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次资本市场是经济转型的重要支撑,上市公司则是重庆资本市场最直接的一个缩影。资本市场的魅力吸引着我市企业争相进入。资料显示,重庆资本市场1993年起步时只有3家上市公司,发展了24年后,截至2017年底,重庆已有50家境内上市公司,截至2017年12月15日,重庆市境内上市企业总市值约6271.83亿元。2017年以来,资本市场的魅力吸引着我市企业争相进入,重庆上市企业加速跑。综合数据可见,截止2017年末,重庆IPO上市企业数量已达到6家,大大超越了2016年仅小康股份1家A股上市,也突破了2010年有4家渝企A股上市的纪录。
渝企IPO整体通过率为54.54%
2017年以来,重庆共有11家企业上发审会(不含重庆建工,其为2016年12月过会),其中6家获得通过,分别是天域生态、秦安股份、正川股份、天圣制药、华森制药、长江材料,整体通过率为54.54%。而被否的渝企则有圣华曦药业、博拉网络、重数传媒、顺博合金、百亚股份5家企业。
统计显示,2017年1至9月,证监会发审委审核了企业395家,其中通过家数328家,未通过家数53家,IPO整体通过率为83.04%。这期间,天域生态、秦安股份、正川股份、圣华曦药业、天圣制药、华森制药6家上发审会,除圣华曦药业外,其他5家企业获得通过,过会成功率83.33%,与全国水平基本持平。
Wind统计显示,自2017年10月17日证监会新一届发审委开始审核IPO之后,截至2017年末,总共审核了93家公司的IPO申请,其中通过的有52家,未通过有33家,暂缓表决的有6家,取消审核的有2家。至此通过率为55.91%。这期间,长江材料、百亚股份、博拉网络、重数传媒、顺博合金5家渝企上会,目前只有长江材料1家过会,通过率为20%。
据了解,2017年发审委共审核488家公司的IPO申请,其中380家通过审核、86家未通过审核、22家暂缓表决,全年IPO审核通过率77.87%,较2016年全年的91.14%降低了13.27%,否决率也大幅增长至17.62%,其他情况,如取消审核、暂缓审核的情况也有所增加。
业内人士指出,这与目前强监管的大背景有关,一方面,发审委委员从严审核,另一方面,IPO发行进入常态化,双向作用下,IPO“堰塞湖”压力明显缓解,导致通过率大大降低。市场预期,IPO从严审核的理念还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延续。渝企只有继续苦练内功,提高经营业绩和治理水平,才能从容应对目前从严审核的IPO大环境。
后备资源较为丰富
梯次推进成为重庆企业上市的一大特色。 2017年第三季度,重庆新增8家企业进入A股上市辅导。重庆证监局官方资料显示,截至2017年10月,重庆拟上市企业数为34家,目前,排队渝企还有3家,分别为有友食品、神驰机电、旺成科技,他们将是今年上市的后备军。业内人士指出,由于长江材料已经过发审会,正等待拿核准批文,今年至少应该有1家企业可以上市。重庆资本市场后备资源较为丰富。
另外,2017年以来,重庆市公布拟上市重点培育企业的频率相对密集,已陆续三次公布了拟上市重点培育企业名单,共计60家企业。本刊认为,这或许与国家层面重视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在供给侧改革推动经济转型的作用有关。
2017年5月公布的第一批包含重庆并劲旅游股份有限公司、重庆龙驰国际旅行社股份有限公司等在内的共计15家拟上市重点培育企业,涉及能源、旅游、医疗、物流运输、制造、软件等领域。
11月,重庆市金融办官网公示了重庆市2017年第二批拟上市重点培育企业名单,企业数量达20家,这20家企业分属金融服务业、制造业和文化传媒行业等多个行业。其中,重庆凯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重庆萌梓影视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和重庆润际远东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16家企业已在新三板上市。
12月15日,《重庆市2017年第三批拟上市重点培育企业公示》已正式公布包含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重庆越界影业股份有限公司在内的25家企业,涉及文化传媒、制造、医疗、交通运输等多个行业。
本刊在梳理中发现,这60家拟上市重点培育企业中有46家企业为新三板挂牌企业,占比约为77.67%。本刊认为,将大量的新三板企业培育成为上市重点企业,转板优势明显,在时间周期上,比直接IPO的企业更短。此外,新三板的分层可为上市公司的选择提供一定的参照性,在并购活跃的情况下,主板公司会在发展较好的新三板企业中优先筛选,将增加企业过审的可能。
