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观风
2016年春节映客的爆发,随后资本圈地、千播大战,大公司纷纷上线直播业务,直播成为2016年文娱行业的风口。截止到2017年6月,网络直播用户规模和在网民中的整体占比都出现下降。具体到头部直播公司,易观千帆10月移动应用大数据显示,在排名前五的娱乐直播APP中,除了花椒,YY LIVE、映客、一直播、NOW 4家直播平台的活跃用户都呈现环比下降。
在洗牌之后,2017年还能继续拿到融资的多是头部直播平台,因其具有流量和资金优势,但独立直播平台面临着很大的挑战。纵观整个2017年直播平台的走势,转型升级成为头等大事,直播造星、布局垂直频道、模糊泛娱乐和游戏直播的边界、结合社交元素则是直播平台努力的方向。那么,这种探索最终能否成功呢?
随着互联网发展 网络直播迅速成焦点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手机终端硬件的成熟加上流量宽带资费的下降,手机成为当下人们最主要的获取信息的媒介。而在众多表现形式中,视频直播成为主流,诚如当初自媒体的兴起,现如今人人都是主播,都有表现和发声的权利。
根据相关研究机构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直播平台数量达200家,平台市场规模达90亿,平台用户规模达2亿,同时在线人数超400万,平均同时在线房间数量达3000个。而到了2016年移动互联网直播元年,直播平台、观众数量都呈现井喷式发展。数据显示,2016年直播市场规模达150亿元,预计2020年直播市场规模将达到600亿。
早期,直播更多的只是作为游戏玩家交流学习的一种方式。不过,随着平台的增多,加上众多明星以及网红也都加入直播大军,使得直播平台成为粉丝的聚集地。同时,由于直播的在线互动性,能和主播实时进行交流,不仅拉近了粉丝与明星之间的距离,更是给了部分粉丝表现的机会,不惜花大价钱购买各种各样的虚拟礼物来打赏主播,只为了能得到主播的回应。
直播乱象丛生 加速行业洗牌
当网络直播市场这块蛋糕不断扩大,体系不断延伸,各种问题也都会随之而来。对于直播来说,现在已经成了某些不正规平台赚钱的武器。为了吸引更多的用户注册、购买虚拟礼物,一些直播平台会默许某些主播进行内容不雅的直播,从而从中收取利益。即使是事后宣布查封违禁主播,也都只是做做样子。不仅如此,涉黄直播现如今也都形成了一个产业链,成为某些人牟取暴利的工具。
2017年,“乱象”是直播行业的关键词。侵权、涉黄、刷粉、代打、欠薪等一系列行业丑闻不时传出,也引起了监管力度的收紧。据网信部门统计,2017年1-6月,各部门已查处关闭违法违规直播平台73家,累计关闭91443个直播间、清理120221个用户账号,封禁38179个违规主播账号,并将1879名严重违规主播纳入永久封禁黑名单。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共发生了17起融资并购,涉及16家直播平台。另一方面,经历过2016年的“千播大战”后,大浪淘沙之下,一批直播平台倒闭,直播平台开始了新一轮“洗牌”。
低俗内容泛滥,直播平台的关停在所难免。2017年6月29日,北京、上海、广东、浙江等地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对50家主要网络表演经营单位进行集中执法检查,虎牙直播、YY直播、秒拍等皆在整改行列。而内容同质化、资金不足、抗风险能力弱的小平台,在日趋严格的政策环境和日渐昂贵的运营成本前,状如昙花,纷纷退出大众的视野。“全民直播”的火爆局面日渐冷却,趋于平静。
直播进入精耕细作时代 马太效应加剧
