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一个景区想要运营得好,需要做到以下五点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一个景区想要运营得好,需要做到以下五点

文化是景区的灵魂,核心产品的打造是景区发展之本。景区除了要在旺季强化管理,注重服务细节,更要在淡季布局营销,深耕细作打造淡季产品。

近年来,随着国内同质化、人造景区不断增多,加上国企、央企的开发投入力度以及国内矿产企业、房地产企业,高能耗企业向旅游景区的投资转型,使得传统旅游景区再也不是“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了,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景区究竟应该怎么做才能吸引消费者?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现有旅游景区近3万个,A级景区数量超过7000家,旅游景区发展势头良好。但同时也呈现景区供给结构严重失衡的问题,一方面,少量国内知名优质景区产品供不应求,人满为患,不得不推出最大承载量、门票网上预约等容量管控制度,另一方面,大量旅游景区经营惨淡,不能实现经济效益的目标要求。

事实上,旅游景区的良性发展是其资源、产品、市场、营销和管理等多方面的综合结果,但随着旅游景区的高速增长、景区投资不断盲目扩张,从而导致旅游景区数量不断增加,重叠性越来越强,景区产品同质化越来越严重,这些都导致众多旅游景区陷入困境。再加上不断有其他非旅游行业进入并投资旅游景区,专业的景区高级管理人员十分短缺,专业化的景区管理对于许多景区来说极为迫切。为此,旅游刊采访到资深旅游人士殷涛,希望就景区现状以及淡季营销应该怎么做进行分享。

殷涛说:“从目前市场上的景区来看,有民营企业、事业单位和行政管委会等等,不同的景区有着不同的思想理念和管理体制。从景区类型来看,有生态农业观光型、山水自然型、历史文化型,同时这些景区都有不同类型的主题项目和衍生出来的体验项目。不可避免,有些景区有着先天的优势,比如有的景区在200公里以及2小时经济圈,其地利优势和交通优势非常明显。还有像泰山、黄山、长城这类型的景区,自身品牌度很好,即使不做营销游客也很多。”

借助地域的特点和景区的资源优势,有些景区打造了差异化的旅游产品,比如北京的古北水镇,将地址选在北京市密云区古北口镇,那里背靠中国最美、最险的司马台长城,坐拥鸳鸯湖水库,是京郊罕见的山、水、长城结合的区域。在此基础上,古北水镇依托司马台遗留的历史文化进行深度挖掘,将9平方公里的度假区整体规划为“六区三谷”,分别为老营区、民国街区、水街风情区、卧龙堡民俗文化区、汤河古寨区、民宿餐饮区与后川禅谷、伊甸谷、云峰翠谷,成为集观光游览、休闲度假、商务会展、创意文化等多种旅游业态于一体,服务与设施水平较高,参与性和体验性较好的综合性特色休闲国际旅游度假目的地。

山东的潭溪山景区曾一度与黄花溪景区竞争激烈而占下风,但在2017年8月份推出新产品观光电梯和玻璃栈桥后,在十一形成了井喷,而针对淡季则在12月推出了冰瀑。景区要根据自身景区文化的不同,打造具有体验感的产品,此外还要在淡季采取全面紧缩的营销战略,但并不是不做。

众所周知,对于一个景区而言,用文化故事提高旅游品牌的辨识度,是旅游景区赢得游客、深化品牌最有效的营销方法。当景区融入更多的情感价值、文化价值,就会在消费者心里留下深刻的印象。

“随着旅游供给侧不平衡和消费升级,传统的景区先发优势已逐渐弱化,景区吸引力不断下降、投诉率不断增高以及游客量不断下降,这些对于传统景区来说充满了挑战,如何将其优质资源转化为优质产品,是景区需要思考的当务之急。不断提高口碑和重游率,重点是打造景区的知名度和品牌度,品牌的塑造不是靠一支广告,而是一个产品的整体形象的诠释,是一个景区文化的传播。现在国内政策倾向打造的‘中国品牌’,在一定意义上是驱动着品牌效应的核心价值和革新。”殷涛解释道。

