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新型地接社的转型样本:成于目的地深度玩法,如何突破小而美瓶颈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新型地接社的转型样本:成于目的地深度玩法,如何突破小而美瓶颈

在传统旅游产业链里,多数旅游服务商是从批发商那里拿产品,而批发商跟地接社拿资源、组产品,依据的是过往跟团游模式几十年的经验——消费者去一个目的地,就是要玩这些项目。

12月,蚂蜂窝融资的消息刷爆了旅游人的朋友圈。但更令人振奋的或许是,蚂蜂窝让行业看到了“新旅游”爆发的可能。

在《想做自由行平台的创业者那么多,凭什么只有蚂蜂窝杀到了IPO前夜?》一文中,蚂蜂窝CEO陈罡具体阐述了新旅游时代的运作模式:在未来的旅游产业链中,地接社会扎根于某个目的地,对当地的文化、特色、特立独行的玩法烂熟于心;并且很懂用户,通过服务、文化附加值赢得更多利润空间,从而摆脱资源(如舱位酒店)价格战的泥潭。批发商则根据新的资源行情,更灵活地去组建自己的产品库。

智游啦,便是陈罡口中新型地接社的代表之一——他不止一次地在公开演讲和采访中,提到这家公司。在陈罡看来,类似于智游啦这样的供应商,正成长为蚂蜂窝自由行平台的核心力量。

不过,这类公司也有着自己的烦恼和苦楚。他们踏上了自由行时代的列车,逐渐成为消费者的宠儿;但他们仍然受困于规模化的瓶颈,在寻求突破自我的路上苦苦挣扎。

“新型地接社”的诞生

在12月8日,蚂蜂窝全国供应商大会最后一站(华西站)上,智游啦或许是圈粉最多的一家公司。在CEO汪博演讲结束之后,一群人上前交流、互换名片,让他有点应接不暇。

这是一家将体验式玩法做标准化输出的目的地运营商,主要为追求品质的自由行爱好者,提供独家策划的旅行玩法,涵盖了主题半日游、一日游和当地体验等类别。智游啦从厦门起家,目前已经陆续开拓了杭州、西安等目的地,共上线53款产品。从其公布的数据来看,从去年11月到今年12月,其GMV已经超过1500万。

其实,在旅游业者看来,智游啦受欢迎的原因,并不在于它的营收数据。而是它的玩法从用户消费习惯、产品设计到资源采购及组合、市场营销,都自成体系。

在传统旅游产业链里,多数旅游服务商是从批发商那里拿产品,而批发商跟地接社拿资源、组产品,依据的是过往跟团游模式几十年的经验——消费者去一个目的地,就是要玩这些项目。

但可以预见的是,随着自由行消费趋势成为主流,这样的产品将很难立足于市场。而那些习惯大团操作模式的传统旅行社如果不改变,最终会是“温水煮青蛙”的下场,沦为价格战中的炮灰。

智游啦与传统旅游产业链中地接社角色不同的是,他们深耕目的地,利用自己的产品策划体系将目的地碎片化资源打包成自由行产品,然后进行多渠道投放以及场景化营销;与此同时,利用自身的智能运营系统进行品控管理。

“产品是一切的基础。”在汪博的认知中,好产品才是赢得用户的关键。汪博告诉TBO(旅游商业观察),智游啦开发任何一个目的地之前,都会把这个目的地的资源版图进行划分,然后从网上进行大数据抓取,总结出每块资源版图的核心玩法,并结合当地特色、文化,以独特视角去呈现体验玩法。

“以鼓浪屿为例,我们在网上抓取的关键词是文艺、清新、特色建筑,另外通过我们的走访发现岛上还生活着一些原住民,他们依然过着传统、简朴的生活,于是我们结合两者设计出’鼓浪屿秘境——开启岛民秘密生活’的产品。在玩法体验中,客人可以在断崖边的公馆享受下午茶、拜访不对公众开放的老别墅,还可以与岛民一起聊天喝茶。”汪博介绍。

另外,与传统旅行社的操作模式相比,互联网技术出身的智游啦团队,还打造出了一套智能运营系统,将订单管理、产品分销、物料管理、向导管理、财务分析、评价反馈、业务决策分析等打通,实现高效运转和管理。

