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阿里为何执迷改造公交地铁 出行有多大玩头?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阿里为何执迷改造公交地铁 出行有多大玩头?

其实不光是交通场景,衣食住行,哪个互联网公司不想渗透?这四个里面最高频的就是吃饭和出行。你能想到的出行方式,都有互联网公司惦记着。

都知道出行是高频刚需,绝不是为了支付那么简单。公共交通完爆网约车+共享单车的单量,有了单量才有数据,才能带动AI深度学习。蚂蚁金服带着口碑、高德、钉钉飞,O2O、新零售、公共服务一招盘活。

上个月,蚂蚁金服对外发布了公交地铁的解决方案。有人来问我,为什么费那么大劲,蚂蚁金服还要磕公交地铁场景。之前我写过一篇《马云马化腾对决交通场景,一文说清双方布局》。里面我提到过,2017年以来,从共享单车到公交再到境外出租车等,交通领域已经成为微信和支付宝两大国民级App新的对战焦点。

为什么要这么做?

其实不光是交通场景,衣食住行,哪个互联网公司不想渗透?这四个里面最高频的就是吃饭和出行。你能想到的出行方式,都有互联网公司惦记着。

但是出行场景比餐饮场景,还值得争。

高频刚需,命脉在单量

还是拿吃饭举例子,外卖行业打了这么多年,暂且不论离天花板有多远,美团饿了么每天的单量也就是一千万多。出行现在滴滴平均一天2500万单,共享单车ofo公布说达到了一天3200万单,摩拜也说自己一天3000多万单。不管数据水分,这三家一天就是快9000万单。

仔细了解一下,公共交通场景的单量,可以说非常吓人。

蚂蚁金服城市服务总经理刘晓捷给的数字是,杭州一天使用公交的乘客总量是400万左右,其实就是“日活”。目前IC卡一天有一百多万,移动支付(包括支付宝和银联云闪付)最高的时候接近100万笔,其中支付宝最高70万笔左右。

他说,从最新的统计数据上来看,每天有2.4亿人次乘坐公交车,有超过6千万人次乘坐地铁。加起来就是3个多亿人次。就算只有一半的人会使用移动支付,也是海量的订单。

这么多客流有什么意义呢?一个是人工智能的意义,一个是商业模式升级的意义。简单地说,没有海量客流,就没有大数据,就没有素材喂给算法,让它深度学习,要做AI就很难转起来。更不用说,对高德地图来说,公交、路况数据本身就非常宝贵,一辆辆公交简直就是大数据平台。滴滴研究院就认为数据是自己做人工智能很大的一个优势。但网约车已经被新政卡死,美团就算做了打车,北京上海符合资质要求的司机和车还是那么多。单量还能增长到哪里去?共享单车也基本饱和,渗透率接近天花板,更何况大冬天的,单量掉下来的绝对不是一点点。

另外,有了大数据基础,商业模式升级就不是问题。阿里毕竟有电商,有了流量绝不愁变现。

巨头选在现在这个时间对决公共交通场景,一方面是因为网约车等其他场景布局得差不多了,另一方面是,技术终于成熟且闭环了。

支付宝自己讲的是,从2014年开始,支付宝开始思考如何让吃穿住用行用一部手机解决。最为高频的公交车当然尤为重要。蚂蚁金服这些年陆续发挥了支付、信用、风控、安全、大数据的能力,聚焦在交通场景上。当然,交通场景的玩头,绝不限于公交地铁。

除了公交地铁,蚂蚁金服实际上做的是出行矩阵,包含自行车—公交地铁—出租车—汽车——火车—飞机在内的全交通场景,具体可以看我上一篇文章。

从整个出行来看,无非两类人,一类是坐车的人,一类是开车的人。面向开车的人,蚂蚁金服可以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包括停车、加油、高速等等。比方说,滴滴3亿收购一九付、拿下支付牌照时,其实一九付原来母公司北京高阳捷迅还拿到了蚂蚁金服的投资。这家公司是做什么的呢?加油卡代充。蚂蚁金服子通过子公司投资占股16.15%。第二,面向乘车的人,包括现在网约车、共享单车、12306坐火车、公交地铁等等。

盘活多少阿里APP和事业群

如果你仔细研究一下,会发现用支付宝坐公交是一盘大棋。盘活无数阿里资源,阿里系APP,高德、钉钉、口碑、盒马鲜,甚至阿里云全上了。

B端,阿里云自然而然地开疆拓土,当然阿里云本来就是政务云第一,没什么好说。其次,不要忘了钉钉。杭州公交已经说了他们在用钉钉搞现场管理调度,腾讯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上,企业微信的示范案例之一也是成都地铁,证明这是企业服务APP的一块大蛋糕。一来,公交地铁公司员工数量多还很分散,有强需求;二来,AT两家企业服务APP目前没有核心根本的产品相对优势,跑马圈地了就能占山为王。

