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中国人的概念里,奢侈品几乎跟挥霍、浪费划上了等号。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观念在不断转变,奢侈品也开始跟面子挂钩。随着中国富裕人口的增加,奢侈品市场不断扩大,中国正在逐渐成为世界第一大奢侈品消费市场。
从经济意义上来看,年薪百万的徐怡琴并没有安于现状。一天她的高跟鞋跟磨损,打算找地方修理的时候发现,修普通鞋子很简单,但是奢侈品牌却不容易,需要专门的匠人进行维修。好不容易找到最近的一家奢侈品维修店,也有10公里以上的距离,结果却让徐怡琴有些难以接受。这家店硬生生将一款优雅高贵的华伦天奴高跟鞋整成了矮胖子,再仔细看鞋子的表面,漆皮上还多了一道重重的划痕。
心情跌到谷底的同时,也引发了徐怡琴的思考。谈到各个奢侈品牌,即使不用奢侈品的人也能说出一连串。但是提到奢侈品修护,大部分人都没有什么品牌的概念,出现问题一般就近随便找家皮具店修理或者索性扔一边不管了直接买新的。意识到这是一个巨大的机会,打造一个高端奢护生态平台的想法跃入脑海。
在国外,奢侈品品牌店通常都会设有专门的维护点方便奢侈品进行养护,但是在中国却极少设有这样的维修点。一方面在中国设置奢侈品维修点成本投入太大。如果送去国外维修,一来一回少说几个月,甚至可能长达一年,体验极差。另一方面,奢侈品公司也希望中国的消费者可以多多“更新换代”,而不是一个包修修补补用好几年。
国内没有维修点也给了国内许多商家的机会,一些匠人也开始接单奢侈品的修复,然而由于水平、用料、定价参差不齐,导致目前的奢护市场仍处于一个混乱的状态。在这个需求仍在不断增长的行业,龙头企业一年只有几千万的营业额,还不足这个市场的百分之一,毫无疑问仍是一片蓝海。并且由于奢侈品用户的定位很精准,那就是有品位跟生活品质且有经济能力的这一撮人,这背后又蕴含着大量可以挖掘的资源。
想到就做,随后只用两个月,徐怡琴就拉起了皮皮班的团队。虽然奢侈品的消费市场潜力巨大,但是无论是二手奢侈品、奢侈品洗护还是奢侈品鉴定,都需要极大的人力、物力、财力,而且对于专业知识要求也很高。联合创始人兼CTO陈海晶就是中国第一批奢侈品养护从业者,曾经为众多一线国际大牌Prada,BV等做过售后服务,从他手上服务过的奢护案例多达50000例,为皮皮班的服务质量和稳定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皮皮班名字中的皮表示皮皮班专精皮具。虽然奢侈品的种类很多,除了皮具,还有钟表等等。但是在徐怡琴看来,能赚的钱很多,能扩展的领域也很多,但是最成功的商业模式一定是在一个细分的领域里深挖,“只要挖的够深,就一定能挖出油。”而盲目的扩张与拓展,尤其是在项目前期反而可能做无用功。而班就代表了班级。“我们带给了消费者一个超出他们预期的服务时,他们绝对不是单纯在享受一次奢侈品养护,享受的是皮皮班全体伙伴带给他们最好的一次关爱和呵护。”皮皮班从社群做起,客服称作生活委员,匠人称作劳动委员,这种班级的概念让粉丝感到新鲜的同时也更有归属感。
去年一月,在创立皮皮班之前,徐怡琴去了一趟温哥华,路过一个橱窗的时候发现了一双鞋,她觉得特别漂亮,但是由于国外店铺普遍关门较早,当时已经关门了。于是徐怡琴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去买下那双鞋。因为是一双夏天穿的鞋,所以买来以后暂时也没机会穿就把鞋子收了起来,直到夏天她发现那双鞋成为了时装秀的走秀款,瞬间流行起来。所以徐怡琴相信自己是有sense或者说sensitivity在里面,同时她也认为,当决定在一个领域创业的时候,如果在没有洞察力跟敏感度的情况下,就很难做出跟其他人有差异性的产品。
怀揣着对于这个行业的热爱与高敏感度,再加上专业而又互补的合伙人团队,成立于2017年6月的皮皮班,经营短短半年时间,就已经成为行业第二大奢侈品养护品牌。业务范围覆盖全国,深耕北京。目前已经拥有23家实体代收点,一家中央工厂,粉丝月增长达到了80%,现在已有五万余人。并且仍在跑马圈地,就在前两日(1月2日),刚刚完成了被称为“中国最专业的奢侈品养护平台”的洗刷刷的收购。
当然,创业本身就是一个修行的过程,皮皮班的发展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在创立第二个月的时候就进入了瓶颈期。流量跟变现都不理想,单量跌到每天只有一两单,甚至一单都没有。整个团队都充满了挫败感,其中一个合伙人失望之下也选择了离开,这又是一个巨大的打击。重重压力之下,徐怡琴咬着牙挺了下来,尝试着解决流量的问题,安抚员工,带领团队重振旗鼓,终于度过了这道坎,团队也更有凝聚力,“我们没有加班,只要是醒着的时候我们都在上班”徐怡琴笑着自嘲。
徐怡琴的目标是在今年六月,成为行业第一。皮皮班的启动资金均来自己于徐怡琴,虽然现在也处于盈利状态,但是仍希望能有资本的帮助,这样皮皮班的扩张也会更加迅速与稳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