

穿越过高山和大海、跨过大洲与大洲的界限,

看过伊斯坦布尔的瓷砖纹路、尼罗河上的日升日落,撒哈拉沙漠的温柔曲线、特罗姆索的绚烂极光、哥本哈根的彩色小船、布拉格的哥特式风情……

走过的里程越多,蕾拉越能感受到旅行对自己的改变,停滞不前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只有让自己的状态处于流动,才有可能遇到机会 。

一直在路上的她,同时也快要升级成摄影大师:他乡的街景、异族人的生活,还有每一张自身的美照,让人忍不住想要跟着去这个地方走一走。

当我问蕾拉,为什么她去的每个地方总能拍出美美的个人旅行照?

她不以为意却又淡淡道出了“真相”:放松自然的状态就好。

直到遇见那些有趣的民宿,

她找到了让人暂时停下来的理由

“无论你多频繁地出门,一段时间后终归要回到自己的城市。我觉得在一个固定的地方生活对我越来越失去吸引力了,所以想尝试让状态更加流动起来。

再者,你不会想每一次旅行都只是做一个过路人,你会想留下点什么,建立一个支点去更多地接触这个地方。”

或许正是基于这样的考量,步履不停的蕾拉有了想要暂时停下来,自己开一家民宿的想法:想要拥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地方,能用来招待客人,把自己所有的想法都放进去。

在她的观念里,被一个地方打动,一开始是因为新鲜感,再后来是源于和人相处的几个瞬间。有些地方,那里的人都格外友善,你能看见擦身而过的陌生人都带着笑意,那就一定是你愿意留下来的地方了。

而对蕾拉而言,这个地方,就是松阳。

这里被国家地理杂志称为“最后的江南秘境”,从上海过来约莫四五个小时车程,却像闯入了与世隔绝的仙境,从夯土屋房到朴实村民,都让人着迷。

在松阳,她认识了茑舍的女主人,半年内来了两次,跟着女主人老街买菜,进山看云卷云舒,一起做菜宴请客人,把这座百年老宅改造成的民宿已然当成了自己的家。

那时她跑了江浙很多民宿,又请来了“中国最美民居”的设计师,建筑设计上保留了当地风貌,低调内敛地融入村庄。最终成型。

而在去年9月,她又去了宁夏中卫。深秋时分,漫漫黄沙,层林尽染。她睡在明月光与碎银河里,乘着旧时羊皮筏子跨过黄河,走进满地落梨酿出酒香的百年村落……决定将这里定为第二站民宿旅程。

前方是树林,越过树林是黄河,越过黄河,就是沙漠。试问还有比这更酷的地方吗?

其实无论是旅行还是民宿,在蕾拉眼中,

任何能改变人的事都值得一试。

不必在乎别人的眼光,努力丰盛自己的人生,比什么都重要。

对话蕾拉小姐

1、自己旅行挑选住处时,一般怎么能找到特别舒适的地方?

看你怎么定义“舒适”。一般我喜欢找比较local的地方,多接触一些当地人,去他们常去的餐厅、逛逛当地的菜市场。人文是旅途中很重要的一块,并且越来越多地吸引我。和人、和当地文化的交流,才是一趟旅行的灵魂,是你会记住它的关键原因。

2、有一阵子看到你一直在浙江的民宿圈子里跑,其中有没有发生一些比较有意思的事?

跑得多了,就跑出自己的民宿来。还有比这更有意思的事吗?

3、你会觉得有哪些东西是一家民宿必备的因素?

首先,找到和这个地方的连结。民宿不是简单的盖一座房子,要求的不只是那个壳。它应该是能融进所在的环境里,并且要能承载当地文化的。所以做民宿的第一步是要挖掘,挖掘在地特色,和值得被关注、被体验的东西。然后才是想一个巧妙的方式,去体现这些有价值的东西。

然后是一段很私人的旅程,体验方式在旅途中起到决定作用,你所形成的记忆就来源于此。

最后是很有特色的空间,一个好的空间是给旅程加分的,况且民宿主人的所有品味和理念要通过空间来传达。

4、接下来有给自己定一些计划吗?

生命是流动的,在生活中还不断做着新的尝试,还在接受各种各样的未知,这样的状态就是最好的状态。经营民宿刚好也是这样的状态,所以都是水到渠成的事。

5、听说你即将要出版一本旅行散文,来记录自己这两年的变化,可否能给我们稍微透露一些书里的内容呢?

都是一些旅行随笔,记录了一些旅途中的情绪。一开始旅行并没有被赋予什么意义,什么意识觉醒、自我净化之类的。但我后来发现,旅行,特别是独自旅行,是一个很好的和自己对话的机会。“走出去”这个状态,帮助人建立一个和之前完全不一样的世界观,这样的改变很有趣,所以我把它记录下来。

6、关于旅行这件事,能否跟我们的粉丝分享几句?

不要高看旅行,它就像你生活中的每一个动作,并没有被赋予什么太大的意义。

也不要轻视了旅行,或者说,不要轻视了和自己对话的机会,毕竟能改变自己的契机只有自己能提供。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