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黄渤、徐峥站台的《大世界》倒在了小众动画的求生路上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黄渤、徐峥站台的《大世界》倒在了小众动画的求生路上

低成本的《大世界》虽然没有帮助光线以小博大,但是的确为光线与彩条屋赚到了口碑。

2017年,《大护法》将“成人动画”的概念搬上了大银幕,其超8000万元的票房似乎为小众动画指出了一条求生路。

2018年的元旦档,《大世界》上映。它在金马奖上击败《大护法》获得最佳动画长片,并且成为首部入围欧洲三大影展主竞赛单元的中国电影。徐峥、黄渤等大腕儿为其站台,将其誉为动画版的《疯狂的石头》。

但是它最后没有上演《疯狂的石头》那样的奇迹。上映4天仅收200万票房,小众动画再一次在商业市场中倒下了。

光线影业四“大”动画对比

口碑宣发成主流,元旦档的“圈地运动”

《大世界》的出品方彩条屋影业(光线传媒旗下公司)算得上国内最会玩口碑营销的公司之一,《大护法》就是其经典案例。拿奖拿到手软的《大世界》也有着口碑营销的资本,更何况背后还有一个导演刘健包办动画95%的工作,苦心制作3年的励志故事背书。

以主角抢劫100万元引来各方追杀的荒诞故事展开,《大世界》从制作到宣发上透露着烟火气。嘻哈歌手鬼卞演唱推广曲《刺痛》,提前在多所高校进行路演,在视听体验上的邪典气息,《大世界》明显希望能够抓住对社会和黑色幽默有所好奇的青年观众。

口碑营销、励志的主创以及彩条屋的固定受众,《大世界》的票房本不应太难看。然而元旦档之后,似乎整个电影界都开始玩起了口碑营销,这也使得《大世界》不再具备优势。

目标票房20亿的《前任3:再见前任》,“五年之约”的中国版“云图”《无问西东》,这两部电影等呈现出逐渐升温的态势。同一档期出现两部逆势上涨的电影对于其他竞争者增添了不少压力。而《芳华》与《无问西东》两部电影相继大热,意味着文艺片在元旦档的首轮“圈地运动”宣告成功,而他们圈走的那一波文艺青年和知识分子,正是《大世界》的主要受众。

这几部口碑大作轮番圈地也直接导致《大世界》的首日排片仅为2.3%,光线的票补没有跟进以及缺乏大规模的宣传(与电影本身的成本与题材限制有关)也是重要原因。此前《大护法》的票补情况要好于前者,首日排片超过13%。

先创造话题再建立口碑才能让口碑有效地转化为票房。《大世界》在微博热议电影榜仅位居第8,缺乏话题和曝光使得《大世界》最终成为了小众群体的孤芳自赏,独立气质过强让它形成了两极化的评价,逐渐淡出了主流视野。

不疯魔,不成活

《大世界》与大银幕的直接冲突就在于独立动画本身的制作限制。视听体验上的粗糙感的确大大影响了观影,尽管有着作者对于社会价值观的精彩讽刺作为内核支撑,但是成品放在整个中国电影的工业体系中显得格格不入。

或者说,本身《大世界》就不求商业回报,更多的是刘健的一次自我表达与出品方的一次市场实验与自立牌坊。

不疯魔,不成活。主创的执念形成了《大世界》独一无二的气质,也注定它无法被主流观影群体所接受。刘健一人马拉松式的创作使得《大世界》在制作水准上自然无法以一敌百,也成为了其观影上的天生弱势。

《大护法》的市场表现证明了小众动画虽然称不上电影市场的主角,但仍然能够站着挣钱。合格的制作和“不思凡”强烈个人风格的融合能让《大护法》在主流市场站稳脚跟,而《大世界》这类有一定制作短板和高观影门槛的作品从来都不是票房宠儿。

合纵连横的彩条屋

低成本的《大世界》虽然没有帮助光线以小博大,但是的确为光线与彩条屋赚到了口碑。

光线传媒在2015年成立彩条屋之初就宣布投资13家动画工作室,其中包括大名鼎鼎的十月文化(《大圣归来》制作组)、玄机科技(《秦时明月》制作组)、彼岸天(《大鱼海棠》制作组)等。同时光线也是大火的《你的名字》的国内出品方。

《大护法》和《大世界》能够登上大银幕自然是彩条屋在背后助推,小众动画和泛娱乐动画的组合拳成为光线在动画市场的重要打法。

2018年,彩条屋出品《大世界》与《昨日青空》两部动画,《昨日青空》主打青少年群体,定档暑期,将是今年彩条屋的主力。《大世界》本身不具有周边挖掘的潜质,票房成绩和网络平台分成是主要收入,基本已注定亏本。那么彩条屋为何还要投入小众动画呢?