据了解,重庆市对拟上市公司的培育财政政策是从2014年开始的。2014年初,重庆市颁布《重庆市拟上市重点培育企业财政扶持暂行办法》,推动相关公司上市培育,对于重点培育企业进行财政税收优惠、股份制改造奖励、上市审核通过奖励等措施。重庆企业一旦进入上市重点培育企业名单,将享受专项补助、现金奖励等诸多优惠政策。
业内人士指出,对于企业来说,进入上市辅导或上市重点培育,离上市梦想更近了一步。企业上市既可以实现低成本的直接融资,又可以进一步增强公司治理。对于投资者而言,重庆地区上市企业越多,投资的选择余地越大,投资的机会也越多。
多层次递进式资本市场形成
多层次资本市场是经济转型的重要支撑,上市公司的发展情况是重庆资本市场的直接体现。除了已有的50家境内上市公司以外,截至2017年10月,股转系统(新三板)挂牌公司数为142家,重庆证券期货市场市价总值6,411.67亿元。有证券公司1家,证券分公司34家,证券营业部及服务部198家,期货公司4家,期货营业部32家,以及西部的第一家基金管理公司。此外,重庆股份转让中心(OTC)官网显示,截至2017年12月18日,重庆OTC市场挂牌企业数为582家。从地区性股权交易中心到新三板市场,再到主板市场,多层次递进的资本市场在重庆已经形成。
从上市的企业类别来看,从化工、能源、制造业到医药、房地产、建筑、公用事业、金融电力等,其中,有色金属、仪器仪表、文教休闲、食品饮料、商业贸易、酿酒、钢铁、金融、电子、电力、传媒行业各1家,医药生物行业9家,汽车行业8家,交通运输、建筑行业各3家,机械设备、电气设备行业各2家,化工、公用事业、产地产行业各4家。在涉及的门类行业里,重庆上市企业不断延伸到各行各业,让更多领域实现直接融资的可能。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10月,重庆实现直接筹资额达2477.5亿元,较年初增长54.68%。
本刊在梳理中发现,截至2017年12月15日,重庆境内50家上市公司中,总市值超500亿元的企业有2家,总市值在100亿元~500亿元的企业数有15家,总市值在50亿元~100亿元的企业数有21家,总市值在50亿元以下的企业数有12家。总股本在5亿股以下的有19家,5亿股至10亿股的有12家,10亿股至20亿股的有8家,20亿股至50亿股的有9家,50亿股以上的有2家,总股本在5亿股以上的企业数约占62%。
九成上市渝企实现盈利
资产规模和营收状况是上市公司经营状况的直接体现。据各上市公司发布的2017年第三季度报告来看,重庆上市企业资产上百亿的公司多达14家,包括金科股份、长安汽车、重庆建工、西南证券4家企业资产总额超过500亿元,分别为1421.86亿元、1043.79亿元、623.08亿元、617.96亿元。有39家上市公司营收均比去年同期有所增长。其中,重庆港九、智飞生物、重庆钢铁、梅安森4家上市企业营收增长值比去年同期增长较大,分别为333.32%、181.46%、122.06%、119.24%。4家公司上半年营收超百亿,分别约为重庆建工307.10亿元、重庆百货242.53亿元、长安汽车178.76亿元、小康股份145.10亿元。2017年前三季度,48家上市公司实现了盈利,其中,重庆水务、长安汽车、建峰化工、隆鑫通用、西南证券、迪马股份、重庆百货净利润超过5亿元,分别约为14.99亿元、11.90亿元、7.30亿元、6.91亿元、5.91亿元、5.14亿元、5.02亿元。
在高管薪酬方面,截至2016年,44家沪深重庆上市公司领取薪酬的董事长有31名,董事长薪酬最高的为661.45万元。而薪酬在100万元以上的董事长有9人,分别为金科股份蒋思海661.45万元、太阳能曹华斌168.58万元、奥德瑞左洪波166.08万元、华邦健康张松山160万元、小康股份张兴海146万元、博腾股份居年丰133.88万元、力帆股份前董事长尹明善126万元、巨人网络(原“世纪游轮”)史玉柱112.36万元、隆鑫通用高勇100万元。
重庆国资证券化提速
业内人士指出,重庆国资证券化正在提速,本刊在梳理中发现,截至2017年12月,50家上市渝企中,有央企、国企21家,占比42%。2017年重庆A股IPO数量在全国排名靠前,并处于西部领先,但在总市值方面,竞争力稍显不足。分析人士指出,重庆上市公司总市值不够高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大市值上市公司。如果多家大型国企整体上市,就可以迅速扩大市场规模,有效改善重庆上市公司分布和产业层次,形成良好的示范效应,引导更多符合条件的国企和民企加快上市进程。据了解,目前已有多家重庆国企备战A股IPO,还有一批重庆国企瞄准新三板。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