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蜻蜓、喜马拉雅音频“烧钱”战争将起,荔枝“刹车”转型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蜻蜓、喜马拉雅音频“烧钱”战争将起,荔枝“刹车”转型

荔枝FM更像以往“特立独行”的作风,在1月份获得D轮5000万美元融资,并宣布主营业务转为语音直播,另外其名字也已改为荔枝,可以说是退出了FM的这个战场。

“用户要听得爽,主播要赚到钱。”喜马拉雅FM联席CEO余建军常用“声音的淘宝”来形容喜马拉雅。近日,喜马拉雅FM宣布,将推出“万人十亿新声计划”,未来一年将投10亿基金扶持音频内容创业者。这一“效仿”今日头条、百度的举动,展露出这家音频分享平台的野心。

APP STORE的榜单上,目前喜马拉雅排名58位、蜻蜓排名281位、荔枝排名303名(企鹅FM在559位),三家基本平分了电台音频类APP市场。

左图为喜马拉雅FM页面,右图为蜻蜓FM页面,二者对比简直就是“大家来找茬”的游戏。

在模式上,喜马拉雅FM成立于2012年8月,其主要载体APP于2013年3月上线,其商业模式比较容易理解,以比较“传统”的“UGC+PGC”生产内容引用户,目前激活用户量高达4.5亿,主播总量超500万。以“广告盈利+内容付费”为主要盈利模式,并辅以部分硬件收入,但其也表明并不想依赖硬件赚钱,而是想通过音箱等硬件提升用户粘性。

蜻蜓FM则是在2011年9月正式上线,2015年提出“PUGC”战略,大规模邀请意见领袖和自媒体人入驻并制作发布音频节目,同时对接大量的广播资源。但其未开放用户上传,但也没有放弃直播模式,在“UGC”上显得颇为踟躇。“广告盈利+内容付费”的大模式未变,但对比喜马拉雅,其没有硬件收入,则多了和运营商的合作分成。

相比二者,荔枝FM更像以往“特立独行”的作风,在1月份获得D轮5000万美元融资,并宣布主营业务转为语音直播,另外其名字也已改为荔枝,可以说是退出了FM的这个战场。据了解,荔枝的语音直播业务是在2016年10月上线的,目前月收入已近1亿规模,并且已经实现规模化盈利。

在用户量上,除了喜马拉雅FM公布自己的4.5亿用户量外,蜻蜓FM表示自己的用户数量为3亿,荔枝则称拥有1.5亿的用户。依照各方自己提供的数据,喜马拉雅FM和蜻蜓FM在规模上已经开展“近身肉搏”态势,二者注册用户虽有出入,但相差不大。

但就在两年前,喜马拉雅FM曾提供蜻蜓FM伪造数据的证据,向媒体提供《蜻蜓伪造日活的秘密》、《蜻蜓伪造广告数据细节》两份文档,直接揭露蜻蜓的伪造活跃度的“普罗米修斯”和提高广告展示点击量的“宙斯”两个代码。

据统计,以高晓松的《晓说2017》为例,依节目整体40集“开始”、“完结”两个时段的播放量(取前五集和后五集均值,截至1月16日),蜻蜓FM的数据从7000万到2000万;而喜马拉雅FM的数据从5000万到1000万。但该节目的平均评论数量蜻蜓FM仅为100-200之间;而喜马拉雅的平均值则在500左右。二者评论数/播放量的比例相差巨大,是否某一方数据存在问题不得而知。

从资本上看,喜马拉雅FM于2016年11月完成C轮的融资(据鲸准数据,C轮两笔融资一笔为6000万,另一笔未披露),至2017年中旬,其创始人兼联席CEO陈小雨透露估值已经达到120亿。蜻蜓FM则在2017年9月完成了E轮高达10亿人民币的融资,同时刷新网络音频行业的单轮融资纪录。

值得关注,喜马拉雅FM在 B轮融资的背后有小米科技和阅文集团;蜻蜓FM的背后则是百度、经纬中国和小米、顺为资本。如果说二者背后的“巨头”分别是小米+腾讯、小米+百度(荔枝FM也曾经获得小米2000万美元的投资)。二者的资本实力在伯仲之间。

从模式、用户、资本上都看不出喜马拉雅FM和蜻蜓FM的区别,二者同质化竞争非常明显,如果没有荔枝那样果断转身的情况下,“近身肉搏”的格局已经基本确定。而且,喜马拉雅FM“万人十亿新声计划”显然已经开了一个“烧钱”的头儿。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荔枝

