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解忧杂货店》票房口碑不如意,日本IP改编亏损成大概率事件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解忧杂货店》票房口碑不如意,日本IP改编亏损成大概率事件

倘若看到自己的小说被改编得“不成人形”,东野圭吾是不是也该要爱惜一下羽毛,把一把关了呢?

那个溢满温情、治愈且充满想象力的原著小说,在影视化之后,反倒变成了一碗“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无聊鸡汤。

正在公映中的《解忧杂货店》,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质疑。豆瓣评分从5.9下行至5.4,评论称“把《寻梦环游记》拍成了《纯洁心灵·逐梦演艺圈》”;而其市场反响更是平平,不仅在同期上映的4部电影中垫底,更不敌冯小刚的《芳华》。

事实上,日本IP改编作品的滑铁卢,不止《解忧杂货店》。2017年“韩流”趋弱,汹涌的“日流”却在本土化上屡屡碰壁:中国版《求婚大作战》《约会恋爱究竟是什么》《深夜食堂》与《麻烦家族》通通不及格,影版《嫌疑人X的献身》表现平平,而下半年的《追捕》再度口碑票房双扑街。

某种意义上,日本IP已经成了亏损的大概率事件。“改编申请花了两年多时间,剧本的第一稿就得到了东野圭吾的认可”——回过头来看,《解忧杂货店》监制董韵诗接受采访时曾说过的话,颇有黑色幽默的意味。

“把《寻梦环游记》拍成了《逐梦演艺圈》”,《解忧杂货店》强行贩卖无聊鸡汤

愈发鲜明的口碑导向,让活跃在社交平台的中国年轻人,养成了看剧/观影前搜索评价的好习惯。打开《解忧杂货店》的网络评价,简直像看了一集《吐槽大会》——

“原著本来就是一本鸡汤故事会,再加上所谓的中国特色,不伦不类到浑然天成。”

“日本是个和我们除肤色外千差万别的民族,他们的故事本土化,就像非要让梵高画水墨山水画,非说贝多芬创作了《梁祝》……满屏尴尬。”

“比烂片更浪费时间的,就是这种平淡无奇、冗长缓慢、矫揉造作、明星拼贴的鸡汤电影,你们都很励志,你们都有梦想……OK,fine!”

回到《解忧杂货店》故事本身。在日文原著小说中,颇具奇幻色彩的故事,让21世纪的都市人与25年前的人们发生某种关联——把生活中的忧愁写在信上,放到神奇的杂货店里,第二天就能收到暖心的回信。颇具暖色调的心灵鸡汤是《解忧杂货店》的明亮底色,而跨越时代的对话则赋予其对现实的超越性。

令人颇感无奈的是,中文版的《解忧杂货店》中,三段本来互有交叉的故事被切割得支离破碎,“互文”等高级故事“修辞”手法被摒弃不见,只剩三段加量不加价的廉价鸡汤:“第一个故事,讲热爱音乐的男青年,离家出走多年后,成了音乐家;第二个故事,讲热爱音乐的小朋友,离家出走多年后,成了画家;第三个故事,讲热爱音乐的女青年,离家出走多年后,成了企业家……”

原著党与主演的粉丝们打成一团。作为中国最有市场号召力的日本作家,东野圭吾一直是“神”一样的存在,连续3年蝉联各大图书畅销榜前三的《解忧杂货店》,更为其累计了大量“原著党”粉丝,后者与主演王俊凯、迪丽热巴、董子健的粉丝们互相攻讦,让这个“香饽饽”IP的面目变得更加模糊。

宣扬所谓“成功学”的《解忧杂货店》,已然在质量不及格的道路上渐行渐远。

从“翻译”到“换马甲”,日本IP改编走向空心化与浅表化

如果《纯洁心灵·逐梦演艺圈》是电影界最让人无法忍受的“极品”,那么《深夜食堂》大抵就是2017年被吐槽最多的剧集之一,曾经被深深打上完美人设的黄磊,也由此走下神坛。

谁曾想到,《爸爸去哪儿2》中会做饭能带娃的万能奶爸、《极限挑战》中智商情商双高的高能神算,在《深夜食堂》《麻烦家族》之后,竟然变成了清高自负、不能接受批评的油腻中年男子。

