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宜生无忧周敏:按摩O2O,要社会公益也要经济效益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宜生无忧周敏:按摩O2O,要社会公益也要经济效益

周敏认为,保证利益是保证残疾人稳定最核心的因素,再加上建立系统的、可查询的管理、审核制度和购买意外伤害险和雇主责任险就可以有效的防控风险。

宜生无忧周敏

宜生无忧总裁周敏受邀出席并向与会创业者们介绍创业企业公益模式,把成本中心变成利润中心的成功经验。

周敏认为,许多残疾人有非常好的工作能力,雇佣一个残疾人不但不增加成本,而且还能为企业创造一个人,一年可以创造五万块钱的利润。

那么宜生无忧是怎么做到的呢?周敏为创业者们算了一笔账。根据国家针对雇佣残疾人所制定的减免税政策:首先,雇佣一个残疾人退税为六万元;第二,通过残保金,雇一个残疾人,一年可以省30万的成本;第三,通过减免企业所得税,雇一个残疾人一年可以减免七千块钱的所得税。

“我列了一个表,比如说一个企业雇十个残疾人,最后把所有的成本节约下来,扣掉他的雇佣成本,以及作为第三方的服务成本,最终可以省54万你雇的越多,省的越多,这样折合每个人为公司增加五万块钱。”周敏解释道。

然而,一个创业企业想要成功,除了经济效益的实现,不可避免的还要解决风险的问题。

为此,周敏提出三大解决方案:第一,分析适合残疾人做的职位,例如,微信推广、内容审核、中医推拿等。“我们发现残疾人特别是肢残、聋哑,特别适合在家里做相对比较简单、比较枯燥的工作。”第二,帮助企业安置和管理残疾人。为此,宜生无忧建立了各种就业基地。

据希鸥网了解,宜生无忧有十家直营门店,还有二十家足道门道,还有十个就业中心,这些分布我们全国各地。第三,宜生无忧承担雇佣风险、意外风险等各类风险。“我们是一个担保方,就像没有支付宝之间,陌生人不敢交易,这是因为相互没有信任,企业和残疾人双方间也是这个问题。”

周敏认为,保证利益是保证残疾人稳定最核心的因素,再加上建立系统的、可查询的管理、审核制度和购买意外伤害险和雇主责任险就可以有效的防控风险。

“我们要求每个残疾人审核的内容,必须有10%交给另外一个残疾人审核,交叉控制,结果这样的品质比他们原来的还好,因为有检查机制在里面。”

据希鸥网了解,宜生无忧具体建立了三个平台,一站式的解决方案:第一,将经过挑选和培训的残疾人放入招聘平台;第二,建立有企业和残疾人的任务分配和考核系统的众包平台;第三,建立激励机制。

目前,宜生无忧已经成为中国残联唯一一家官方认可的第三方的机构。通过三大平台,宜生无忧实现员工共享,平台里面的几百个企业可以雇佣几千个残疾人,交叉来干活,大大打破残疾人推广服务的局限性,并增强了稳定性。

“雇一个人每天工作八小时,这样一个月960分钟,我的创业模式是什么?让一千人干9.6分钟,其实这也是960分钟的工作的结果。”周敏解释道,“这样我们给一个企业推广,很容易达到几千的阅读量,这样让残疾人有活干,企业也可以得到实实在在的内容。”

宜生到家是一款O2O服务产品,在AppStore和各大应用商场中已上线,2016年5月,上门推拿O2O公司宜生到家宣布,将为平台签约推拿师发放股权,首期拟激励期权和股权额共480万股,首批142名推拿师获得相应股权激励。宜生到家成为首家为技师提供股权的O2O企业。

【回顾】宜生到家:健康服务是互联网创业下个蓝海

告别O2O 定位健康服务

经过在O2O浪潮中的努力与挣扎,宜生到家目前确定了BDC战略模:toB业务保证营收,D端门店业务拓展大量线下支点,toC业务提升用户体验,toB业务保证营收,D端业务负责拓展大量线下支点。

三大业务板块为宜生到家布局健康生态搭建坚实基础。

宜生到家定位于有健康需求的30岁以上的城市中产阶层;目前开通了北京、上海两地城市;平台有20多种服务项目,日单量接近3500单,推拿师团队有600人左右。

宜生到家认为其为健康服务企业,而不是O2O行业中的一员。进军大健康领域,宜生到家信心十足。

目前互联网大健康领域的创业多集中于诊疗层,比如春雨医生等,而在中医推拿等健康服务层面,依然没有多少人关注;另一方面,近年来国家对互联网+中医以及推进社区健康管理的政策支持,为主打社区门店的宜生到家带来了新机遇。

