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视频】柏阿姨算什么,真正的上海腔调已经搬去外环外了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视频】柏阿姨算什么,真正的上海腔调已经搬去外环外了

都说上海女人很物质。以前的上海女孩都是跟着妈妈和外婆一起逛菜场长大的,怎么会不物质呢?再说了,女人比男人更需要精致的生活,不然还算什么女人。

今天我们要拆一部有上海腔调的上海电影:《股疯》

▲《股疯》葛颖评论视频 

什么叫 “上海腔调”?

一部电影,就算是在上海拍的、拍的是上海的故事、演员全是上海人,也不一定就有上海腔调。

所谓的上海腔调,少不了两个字:

刮三,是上海方言。指一种赤裸裸的状态。

那时的上海还没地铁,大家也没钱打车,如果不骑自行车,就只好坐公交车出行。那个年代的上海,夏天的每一俩公交车都像一间澡堂。上海人每天挤在又闷又热的车厢里,要是不幸碰到一个有狐臭的朋友,一整天的胃口都倒了。

女主角阿莉,一个标准的公交车售票员:头上顶毛巾、嘴巴不饶人。当年演惯了知识分子的潘虹真是豁出去了,活脱脱把一个厉害的上海弄堂女人演出了腔调。潘虹凭借此片获得第十四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第十七届大众电影百花奖双料最佳女主角。

售票员在那个年代的工作比领导还要忙。平日里要指挥乘客上下车,安排身体与身体之间的松紧程度,还要调解数不清的人民内部矛盾,没有一眼看懂整个形势的本事,绝对hold不住这份工作。

售票员每天还要和一堆零钱打交道,养成了阿莉过日子也精打细算的习惯。

老公要出差一个礼拜,阿莉从席子下数出了7张草纸让他带走。一听说老公最后一天中午就回来了,她又立马收回了半张。上海女人精打细算可以这样极致。

一天到晚和鸡毛蒜皮打交道,格局自然也就那么一点。当王汝刚饰演的三宝开价50块,叫阿莉找人排队买认购证,被她一口回绝。还以为她要把价格翻一番,没想到,她说:60块……

这就是阿莉,一个活脱脱的上海弄堂女人,逃不出生活给她的规定性。

为何总说上海女人物质?

都说上海女人很物质。以前的上海女孩都是跟着妈妈和外婆一起逛菜场长大的,怎么会不物质呢?再说了,女人比男人更需要精致的生活,不然还算什么女人。

没钱,就不能精致。

没钱,连草纸都要撕成半张半张。没钱,也就用不了抽水马桶睡不上席梦思,还要忍受邻里间互相偷自来水的窘迫。所以,但凡有一点点可能性,上海女人都会为了钱去搏命。

对于股票,阿莉的老公老许认为它是千万不能碰的东西。老许缺的正是上海女人的那一股子拼劲,当男人靠不上的时候,女人就只能靠自己了。

所以,阿莉是为了活得更加像个女人,为了这个家能过上好日子,才毅然跳进股市里拼一拼的。

上海女人威胁老公

最辣手的话是什么?

阿莉的老公老许,要颜值有颜值,还是一级设计师,放在现在一定很抢手。可惜的是,在那个时代,一个教授还不如一个卖茶叶蛋的,这就是时代的规定性。

阿莉最辣手的一句台词是和老公吵架:你敢摔!摔了,我们夫妻感情就结束了,只剩业务关系了。

电影展现了上世纪90年代上海小家庭特有的夫妻矛盾,像时代的一个标本。那时候“香港人”和“台湾人”是有钱人的代名词,对上海女人极具杀伤力。所以电影中刘青云演的角色虽然长得像只青皮蛋,只因为他是香港人,穿了套双排扣的西装,就能轻而易举地威胁到这对上海小夫妻的关系。

