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乐活网(lahoo.ca)马醒醒综述】近日,加拿大士嘉堡慈恩医院(Scarborough Grace Hospital) 因为一名华裔母亲的死亡而再次引起了广大华人对于加拿大医疗状况的担忧。因为这已经不是该医院近年来的第一起医疗死亡事件了。
2018年1月9日,年仅25岁的年轻华裔母亲陈晶晶在士嘉堡慈恩医院(Grace Hospital)接受治疗后意外去世。1月4日晚上,陈晶晶做饭时不小心被溅出来的热油烫伤,留下几处小的疤痕。当时并没有马上去医院,只是给自己的患处涂抹了一些外用药。但是1月7日开始就出现了脸部及颈部红肿,以及发烧症状,便来到慈恩医院挂急诊。
急诊医师表示,陈女士情况严重,需连续注射六日点滴(IV,静脉注射),每日24小时不能停,并称会有专责护士上门看护。因此,陈女士当日回家后开始接受护士的静脉注射。但第一天打完点滴后,陈女士感觉身体明显不适,并出现头晕、呕吐等现象。
1月8日,陈晶晶的状况依然没有改善,还是不舒服,又晕又吐。老公再次陪她去医院看急诊。然而这次挂点滴刚5分钟左右,陈晶晶就开始告诉老公说她呼吸非常困难,难受,接着人就昏迷了。医院马上插管急救,并送入ICU重症室。当天,医生对家属还宣称“病人情况稳定”,需留院观察。
结果1月9日,早6点多,老公接到医院突然通知说进入最后抢救,马上赶到医院。到早9点时医院宣布抢救无效,随后宣布其死亡。
目前家人都为晶晶的去世悲痛不已,而且家中还留下3个年幼的儿子,其中两个在加拿大,最小的刚几个月大,最大的也只有5岁,还有一个两岁的儿子留在中国由家人照看。这些孩子目前都处于没有人照顾的状态。
事故的发生如此出乎意料,有谁会想到一个本来如此不起眼的小事最终会导致人的死亡?
医院方面至今也并未给出正面答复说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情况,疑点包括:为什么病人打上点滴之后会感觉难受,当时医生没有进行留院观察进行及时医治是否导致了病情的严重恶化?产生不良反应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在前一天还宣称病人情况稳定的前提下,为何情况会突然恶化?重症监护室里面急救为何失败?究竟是怎样的原因会让一个年仅25岁女生因为溅了几滴油而死亡?
就此网友进行了各种猜测,并且爆出了该医院之前曾经发生的各种病人死亡事件。
死亡系数为90的士嘉堡医院
10年前的士嘉堡慈恩医院一度成为整个多伦多地区医院中死亡率最高的一个。当时该医院的死亡系数为134,比加拿大全国平均水平高34点;慈恩医院死亡系数为110。加起来,士嘉堡慈恩医院的死亡系数为125。
这个数字一经公布,当时首席医务官Dr. Steven Jackson表示,将采取措施,作出重大改善。
据说,这家医院2016年到2017年的死亡系数下降到90,与安省的平均水平持平。
10年过去了,士嘉堡医院的死亡率确实有所下降。然而华人网友们始终对它耿耿于怀。只因网上爆出的各种案例的死因都太奇怪了,而医院至今没有给病人家属任何说法,令人揪心。
医院的医疗事故案例
案例一:网友父亲抽肺积水被医生抽出了一个洞,辗转治疗1年多都好不了,最后去世。
案例二:刚刚肺炎痊愈的病人留院观察,病人接受食管插管时,肺部有大量浓痰和感染物,因此,引起并发症而死亡。家属质疑为何插管时肺部有异物,医护人员没有注意到呢?是否食管误插入肺部?其次,事情发生时为什么没有医护人员在场,这是否是人手方面的疏忽?至今未得到解释。
案例三:江苏的新移民冯雨楼胆结石在急诊室等候12小时,验血报告的结果都没有出来,结果回家后陷入昏迷状态,病因是胆结石造成急性胰腺炎,冯的心脏、肝脏、肾脏和肺部均丧失功能,两天后冯雨楼因病情加重不治。
案例四、五:同一年,两名华人妈妈在慈恩医院分娩时死亡。
2008年5月18日,来自大陆的移民潘敏红在士嘉堡慈恩医院分娩时,因为出血过多死亡,曾在广州当过20多年妇产科医生的死者母亲区翠英凭借自己丰富的临床经验当时试图向医生提出治疗建议,但这里毕竟不是广州的医院,医生不听患者家属的意见,最后区翠英眼睁睁看着女儿死在病床上,痛心不已。
就在潘敏红去世几个月后,来自大陆福建省的36岁移民陈秀兰在同一家医院剖腹产下一名女婴,产后24小时后突然神智不清。虽经该院抢救并转至多伦多全科医院,但仍然没有救回她年轻的生命,陈秀兰身亡。
加拿大免费医疗好吗?
