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妖猫传》:十二年后《无极》2.0版,陈凯歌再也回不去了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妖猫传》:十二年后《无极》2.0版,陈凯歌再也回不去了

这不是我所知道的盛唐,也不是我所知道的李白和白居易。

迄今为止,中国最好的一部国产电影(或者加上“之一”)和早期商业片史上最烂的一部电影,都是出自于同一名导演之手——陈凯歌。

在拍了《霸王别姬》之后,陈凯歌身负盛望,一路向下,直至拍出了《无极》。

《无极》扑街后,陈凯歌曾放言:十年之后,世人才能看懂《无极》。

我对这话半是期待半是不屑。

期待是因为,上一部十年以后观众才看懂的电影,是《大话西游》;不屑则是因为,我发自内心地觉得,《无极》的烂,不是时间可以改变的。

十二年过去了,我对《无极》的判断没有改变。而这一次,陈凯歌拍的是《妖猫传》。

《妖猫传》是好是坏?

我个人的判断是,《无极》和《霸王别姬》之间,隔着一百个《妖猫传》。

它比《无极》强的地方是,好歹完整地讲出了一个故事,勉强算得上有头有尾;色彩、布景、构图有独特处。

但它有着和《无极》一样的致命弱点:浮夸,孱弱,没有灵魂。

观影期间及电影结束后,我都有一种不轻的不适感和别扭感。下面,开始集中吐吐槽。

| 01.何谓“盛唐”

“盛唐”这个说法,本是从诗论中来。明代高棅的《唐诗品汇》,在讨论唐诗时,首次提出将唐诗分为初、盛、中、晚的概念,沿用至今。

这四个时期,诗风迥异,盖因国势、社会、文化环境大不相同。当然,千百年过去,中国人最念念不忘的,还是盛唐。

盛唐气象,是什么样子?

它是王维说的“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是王翰说的“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是李白说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它是生命力的张扬、是对自我实现的渴求,是彻底的自信,是将审美置于生死之上的浪漫。

但并不是像电影中所表现的那样。

电影味了渲染天宝年间的“极乐之宴”的富贵气派,说到了一个将七千斤酒注入池子的细节,且这个注满玛瑙色酒水的池子还多次出现在镜头中。

这事要是被晏殊知道,他恐怕得把陈凯歌刻薄死。

晏元献公虽起田里,而文章富贵出于天然。尝览李庆孙《富贵曲》云:“轴装曲谱金书字,树记花名玉篆牌。”公曰:“此乃乞儿相,未尝谙富贵者。故余每吟咏富贵,不言金玉锦绣,而唯说其气象。若‘楼台侧畔杨花过,帘幕中间燕子飞’,‘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之类是也。”故公自以此句语人曰:“穷儿家有这景致也无?(《诗话总龟》)

有个叫李庆孙的人写《富贵曲》,有这么两句:“轴装曲谱金书字,树记花名玉篆牌”,不可谓不豪奢,但是晏殊斥之为“乞丐相”。

作为世家公子、太平宰相的他,是怎么写富贵的?“楼台侧畔杨花过,帘幕中间燕子飞”、“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这两句比李庆孙的句子富贵在哪呢?得有钱,有闲,有从小培养的审美情趣,还要有三进的带庭院的大宅子,才能欣赏这样的高级美啊。

所以,《红楼梦》大观园设宴款待刘姥姥,不是吃鲍参翅肚,而是吃“十只鸡来配它”的茄鲞,这还只是一个餐前小点。

反观《妖猫传》,表现富贵繁盛,用的是最肤浅的手法。

色则金碧,衣则锦缎,声则喧哗,五光十色,琳琅满目,但只给人空虚肤浅之感。

刚才说的是审美品味,再讲讲这种表现方式,从文学层面看有什么问题。

陈凯歌想说的,不是富贵,而是富贵之“极”。也不单是富贵之极,而是富贵之极之后的衰败和翻覆。

他想说的无非是“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但是又和曹雪芹有极大区别。

曹公是想说色色空空,繁华如梦,而陈凯歌则非常沉溺于梦中繁华,“着相”。

当然,这种个人口味,没什么不对,但是繁华该怎么表现,是一门学问。

陈凯歌的问题是,当他想表现一个东西的时候,唯恐其不多、不耀眼,不满。

盛唐是什么?电影给的答案是,极乐,有钱,敢做梦,不畏权贵。

殊不知,王昌龄写别塞愁思的“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也是盛唐诗,李白写闲逸情怀的“我醉欲眠卿且去,明照有意抱琴来”,也是盛唐诗,杜甫写穷兵黩武的“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的《兵车行》,也是盛唐诗。