从这场阿莉和刘青云在时装公司买衣服的戏就能看出,阿莉有手段,既释放自己的女性魅力,又懂得分寸。

一上来先撩他~

发现人家有喜欢自己的苗头,阿莉马上划清界限,说会用手上的大中华股来抵扣买衣服的钱。

对方打退堂鼓了,又用言语狠狠地再撩了一次

买完了女装,两人一起坐扶梯下楼,阿莉还说要给自己的老公看看男装,要不然老公会以为自己被小白脸给勾引走了。这是要把她和刘青云的关系撇得干干净净。

有手段、懂分寸,这就是上海女人。外面彩旗飘飘,家里红旗不倒。

上海弄堂的特色之一

邻居都是极品

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弄堂里的邻居,个个极品,全是搞国际关系的好手。

看这位女邻居,刚刚和阿莉为了偷自来水的事撕逼。

马上就殷勤地替阿莉买好了油条,还要替她去取牛奶。

谁有赚钱门路,谁就是领导。阿莉炒股能让弄堂邻居赚钱,于是就变成了领导。

领导要做大事,倒马桶和泡开水都是群众的事。群众服务领导天经地义,而领导呢,也要让群众拿到实惠才可以。

虾有虾路,蟹有蟹路,什么料就做什么事,这就是上海人识时务的地方。

如今这条弄堂大概已经被拆掉了

如今这群步高里的老朋友们,大概都已经搬到外环去了吧

如今的上海人,都曾因股票吃过苦头,知道了一夜暴富是天方夜谭

如今的香港人和台巴子,眼睁睁地盼望我们过去消费,过去拯救他们

如今大概轮到阿莉天天跟在老许的屁股后面,生怕他和跳广场舞的老太婆勾搭上了

一共不过二十年,东风就压倒了西风。

上海人终于过上了比较像样的日子,但是

上海腔调也有点找不到了

所以,只要发现哪里有很凶的上海老阿姨做服务员的点心店,我都会冲过去。不光是为了吃一客正宗的排骨年糕,更是为了享受那种隔着半米就扔一碗馄饨过来的,刮三服务。

一句话总结:《股疯》像一部文献,记录下90年代上海最后的“上海”痕迹。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视频】柏阿姨算什么,真正的上海腔调已经搬去外环外了

都说上海女人很物质。以前的上海女孩都是跟着妈妈和外婆一起逛菜场长大的,怎么会不物质呢?再说了,女人比男人更需要精致的生活,不然还算什么女人。

今天我们要拆一部有上海腔调的上海电影:《股疯》

▲《股疯》葛颖评论视频 

什么叫 “上海腔调”?

一部电影,就算是在上海拍的、拍的是上海的故事、演员全是上海人,也不一定就有上海腔调。

所谓的上海腔调,少不了两个字:

刮三,是上海方言。指一种赤裸裸的状态。

那时的上海还没地铁,大家也没钱打车,如果不骑自行车,就只好坐公交车出行。那个年代的上海,夏天的每一俩公交车都像一间澡堂。上海人每天挤在又闷又热的车厢里,要是不幸碰到一个有狐臭的朋友,一整天的胃口都倒了。

女主角阿莉,一个标准的公交车售票员:头上顶毛巾、嘴巴不饶人。当年演惯了知识分子的潘虹真是豁出去了,活脱脱把一个厉害的上海弄堂女人演出了腔调。潘虹凭借此片获得第十四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第十七届大众电影百花奖双料最佳女主角。

售票员在那个年代的工作比领导还要忙。平日里要指挥乘客上下车,安排身体与身体之间的松紧程度,还要调解数不清的人民内部矛盾,没有一眼看懂整个形势的本事,绝对hold不住这份工作。

售票员每天还要和一堆零钱打交道,养成了阿莉过日子也精打细算的习惯。

老公要出差一个礼拜,阿莉从席子下数出了7张草纸让他带走。一听说老公最后一天中午就回来了,她又立马收回了半张。上海女人精打细算可以这样极致。

一天到晚和鸡毛蒜皮打交道,格局自然也就那么一点。当王汝刚饰演的三宝开价50块,叫阿莉找人排队买认购证,被她一口回绝。还以为她要把价格翻一番,没想到,她说:60块……

这就是阿莉,一个活脱脱的上海弄堂女人,逃不出生活给她的规定性。

为何总说上海女人物质?