更重要的是,宜生到家也开始对用户健康数据进行有计划的收集和管理。结合线上线下场景,理疗师、中医生能够直接得到用户的健康信息,并在服务后进行整理。

在此基础上宜生到家将所有数据沉淀在平台上,继而为用户推出相应的健康管理服务,帮助用户维持身体处在健康状态。

两次转型 回到线下

宜生到家上线3天后日订单突破100单。短短一个月后又顺利拿到了洪泰基金300万美元的天使轮融资。

2015年下半年,宜生到家被迫也开始用补贴来刺激数据提升。通过用户补贴,宜生到家每个月订单增长速度能够提高190%,最高时甚至能达到270%。

但是,一旦不补贴,订单量马上大跌。另一方面,实际技师数量根本达不到订单量的需求,不得不以牺牲服务质量为代价。

2015年下半年,O2O衰败迹象已经开始显现。在没有资金续命的时候,想要活下去必须想营收。为此,宜生到家把目光放到B端,去做企业的推拿理疗健康管理。

事实证明,宜生到家的选择是正确的,2016年一年宜生到家服务了400余家企业,复购率超过70%。2016年下半年起,每月净利润能够达到数百万元。

同样是线下门店,宜生到家与传统门店有怎样的区别?在规模上宜生到家线下门店更像是快捷酒店模式,只集中核心功能,不做休闲社交,所以没有上千平米的大店,只聚焦专业中医推拿,只开在社区门口。

其次,采用智能化管理,执行标准化流程。

目前,推拿O2O平台完成5000万A轮融资,世纪长河集团战略领投,合一创投、风云天使跟投,另同时完成京东众筹。

宜生到家表示,5000万的融资将用于公司“互联网+大健康”平台体系的建设、服务品类的扩张以及城市拓展,其中将有2000万元将投入到母婴健康的市场扩张中。

对于未来,宜生到家希望能将门店在北京扩张到1000家,基本上可在方圆两公里内覆盖掉所有社区,让顾客出门就可以找到一家我们的门店。

在盈利方面,宜生到家计划在2019年让门店收入占到公司整体收入的70%。

本文为希鸥网原创内容。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宜生无忧周敏:按摩O2O,要社会公益也要经济效益

周敏认为,保证利益是保证残疾人稳定最核心的因素,再加上建立系统的、可查询的管理、审核制度和购买意外伤害险和雇主责任险就可以有效的防控风险。

宜生无忧周敏

宜生无忧总裁周敏受邀出席并向与会创业者们介绍创业企业公益模式,把成本中心变成利润中心的成功经验。

周敏认为,许多残疾人有非常好的工作能力,雇佣一个残疾人不但不增加成本,而且还能为企业创造一个人,一年可以创造五万块钱的利润。

那么宜生无忧是怎么做到的呢?周敏为创业者们算了一笔账。根据国家针对雇佣残疾人所制定的减免税政策:首先,雇佣一个残疾人退税为六万元;第二,通过残保金,雇一个残疾人,一年可以省30万的成本;第三,通过减免企业所得税,雇一个残疾人一年可以减免七千块钱的所得税。

“我列了一个表,比如说一个企业雇十个残疾人,最后把所有的成本节约下来,扣掉他的雇佣成本,以及作为第三方的服务成本,最终可以省54万你雇的越多,省的越多,这样折合每个人为公司增加五万块钱。”周敏解释道。

然而,一个创业企业想要成功,除了经济效益的实现,不可避免的还要解决风险的问题。

为此,周敏提出三大解决方案:第一,分析适合残疾人做的职位,例如,微信推广、内容审核、中医推拿等。“我们发现残疾人特别是肢残、聋哑,特别适合在家里做相对比较简单、比较枯燥的工作。”第二,帮助企业安置和管理残疾人。为此,宜生无忧建立了各种就业基地。

据希鸥网了解,宜生无忧有十家直营门店,还有二十家足道门道,还有十个就业中心,这些分布我们全国各地。第三,宜生无忧承担雇佣风险、意外风险等各类风险。“我们是一个担保方,就像没有支付宝之间,陌生人不敢交易,这是因为相互没有信任,企业和残疾人双方间也是这个问题。”

周敏认为,保证利益是保证残疾人稳定最核心的因素,再加上建立系统的、可查询的管理、审核制度和购买意外伤害险和雇主责任险就可以有效的防控风险。

“我们要求每个残疾人审核的内容,必须有10%交给另外一个残疾人审核,交叉控制,结果这样的品质比他们原来的还好,因为有检查机制在里面。”