盛唐不是只有万国来朝,也有万方多难,不是只有朱门酒肉,也有贫家乞儿。

哪怕盛唐气象本身,也绝不是这般粗鲁、叫嚣、肤浅。

想表现一种极致,须不能忘世界上还有另一种反面的极致。

而表现极致最好的手法,不是用“最……最……”来意淫,而是烘托。

在《红楼梦》中,刘姥姥这个人物最大的作用,就是烘托。

贾府的丫头,她错认成小姐,可见贾府的富贵;

贾宝玉的房间,她以为是小姐的绣房,可见贾宝玉的脂粉气;

贾府一顿宴席,够她家吃一年,贾母和太太小姐一些礼物赏钱,让她生活大大改善,既是写贫富有别,世态冷暖,也是讽刺中有悲悯。

若是大观园的这顿饭,只描绘筷子是金银象牙材质,一道菜多少银子,茄子什么做法,那就索然无味了。

所以,电影中的“极乐之宴”,给我的不是震撼,而是深深的审美疲劳和厌倦感。

这种浮夸而无灵魂的病,国产片已经病入膏肓了,而陈凯歌则正是病重而自我陶醉的典型。

|02.《清平调》和《长恨歌》

电影中有两首重要的作品,其一为李白的《清平调》,其二为白居易的《长恨歌》。

在电影里,《清平调》被宣称为李白最好的作品之一,而《长恨歌》是白居易呕心沥血苦吟出来的。

看得我职业病都犯了。

李白的诗,总体水平都很高,但自己跟自己比,也有高下之别。

李白的好诗是哪些?

李白最擅歌行和七绝,可能是因为歌行尚气脉,七绝尚意兴,和李白的性子和天分很合。

歌行之作,诸如《蜀道难》、《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将进酒》、《梦游天姥吟留别》等,都是神品。

像“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这样的句子,光是读读就让人倾倒了。

七绝呢,我个人最喜欢的是《峨眉山月歌》、《越中览古》、《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等作。

《清平调》呢?电影里选的《清平调》其一,并不是李白集中的佼佼者。

至于电影渲染的后人因读此诗而魔怔了一般的渴慕,我实在难以理解。

电影中的白居易含着热泪说“你知道我在深夜里一个字一个字写《长恨歌》的滋味吗”则更让人出戏了。

《长恨歌》是我个人非常喜欢的作品,但它是白居易本人最得意、最喜欢的作品吗?未必。

在《白氏长庆集》中,白居易将自己的诗分为四类:

关怀时事,讽世为主的,叫做讽喻诗;

移病闲居,吟玩情性的,叫做闲适诗;

感伤遭际,缘事而发的,叫做感伤诗,

流连光景,应酬场合的,叫做杂律诗。

白居易自己最看重的是哪一类呢?是讽喻诗,因为这类诗表现的是他的“兼济之志”,也就是文人的社会责任感。

而《长恨歌》,属于感伤诗,虽然艺术水平很高,在后世的传播接受度也很高,但并不是白居易本人最重视的。

如果说把《长恨歌》在白居易心中地位推到这么高,还有艺术创作的成分,但要说《长恨歌》是白居易苦吟出来的,就很尴尬了。

苦吟,我们也知道,就是诗不是写出来的,是熬出来的。

一般说孟郊、贾岛、姚合,算是苦吟派的代表诗人。

苦吟派写诗,一是“苦”,字字辛苦,呕心沥血,二是慢,“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电影中白居易写《长恨歌》,就是这个特点。

白居易写诗慢吗?不仅不慢,而且还算有捷才。

白居易一生,写了近三千首诗,若是按照电影中两句三年得的速度,到现在他也没写完这几千首诗。

另一个问题是,《长恨歌》是在歌颂爱情吗?

其实,《长恨歌》的感情是复杂的,既有对爱情的感叹,也有对荒淫乱政的讽刺,不乏春秋笔法。

爱情悲剧的受害者李杨二人,又是政治悲剧的始作俑者,二人的悲剧之外,又有千万人的悲剧,这是《长恨歌》复杂和厚重之处。

哪怕光说写爱情,“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写得何其凄婉动人。

而电影表现白龙对贵妃的爱,执着得生死不渝,岁月不移,人猫不改,但缺了支点和来由。

他因何爱上杨玉环?若只是一个回眸,一只簪子,一句话,片刻光阴,就能让人为之疯魔吗?

