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我的2017年书单:读书让人从无知走向独立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我的2017年书单:读书让人从无知走向独立

2017年元旦,我把计划要读的30本书都搬到了架上,自此以后,不管是加班至凌晨亦或是在往返京津城际的高铁上,我都会把读书作为一项固定的日程去完成。

作者 | 杨洪

2016年年中,我和吴晓波老师有过一次短暂的交流。彼时我正在负责《赢在中国》栏目第五季的市场和公关工作,吴老师是其中一场的评委,我负责他的先期沟通。录制间隙我曾问过他当年的新书计划,那时他正在写《腾讯传》。我仍记得他说他做蓝狮子的原因,目的就是督促自己完成每年的写书计划。

人或多或少都会有些自己的执念,比如不吃什么、不做什么或者一定要干什么。我每年都会买不少的书,但工作以后就没有什么完整的阅读计划。有时一本书半年也不见得读完,有时候会在几个小时内结束一本大部头。

后来不久,我离开优米网加盟作业盒子,继续陷在卷帙浩繁的工作当中,偶尔掠读,无暇深顾。直到2016年末,我从电视上听到张国立读曹禺回给黄永玉的《回信》里的一句话,说“不饶自己,不饶点滴”。我惊觉自己多年来空身忙于奔走,以致灵魂落下许多。

2017年元旦,我把计划要读的30本书都搬到了架上,自此以后,不管是加班至凌晨亦或是在往返京津城际的高铁上,我都会把读书作为一项固定的日程去完成。久之,这竟成了我日常作息中不可缺少的生物钟,于是,才有了下面这一年的书单。

这一年,我读了近900万字的书,记了近10万字的笔记。所涉内容也从晚近历史、政治伦理、社会学、人物传记到经济管理不等,我发现长时间跨书架读书非常有助于“知识化反”。比如从社会学角度解读政治,理解政治不会独立于社会存在,比如从个体命运看大历史,认为历史要温和,要理解当事人情势和不得已,比如真正的自由是独立,而我们又都难逃被塑造的命运而难以独立等等。

多年来我读书的逻辑一直是“以书看书”,比如读《重新发现社会》是因为《民主的细节》里刘瑜老师的推荐,比如读《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是因为柴静的一段书评。这样做的好处是你能够为一种思想追根溯源,并为它找寻到一种合理化的注解,推动着你的认知不断走向深入,远离浮躁,远离肤浅。

很多时候,我们困于自己被塑造的精神而不自知,我们不以为然,我们理所当然,我们习以为常,我们甘于无知却又夸夸其谈,我们看似自由却又囿于自己制造的枷锁。我尝试把这一年读书的简要用寥寥数语汇编成初读的浅见,希望所读所思都能成为灵魂独立的活水源泉,让它们成为我的某种参照,或深刻,或长久。

就像上帝初初创世,说要有光,于是追光就成了人类的基因。只是无知遮蔽了我们的天性,让我们从接近上帝的伊甸园跌落到混沌凡间。读书能把无知的墙凿开一道缝隙,让我们循光前进,保有执念。

2016年立冬的清晨,吴晓波在《腾讯传》的书稿里写下了一句:在青春的荒原里,他们忽然看见了光。

我猜,他在合上书稿的那一刻,一定欣悦,彻夜未眠。

附:我的2017年书单

1、《民主的细节-美国民主政治观察随笔》-刘瑜-上海三联书店- 293页

书评:权力的制度性制衡、公民社会以及所谓自由平等的意识形态,可以认为是民主社会的三大基石。民主若是一种选择上的渐进,那么民主之花是不是真的会有土壤之别?政治本身由权力的支配方式和权利的分配方式共同组成。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我们在道路的选择上,是不是一定非要陷入非此即彼的二元陷阱?