89
  • 海南:加快建设农业开放合作高地,将海南打造成为中国对外热带农产品贸易的关键通道
  • 泰国近期持续高温,影响农作物产量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蜻蜓、喜马拉雅音频“烧钱”战争将起,荔枝“刹车”转型

荔枝FM更像以往“特立独行”的作风,在1月份获得D轮5000万美元融资,并宣布主营业务转为语音直播,另外其名字也已改为荔枝,可以说是退出了FM的这个战场。

“用户要听得爽,主播要赚到钱。”喜马拉雅FM联席CEO余建军常用“声音的淘宝”来形容喜马拉雅。近日,喜马拉雅FM宣布,将推出“万人十亿新声计划”,未来一年将投10亿基金扶持音频内容创业者。这一“效仿”今日头条、百度的举动,展露出这家音频分享平台的野心。

APP STORE的榜单上,目前喜马拉雅排名58位、蜻蜓排名281位、荔枝排名303名(企鹅FM在559位),三家基本平分了电台音频类APP市场。

左图为喜马拉雅FM页面,右图为蜻蜓FM页面,二者对比简直就是“大家来找茬”的游戏。

在模式上,喜马拉雅FM成立于2012年8月,其主要载体APP于2013年3月上线,其商业模式比较容易理解,以比较“传统”的“UGC+PGC”生产内容引用户,目前激活用户量高达4.5亿,主播总量超500万。以“广告盈利+内容付费”为主要盈利模式,并辅以部分硬件收入,但其也表明并不想依赖硬件赚钱,而是想通过音箱等硬件提升用户粘性。

蜻蜓FM则是在2011年9月正式上线,2015年提出“PUGC”战略,大规模邀请意见领袖和自媒体人入驻并制作发布音频节目,同时对接大量的广播资源。但其未开放用户上传,但也没有放弃直播模式,在“UGC”上显得颇为踟躇。“广告盈利+内容付费”的大模式未变,但对比喜马拉雅,其没有硬件收入,则多了和运营商的合作分成。

相比二者,荔枝FM更像以往“特立独行”的作风,在1月份获得D轮5000万美元融资,并宣布主营业务转为语音直播,另外其名字也已改为荔枝,可以说是退出了FM的这个战场。据了解,荔枝的语音直播业务是在2016年10月上线的,目前月收入已近1亿规模,并且已经实现规模化盈利。

在用户量上,除了喜马拉雅FM公布自己的4.5亿用户量外,蜻蜓FM表示自己的用户数量为3亿,荔枝则称拥有1.5亿的用户。依照各方自己提供的数据,喜马拉雅FM和蜻蜓FM在规模上已经开展“近身肉搏”态势,二者注册用户虽有出入,但相差不大。

但就在两年前,喜马拉雅FM曾提供蜻蜓FM伪造数据的证据,向媒体提供《蜻蜓伪造日活的秘密》、《蜻蜓伪造广告数据细节》两份文档,直接揭露蜻蜓的伪造活跃度的“普罗米修斯”和提高广告展示点击量的“宙斯”两个代码。

据统计,以高晓松的《晓说2017》为例,依节目整体40集“开始”、“完结”两个时段的播放量(取前五集和后五集均值,截至1月16日),蜻蜓FM的数据从7000万到2000万;而喜马拉雅FM的数据从5000万到1000万。但该节目的平均评论数量蜻蜓FM仅为100-200之间;而喜马拉雅的平均值则在500左右。二者评论数/播放量的比例相差巨大,是否某一方数据存在问题不得而知。

从资本上看,喜马拉雅FM于2016年11月完成C轮的融资(据鲸准数据,C轮两笔融资一笔为6000万,另一笔未披露),至2017年中旬,其创始人兼联席CEO陈小雨透露估值已经达到120亿。蜻蜓FM则在2017年9月完成了E轮高达10亿人民币的融资,同时刷新网络音频行业的单轮融资纪录。

值得关注,喜马拉雅FM在 B轮融资的背后有小米科技和阅文集团;蜻蜓FM的背后则是百度、经纬中国和小米、顺为资本。如果说二者背后的“巨头”分别是小米+腾讯、小米+百度(荔枝FM也曾经获得小米2000万美元的投资)。二者的资本实力在伯仲之间。

从模式、用户、资本上都看不出喜马拉雅FM和蜻蜓FM的区别,二者同质化竞争非常明显,如果没有荔枝那样果断转身的情况下,“近身肉搏”的格局已经基本确定。而且,喜马拉雅FM“万人十亿新声计划”显然已经开了一个“烧钱”的头儿。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