也不是不可以有这样的爱情,但一定要有情感逻辑。

而《妖猫传》的叙述,显然没有说服我。

十二年过去了,《妖猫传》拍出了比《无极》更美的画面,讲述了比《无极》更完整的故事,但是,仅此而已。

这不是我所知道的盛唐,也不是我所知道的李白和白居易。

眷念着逝去的繁华、流连在梦中之梦里,恰恰说明,陈凯歌再也回不去了。

| 作者简介:

彭洁明,文学博士,大学教师。有公众号:空中语(inventstory)。既爱小确幸,也要大欢喜。

平台:加拿大头条

微信ID: Canadanews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妖猫传》:十二年后《无极》2.0版,陈凯歌再也回不去了

这不是我所知道的盛唐,也不是我所知道的李白和白居易。

迄今为止,中国最好的一部国产电影(或者加上“之一”)和早期商业片史上最烂的一部电影,都是出自于同一名导演之手——陈凯歌。

在拍了《霸王别姬》之后,陈凯歌身负盛望,一路向下,直至拍出了《无极》。

《无极》扑街后,陈凯歌曾放言:十年之后,世人才能看懂《无极》。

我对这话半是期待半是不屑。

期待是因为,上一部十年以后观众才看懂的电影,是《大话西游》;不屑则是因为,我发自内心地觉得,《无极》的烂,不是时间可以改变的。

十二年过去了,我对《无极》的判断没有改变。而这一次,陈凯歌拍的是《妖猫传》。

《妖猫传》是好是坏?

我个人的判断是,《无极》和《霸王别姬》之间,隔着一百个《妖猫传》。

它比《无极》强的地方是,好歹完整地讲出了一个故事,勉强算得上有头有尾;色彩、布景、构图有独特处。

但它有着和《无极》一样的致命弱点:浮夸,孱弱,没有灵魂。

观影期间及电影结束后,我都有一种不轻的不适感和别扭感。下面,开始集中吐吐槽。

| 01.何谓“盛唐”

“盛唐”这个说法,本是从诗论中来。明代高棅的《唐诗品汇》,在讨论唐诗时,首次提出将唐诗分为初、盛、中、晚的概念,沿用至今。

这四个时期,诗风迥异,盖因国势、社会、文化环境大不相同。当然,千百年过去,中国人最念念不忘的,还是盛唐。

盛唐气象,是什么样子?

它是王维说的“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是王翰说的“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是李白说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它是生命力的张扬、是对自我实现的渴求,是彻底的自信,是将审美置于生死之上的浪漫。

但并不是像电影中所表现的那样。

电影味了渲染天宝年间的“极乐之宴”的富贵气派,说到了一个将七千斤酒注入池子的细节,且这个注满玛瑙色酒水的池子还多次出现在镜头中。

这事要是被晏殊知道,他恐怕得把陈凯歌刻薄死。

晏元献公虽起田里,而文章富贵出于天然。尝览李庆孙《富贵曲》云:“轴装曲谱金书字,树记花名玉篆牌。”公曰:“此乃乞儿相,未尝谙富贵者。故余每吟咏富贵,不言金玉锦绣,而唯说其气象。若‘楼台侧畔杨花过,帘幕中间燕子飞’,‘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之类是也。”故公自以此句语人曰:“穷儿家有这景致也无?(《诗话总龟》)

有个叫李庆孙的人写《富贵曲》,有这么两句:“轴装曲谱金书字,树记花名玉篆牌”,不可谓不豪奢,但是晏殊斥之为“乞丐相”。

作为世家公子、太平宰相的他,是怎么写富贵的?“楼台侧畔杨花过,帘幕中间燕子飞”、“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这两句比李庆孙的句子富贵在哪呢?得有钱,有闲,有从小培养的审美情趣,还要有三进的带庭院的大宅子,才能欣赏这样的高级美啊。

所以,《红楼梦》大观园设宴款待刘姥姥,不是吃鲍参翅肚,而是吃“十只鸡来配它”的茄鲞,这还只是一个餐前小点。

反观《妖猫传》,表现富贵繁盛,用的是最肤浅的手法。

色则金碧,衣则锦缎,声则喧哗,五光十色,琳琅满目,但只给人空虚肤浅之感。

刚才说的是审美品味,再讲讲这种表现方式,从文学层面看有什么问题。

陈凯歌想说的,不是富贵,而是富贵之“极”。也不单是富贵之极,而是富贵之极之后的衰败和翻覆。

他想说的无非是“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但是又和曹雪芹有极大区别。

曹公是想说色色空空,繁华如梦,而陈凯歌则非常沉溺于梦中繁华,“着相”。

当然,这种个人口味,没什么不对,但是繁华该怎么表现,是一门学问。

陈凯歌的问题是,当他想表现一个东西的时候,唯恐其不多、不耀眼,不满。

盛唐是什么?电影给的答案是,极乐,有钱,敢做梦,不畏权贵。

殊不知,王昌龄写别塞愁思的“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也是盛唐诗,李白写闲逸情怀的“我醉欲眠卿且去,明照有意抱琴来”,也是盛唐诗,杜甫写穷兵黩武的“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的《兵车行》,也是盛唐诗。