弱者愈弱,强者愈强。2017年,处在第一、二梯队的直播平台仍凭借行业地位获得新的融资,继续活跃在行业中。
2017年5月2日,猎豹旗下的Live.me直播获6000万美元融资;5月16日,欢聚时代旗下游戏虎牙直播获得7500万美元A轮融资;5月24日,花椒直播获得天鸽互动1亿元B轮融资估值约为50亿元;随后,熊猫直播完成10亿元B轮融资;而到了11月20日,斗鱼完成D轮融资,并宣布成为首家盈利的游戏直播平台。
融资为直播头部平台输血的同时,直播这块市场蛋糕仍然充满着诱人的想象力。据艾媒咨询发布的《2017上半年中国在线直播行业研究报告》,2017年中国在线直播用户规模达到3.92亿,较2016年增长26.5%,至2019年预计用户规模达到4.95亿。
直播也进入了精耕细作的时代,2017年成为了直播平台的PGC以及自制内容元年。熊猫直播推出了《PandaKill》狼人杀直播;全民直播上线了《作死直播间》、《全民大胃王》等节目;斗鱼直播上线了《女拳主义》综艺;虎牙直播推出了《GodLie》狼人杀节目;花椒联合爱奇艺,SMG推出了首档汽车音乐脱口秀《卡拉偶客》。
直播网红向艺人发展是变革方向
千播大战之后,2017年还能继续拿到融资的多是头部直播平台。此外,映客筹办了“樱花女神”和“映客先生”两大活动,通过“直播+综艺+线下盛典”,孵化平台上的优质主播;陌陌宣布投入千万资金全面进军音乐产业;一直播的“心动一下明星盛典”把六名主播推上了和TFBOYS同台的地位;花椒本就有“造星计划”,近日又宣布将在2018年打造线下的明星主播养成基地。
将直播网红向艺人方向拓展,同时在平台上积累优质内容,这是直播平台和直播工会变革的方向。但直播造星显然并不容易。事实上,YY可以算是最早尝试把网红变成艺人的直播平台。2015年9月,YY推出了“星程计划”,选拔优质艺人与YY签约,提供来自专业制作团队的指导。但现在,最早试水的YY已经不再提造星的事了。
“并不像他们想象的那样,因为这些主播在网上非常红,发了歌就能成为非常红的歌手,非常红的网红和歌手还是不能划等号的”,曾参与YY“星程计划”的乐评人流水纪表示,当时平台推出的浅蓝、小水、凌希、K娜组合几乎都没有成功。
从网红到明星的转换不可能速成。除了主播本身的素质、工会的包装、平台的资源和资本投入,如何突破圈层差异,进入主流视野始终是直播造星的一大挑战。
行业进入拐点
预计今年将留下三分之一直播平台
“未来主流的盈利模式应该是‘流量+内容’的变现方式,在整合了优质资源和打造了直播生态之后,让厂商、渠道、观众都参与进来,愿意为各类优质的内容去买单和消费。”斗鱼相关负责人表示。在行业监管加强和同质化竞争的压力下,2017年在线直播行业结束疯狂生长的阶段,进入行业调整期,直播行业趋向理性发展。
中央财经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院长魏鹏举表达了对直播行业的担忧,“在内容创新方面,直播平台稍显力度不足。由于前期直播平台急着占领市场,在内容建设方面似乎有些忽略,重视不足。但直播的竞争关键要素实际上还是内容,内容是生命力和最基本的竞争力。”魏鹏举说。
业内人士表示,目前整个直播行业仍处在烧钱阶段。而未来,如何摆脱同质化的发展,实现盈利“输血”,显然成为了直播平台的生死命题。直播平台在推广营销以及资源争夺上均承担不少的成本压力。而进入今年以来,在各大平台之间,关于主播的资源争夺则又再次掀起行业高潮。为了争夺更高质的主播资源,各平台纷纷抛下重本,以支付主播高额的转会费用以及日常运营费用,这都是直播平台在盈利上遇到的主要障碍。“行业已经进入了拐点,预计未来一年内市场上的直播平台可能只会留下三分之一,直播行业将会逐渐向秀场靠拢。”该业内人士说。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