C端,更是大有可为,不仅仅支付宝,阿里系的口碑、盒马鲜,甚至饿了么都是这盘大棋中的重要棋子。

最近常常提及线下流量和线上流量的经营和打通,能把把线下乘客转为线上顾客,而且还是实名制流量,导向口碑、淘宝、天猫等等。有什么玩法?最简单的,比方说积分兑换,相信享受过信用卡积分福利的人就会期待。再比方说,基于LBS的商家信息推送、红包代金券。对公交乘客来说等车、上车、乘车、下车当中碎片时间很多,这全是营销机会。

举个例子,LBS商家信息推送。交通卡里面全是你每天的交通轨迹,发现你总是在A站下车,直接推送A站附近的口碑商家、盒马鲜生,转化率能不能提升?新开的店铺可不可以买个LBS位置拉新?原本线下位置不好的店铺,当附近居民定制交通时,如果希望改善线下人流,要不要出点钱影响一下站点位置?

蚂蚁金服说了一句实话,“对我们来说真正的生态实际上和周边商户消费,和O2O整体结合起来,这才是真正生态级的结合。”

这并不是我的推测,蚂蚁金服早就已经想到了:上车时,我们可以把这种信息推送给需要的用户,今天不想烧菜的,就在车上点点盒马鲜生,到家菜就送到了。想一想,这么卖货是不是够无缝自然。

更直接受益的是高德地图。

地图最重要的是什么?不还是路况、位置信息准吗?尤其是用户的新需求,谁家地图上有,我就用谁家APP导航。典型案例就是新能源汽车,至少充电桩信息对我非常重要。还有,由于路况等原因,现在的地图APP往往公交时间预测都不是很准,相信未来随着跟公交公司的合作,都有望解决。未来,它将是人工智能、无人驾驶时代的水电煤,是机器语言必需的现实世界描绘能力。

我想这事儿不仅对阿里是不错的生意,对政府部门也是不错的便民举措。

离线二维码本质上解决了用户身份的离线认证问题。理论上围绕用户身份的场景应用都可以参考。典型的行业可能有:门禁、票务(景点、演唱会)、卡(社保医保卡、公交卡、银行卡)、证(身份证、驾驶证、学生证)、券(代金券,提货券)等。改造完公共交通,说不定新的公共服务合作场景就出现了。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阿里巴巴

4.9k
  • 1688与蒙古国电商平台Shoppy展开业务合作
  • 阿里巴巴将于5月14日公布2024财年业绩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阿里为何执迷改造公交地铁 出行有多大玩头?

其实不光是交通场景,衣食住行,哪个互联网公司不想渗透?这四个里面最高频的就是吃饭和出行。你能想到的出行方式,都有互联网公司惦记着。

都知道出行是高频刚需,绝不是为了支付那么简单。公共交通完爆网约车+共享单车的单量,有了单量才有数据,才能带动AI深度学习。蚂蚁金服带着口碑、高德、钉钉飞,O2O、新零售、公共服务一招盘活。

上个月,蚂蚁金服对外发布了公交地铁的解决方案。有人来问我,为什么费那么大劲,蚂蚁金服还要磕公交地铁场景。之前我写过一篇《马云马化腾对决交通场景,一文说清双方布局》。里面我提到过,2017年以来,从共享单车到公交再到境外出租车等,交通领域已经成为微信和支付宝两大国民级App新的对战焦点。

为什么要这么做?

其实不光是交通场景,衣食住行,哪个互联网公司不想渗透?这四个里面最高频的就是吃饭和出行。你能想到的出行方式,都有互联网公司惦记着。

但是出行场景比餐饮场景,还值得争。

高频刚需,命脉在单量

还是拿吃饭举例子,外卖行业打了这么多年,暂且不论离天花板有多远,美团饿了么每天的单量也就是一千万多。出行现在滴滴平均一天2500万单,共享单车ofo公布说达到了一天3200万单,摩拜也说自己一天3000多万单。不管数据水分,这三家一天就是快9000万单。

仔细了解一下,公共交通场景的单量,可以说非常吓人。

蚂蚁金服城市服务总经理刘晓捷给的数字是,杭州一天使用公交的乘客总量是400万左右,其实就是“日活”。目前IC卡一天有一百多万,移动支付(包括支付宝和银联云闪付)最高的时候接近100万笔,其中支付宝最高70万笔左右。