盛唐不是只有万国来朝,也有万方多难,不是只有朱门酒肉,也有贫家乞儿。

哪怕盛唐气象本身,也绝不是这般粗鲁、叫嚣、肤浅。

想表现一种极致,须不能忘世界上还有另一种反面的极致。

而表现极致最好的手法,不是用“最……最……”来意淫,而是烘托。

在《红楼梦》中,刘姥姥这个人物最大的作用,就是烘托。

贾府的丫头,她错认成小姐,可见贾府的富贵;

贾宝玉的房间,她以为是小姐的绣房,可见贾宝玉的脂粉气;

贾府一顿宴席,够她家吃一年,贾母和太太小姐一些礼物赏钱,让她生活大大改善,既是写贫富有别,世态冷暖,也是讽刺中有悲悯。

若是大观园的这顿饭,只描绘筷子是金银象牙材质,一道菜多少银子,茄子什么做法,那就索然无味了。

所以,电影中的“极乐之宴”,给我的不是震撼,而是深深的审美疲劳和厌倦感。

这种浮夸而无灵魂的病,国产片已经病入膏肓了,而陈凯歌则正是病重而自我陶醉的典型。

|02.《清平调》和《长恨歌》

电影中有两首重要的作品,其一为李白的《清平调》,其二为白居易的《长恨歌》。

在电影里,《清平调》被宣称为李白最好的作品之一,而《长恨歌》是白居易呕心沥血苦吟出来的。

看得我职业病都犯了。

李白的诗,总体水平都很高,但自己跟自己比,也有高下之别。

李白的好诗是哪些?

李白最擅歌行和七绝,可能是因为歌行尚气脉,七绝尚意兴,和李白的性子和天分很合。

歌行之作,诸如《蜀道难》、《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将进酒》、《梦游天姥吟留别》等,都是神品。

像“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这样的句子,光是读读就让人倾倒了。

七绝呢,我个人最喜欢的是《峨眉山月歌》、《越中览古》、《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等作。

《清平调》呢?电影里选的《清平调》其一,并不是李白集中的佼佼者。

至于电影渲染的后人因读此诗而魔怔了一般的渴慕,我实在难以理解。

电影中的白居易含着热泪说“你知道我在深夜里一个字一个字写《长恨歌》的滋味吗”则更让人出戏了。

《长恨歌》是我个人非常喜欢的作品,但它是白居易本人最得意、最喜欢的作品吗?未必。

在《白氏长庆集》中,白居易将自己的诗分为四类:

关怀时事,讽世为主的,叫做讽喻诗;

移病闲居,吟玩情性的,叫做闲适诗;

感伤遭际,缘事而发的,叫做感伤诗,

流连光景,应酬场合的,叫做杂律诗。

白居易自己最看重的是哪一类呢?是讽喻诗,因为这类诗表现的是他的“兼济之志”,也就是文人的社会责任感。

而《长恨歌》,属于感伤诗,虽然艺术水平很高,在后世的传播接受度也很高,但并不是白居易本人最重视的。

如果说把《长恨歌》在白居易心中地位推到这么高,还有艺术创作的成分,但要说《长恨歌》是白居易苦吟出来的,就很尴尬了。

苦吟,我们也知道,就是诗不是写出来的,是熬出来的。

一般说孟郊、贾岛、姚合,算是苦吟派的代表诗人。

苦吟派写诗,一是“苦”,字字辛苦,呕心沥血,二是慢,“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电影中白居易写《长恨歌》,就是这个特点。

白居易写诗慢吗?不仅不慢,而且还算有捷才。

白居易一生,写了近三千首诗,若是按照电影中两句三年得的速度,到现在他也没写完这几千首诗。

另一个问题是,《长恨歌》是在歌颂爱情吗?

其实,《长恨歌》的感情是复杂的,既有对爱情的感叹,也有对荒淫乱政的讽刺,不乏春秋笔法。

爱情悲剧的受害者李杨二人,又是政治悲剧的始作俑者,二人的悲剧之外,又有千万人的悲剧,这是《长恨歌》复杂和厚重之处。

哪怕光说写爱情,“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写得何其凄婉动人。

而电影表现白龙对贵妃的爱,执着得生死不渝,岁月不移,人猫不改,但缺了支点和来由。

他因何爱上杨玉环?若只是一个回眸,一只簪子,一句话,片刻光阴,就能让人为之疯魔吗?

也不是不可以有这样的爱情,但一定要有情感逻辑。

而《妖猫传》的叙述,显然没有说服我。

十二年过去了,《妖猫传》拍出了比《无极》更美的画面,讲述了比《无极》更完整的故事,但是,仅此而已。

这不是我所知道的盛唐,也不是我所知道的李白和白居易。

眷念着逝去的繁华、流连在梦中之梦里,恰恰说明,陈凯歌再也回不去了。

| 作者简介:

彭洁明,文学博士,大学教师。有公众号:空中语(inventstory)。既爱小确幸,也要大欢喜。

平台:加拿大头条

微信ID: Canadanews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