以上案例的发生引起了群众对于加拿大免费医疗质量的质疑,有知乎网友称加拿大的免费医疗虽然可以让所有人都可以接受医疗服务,但也因为是大锅饭,医生尽量能省事就省事,没有治疗积极性,经常出现病人长时间排队等不到治疗的情况,导致大家都说“加拿大医生救死不扶伤”,因为很多人都等到病情严重到快死了才得到治疗。 当你情况不够严重的时候,医生往往都让你回家观察,结果一等就把病情等得严重了,再治疗可能就来不及了。
比如说有一名网友说她的孩子,发烧到38度、39度时专科医生还觉得不严重,让他们回家观察,结果病情一直不好,高烧不退。最后找家庭医生开了抗生素才算抑制住病情,家人因此也是受到不小惊吓。
有一名网友的妻子在该医院生产也遇到了医生轮换班时期刚好赶上妻子分娩的重要时期,形势危险,可是医生和护士竟然在关键时候不见踪影,好不容易等到轮换班的医生和护士过来,还要重新了解病人情况,因此让病人和家属焦头烂额,不知所措。
医疗事故如何应对?
有业内人士这样说:“在加拿大,医疗事故的赔偿比例是很低的,因为任何医疗手术都有风险。”
既是医生又是律师、横跨两学界的权威人士张律师解释,医疗事故赔偿诉讼从当事人准备就需要一个繁杂的程序——先聘请律师,然后再由律师找到医学专家,整理医学论证报告,然后再送交法院立案。不过这并不代表就能上庭打官司了,实际上在安省真正能最后经法院认可立案受理的医疗事故诉讼案,仅是6%的极低比例,即使受理的个案打赢的机会也非常低。
如果要申诉医疗事故的伤害,首先就是要证明医生有严重失职犯错之处,仅是证明这点,就需要冗长的调查过程,需要聘请律师了解案情,再由律师找医学专家来证明医生的错,找医生指证医生的错本来就不容易,仅一个医学报告至少需要花费2千加元,加上律师其他的收费,案子还未开始,申诉人就有很大的经济压力。由于政府不援助这类法律费用,所以不少人是打不起这种官司的。
加拿大医疗事故发生概率高达5.6%
根据2016年发布的加拿大医院病人伤害统计报告,2014到2015年,加拿大共有13.8万名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意外事故,比例高达5.6%。其中150人术后身体内还残留海绵或其他物体,约八分之一的病人(共17,300人)去世,但不能确定医疗事故是否是主要原因。
加拿大医疗事故处理流程简介
加拿大医疗事故处理的特点,一是对机构严、对个人松,二是处理过程冗长。
医疗事故责任由第三方机构调查判定,根据不同的情况有三个不同的机构进行处罚:执业医生的财务上的监管权属于省卫生厅,处罚主要是停发拨款;对医生的行业规范和处罚权归省医师协会,处罚一般包括警告、停权停牌、吊销行医资格等;如果触犯刑律则由法院审理处罚。
省医师协会的监管责任包括认证、教育调查、纪律处分、行医质量担保(包括医生评估)、处理医患关系等,并受理病人的投诉,每年对医生的职业水平进行评估。对于跨省特殊机构担负的医疗事故责任,则由联邦政府处理。
加拿大处理医疗事故总体上严格遵循“专业化”和“内部处理、公开结果”的原则,舆论、患者和家属循正常渠道调查、申诉会被受理,采用“非常规手段”则可能适得其反。
加拿大的医院对医疗过程中到底出现了多少失误只有非常模糊的概念,原因是医院的管理系统中没有设立测量和报告事故的标准化体制,很多医院靠工作人员自愿报告错误。
以往,医疗界对医疗失误和事故的处理方法一直是能遮就遮,能掩就掩,现在,加拿大的医院正在修改长期来采取的这种“否认和遮掩”的政策,通过建立健全的报告体系来加强医疗人员的责任心,并开始对遭受了医疗失误的患者进行赔偿,从而大大降低了打官司的费用。
最后,希望在广大网友的大力支持与帮助下,可以让这家人从医院对于病人的死亡得到一个合理的解释,让他们安心。
出品:温哥华头条
微信ID:lahoobignews
来源:加拿大乐活网lahoo.ca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