随着消费升级,消费者对景区的旅游业态有了更高的要求,单纯在吃、住、行、游、购、娱上做文章。怎么做呢?景区必须把传统的游览观光1.0版本向更高的3.0,、4.0升级,实现体验、度假、休闲、研学、康养等综合旅游产品转变。这是景区未来得以长期生存的重要保证。

在殷涛看来,一个景区想要运营得好,需要做到以下五点:

一.理顺管理体制或机制。这里主要指政府所有制下的景区项目,通常会存在管理机制不顺的问题,这里需要明确景区管理权和经营权的权利和责任,从而实现景区市场化的管理。

二.提升景区品质。立足景区现有资源条件,对项目进行策划提升,挖掘更多亮点。

三.强化市场营销。结合客源市场,从品牌传播、渠道搭建、活动策划、区域真共和等多方面加强景区营销宣传。

四.打造个性化产品。目前市场上的产品同质化越来越高,因此如何打造个性化产品成为未来很重要的问题。

五.注重优质人才的培养。鉴于景区委托方在专业管理团队方面的缺乏,景区应该加强自有员工的培训,实现景区管理的自我满足。

文化是景区的灵魂,核心产品的打造是景区发展之本。景区除了要在旺季强化管理,注重服务细节,更要在淡季布局营销,深耕细作打造淡季产品。

殷涛认为目前市场上的很多景区在最初定位的时候就选错了方向,的确,规划公司对于大的环境和趋势有一定的判断,但每一个地方的景区都有各自的特点,这些都需要因地制宜,否则在后期实际的操作运营中会有很多的问题。

很多人错误地把销售当做营销,但其实一个成功的营销是具备经营和销售。未来景区营销的重点是消费者的心,何为“游客的心”?其实就是围绕消费者的新需求去提供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只要把握住这一点,做好这一项,景区的势头将势不可挡。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一个景区想要运营得好,需要做到以下五点

文化是景区的灵魂,核心产品的打造是景区发展之本。景区除了要在旺季强化管理,注重服务细节,更要在淡季布局营销,深耕细作打造淡季产品。

近年来,随着国内同质化、人造景区不断增多,加上国企、央企的开发投入力度以及国内矿产企业、房地产企业,高能耗企业向旅游景区的投资转型,使得传统旅游景区再也不是“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了,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景区究竟应该怎么做才能吸引消费者?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现有旅游景区近3万个,A级景区数量超过7000家,旅游景区发展势头良好。但同时也呈现景区供给结构严重失衡的问题,一方面,少量国内知名优质景区产品供不应求,人满为患,不得不推出最大承载量、门票网上预约等容量管控制度,另一方面,大量旅游景区经营惨淡,不能实现经济效益的目标要求。

事实上,旅游景区的良性发展是其资源、产品、市场、营销和管理等多方面的综合结果,但随着旅游景区的高速增长、景区投资不断盲目扩张,从而导致旅游景区数量不断增加,重叠性越来越强,景区产品同质化越来越严重,这些都导致众多旅游景区陷入困境。再加上不断有其他非旅游行业进入并投资旅游景区,专业的景区高级管理人员十分短缺,专业化的景区管理对于许多景区来说极为迫切。为此,旅游刊采访到资深旅游人士殷涛,希望就景区现状以及淡季营销应该怎么做进行分享。

殷涛说:“从目前市场上的景区来看,有民营企业、事业单位和行政管委会等等,不同的景区有着不同的思想理念和管理体制。从景区类型来看,有生态农业观光型、山水自然型、历史文化型,同时这些景区都有不同类型的主题项目和衍生出来的体验项目。不可避免,有些景区有着先天的优势,比如有的景区在200公里以及2小时经济圈,其地利优势和交通优势非常明显。还有像泰山、黄山、长城这类型的景区,自身品牌度很好,即使不做营销游客也很多。”