2、《从晚清到民国》-唐德刚-中国文史出版社-390页

书评:历史的价值并不止于史实,更在于解释角度和理解系统。唐教授注重对事实出处的引证和挖掘,是晚近口述史的大家,其“三峡史观”在学界也有较大影响力。但其作品读来感觉宏观上缺乏大历史观,微观上又少见对于个体命运情势的解读,这不得不说是一种缺憾。

3、《龙床-明六帝纪》-李洁非-人民文学出版社- 454页

书评:对个体命运的洞察,并将之置于时代和制度的背景下,这是一种有温度的解读方式,冯友兰说“理解之同情”,大抵就是这个意思。从洪武到嘉靖再到崇祯,他们首先是人,然后才是皇帝。

4、《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张宏杰-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96页

书评:曾国藩的书多倾向于为官从政道术之学,张宏杰从细节触手,为曾国藩提供了一种解读的全新视角。30岁是曾氏具有转折意义的一年,柴静说“岁月让人从批判走向建设”,这大抵应该是30而立的内化标志了。

5、《智识分子-做个复杂的现代人》-万维刚-电子工业出版社-274页

书评: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人负责建构世界,一种人负责描述世界。前者求真,后者为美。我们需要想象力去描绘述世界,我们也需要以实证主义去对抗常识的偏见,避免对复杂世界做出过于简单化的解释。

6、《呼喊:当今中国的五种声音》-凌志军/马立诚-人民日报出版社-342页

书评:从历史的宏大叙事视角去尝试勾勒一个社会意识形态的完整面貌,这是一种富于建设性的突破。我们需要进一步破除“主义”的迷信,更彻底地回归社会化表达方式的诉求,去尊重和包容更多的思想和声音。

7、《看见》-柴静-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405页

书评:胡适说,你们要争独立,不要争自由。胡适还说,容忍比自由更重要。破除自我认知的迷信和偏见的遮蔽,才能看见自己,发现世界。

8、《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尤瓦尔•赫拉利-中信出版社-440页

书评:人类在历史长河中胜出的原因主要在于通“想象”建构世界的能力,人类对于幸福的永恒追求,让我们基于“想象”创造了国家、宗教、法律、货币、组织等大规模协作系统,这种协作的力量将会继续推动人类社会呼啸向前。

9、《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约翰·凯恩斯-立信会计出版社-400页

书评:经济学的两大分析工具是边际分析和均衡分析,其研究的是起点是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生产者利润最大化以及管理者(国家)的社会分配效率最大化。凯恩斯从古典学派的信徒变身凯恩斯主义的开山鼻祖,其有效需求的动力说,充分就业的目标说,以及政府通过货币和利率调节供给和消费的方法论,至今仍是学界和政界的主流,这既是天才的伟大使然,也是时势使然。

10、《民国的忧伤-民国初年的宪政传奇》-祝勇-东方出版社-344页

书评: 历史素来无法祛除政治的魅。祝勇老师提供了一套解读历史的全新方式,将个体命运置入历史的宏大叙事中,试图从细微处的洞察去捕捉历史走向的脉络,这是一种温和且有温度的历史表达方式。

11、《未来简史-从智人到神人》-尤瓦尔•赫拉利-中信出版社出版-416页

书评:如果说人类的历史建立在“想象力”基础上,那么人类的未来将建立在“算法”的基础之上。未来是会更好还是会更糟,历史本身就是答案。

12、《盛世的疼痛:中国历史中的蝴蝶效应》-祝勇-东方出版社-392页

书评:从个体命运的起承转合去阅读时代的变迁,会发现一个全新的历史理解视角。一个社会的进步需要对国家和社会人格的全面塑造,这需要时间并取决于历史的节奏。相较于革命的格式化重建,社会改良需要更多的坚忍、勇气和担当。

13、《北洋裂变:军阀与五四》-张鸣-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371页

书评:五四运动历来被认为是思想和文化上的一面旗帜,作为时代声音,长久以来被当做是政权合法性的注解。时移世易,反对派成了当年的被反对者,这场被各种主义的荷尔蒙混合、裹挟、异化的运动,最终在当今的意识形态语境里,像一座神龛被束之高阁,被敬而远之。