汪博以智能派单系统为例,向TBO阐述了这套智能运营系统的功能,“比如,系统会根据玩法呈现师(向导)的时间安排、带团经验以及擅长的能力点进行自动派单,而呈现师在移动端可以收到带团时间、客人资料、物料获取等信息。团队中如果有小孩,系统会优先将单派给有带亲子家庭经验的向导。”

简单来说,从产品策划到服务品控再到内部管理,智游啦都有自己的一套体系。这与陈罡对”新旅游”模式的定义不谋而合。而汪博将陈罡口中的“新型地接社”理解为,三种能力——产品策划及落地服务品控能力;多渠道投放及场景化营销能力;重构高效运营的智能系统能力。

在蚂蜂窝供应商大会上,汪博同时宣布,他们的这“三种能力”将对对外开放。也就是说,在目的地扩张上,智游啦采取的是“曲线救国”的方式——将自己打磨出的产品策划、品控、运营、管理系统体系开放给目的地地接社。

智游啦的转身

这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开放策略?据汪博介绍,智游啦和目的地服务商合作的模式分为两种:一是和符合智游啦调性的目的地小型地接社共同成立公司,智游啦占股不超过40%,用智游啦的整套体系运营新的公司,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二是和目的地大型、成熟地接社在产品专线上建立合作,智游啦利用自己的系统体系结合地接社的资源等设计、运营当地深度体验产品,前期不收策划费和运营费,产品正式上线后,收取每个客户5—10元的产品升级服务费。

汪博告诉TBO,智游啦的目标是在2018年以这种开放的策略进军国内18个目的地,境外4个目的地。

对于开放策略,汪博也有自己的逻辑。在他看来,过去的旅游产品大多是粗放型的旅游策划产品,只要熟悉目的地和资源点,那么通过简单的踩点和串联,产品便形成了;但是,新时代的需要的是高度精细化运营的旅游产品,它是比传统旅游产品具有更高的运营门槛的事情。“我们认为,用智游啦的产品策划运营体系赋能目的地地接社,能够让它原有的资源焕发出更大的价值,提升单人毛利率”汪博说。

从发展战略上来看,智游啦以开放的姿态进行目的地扩张,无疑是一种聪明的选择。此前它是希望将厦门的模式复制到全国各个目的地,但这样明显太重,速度太慢;而且在成熟的目的地竞争已经很激烈,智游啦很难切进去;另外,其对目的地的了解未必能强过当地服务商。

所以,智游啦选择以开放系统的方式,去和当地的服务商合作而不是竞争,显然是一个双赢的机会——当地旅行社的问题在于落后的产品策划能力、运营能力和运营效率,而这正好是智游啦的长处。

理想的状态下,这确实是迅速扩大规模的不错的方式。但是在实际中,智游啦遇到的问题可能会比想象中还要多。

这会是一个光明的未来吗

首先,智游啦提出的所谓“目的地体验升级”的时代是否真的已经到来?目的地深度体验玩法在用户心智端是否真的已经成熟?如果这个“时代”迎来爆发需要一个漫长的等待期,那么需要跟着智游啦一起熬过寒冬的不仅是智游啦的几个创业兄弟,还有各个目的地的合伙人。

而从这家公司的过往经历来看,它过去6年在旅游行业的探索似乎总是“理想大于现实”。从智能行程规划工具到PGC旅行视频再到目的地打包产品的设计——之前所有的尝试终究没有迎来用户的爆发。这次智游啦的“理想”能否照进现实?或许仍需要打一个问号。

从更加现实的层面来看,智游啦作为一家新型的目的服务商,即使在运营最成熟的厦门,也仅有一年的经验,其是否真的具有足够强大的地接运营数据体系去支撑全国各个目的地的产品策划、运营?

另外,智游啦本身的模式比较“轻”——不碰酒店、车队、景区等重资源,这也就意味着,在与目的地地接社合作的过程中,智游啦产品设计的“套路”或许很容易被模仿和复制。智游啦是否有做好被踹出局的准备?