打造品牌形象以及光线本身对于优质制作组的投资计划自然是一部分,小众动画存在以小博大的可能性,亏本也并非世界末日。彩条屋总裁易巧曾表示业界95%的动画公司都在亏损,出品方自然有心理准备。与《大圣归来》同年上映的《小门神》由追光动画出品,虽然口碑上佳,但是最后票房收7868万,离2.5亿的保本线相距甚远。彩条屋投资小众动画在制造话题的同时,其实无形中降低了风险。

另外一大原因在于,彩条屋对于制作“合家欢”类型动画电影的信心不足,易巧称合家欢动画一旦做不好就成了低幼动画,深深地伤害观众。由彩条屋出品的《果宝特攻之水果大逃亡》《我叫MT之山口山战记》仅获834万元和1216万元的惨淡票房也是一个佐证。合家欢动画的制作难度和风险都很高。

中国动画的低龄受众曾经是最大的天花板,直到《大圣归来》将其打破后,动画电影市场因此迎来了转机。成人动画是彩条屋影业的立身之本,同时也需要小众艺术片与大制作两种发展方向。

彩条屋影业频繁立项,2018年后将上映《姜子牙》、《最后的魁拔》、《凤凰》等多部动画。同时根据其引进《你的名字》、《烟花》等日本动画电影的先例,引进优质日本电影也将是他们的盈利点。

2017年中国动画电影票房4年来首次下滑,收13.3亿元,同比下降28.75%,行业焦虑正是由此而来。动画公司都在寻找突破点。大IP、成人动画和海外引进尚有潜力可挖,广撒网多捞鱼的光线传媒正在反复试错。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黄渤、徐峥站台的《大世界》倒在了小众动画的求生路上

低成本的《大世界》虽然没有帮助光线以小博大,但是的确为光线与彩条屋赚到了口碑。

2017年,《大护法》将“成人动画”的概念搬上了大银幕,其超8000万元的票房似乎为小众动画指出了一条求生路。

2018年的元旦档,《大世界》上映。它在金马奖上击败《大护法》获得最佳动画长片,并且成为首部入围欧洲三大影展主竞赛单元的中国电影。徐峥、黄渤等大腕儿为其站台,将其誉为动画版的《疯狂的石头》。

但是它最后没有上演《疯狂的石头》那样的奇迹。上映4天仅收200万票房,小众动画再一次在商业市场中倒下了。

光线影业四“大”动画对比

口碑宣发成主流,元旦档的“圈地运动”

《大世界》的出品方彩条屋影业(光线传媒旗下公司)算得上国内最会玩口碑营销的公司之一,《大护法》就是其经典案例。拿奖拿到手软的《大世界》也有着口碑营销的资本,更何况背后还有一个导演刘健包办动画95%的工作,苦心制作3年的励志故事背书。

以主角抢劫100万元引来各方追杀的荒诞故事展开,《大世界》从制作到宣发上透露着烟火气。嘻哈歌手鬼卞演唱推广曲《刺痛》,提前在多所高校进行路演,在视听体验上的邪典气息,《大世界》明显希望能够抓住对社会和黑色幽默有所好奇的青年观众。

口碑营销、励志的主创以及彩条屋的固定受众,《大世界》的票房本不应太难看。然而元旦档之后,似乎整个电影界都开始玩起了口碑营销,这也使得《大世界》不再具备优势。

目标票房20亿的《前任3:再见前任》,“五年之约”的中国版“云图”《无问西东》,这两部电影等呈现出逐渐升温的态势。同一档期出现两部逆势上涨的电影对于其他竞争者增添了不少压力。而《芳华》与《无问西东》两部电影相继大热,意味着文艺片在元旦档的首轮“圈地运动”宣告成功,而他们圈走的那一波文艺青年和知识分子,正是《大世界》的主要受众。