14、《独裁者手册·为什么坏的行为几乎总是好的政治》-布鲁斯·布尔诺·德·梅斯奎塔/阿拉斯泰尔·史密斯-江苏文艺出版社

书评:梅斯奎塔的这本书是一本权力厚黑学,他撕去了道德与否的外衣。一个国家或组织的体制并非只有民主和非民主之分,掌权者都会尝试通过组建联盟、控制分配、掌握需求的手段谋求长久的统治,这甚至与政体无关,因为政治的本质就是保有权力而不是统治是否得当。

15、《世界简史》-赫伯特·乔治·威尔斯-民主与建设出版社-339页

书评:威尔斯以时空为坐标勾勒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大致线条。在这些线条中,生产力的迭代和意识形态的交合成为社会演进的重要动力。在文明与宗教、民族与国家,思想与战争的此起彼伏中,人类穷尽各种办法去解决命运的来由和走向问题,坏的方面是,这本身就是人类的宿命。好的方面是,我们好像一直靠“解决”不断进步。

16、《机械宇宙:艾萨克·牛顿、皇家学会与现代世界的诞生》-爱德华·多尼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392页

书评:17世纪这个天才辈出的时代被后世誉为“现代世界的起源”,多尼克饶有性质地勾勒了这个时代的天才群像,他们争执、对立、小心眼,他们智慧、伟大、爽朗、目光远大、虔诚拥护上帝,这让我们在微光中感受到那段历史的鲜活。天才们感叹上帝的精妙并为此建构了一套解释系统,也正是从那个时代开始,人类站在巨匠的肩膀上,不断尝试重新理解上帝、定义自己和解构世界,一直到现在。

17、《东印度公司-巨额商业资本兴衰史》-日本·浅田实-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页

书评:梳理欧洲诸国东印度公司的发展脉络有助于从贸易角度理解东西方交汇的入口,以及各自社会演进的流向。被胡椒、香料、茶叶和棉麻裹挟进资本主义贸易洪流的东西方,最终走向了各自的涅槃。

18、《枪炮、病菌与钢铁》-贾雷德·戴蒙德-上海译文出版社-460页

书评:环境是基因被塑造决定性的因素,这些基因包括我们的思想、信仰、民族、社会、国家乃至我们的各种偏好等等,这些基因是每个民族都按照环境的特定框架演进的结果,并无好坏优劣之分。有时候这些影响会带来好的结果,有时候正相反。比如中国的经常性统一和欧洲的经常性分裂在历史上都有各自不同的命运,农业社会在中国集权统治下创造了悠久的文明,并长期领先于西方。而在近代,欧洲的分裂恰恰借助各自的竞争关系为发明创新提供了土壤,并发育出现代社会。这些演进是动态的,并且永不止步。

19、《观念的水位》-刘瑜-浙江大学出版社-280页

书评:观念的市场泛着太多的意见贩子,我们需要从批判走向建设。相对于自由,我们更迫切需要的是独立,思想独立,精神独立,独立自治。这需要我们扔掉偏见崇拜和巨婴的拐杖,从独立走向民主。

20、《告别与告白》-韩寒-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40页

书评:每一次告别都可能后会无期,每一场告白都一定会刻下痕迹。告别的时候用力一点,因为我们都不确定还会不会再见。告白的时候温和一点,因为我们都不确保一定会有未来。

21、《邓小平传》-理查德·伊文思-国际文化出版公司-400页

书评:Revolution的语义既是革命,也是改革。相对于革命的不破不立,改革者需要更持久的耐力和更大格局的智慧与体制周旋,这正是邓小平的伟大之处。

22、《一九八四》-乔治·奥维尔-中国友谊出版公司-312页

书评:这是一部政治的隐喻,又或是明喻,在历史上或现实中都会发现书中场景的倒影,若隐若现。熊培云说过,世界离独裁只有五天。你是被塑造的,你的自由也是。

23、《文明是副产品》-郑也夫-中信出版社-344页

书评:上帝不以掷骰子的方式创造世界,人类文明的进步虽然是线性但也是不规则的。也夫教授从人类演进的节点中抽离了若干要素,比如婚姻制度、农业、文字、造纸术和印刷术等,重新加以解读,认为人类文明的走向是目的性的副产品,是人类不自觉的自觉产物。这种独具创见的大胆假设和小心求证,提供了一种理解进化的全新视角。

