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记住这张威严而慈祥的脸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记住这张威严而慈祥的脸

法律应当长着一张父亲的脸,威严而慈祥。

资料图。

《法治周末》编辑部

太阳照常升起,属于2018新年的阳光已温暖照耀你我。

时间总是以不期许的姿态,留下希望的空白让人们希望;以不留恋的身影,留下感怀的讯息让人们凭栏。而那些填满我们内心的必将是每一个具体的肉身所承受的时代以及它的世事人生。

在新年的太阳升起前夕,朋友圈贴满了青春,多少人回到18岁,不管今昔何在,每个人的18岁都是那么青涩却清晰,那么富有朝气,仿若新年有一个崭新的面孔。而不管是“50后”的还是“90后”的18岁,他们都是逝去的几代,新的一代“00后”才是18岁的主角。

这些千禧年出生的一代还没有以清晰的精神面貌示人,就被人们以此种方式呼唤出来,这或许是人们对价值矮化与异化的“油腻中年”和“佛系风”的一种反抗:人们不会甘于现实,也总是不满于现状,人们需要活力解决裹足不前的步伐,这是如同西西弗斯一般的抗争。当然,“00后”还在多元的文化环境中成长,他们有理由成长为更开放、更具国际视野的一代,这是对18岁和对未来世界的祝福。

2018年,一个从18岁开始的新年。虽然流行文化不能摆脱它清浅的从众心理诉求,但也不能不看到,人们在回看往昔时,某些时代的精神面貌呼之欲出,并在18岁的合唱中清晰起来,让集体获得一种“显意识”:在今天,这个国家和民族依旧需要保持创新的活力,“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这个国家今天的面貌正是这40年改革开放的成果。在40年前,改革,是开创新的历史局面,是以健康的体制让国家和社会生活运转起来;开放,则是走向世界,寻求与人类文明和价值的共识,让世界走进来也让自己走出去。在这40年间,从1980年代的文化启蒙到1990年代的经济腾飞,通过不断改革开放,中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举世瞩目中国的崛起。

当前,中国的改革进入了深水区,政治体制改革和法治文明建设势在必行,并需不断深入推进。这其中,法治成为这个时代的主题,全面依法治国成为社会的共识。作为一份以“法治影响中国”为使命的报纸,我们从一个个法治故事中聚焦中国,期冀以法治塑造中国。相比于文化中国、经济中国,我们更看重一个法治中国的成长和壮大。

从40年的改革开放历史,回到当下,瞩目未来。我们看到了如今人们对司法公平正义的热切追求,看到了许多正义来临的时刻,但也看到了那些脱离了常识的真实。这就是脚下的现实,它泥沙俱下,有时候甚至残酷无情,当面对这些的时候,我们更感觉到法治之光的弥足珍贵。

在去年本报主办的十大法治图书评选中,宪法成为十大法治图书的主题,这凸显了宪法在建设法治中国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在这样一个法治的时刻,中国法学学术共同体正在全方位地呼吁着宪法功能,并为之做着智识上的准备,这是难能可贵的。

法律应当长着一张父亲的脸,威严而慈祥。这对于18岁要离家出门远行的青年来说意义深刻,这里面包含了严格的法度和良善的用心。作家余华在1987年写了《十八岁出门远行》,主人公在青春初旅中,当他面对“背弃现状世界提供的秩序和逻辑”时,也许这样一张父亲的脸是重要的。相对于改革开放的历史来说,法治中国依然是一个青年,还在培育自己的品格和独立的灵魂。依托于百余年来不断求索的精神和古老大国的伟大传统以及40年的改革开放历程,当今天脚踏这块土地前行时,他心中信仰的就是法律这张威严而慈祥的父亲的脸。

2018,我们需要记住这张威严而慈祥的脸,从而内心坚定地前行。刚刚过去的这个年末,又有一批报纸宣布退出这个时代的舆论场,这是时代洪流中的一个切面,有人绝望、离开,有人忍耐、坚守。2018年的第一期也是我们《法治周末》的第401期,400期的法治报道已伴随中国法治现代化的进程成为过去。2018年,法治中国还在进行时中,对法治的追求,我们不会疲倦,就像西西弗斯一样可以一次次从1开始,不惧怕现实的困境,竭尽我们所能,不断推进法治的进步。

2018,既然是18岁,我们应将现实所有的挫折、悲观视作一种包含正面价值的精神财富,在推动法治前行的路上,让历史不回头,让社会不倒退;让改革开放的源流涓涓不壅,让国家的创新之力绵绵不绝。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记住这张威严而慈祥的脸