据希鸥网了解,宜生无忧具体建立了三个平台,一站式的解决方案:第一,将经过挑选和培训的残疾人放入招聘平台;第二,建立有企业和残疾人的任务分配和考核系统的众包平台;第三,建立激励机制。

目前,宜生无忧已经成为中国残联唯一一家官方认可的第三方的机构。通过三大平台,宜生无忧实现员工共享,平台里面的几百个企业可以雇佣几千个残疾人,交叉来干活,大大打破残疾人推广服务的局限性,并增强了稳定性。

“雇一个人每天工作八小时,这样一个月960分钟,我的创业模式是什么?让一千人干9.6分钟,其实这也是960分钟的工作的结果。”周敏解释道,“这样我们给一个企业推广,很容易达到几千的阅读量,这样让残疾人有活干,企业也可以得到实实在在的内容。”

宜生到家是一款O2O服务产品,在AppStore和各大应用商场中已上线,2016年5月,上门推拿O2O公司宜生到家宣布,将为平台签约推拿师发放股权,首期拟激励期权和股权额共480万股,首批142名推拿师获得相应股权激励。宜生到家成为首家为技师提供股权的O2O企业。

【回顾】宜生到家:健康服务是互联网创业下个蓝海

告别O2O 定位健康服务

经过在O2O浪潮中的努力与挣扎,宜生到家目前确定了BDC战略模:toB业务保证营收,D端门店业务拓展大量线下支点,toC业务提升用户体验,toB业务保证营收,D端业务负责拓展大量线下支点。

三大业务板块为宜生到家布局健康生态搭建坚实基础。

宜生到家定位于有健康需求的30岁以上的城市中产阶层;目前开通了北京、上海两地城市;平台有20多种服务项目,日单量接近3500单,推拿师团队有600人左右。

宜生到家认为其为健康服务企业,而不是O2O行业中的一员。进军大健康领域,宜生到家信心十足。

目前互联网大健康领域的创业多集中于诊疗层,比如春雨医生等,而在中医推拿等健康服务层面,依然没有多少人关注;另一方面,近年来国家对互联网+中医以及推进社区健康管理的政策支持,为主打社区门店的宜生到家带来了新机遇。

更重要的是,宜生到家也开始对用户健康数据进行有计划的收集和管理。结合线上线下场景,理疗师、中医生能够直接得到用户的健康信息,并在服务后进行整理。

在此基础上宜生到家将所有数据沉淀在平台上,继而为用户推出相应的健康管理服务,帮助用户维持身体处在健康状态。

两次转型 回到线下

宜生到家上线3天后日订单突破100单。短短一个月后又顺利拿到了洪泰基金300万美元的天使轮融资。

2015年下半年,宜生到家被迫也开始用补贴来刺激数据提升。通过用户补贴,宜生到家每个月订单增长速度能够提高190%,最高时甚至能达到270%。

但是,一旦不补贴,订单量马上大跌。另一方面,实际技师数量根本达不到订单量的需求,不得不以牺牲服务质量为代价。

2015年下半年,O2O衰败迹象已经开始显现。在没有资金续命的时候,想要活下去必须想营收。为此,宜生到家把目光放到B端,去做企业的推拿理疗健康管理。

事实证明,宜生到家的选择是正确的,2016年一年宜生到家服务了400余家企业,复购率超过70%。2016年下半年起,每月净利润能够达到数百万元。

同样是线下门店,宜生到家与传统门店有怎样的区别?在规模上宜生到家线下门店更像是快捷酒店模式,只集中核心功能,不做休闲社交,所以没有上千平米的大店,只聚焦专业中医推拿,只开在社区门口。

其次,采用智能化管理,执行标准化流程。

目前,推拿O2O平台完成5000万A轮融资,世纪长河集团战略领投,合一创投、风云天使跟投,另同时完成京东众筹。

宜生到家表示,5000万的融资将用于公司“互联网+大健康”平台体系的建设、服务品类的扩张以及城市拓展,其中将有2000万元将投入到母婴健康的市场扩张中。

对于未来,宜生到家希望能将门店在北京扩张到1000家,基本上可在方圆两公里内覆盖掉所有社区,让顾客出门就可以找到一家我们的门店。

在盈利方面,宜生到家计划在2019年让门店收入占到公司整体收入的70%。

本文为希鸥网原创内容。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