24、《先知中国-中华文明轴心时代的伟大智者》-余世存-广东人民出版社-284页

书评:东西方对于先知的理解完全不同,前者倾向于现世的理解,后者更重于上帝的解读。本书是一部先秦人物小传,抛开先知的理解不论,对中国文明的理解或有补益。

25、《摩根传-美国银行家》-琼•斯特劳斯-华夏出版社

书评:政府和法律没做的事,让钱来做。这就是摩根。时代和人的命运总是相辅相成,父亲与家庭、早慧与不凡、好友及圈层、资本腾挪术与政治影响力、塑造摩根的是这些基因,成就摩根的是那个时代。

26、《生而贫穷》-赵皓阳-中国发展出版社-471页

书评:人人生而平等,但人人生而不同。作者编织了一张宏大叙事的网,从当今的房价、高考制度、阶层固化一直回溯到古希腊三贤,试图阐明贫穷是宿命也是制度的恶果。从苏柏亚三贤到霍布斯洛克卢梭托克维尔康德边沁罗尔斯再到马恩列斯毛,巨匠解读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集中于自由和平等,而现实却充斥着主义的偏见和血腥。这是一本非严格意义上的学术之作,甚至有预设立场、堆砌观点和勉强论证之嫌,但这并不妨碍本书为理解当下提供的新视角。

27、《清教徒的礼物》-肯尼斯·霍博、威廉·霍博-东方出版社-300页

书评:管理既非艺术也非科学,管理是一门手艺。本书的思想流变与马克思·韦伯如出一辙,立论从美国管理文化的黄金时代得益于300年前的殖民地请教文化切入,认为勤俭持家、亲力亲为、集体主义、组织能力和技术革新这些清教徒特质,塑造了美国的实用主义和工程师文化,进而推动了美国制造业的百年繁荣,这些思想也使日本和中国的制造业受益。霍博兄弟认为,美国管理文化的复兴,需要哈佛的MBA课堂重回生产车间。 

28、《重新发现社会》-熊培云-新星出版社-413页

书评:人首先要拥有对自己的主权,然后才能行使主权。在国家和人之间,应该重建一个社会的角色,形成一个包含“国家、社会和人”新的三权分立结构,明晰各自的权利域,通过政治民主化、经济市场化、社会公民化去成就一个国家的未来,这个未来是国家的,也是每个人的。相对于简单粗暴的自由与民主的道德正确,熊培云提供了一个可实现的路径,这是知识分子最大的正义感。

29、《革命年代》-高华-广东人民出版社-392页

书评:历史有革命化叙事和现代化叙事两种模式,前者重革命化的结论预设和推导,后者重社会化的演进和溯源。百年来,我们的历史充斥着革命重建和改革重组,这些交替在一起推动着我们的进步。历史的前进方式也存在着进两步,退一步的螺旋,我们通过更多的细微之处和碎片不断接近并还原历史的全貌,由此生成一套解释体系。比如文化大革命,哈耶克曾引用诗人荷尔德林的一句诗说,用用通向天堂的美好愿望铺设了一条通往地狱之路。伏尔泰也说,人人手持圣旗,满面红光地走向罪恶。高华在东西之争、主义之争、左右之争、上下之争的芜杂语境中,抽离出一套解释系统,这对我们来说,是一种历史的善良。

30、《魔鬼经济学1》-史蒂芬·列维特、史蒂芬·都伯纳-中信出版社-266页

书评:芝加哥大学固有的刻板经济学传统终于起了微澜。不见了边际分析、均衡分析等复杂的数学推导,本书从我们理所当然的常识入手,破除观念的迷信。前提预设、实证研究、数学分析和逻辑推导是经济学研究的固定范式,列维特预设经济决策的利益最大化动机,通过数学统计的方式洞察日常背后的真正逻辑。这让经济学走进了普罗大众的生活,也让枯燥的数理分析变得有意思。