这一系列的问题,或许都是智游啦在接下来即将面临的挑战。但在汪博看来,创业本身就是一场豪赌。他告诉TBO,“智游啦赌的就是,自助体验旅行,一定会是未来最有潜力的市场方向,而智游啦的目标则是以最快速的方法将自助体验旅行产品覆盖到全国、甚至全球。”

智游啦,作为一家“新型地接社”,成于目的地深度体验玩法,但如何突破“小而美”的瓶颈?这次的“转身”能否为其赢得一个更加广阔的未来?TBO将继续保持观察。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新型地接社的转型样本:成于目的地深度玩法,如何突破小而美瓶颈

在传统旅游产业链里,多数旅游服务商是从批发商那里拿产品,而批发商跟地接社拿资源、组产品,依据的是过往跟团游模式几十年的经验——消费者去一个目的地,就是要玩这些项目。

12月,蚂蜂窝融资的消息刷爆了旅游人的朋友圈。但更令人振奋的或许是,蚂蜂窝让行业看到了“新旅游”爆发的可能。

在《想做自由行平台的创业者那么多,凭什么只有蚂蜂窝杀到了IPO前夜?》一文中,蚂蜂窝CEO陈罡具体阐述了新旅游时代的运作模式:在未来的旅游产业链中,地接社会扎根于某个目的地,对当地的文化、特色、特立独行的玩法烂熟于心;并且很懂用户,通过服务、文化附加值赢得更多利润空间,从而摆脱资源(如舱位酒店)价格战的泥潭。批发商则根据新的资源行情,更灵活地去组建自己的产品库。

智游啦,便是陈罡口中新型地接社的代表之一——他不止一次地在公开演讲和采访中,提到这家公司。在陈罡看来,类似于智游啦这样的供应商,正成长为蚂蜂窝自由行平台的核心力量。

不过,这类公司也有着自己的烦恼和苦楚。他们踏上了自由行时代的列车,逐渐成为消费者的宠儿;但他们仍然受困于规模化的瓶颈,在寻求突破自我的路上苦苦挣扎。

“新型地接社”的诞生

在12月8日,蚂蜂窝全国供应商大会最后一站(华西站)上,智游啦或许是圈粉最多的一家公司。在CEO汪博演讲结束之后,一群人上前交流、互换名片,让他有点应接不暇。

这是一家将体验式玩法做标准化输出的目的地运营商,主要为追求品质的自由行爱好者,提供独家策划的旅行玩法,涵盖了主题半日游、一日游和当地体验等类别。智游啦从厦门起家,目前已经陆续开拓了杭州、西安等目的地,共上线53款产品。从其公布的数据来看,从去年11月到今年12月,其GMV已经超过1500万。

其实,在旅游业者看来,智游啦受欢迎的原因,并不在于它的营收数据。而是它的玩法从用户消费习惯、产品设计到资源采购及组合、市场营销,都自成体系。

在传统旅游产业链里,多数旅游服务商是从批发商那里拿产品,而批发商跟地接社拿资源、组产品,依据的是过往跟团游模式几十年的经验——消费者去一个目的地,就是要玩这些项目。

但可以预见的是,随着自由行消费趋势成为主流,这样的产品将很难立足于市场。而那些习惯大团操作模式的传统旅行社如果不改变,最终会是“温水煮青蛙”的下场,沦为价格战中的炮灰。

智游啦与传统旅游产业链中地接社角色不同的是,他们深耕目的地,利用自己的产品策划体系将目的地碎片化资源打包成自由行产品,然后进行多渠道投放以及场景化营销;与此同时,利用自身的智能运营系统进行品控管理。

“产品是一切的基础。”在汪博的认知中,好产品才是赢得用户的关键。汪博告诉TBO(旅游商业观察),智游啦开发任何一个目的地之前,都会把这个目的地的资源版图进行划分,然后从网上进行大数据抓取,总结出每块资源版图的核心玩法,并结合当地特色、文化,以独特视角去呈现体验玩法。

“以鼓浪屿为例,我们在网上抓取的关键词是文艺、清新、特色建筑,另外通过我们的走访发现岛上还生活着一些原住民,他们依然过着传统、简朴的生活,于是我们结合两者设计出’鼓浪屿秘境——开启岛民秘密生活’的产品。在玩法体验中,客人可以在断崖边的公馆享受下午茶、拜访不对公众开放的老别墅,还可以与岛民一起聊天喝茶。”汪博介绍。

另外,与传统旅行社的操作模式相比,互联网技术出身的智游啦团队,还打造出了一套智能运营系统,将订单管理、产品分销、物料管理、向导管理、财务分析、评价反馈、业务决策分析等打通,实现高效运转和管理。

汪博以智能派单系统为例,向TBO阐述了这套智能运营系统的功能,“比如,系统会根据玩法呈现师(向导)的时间安排、带团经验以及擅长的能力点进行自动派单,而呈现师在移动端可以收到带团时间、客人资料、物料获取等信息。团队中如果有小孩,系统会优先将单派给有带亲子家庭经验的向导。”