他说,从最新的统计数据上来看,每天有2.4亿人次乘坐公交车,有超过6千万人次乘坐地铁。加起来就是3个多亿人次。就算只有一半的人会使用移动支付,也是海量的订单。

这么多客流有什么意义呢?一个是人工智能的意义,一个是商业模式升级的意义。简单地说,没有海量客流,就没有大数据,就没有素材喂给算法,让它深度学习,要做AI就很难转起来。更不用说,对高德地图来说,公交、路况数据本身就非常宝贵,一辆辆公交简直就是大数据平台。滴滴研究院就认为数据是自己做人工智能很大的一个优势。但网约车已经被新政卡死,美团就算做了打车,北京上海符合资质要求的司机和车还是那么多。单量还能增长到哪里去?共享单车也基本饱和,渗透率接近天花板,更何况大冬天的,单量掉下来的绝对不是一点点。

另外,有了大数据基础,商业模式升级就不是问题。阿里毕竟有电商,有了流量绝不愁变现。

巨头选在现在这个时间对决公共交通场景,一方面是因为网约车等其他场景布局得差不多了,另一方面是,技术终于成熟且闭环了。

支付宝自己讲的是,从2014年开始,支付宝开始思考如何让吃穿住用行用一部手机解决。最为高频的公交车当然尤为重要。蚂蚁金服这些年陆续发挥了支付、信用、风控、安全、大数据的能力,聚焦在交通场景上。当然,交通场景的玩头,绝不限于公交地铁。

除了公交地铁,蚂蚁金服实际上做的是出行矩阵,包含自行车—公交地铁—出租车—汽车——火车—飞机在内的全交通场景,具体可以看我上一篇文章。

从整个出行来看,无非两类人,一类是坐车的人,一类是开车的人。面向开车的人,蚂蚁金服可以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包括停车、加油、高速等等。比方说,滴滴3亿收购一九付、拿下支付牌照时,其实一九付原来母公司北京高阳捷迅还拿到了蚂蚁金服的投资。这家公司是做什么的呢?加油卡代充。蚂蚁金服子通过子公司投资占股16.15%。第二,面向乘车的人,包括现在网约车、共享单车、12306坐火车、公交地铁等等。

盘活多少阿里APP和事业群

如果你仔细研究一下,会发现用支付宝坐公交是一盘大棋。盘活无数阿里资源,阿里系APP,高德、钉钉、口碑、盒马鲜,甚至阿里云全上了。

B端,阿里云自然而然地开疆拓土,当然阿里云本来就是政务云第一,没什么好说。其次,不要忘了钉钉。杭州公交已经说了他们在用钉钉搞现场管理调度,腾讯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上,企业微信的示范案例之一也是成都地铁,证明这是企业服务APP的一块大蛋糕。一来,公交地铁公司员工数量多还很分散,有强需求;二来,AT两家企业服务APP目前没有核心根本的产品相对优势,跑马圈地了就能占山为王。

C端,更是大有可为,不仅仅支付宝,阿里系的口碑、盒马鲜,甚至饿了么都是这盘大棋中的重要棋子。

最近常常提及线下流量和线上流量的经营和打通,能把把线下乘客转为线上顾客,而且还是实名制流量,导向口碑、淘宝、天猫等等。有什么玩法?最简单的,比方说积分兑换,相信享受过信用卡积分福利的人就会期待。再比方说,基于LBS的商家信息推送、红包代金券。对公交乘客来说等车、上车、乘车、下车当中碎片时间很多,这全是营销机会。

举个例子,LBS商家信息推送。交通卡里面全是你每天的交通轨迹,发现你总是在A站下车,直接推送A站附近的口碑商家、盒马鲜生,转化率能不能提升?新开的店铺可不可以买个LBS位置拉新?原本线下位置不好的店铺,当附近居民定制交通时,如果希望改善线下人流,要不要出点钱影响一下站点位置?

蚂蚁金服说了一句实话,“对我们来说真正的生态实际上和周边商户消费,和O2O整体结合起来,这才是真正生态级的结合。”

这并不是我的推测,蚂蚁金服早就已经想到了:上车时,我们可以把这种信息推送给需要的用户,今天不想烧菜的,就在车上点点盒马鲜生,到家菜就送到了。想一想,这么卖货是不是够无缝自然。

更直接受益的是高德地图。

地图最重要的是什么?不还是路况、位置信息准吗?尤其是用户的新需求,谁家地图上有,我就用谁家APP导航。典型案例就是新能源汽车,至少充电桩信息对我非常重要。还有,由于路况等原因,现在的地图APP往往公交时间预测都不是很准,相信未来随着跟公交公司的合作,都有望解决。未来,它将是人工智能、无人驾驶时代的水电煤,是机器语言必需的现实世界描绘能力。

我想这事儿不仅对阿里是不错的生意,对政府部门也是不错的便民举措。

离线二维码本质上解决了用户身份的离线认证问题。理论上围绕用户身份的场景应用都可以参考。典型的行业可能有:门禁、票务(景点、演唱会)、卡(社保医保卡、公交卡、银行卡)、证(身份证、驾驶证、学生证)、券(代金券,提货券)等。改造完公共交通,说不定新的公共服务合作场景就出现了。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