二〇一八年一月十四日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我的2017年书单:读书让人从无知走向独立

2017年元旦,我把计划要读的30本书都搬到了架上,自此以后,不管是加班至凌晨亦或是在往返京津城际的高铁上,我都会把读书作为一项固定的日程去完成。

作者 | 杨洪

2016年年中,我和吴晓波老师有过一次短暂的交流。彼时我正在负责《赢在中国》栏目第五季的市场和公关工作,吴老师是其中一场的评委,我负责他的先期沟通。录制间隙我曾问过他当年的新书计划,那时他正在写《腾讯传》。我仍记得他说他做蓝狮子的原因,目的就是督促自己完成每年的写书计划。

人或多或少都会有些自己的执念,比如不吃什么、不做什么或者一定要干什么。我每年都会买不少的书,但工作以后就没有什么完整的阅读计划。有时一本书半年也不见得读完,有时候会在几个小时内结束一本大部头。

后来不久,我离开优米网加盟作业盒子,继续陷在卷帙浩繁的工作当中,偶尔掠读,无暇深顾。直到2016年末,我从电视上听到张国立读曹禺回给黄永玉的《回信》里的一句话,说“不饶自己,不饶点滴”。我惊觉自己多年来空身忙于奔走,以致灵魂落下许多。

2017年元旦,我把计划要读的30本书都搬到了架上,自此以后,不管是加班至凌晨亦或是在往返京津城际的高铁上,我都会把读书作为一项固定的日程去完成。久之,这竟成了我日常作息中不可缺少的生物钟,于是,才有了下面这一年的书单。

这一年,我读了近900万字的书,记了近10万字的笔记。所涉内容也从晚近历史、政治伦理、社会学、人物传记到经济管理不等,我发现长时间跨书架读书非常有助于“知识化反”。比如从社会学角度解读政治,理解政治不会独立于社会存在,比如从个体命运看大历史,认为历史要温和,要理解当事人情势和不得已,比如真正的自由是独立,而我们又都难逃被塑造的命运而难以独立等等。

多年来我读书的逻辑一直是“以书看书”,比如读《重新发现社会》是因为《民主的细节》里刘瑜老师的推荐,比如读《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是因为柴静的一段书评。这样做的好处是你能够为一种思想追根溯源,并为它找寻到一种合理化的注解,推动着你的认知不断走向深入,远离浮躁,远离肤浅。

很多时候,我们困于自己被塑造的精神而不自知,我们不以为然,我们理所当然,我们习以为常,我们甘于无知却又夸夸其谈,我们看似自由却又囿于自己制造的枷锁。我尝试把这一年读书的简要用寥寥数语汇编成初读的浅见,希望所读所思都能成为灵魂独立的活水源泉,让它们成为我的某种参照,或深刻,或长久。

就像上帝初初创世,说要有光,于是追光就成了人类的基因。只是无知遮蔽了我们的天性,让我们从接近上帝的伊甸园跌落到混沌凡间。读书能把无知的墙凿开一道缝隙,让我们循光前进,保有执念。

2016年立冬的清晨,吴晓波在《腾讯传》的书稿里写下了一句:在青春的荒原里,他们忽然看见了光。

我猜,他在合上书稿的那一刻,一定欣悦,彻夜未眠。

附:我的2017年书单

1、《民主的细节-美国民主政治观察随笔》-刘瑜-上海三联书店- 293页

书评:权力的制度性制衡、公民社会以及所谓自由平等的意识形态,可以认为是民主社会的三大基石。民主若是一种选择上的渐进,那么民主之花是不是真的会有土壤之别?政治本身由权力的支配方式和权利的分配方式共同组成。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我们在道路的选择上,是不是一定非要陷入非此即彼的二元陷阱?