从服化道到食物集体照搬原版的《深夜食堂》,从场景角色到细节完全拷贝原版的《麻烦家族》,被外界解读为日本IP改编的灾难性样本,刻在了2017年影视作品的耻辱柱上。你能想象,一个中国厨师能在居酒屋里,一遍又一遍地跟你探讨“日本料理”?你能否接受除了演员不同,从剧情到服装全部与原版一样的跨文化改编?大概绝大多数人的回答,都是“NO”。因此黄磊败了,演技尴尬、植入生硬、情节俗套、不接地气等吐槽铺天盖地,直接导致了断崖式的口碑崩盘。

乍一看,吴宇森版《追捕》是对日本经典电影的中国式复刻——角色名称相同、故事梗概相当,还不乏致敬“一代男神”高仓健的桥段,仿佛全国人民一夜为之倾倒的盛景再次重现。然而,“杜丘,你看,多么蓝的天呐”的经典台词,无非是吴宇森对自我青春的缅怀。永远打不死的主角光环、张涵予与福山雅治“双枪”射击画面让观众一秒钟出戏:哦,原来它不是《追捕》,而是年过七旬的老导演,对自己“暴力美学”的再次回眸。

与生搬硬套的《深夜食堂》相比,《追捕》进行了剧本的再创造,显然更有诚意一些,但改编并非纯粹的故事走向——对吴宇森这样的大导演来说,当艺术创造力褪化之时,对自己导演生涯高光时刻的怀念,愈来愈溢于言表。

归纳起来,日本IP改编从单纯的“翻译”走到了换汤不换药的“换马甲”,仍无法得到内容创作的精髓。无论是黄磊、吴宇森抑或韩杰都在空心化与浅表化的改编中越走越远——他们错误地以为,简单地模仿日本原版影视作品的视觉形象与关键元素,就能得到观众的认可。殊不知,在把文本艺术转化为视觉艺术的过程中,场景、服装、动作、人物等视觉形式,都是组成影视作品IP真实感的重要元素。创造符合中国受众审美标准的IP形象,才是做好改编的第一步。

摆脱原版IP的视觉束缚,贩卖情怀与蹭IP热度终被时代淘汰

整个2017年,日本IP改编作品几乎全军覆没。唯一存活下来,且外界评价趋好的只有陈凯歌的《妖猫传》。这部改编自日本作家梦枕貘小说《沙门空海》的重磅新作,在贺岁档与《机器之血》《心理罪之城市之光》同日公映,不仅丝毫不落下风,更让评论界称赞陈凯歌的导演水平开始回春。

那么,为何《妖猫传》没有被批评“水土不服”?改编的第一步,是需要忘掉原著小说。尽管《妖猫传》故事来源于《沙门空海》,但影像呈现却是彻彻底底的陈凯歌式的,无论是对历史故事的重构,还是对“爱”之一字的咏叹,都是陈凯歌最为擅长,且有充足表达欲望的。

在取悦投资方与自我艺术表达上,《妖猫传》与《深夜食堂》们有着根本的不同——前者是要重现盛唐之时,深陷历史漩涡的帝王美人诗人术士,其表达有着外来文明对中华文明的膜拜与窥探,也有炎黄子孙对民族历史的重新审视;而后者只愿意把怀旧情怀重新炒一次冷饭,在原版作品上修修补补,再拿出来进行一场只与收视率与票房有关的商业贩卖。

回过头来看,在电影公映后的热门舆论话题中,梦枕貘也从未成为《妖猫传》的主要宣传发力点,原著小说与电影的区别也不被外界所热议关注——反倒是《嫌疑人X的献身》《解忧杂货店》《深夜食堂》《追捕》等作品,在开播或上映前后,通过不断反复强调的致敬与IP关联,告诉观众,“原版很棒,所以我们也很棒”。

丧失了艺术初心的《麻烦家族》们,被资本裹挟着强推着向前奔涌。以《麻烦家族》为例,2016年8月底,黄磊决定翻拍山田洋次作品;9月改剧本11月开机;次年三月开始宣传——如此慌慌张张匆匆忙忙,和为了让树长大等足3年的陈凯歌相比,孰优孰劣或许从一开始就已注定。

在内地热门顶级IP早已被抢购一空之时,颇具性价比的日本IP仍将持续火爆。媒体公开报道称,《秒速5厘米》《情书》《源氏物语》 等十余部经典日本作品的“中国版”也被称“已在路上”。【锋芒智库】在编剧与版权交易平台“云莱坞”上看到,东野圭吾《布谷鸟的蛋是谁的》《回廊亭杀人事件》等影视版权也已售卖,其影视化会在不远的将来。

倘若看到自己的小说被改编得“不成人形”,东野圭吾是不是也该要爱惜一下羽毛,把一把关了呢?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解忧杂货店》票房口碑不如意,日本IP改编亏损成大概率事件

倘若看到自己的小说被改编得“不成人形”,东野圭吾是不是也该要爱惜一下羽毛,把一把关了呢?