简单来说,从产品策划到服务品控再到内部管理,智游啦都有自己的一套体系。这与陈罡对”新旅游”模式的定义不谋而合。而汪博将陈罡口中的“新型地接社”理解为,三种能力——产品策划及落地服务品控能力;多渠道投放及场景化营销能力;重构高效运营的智能系统能力。

在蚂蜂窝供应商大会上,汪博同时宣布,他们的这“三种能力”将对对外开放。也就是说,在目的地扩张上,智游啦采取的是“曲线救国”的方式——将自己打磨出的产品策划、品控、运营、管理系统体系开放给目的地地接社。

智游啦的转身

这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开放策略?据汪博介绍,智游啦和目的地服务商合作的模式分为两种:一是和符合智游啦调性的目的地小型地接社共同成立公司,智游啦占股不超过40%,用智游啦的整套体系运营新的公司,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二是和目的地大型、成熟地接社在产品专线上建立合作,智游啦利用自己的系统体系结合地接社的资源等设计、运营当地深度体验产品,前期不收策划费和运营费,产品正式上线后,收取每个客户5—10元的产品升级服务费。

汪博告诉TBO,智游啦的目标是在2018年以这种开放的策略进军国内18个目的地,境外4个目的地。

对于开放策略,汪博也有自己的逻辑。在他看来,过去的旅游产品大多是粗放型的旅游策划产品,只要熟悉目的地和资源点,那么通过简单的踩点和串联,产品便形成了;但是,新时代的需要的是高度精细化运营的旅游产品,它是比传统旅游产品具有更高的运营门槛的事情。“我们认为,用智游啦的产品策划运营体系赋能目的地地接社,能够让它原有的资源焕发出更大的价值,提升单人毛利率”汪博说。

从发展战略上来看,智游啦以开放的姿态进行目的地扩张,无疑是一种聪明的选择。此前它是希望将厦门的模式复制到全国各个目的地,但这样明显太重,速度太慢;而且在成熟的目的地竞争已经很激烈,智游啦很难切进去;另外,其对目的地的了解未必能强过当地服务商。

所以,智游啦选择以开放系统的方式,去和当地的服务商合作而不是竞争,显然是一个双赢的机会——当地旅行社的问题在于落后的产品策划能力、运营能力和运营效率,而这正好是智游啦的长处。

理想的状态下,这确实是迅速扩大规模的不错的方式。但是在实际中,智游啦遇到的问题可能会比想象中还要多。

这会是一个光明的未来吗

首先,智游啦提出的所谓“目的地体验升级”的时代是否真的已经到来?目的地深度体验玩法在用户心智端是否真的已经成熟?如果这个“时代”迎来爆发需要一个漫长的等待期,那么需要跟着智游啦一起熬过寒冬的不仅是智游啦的几个创业兄弟,还有各个目的地的合伙人。

而从这家公司的过往经历来看,它过去6年在旅游行业的探索似乎总是“理想大于现实”。从智能行程规划工具到PGC旅行视频再到目的地打包产品的设计——之前所有的尝试终究没有迎来用户的爆发。这次智游啦的“理想”能否照进现实?或许仍需要打一个问号。

从更加现实的层面来看,智游啦作为一家新型的目的服务商,即使在运营最成熟的厦门,也仅有一年的经验,其是否真的具有足够强大的地接运营数据体系去支撑全国各个目的地的产品策划、运营?

另外,智游啦本身的模式比较“轻”——不碰酒店、车队、景区等重资源,这也就意味着,在与目的地地接社合作的过程中,智游啦产品设计的“套路”或许很容易被模仿和复制。智游啦是否有做好被踹出局的准备?

这一系列的问题,或许都是智游啦在接下来即将面临的挑战。但在汪博看来,创业本身就是一场豪赌。他告诉TBO,“智游啦赌的就是,自助体验旅行,一定会是未来最有潜力的市场方向,而智游啦的目标则是以最快速的方法将自助体验旅行产品覆盖到全国、甚至全球。”

智游啦,作为一家“新型地接社”,成于目的地深度体验玩法,但如何突破“小而美”的瓶颈?这次的“转身”能否为其赢得一个更加广阔的未来?TBO将继续保持观察。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