2、《从晚清到民国》-唐德刚-中国文史出版社-390页

书评:历史的价值并不止于史实,更在于解释角度和理解系统。唐教授注重对事实出处的引证和挖掘,是晚近口述史的大家,其“三峡史观”在学界也有较大影响力。但其作品读来感觉宏观上缺乏大历史观,微观上又少见对于个体命运情势的解读,这不得不说是一种缺憾。

3、《龙床-明六帝纪》-李洁非-人民文学出版社- 454页

书评:对个体命运的洞察,并将之置于时代和制度的背景下,这是一种有温度的解读方式,冯友兰说“理解之同情”,大抵就是这个意思。从洪武到嘉靖再到崇祯,他们首先是人,然后才是皇帝。

4、《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张宏杰-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96页

书评:曾国藩的书多倾向于为官从政道术之学,张宏杰从细节触手,为曾国藩提供了一种解读的全新视角。30岁是曾氏具有转折意义的一年,柴静说“岁月让人从批判走向建设”,这大抵应该是30而立的内化标志了。

5、《智识分子-做个复杂的现代人》-万维刚-电子工业出版社-274页

书评: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人负责建构世界,一种人负责描述世界。前者求真,后者为美。我们需要想象力去描绘述世界,我们也需要以实证主义去对抗常识的偏见,避免对复杂世界做出过于简单化的解释。

6、《呼喊:当今中国的五种声音》-凌志军/马立诚-人民日报出版社-342页

书评:从历史的宏大叙事视角去尝试勾勒一个社会意识形态的完整面貌,这是一种富于建设性的突破。我们需要进一步破除“主义”的迷信,更彻底地回归社会化表达方式的诉求,去尊重和包容更多的思想和声音。

7、《看见》-柴静-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405页

书评:胡适说,你们要争独立,不要争自由。胡适还说,容忍比自由更重要。破除自我认知的迷信和偏见的遮蔽,才能看见自己,发现世界。

8、《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尤瓦尔•赫拉利-中信出版社-440页

书评:人类在历史长河中胜出的原因主要在于通“想象”建构世界的能力,人类对于幸福的永恒追求,让我们基于“想象”创造了国家、宗教、法律、货币、组织等大规模协作系统,这种协作的力量将会继续推动人类社会呼啸向前。

9、《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约翰·凯恩斯-立信会计出版社-400页

书评:经济学的两大分析工具是边际分析和均衡分析,其研究的是起点是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生产者利润最大化以及管理者(国家)的社会分配效率最大化。凯恩斯从古典学派的信徒变身凯恩斯主义的开山鼻祖,其有效需求的动力说,充分就业的目标说,以及政府通过货币和利率调节供给和消费的方法论,至今仍是学界和政界的主流,这既是天才的伟大使然,也是时势使然。

10、《民国的忧伤-民国初年的宪政传奇》-祝勇-东方出版社-344页

书评: 历史素来无法祛除政治的魅。祝勇老师提供了一套解读历史的全新方式,将个体命运置入历史的宏大叙事中,试图从细微处的洞察去捕捉历史走向的脉络,这是一种温和且有温度的历史表达方式。

11、《未来简史-从智人到神人》-尤瓦尔•赫拉利-中信出版社出版-416页

书评:如果说人类的历史建立在“想象力”基础上,那么人类的未来将建立在“算法”的基础之上。未来是会更好还是会更糟,历史本身就是答案。

12、《盛世的疼痛:中国历史中的蝴蝶效应》-祝勇-东方出版社-392页

书评:从个体命运的起承转合去阅读时代的变迁,会发现一个全新的历史理解视角。一个社会的进步需要对国家和社会人格的全面塑造,这需要时间并取决于历史的节奏。相较于革命的格式化重建,社会改良需要更多的坚忍、勇气和担当。

13、《北洋裂变:军阀与五四》-张鸣-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371页

书评:五四运动历来被认为是思想和文化上的一面旗帜,作为时代声音,长久以来被当做是政权合法性的注解。时移世易,反对派成了当年的被反对者,这场被各种主义的荷尔蒙混合、裹挟、异化的运动,最终在当今的意识形态语境里,像一座神龛被束之高阁,被敬而远之。