那个溢满温情、治愈且充满想象力的原著小说,在影视化之后,反倒变成了一碗“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无聊鸡汤。

正在公映中的《解忧杂货店》,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质疑。豆瓣评分从5.9下行至5.4,评论称“把《寻梦环游记》拍成了《纯洁心灵·逐梦演艺圈》”;而其市场反响更是平平,不仅在同期上映的4部电影中垫底,更不敌冯小刚的《芳华》。

事实上,日本IP改编作品的滑铁卢,不止《解忧杂货店》。2017年“韩流”趋弱,汹涌的“日流”却在本土化上屡屡碰壁:中国版《求婚大作战》《约会恋爱究竟是什么》《深夜食堂》与《麻烦家族》通通不及格,影版《嫌疑人X的献身》表现平平,而下半年的《追捕》再度口碑票房双扑街。

某种意义上,日本IP已经成了亏损的大概率事件。“改编申请花了两年多时间,剧本的第一稿就得到了东野圭吾的认可”——回过头来看,《解忧杂货店》监制董韵诗接受采访时曾说过的话,颇有黑色幽默的意味。

“把《寻梦环游记》拍成了《逐梦演艺圈》”,《解忧杂货店》强行贩卖无聊鸡汤

愈发鲜明的口碑导向,让活跃在社交平台的中国年轻人,养成了看剧/观影前搜索评价的好习惯。打开《解忧杂货店》的网络评价,简直像看了一集《吐槽大会》——

“原著本来就是一本鸡汤故事会,再加上所谓的中国特色,不伦不类到浑然天成。”

“日本是个和我们除肤色外千差万别的民族,他们的故事本土化,就像非要让梵高画水墨山水画,非说贝多芬创作了《梁祝》……满屏尴尬。”

“比烂片更浪费时间的,就是这种平淡无奇、冗长缓慢、矫揉造作、明星拼贴的鸡汤电影,你们都很励志,你们都有梦想……OK,fine!”

回到《解忧杂货店》故事本身。在日文原著小说中,颇具奇幻色彩的故事,让21世纪的都市人与25年前的人们发生某种关联——把生活中的忧愁写在信上,放到神奇的杂货店里,第二天就能收到暖心的回信。颇具暖色调的心灵鸡汤是《解忧杂货店》的明亮底色,而跨越时代的对话则赋予其对现实的超越性。

令人颇感无奈的是,中文版的《解忧杂货店》中,三段本来互有交叉的故事被切割得支离破碎,“互文”等高级故事“修辞”手法被摒弃不见,只剩三段加量不加价的廉价鸡汤:“第一个故事,讲热爱音乐的男青年,离家出走多年后,成了音乐家;第二个故事,讲热爱音乐的小朋友,离家出走多年后,成了画家;第三个故事,讲热爱音乐的女青年,离家出走多年后,成了企业家……”

原著党与主演的粉丝们打成一团。作为中国最有市场号召力的日本作家,东野圭吾一直是“神”一样的存在,连续3年蝉联各大图书畅销榜前三的《解忧杂货店》,更为其累计了大量“原著党”粉丝,后者与主演王俊凯、迪丽热巴、董子健的粉丝们互相攻讦,让这个“香饽饽”IP的面目变得更加模糊。

宣扬所谓“成功学”的《解忧杂货店》,已然在质量不及格的道路上渐行渐远。

从“翻译”到“换马甲”,日本IP改编走向空心化与浅表化

如果《纯洁心灵·逐梦演艺圈》是电影界最让人无法忍受的“极品”,那么《深夜食堂》大抵就是2017年被吐槽最多的剧集之一,曾经被深深打上完美人设的黄磊,也由此走下神坛。

谁曾想到,《爸爸去哪儿2》中会做饭能带娃的万能奶爸、《极限挑战》中智商情商双高的高能神算,在《深夜食堂》《麻烦家族》之后,竟然变成了清高自负、不能接受批评的油腻中年男子。