都说上海女人很物质。以前的上海女孩都是跟着妈妈和外婆一起逛菜场长大的,怎么会不物质呢?再说了,女人比男人更需要精致的生活,不然还算什么女人。

没钱,就不能精致。

没钱,连草纸都要撕成半张半张。没钱,也就用不了抽水马桶睡不上席梦思,还要忍受邻里间互相偷自来水的窘迫。所以,但凡有一点点可能性,上海女人都会为了钱去搏命。

对于股票,阿莉的老公老许认为它是千万不能碰的东西。老许缺的正是上海女人的那一股子拼劲,当男人靠不上的时候,女人就只能靠自己了。

所以,阿莉是为了活得更加像个女人,为了这个家能过上好日子,才毅然跳进股市里拼一拼的。

上海女人威胁老公

最辣手的话是什么?

阿莉的老公老许,要颜值有颜值,还是一级设计师,放在现在一定很抢手。可惜的是,在那个时代,一个教授还不如一个卖茶叶蛋的,这就是时代的规定性。

阿莉最辣手的一句台词是和老公吵架:你敢摔!摔了,我们夫妻感情就结束了,只剩业务关系了。

电影展现了上世纪90年代上海小家庭特有的夫妻矛盾,像时代的一个标本。那时候“香港人”和“台湾人”是有钱人的代名词,对上海女人极具杀伤力。所以电影中刘青云演的角色虽然长得像只青皮蛋,只因为他是香港人,穿了套双排扣的西装,就能轻而易举地威胁到这对上海小夫妻的关系。

从这场阿莉和刘青云在时装公司买衣服的戏就能看出,阿莉有手段,既释放自己的女性魅力,又懂得分寸。

一上来先撩他~

发现人家有喜欢自己的苗头,阿莉马上划清界限,说会用手上的大中华股来抵扣买衣服的钱。

对方打退堂鼓了,又用言语狠狠地再撩了一次

买完了女装,两人一起坐扶梯下楼,阿莉还说要给自己的老公看看男装,要不然老公会以为自己被小白脸给勾引走了。这是要把她和刘青云的关系撇得干干净净。

有手段、懂分寸,这就是上海女人。外面彩旗飘飘,家里红旗不倒。

上海弄堂的特色之一

邻居都是极品

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弄堂里的邻居,个个极品,全是搞国际关系的好手。

看这位女邻居,刚刚和阿莉为了偷自来水的事撕逼。

马上就殷勤地替阿莉买好了油条,还要替她去取牛奶。

谁有赚钱门路,谁就是领导。阿莉炒股能让弄堂邻居赚钱,于是就变成了领导。

领导要做大事,倒马桶和泡开水都是群众的事。群众服务领导天经地义,而领导呢,也要让群众拿到实惠才可以。

虾有虾路,蟹有蟹路,什么料就做什么事,这就是上海人识时务的地方。

如今这条弄堂大概已经被拆掉了

如今这群步高里的老朋友们,大概都已经搬到外环去了吧

如今的上海人,都曾因股票吃过苦头,知道了一夜暴富是天方夜谭

如今的香港人和台巴子,眼睁睁地盼望我们过去消费,过去拯救他们

如今大概轮到阿莉天天跟在老许的屁股后面,生怕他和跳广场舞的老太婆勾搭上了

一共不过二十年,东风就压倒了西风。

上海人终于过上了比较像样的日子,但是

上海腔调也有点找不到了

所以,只要发现哪里有很凶的上海老阿姨做服务员的点心店,我都会冲过去。不光是为了吃一客正宗的排骨年糕,更是为了享受那种隔着半米就扔一碗馄饨过来的,刮三服务。

一句话总结:《股疯》像一部文献,记录下90年代上海最后的“上海”痕迹。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