14、《独裁者手册·为什么坏的行为几乎总是好的政治》-布鲁斯·布尔诺·德·梅斯奎塔/阿拉斯泰尔·史密斯-江苏文艺出版社

书评:梅斯奎塔的这本书是一本权力厚黑学,他撕去了道德与否的外衣。一个国家或组织的体制并非只有民主和非民主之分,掌权者都会尝试通过组建联盟、控制分配、掌握需求的手段谋求长久的统治,这甚至与政体无关,因为政治的本质就是保有权力而不是统治是否得当。

15、《世界简史》-赫伯特·乔治·威尔斯-民主与建设出版社-339页

书评:威尔斯以时空为坐标勾勒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大致线条。在这些线条中,生产力的迭代和意识形态的交合成为社会演进的重要动力。在文明与宗教、民族与国家,思想与战争的此起彼伏中,人类穷尽各种办法去解决命运的来由和走向问题,坏的方面是,这本身就是人类的宿命。好的方面是,我们好像一直靠“解决”不断进步。

16、《机械宇宙:艾萨克·牛顿、皇家学会与现代世界的诞生》-爱德华·多尼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392页

书评:17世纪这个天才辈出的时代被后世誉为“现代世界的起源”,多尼克饶有性质地勾勒了这个时代的天才群像,他们争执、对立、小心眼,他们智慧、伟大、爽朗、目光远大、虔诚拥护上帝,这让我们在微光中感受到那段历史的鲜活。天才们感叹上帝的精妙并为此建构了一套解释系统,也正是从那个时代开始,人类站在巨匠的肩膀上,不断尝试重新理解上帝、定义自己和解构世界,一直到现在。

17、《东印度公司-巨额商业资本兴衰史》-日本·浅田实-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页

书评:梳理欧洲诸国东印度公司的发展脉络有助于从贸易角度理解东西方交汇的入口,以及各自社会演进的流向。被胡椒、香料、茶叶和棉麻裹挟进资本主义贸易洪流的东西方,最终走向了各自的涅槃。

18、《枪炮、病菌与钢铁》-贾雷德·戴蒙德-上海译文出版社-460页

书评:环境是基因被塑造决定性的因素,这些基因包括我们的思想、信仰、民族、社会、国家乃至我们的各种偏好等等,这些基因是每个民族都按照环境的特定框架演进的结果,并无好坏优劣之分。有时候这些影响会带来好的结果,有时候正相反。比如中国的经常性统一和欧洲的经常性分裂在历史上都有各自不同的命运,农业社会在中国集权统治下创造了悠久的文明,并长期领先于西方。而在近代,欧洲的分裂恰恰借助各自的竞争关系为发明创新提供了土壤,并发育出现代社会。这些演进是动态的,并且永不止步。

19、《观念的水位》-刘瑜-浙江大学出版社-280页

书评:观念的市场泛着太多的意见贩子,我们需要从批判走向建设。相对于自由,我们更迫切需要的是独立,思想独立,精神独立,独立自治。这需要我们扔掉偏见崇拜和巨婴的拐杖,从独立走向民主。

20、《告别与告白》-韩寒-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40页

书评:每一次告别都可能后会无期,每一场告白都一定会刻下痕迹。告别的时候用力一点,因为我们都不确定还会不会再见。告白的时候温和一点,因为我们都不确保一定会有未来。

21、《邓小平传》-理查德·伊文思-国际文化出版公司-400页

书评:Revolution的语义既是革命,也是改革。相对于革命的不破不立,改革者需要更持久的耐力和更大格局的智慧与体制周旋,这正是邓小平的伟大之处。

22、《一九八四》-乔治·奥维尔-中国友谊出版公司-312页

书评:这是一部政治的隐喻,又或是明喻,在历史上或现实中都会发现书中场景的倒影,若隐若现。熊培云说过,世界离独裁只有五天。你是被塑造的,你的自由也是。

23、《文明是副产品》-郑也夫-中信出版社-344页

书评:上帝不以掷骰子的方式创造世界,人类文明的进步虽然是线性但也是不规则的。也夫教授从人类演进的节点中抽离了若干要素,比如婚姻制度、农业、文字、造纸术和印刷术等,重新加以解读,认为人类文明的走向是目的性的副产品,是人类不自觉的自觉产物。这种独具创见的大胆假设和小心求证,提供了一种理解进化的全新视角。