这几部口碑大作轮番圈地也直接导致《大世界》的首日排片仅为2.3%,光线的票补没有跟进以及缺乏大规模的宣传(与电影本身的成本与题材限制有关)也是重要原因。此前《大护法》的票补情况要好于前者,首日排片超过13%。

先创造话题再建立口碑才能让口碑有效地转化为票房。《大世界》在微博热议电影榜仅位居第8,缺乏话题和曝光使得《大世界》最终成为了小众群体的孤芳自赏,独立气质过强让它形成了两极化的评价,逐渐淡出了主流视野。

不疯魔,不成活

《大世界》与大银幕的直接冲突就在于独立动画本身的制作限制。视听体验上的粗糙感的确大大影响了观影,尽管有着作者对于社会价值观的精彩讽刺作为内核支撑,但是成品放在整个中国电影的工业体系中显得格格不入。

或者说,本身《大世界》就不求商业回报,更多的是刘健的一次自我表达与出品方的一次市场实验与自立牌坊。

不疯魔,不成活。主创的执念形成了《大世界》独一无二的气质,也注定它无法被主流观影群体所接受。刘健一人马拉松式的创作使得《大世界》在制作水准上自然无法以一敌百,也成为了其观影上的天生弱势。

《大护法》的市场表现证明了小众动画虽然称不上电影市场的主角,但仍然能够站着挣钱。合格的制作和“不思凡”强烈个人风格的融合能让《大护法》在主流市场站稳脚跟,而《大世界》这类有一定制作短板和高观影门槛的作品从来都不是票房宠儿。

合纵连横的彩条屋

低成本的《大世界》虽然没有帮助光线以小博大,但是的确为光线与彩条屋赚到了口碑。

光线传媒在2015年成立彩条屋之初就宣布投资13家动画工作室,其中包括大名鼎鼎的十月文化(《大圣归来》制作组)、玄机科技(《秦时明月》制作组)、彼岸天(《大鱼海棠》制作组)等。同时光线也是大火的《你的名字》的国内出品方。

《大护法》和《大世界》能够登上大银幕自然是彩条屋在背后助推,小众动画和泛娱乐动画的组合拳成为光线在动画市场的重要打法。

2018年,彩条屋出品《大世界》与《昨日青空》两部动画,《昨日青空》主打青少年群体,定档暑期,将是今年彩条屋的主力。《大世界》本身不具有周边挖掘的潜质,票房成绩和网络平台分成是主要收入,基本已注定亏本。那么彩条屋为何还要投入小众动画呢?

打造品牌形象以及光线本身对于优质制作组的投资计划自然是一部分,小众动画存在以小博大的可能性,亏本也并非世界末日。彩条屋总裁易巧曾表示业界95%的动画公司都在亏损,出品方自然有心理准备。与《大圣归来》同年上映的《小门神》由追光动画出品,虽然口碑上佳,但是最后票房收7868万,离2.5亿的保本线相距甚远。彩条屋投资小众动画在制造话题的同时,其实无形中降低了风险。

另外一大原因在于,彩条屋对于制作“合家欢”类型动画电影的信心不足,易巧称合家欢动画一旦做不好就成了低幼动画,深深地伤害观众。由彩条屋出品的《果宝特攻之水果大逃亡》《我叫MT之山口山战记》仅获834万元和1216万元的惨淡票房也是一个佐证。合家欢动画的制作难度和风险都很高。

中国动画的低龄受众曾经是最大的天花板,直到《大圣归来》将其打破后,动画电影市场因此迎来了转机。成人动画是彩条屋影业的立身之本,同时也需要小众艺术片与大制作两种发展方向。

彩条屋影业频繁立项,2018年后将上映《姜子牙》、《最后的魁拔》、《凤凰》等多部动画。同时根据其引进《你的名字》、《烟花》等日本动画电影的先例,引进优质日本电影也将是他们的盈利点。

2017年中国动画电影票房4年来首次下滑,收13.3亿元,同比下降28.75%,行业焦虑正是由此而来。动画公司都在寻找突破点。大IP、成人动画和海外引进尚有潜力可挖,广撒网多捞鱼的光线传媒正在反复试错。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