法律应当长着一张父亲的脸,威严而慈祥。

资料图。

《法治周末》编辑部

太阳照常升起,属于2018新年的阳光已温暖照耀你我。

时间总是以不期许的姿态,留下希望的空白让人们希望;以不留恋的身影,留下感怀的讯息让人们凭栏。而那些填满我们内心的必将是每一个具体的肉身所承受的时代以及它的世事人生。

在新年的太阳升起前夕,朋友圈贴满了青春,多少人回到18岁,不管今昔何在,每个人的18岁都是那么青涩却清晰,那么富有朝气,仿若新年有一个崭新的面孔。而不管是“50后”的还是“90后”的18岁,他们都是逝去的几代,新的一代“00后”才是18岁的主角。

这些千禧年出生的一代还没有以清晰的精神面貌示人,就被人们以此种方式呼唤出来,这或许是人们对价值矮化与异化的“油腻中年”和“佛系风”的一种反抗:人们不会甘于现实,也总是不满于现状,人们需要活力解决裹足不前的步伐,这是如同西西弗斯一般的抗争。当然,“00后”还在多元的文化环境中成长,他们有理由成长为更开放、更具国际视野的一代,这是对18岁和对未来世界的祝福。

2018年,一个从18岁开始的新年。虽然流行文化不能摆脱它清浅的从众心理诉求,但也不能不看到,人们在回看往昔时,某些时代的精神面貌呼之欲出,并在18岁的合唱中清晰起来,让集体获得一种“显意识”:在今天,这个国家和民族依旧需要保持创新的活力,“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这个国家今天的面貌正是这40年改革开放的成果。在40年前,改革,是开创新的历史局面,是以健康的体制让国家和社会生活运转起来;开放,则是走向世界,寻求与人类文明和价值的共识,让世界走进来也让自己走出去。在这40年间,从1980年代的文化启蒙到1990年代的经济腾飞,通过不断改革开放,中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举世瞩目中国的崛起。

当前,中国的改革进入了深水区,政治体制改革和法治文明建设势在必行,并需不断深入推进。这其中,法治成为这个时代的主题,全面依法治国成为社会的共识。作为一份以“法治影响中国”为使命的报纸,我们从一个个法治故事中聚焦中国,期冀以法治塑造中国。相比于文化中国、经济中国,我们更看重一个法治中国的成长和壮大。

从40年的改革开放历史,回到当下,瞩目未来。我们看到了如今人们对司法公平正义的热切追求,看到了许多正义来临的时刻,但也看到了那些脱离了常识的真实。这就是脚下的现实,它泥沙俱下,有时候甚至残酷无情,当面对这些的时候,我们更感觉到法治之光的弥足珍贵。

在去年本报主办的十大法治图书评选中,宪法成为十大法治图书的主题,这凸显了宪法在建设法治中国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在这样一个法治的时刻,中国法学学术共同体正在全方位地呼吁着宪法功能,并为之做着智识上的准备,这是难能可贵的。

法律应当长着一张父亲的脸,威严而慈祥。这对于18岁要离家出门远行的青年来说意义深刻,这里面包含了严格的法度和良善的用心。作家余华在1987年写了《十八岁出门远行》,主人公在青春初旅中,当他面对“背弃现状世界提供的秩序和逻辑”时,也许这样一张父亲的脸是重要的。相对于改革开放的历史来说,法治中国依然是一个青年,还在培育自己的品格和独立的灵魂。依托于百余年来不断求索的精神和古老大国的伟大传统以及40年的改革开放历程,当今天脚踏这块土地前行时,他心中信仰的就是法律这张威严而慈祥的父亲的脸。

2018,我们需要记住这张威严而慈祥的脸,从而内心坚定地前行。刚刚过去的这个年末,又有一批报纸宣布退出这个时代的舆论场,这是时代洪流中的一个切面,有人绝望、离开,有人忍耐、坚守。2018年的第一期也是我们《法治周末》的第401期,400期的法治报道已伴随中国法治现代化的进程成为过去。2018年,法治中国还在进行时中,对法治的追求,我们不会疲倦,就像西西弗斯一样可以一次次从1开始,不惧怕现实的困境,竭尽我们所能,不断推进法治的进步。

2018,既然是18岁,我们应将现实所有的挫折、悲观视作一种包含正面价值的精神财富,在推动法治前行的路上,让历史不回头,让社会不倒退;让改革开放的源流涓涓不壅,让国家的创新之力绵绵不绝。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