借助地域的特点和景区的资源优势,有些景区打造了差异化的旅游产品,比如北京的古北水镇,将地址选在北京市密云区古北口镇,那里背靠中国最美、最险的司马台长城,坐拥鸳鸯湖水库,是京郊罕见的山、水、长城结合的区域。在此基础上,古北水镇依托司马台遗留的历史文化进行深度挖掘,将9平方公里的度假区整体规划为“六区三谷”,分别为老营区、民国街区、水街风情区、卧龙堡民俗文化区、汤河古寨区、民宿餐饮区与后川禅谷、伊甸谷、云峰翠谷,成为集观光游览、休闲度假、商务会展、创意文化等多种旅游业态于一体,服务与设施水平较高,参与性和体验性较好的综合性特色休闲国际旅游度假目的地。

山东的潭溪山景区曾一度与黄花溪景区竞争激烈而占下风,但在2017年8月份推出新产品观光电梯和玻璃栈桥后,在十一形成了井喷,而针对淡季则在12月推出了冰瀑。景区要根据自身景区文化的不同,打造具有体验感的产品,此外还要在淡季采取全面紧缩的营销战略,但并不是不做。

众所周知,对于一个景区而言,用文化故事提高旅游品牌的辨识度,是旅游景区赢得游客、深化品牌最有效的营销方法。当景区融入更多的情感价值、文化价值,就会在消费者心里留下深刻的印象。

“随着旅游供给侧不平衡和消费升级,传统的景区先发优势已逐渐弱化,景区吸引力不断下降、投诉率不断增高以及游客量不断下降,这些对于传统景区来说充满了挑战,如何将其优质资源转化为优质产品,是景区需要思考的当务之急。不断提高口碑和重游率,重点是打造景区的知名度和品牌度,品牌的塑造不是靠一支广告,而是一个产品的整体形象的诠释,是一个景区文化的传播。现在国内政策倾向打造的‘中国品牌’,在一定意义上是驱动着品牌效应的核心价值和革新。”殷涛解释道。

随着消费升级,消费者对景区的旅游业态有了更高的要求,单纯在吃、住、行、游、购、娱上做文章。怎么做呢?景区必须把传统的游览观光1.0版本向更高的3.0,、4.0升级,实现体验、度假、休闲、研学、康养等综合旅游产品转变。这是景区未来得以长期生存的重要保证。

在殷涛看来,一个景区想要运营得好,需要做到以下五点:

一.理顺管理体制或机制。这里主要指政府所有制下的景区项目,通常会存在管理机制不顺的问题,这里需要明确景区管理权和经营权的权利和责任,从而实现景区市场化的管理。

二.提升景区品质。立足景区现有资源条件,对项目进行策划提升,挖掘更多亮点。

三.强化市场营销。结合客源市场,从品牌传播、渠道搭建、活动策划、区域真共和等多方面加强景区营销宣传。

四.打造个性化产品。目前市场上的产品同质化越来越高,因此如何打造个性化产品成为未来很重要的问题。

五.注重优质人才的培养。鉴于景区委托方在专业管理团队方面的缺乏,景区应该加强自有员工的培训,实现景区管理的自我满足。

文化是景区的灵魂,核心产品的打造是景区发展之本。景区除了要在旺季强化管理,注重服务细节,更要在淡季布局营销,深耕细作打造淡季产品。

殷涛认为目前市场上的很多景区在最初定位的时候就选错了方向,的确,规划公司对于大的环境和趋势有一定的判断,但每一个地方的景区都有各自的特点,这些都需要因地制宜,否则在后期实际的操作运营中会有很多的问题。

很多人错误地把销售当做营销,但其实一个成功的营销是具备经营和销售。未来景区营销的重点是消费者的心,何为“游客的心”?其实就是围绕消费者的新需求去提供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只要把握住这一点,做好这一项,景区的势头将势不可挡。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