从服化道到食物集体照搬原版的《深夜食堂》,从场景角色到细节完全拷贝原版的《麻烦家族》,被外界解读为日本IP改编的灾难性样本,刻在了2017年影视作品的耻辱柱上。你能想象,一个中国厨师能在居酒屋里,一遍又一遍地跟你探讨“日本料理”?你能否接受除了演员不同,从剧情到服装全部与原版一样的跨文化改编?大概绝大多数人的回答,都是“NO”。因此黄磊败了,演技尴尬、植入生硬、情节俗套、不接地气等吐槽铺天盖地,直接导致了断崖式的口碑崩盘。

乍一看,吴宇森版《追捕》是对日本经典电影的中国式复刻——角色名称相同、故事梗概相当,还不乏致敬“一代男神”高仓健的桥段,仿佛全国人民一夜为之倾倒的盛景再次重现。然而,“杜丘,你看,多么蓝的天呐”的经典台词,无非是吴宇森对自我青春的缅怀。永远打不死的主角光环、张涵予与福山雅治“双枪”射击画面让观众一秒钟出戏:哦,原来它不是《追捕》,而是年过七旬的老导演,对自己“暴力美学”的再次回眸。

与生搬硬套的《深夜食堂》相比,《追捕》进行了剧本的再创造,显然更有诚意一些,但改编并非纯粹的故事走向——对吴宇森这样的大导演来说,当艺术创造力褪化之时,对自己导演生涯高光时刻的怀念,愈来愈溢于言表。

归纳起来,日本IP改编从单纯的“翻译”走到了换汤不换药的“换马甲”,仍无法得到内容创作的精髓。无论是黄磊、吴宇森抑或韩杰都在空心化与浅表化的改编中越走越远——他们错误地以为,简单地模仿日本原版影视作品的视觉形象与关键元素,就能得到观众的认可。殊不知,在把文本艺术转化为视觉艺术的过程中,场景、服装、动作、人物等视觉形式,都是组成影视作品IP真实感的重要元素。创造符合中国受众审美标准的IP形象,才是做好改编的第一步。

摆脱原版IP的视觉束缚,贩卖情怀与蹭IP热度终被时代淘汰

整个2017年,日本IP改编作品几乎全军覆没。唯一存活下来,且外界评价趋好的只有陈凯歌的《妖猫传》。这部改编自日本作家梦枕貘小说《沙门空海》的重磅新作,在贺岁档与《机器之血》《心理罪之城市之光》同日公映,不仅丝毫不落下风,更让评论界称赞陈凯歌的导演水平开始回春。

那么,为何《妖猫传》没有被批评“水土不服”?改编的第一步,是需要忘掉原著小说。尽管《妖猫传》故事来源于《沙门空海》,但影像呈现却是彻彻底底的陈凯歌式的,无论是对历史故事的重构,还是对“爱”之一字的咏叹,都是陈凯歌最为擅长,且有充足表达欲望的。

在取悦投资方与自我艺术表达上,《妖猫传》与《深夜食堂》们有着根本的不同——前者是要重现盛唐之时,深陷历史漩涡的帝王美人诗人术士,其表达有着外来文明对中华文明的膜拜与窥探,也有炎黄子孙对民族历史的重新审视;而后者只愿意把怀旧情怀重新炒一次冷饭,在原版作品上修修补补,再拿出来进行一场只与收视率与票房有关的商业贩卖。

回过头来看,在电影公映后的热门舆论话题中,梦枕貘也从未成为《妖猫传》的主要宣传发力点,原著小说与电影的区别也不被外界所热议关注——反倒是《嫌疑人X的献身》《解忧杂货店》《深夜食堂》《追捕》等作品,在开播或上映前后,通过不断反复强调的致敬与IP关联,告诉观众,“原版很棒,所以我们也很棒”。

丧失了艺术初心的《麻烦家族》们,被资本裹挟着强推着向前奔涌。以《麻烦家族》为例,2016年8月底,黄磊决定翻拍山田洋次作品;9月改剧本11月开机;次年三月开始宣传——如此慌慌张张匆匆忙忙,和为了让树长大等足3年的陈凯歌相比,孰优孰劣或许从一开始就已注定。

在内地热门顶级IP早已被抢购一空之时,颇具性价比的日本IP仍将持续火爆。媒体公开报道称,《秒速5厘米》《情书》《源氏物语》 等十余部经典日本作品的“中国版”也被称“已在路上”。【锋芒智库】在编剧与版权交易平台“云莱坞”上看到,东野圭吾《布谷鸟的蛋是谁的》《回廊亭杀人事件》等影视版权也已售卖,其影视化会在不远的将来。

倘若看到自己的小说被改编得“不成人形”,东野圭吾是不是也该要爱惜一下羽毛,把一把关了呢?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