24、《先知中国-中华文明轴心时代的伟大智者》-余世存-广东人民出版社-284页

书评:东西方对于先知的理解完全不同,前者倾向于现世的理解,后者更重于上帝的解读。本书是一部先秦人物小传,抛开先知的理解不论,对中国文明的理解或有补益。

25、《摩根传-美国银行家》-琼•斯特劳斯-华夏出版社

书评:政府和法律没做的事,让钱来做。这就是摩根。时代和人的命运总是相辅相成,父亲与家庭、早慧与不凡、好友及圈层、资本腾挪术与政治影响力、塑造摩根的是这些基因,成就摩根的是那个时代。

26、《生而贫穷》-赵皓阳-中国发展出版社-471页

书评:人人生而平等,但人人生而不同。作者编织了一张宏大叙事的网,从当今的房价、高考制度、阶层固化一直回溯到古希腊三贤,试图阐明贫穷是宿命也是制度的恶果。从苏柏亚三贤到霍布斯洛克卢梭托克维尔康德边沁罗尔斯再到马恩列斯毛,巨匠解读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集中于自由和平等,而现实却充斥着主义的偏见和血腥。这是一本非严格意义上的学术之作,甚至有预设立场、堆砌观点和勉强论证之嫌,但这并不妨碍本书为理解当下提供的新视角。

27、《清教徒的礼物》-肯尼斯·霍博、威廉·霍博-东方出版社-300页

书评:管理既非艺术也非科学,管理是一门手艺。本书的思想流变与马克思·韦伯如出一辙,立论从美国管理文化的黄金时代得益于300年前的殖民地请教文化切入,认为勤俭持家、亲力亲为、集体主义、组织能力和技术革新这些清教徒特质,塑造了美国的实用主义和工程师文化,进而推动了美国制造业的百年繁荣,这些思想也使日本和中国的制造业受益。霍博兄弟认为,美国管理文化的复兴,需要哈佛的MBA课堂重回生产车间。 

28、《重新发现社会》-熊培云-新星出版社-413页

书评:人首先要拥有对自己的主权,然后才能行使主权。在国家和人之间,应该重建一个社会的角色,形成一个包含“国家、社会和人”新的三权分立结构,明晰各自的权利域,通过政治民主化、经济市场化、社会公民化去成就一个国家的未来,这个未来是国家的,也是每个人的。相对于简单粗暴的自由与民主的道德正确,熊培云提供了一个可实现的路径,这是知识分子最大的正义感。

29、《革命年代》-高华-广东人民出版社-392页

书评:历史有革命化叙事和现代化叙事两种模式,前者重革命化的结论预设和推导,后者重社会化的演进和溯源。百年来,我们的历史充斥着革命重建和改革重组,这些交替在一起推动着我们的进步。历史的前进方式也存在着进两步,退一步的螺旋,我们通过更多的细微之处和碎片不断接近并还原历史的全貌,由此生成一套解释体系。比如文化大革命,哈耶克曾引用诗人荷尔德林的一句诗说,用用通向天堂的美好愿望铺设了一条通往地狱之路。伏尔泰也说,人人手持圣旗,满面红光地走向罪恶。高华在东西之争、主义之争、左右之争、上下之争的芜杂语境中,抽离出一套解释系统,这对我们来说,是一种历史的善良。

30、《魔鬼经济学1》-史蒂芬·列维特、史蒂芬·都伯纳-中信出版社-266页

书评:芝加哥大学固有的刻板经济学传统终于起了微澜。不见了边际分析、均衡分析等复杂的数学推导,本书从我们理所当然的常识入手,破除观念的迷信。前提预设、实证研究、数学分析和逻辑推导是经济学研究的固定范式,列维特预设经济决策的利益最大化动机,通过数学统计的方式洞察日常背后的真正逻辑。这让经济学走进了普罗大众的生活,也让枯燥的数理分析变得有意思。

二〇一八年一月十四日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