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新时代”投行的挑战与机遇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新时代”投行的挑战与机遇

2018年,大陆资本市场进入国际化元年。

2017年荣呆会年会于2018年1月20日在上海召开,主题为“新时代-挑战与机遇”。国际章是第二次参加荣呆会。

荣呆会是个投行圈子自发组织。始于2013年,投行保代们经常聚集在金融界“荣大快印”做材料,在荣大呆过的人,顾名思义就成立了“荣呆会”,是个投行交流,分享与自我提升的平台。

目前荣呆会有200多位会员和100多名外部会员(新会员加入要先有现会员引荐,并通过问答和组委会审核)。会员中有不少从事投行业务超过20年的大佬们,如华泰联合证券董事总经理劳志明,人称“劳阿毛”;红塔证券副总裁沈春晖,也是“春晖投行在线”的操盘手;国泰君安风控总经理许世荣博士,也是书剑同源的发起人;还有前投行,现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添信资本及“并购汪”的创始人陈永等,组委会中有华泰联合债券部的王骥跃,中银国际投行部的班妮等,代表了大陆投行界的顶级智商和中坚力量,真可谓人才济济。

开幕场景

2017年投行业融资总额为2.5万亿,其中IPO融资金额2301亿;A股再融资金额11952亿,债券市场净融资额为11100亿。可见投行是股市,债市扩容,优胜劣汰的“工程师”,是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上2017年7月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和十九大上,习主席在工作报告中强调“构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需要什么样的金融体系”。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2018年的荣呆会年会尤显重要!

新时代下的市场新格局

国泰君安许世荣博士做了有关“新时代下投行的机遇与挑战”的演讲,非常精彩,特别是对政策的解读分析非常精准到位。国际章这里引述许世荣博士于1月3号在“书剑同源”上发表的《构建新时代下的市场新格局 ——2017年一级市场政策回顾(修订版)》上的核心段落。

核心段落:

“2017年7月,习总书记在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站在历史的高度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什么样的金融体系等重大问题,明确做好金融工作要把握好回归本源、优化结构、强化监管、市场导向四个重要原则,明确提出了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项重要任务。学习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大致可以得到如下三点体会:1、正如习总书记所强调的,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是金融的宗旨。金融市场的所有政策导向、业务发展必须紧紧围绕为实体经济服务的根本宗旨,切实防止并根本扭转“脱实向虚”的情形。2、全国金融会议明确提出要“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明确提出要“形成有风险没有及时发现就是失职、发现风险没有及时提示和处置就是渎职的严肃监管氛围”。可以预见,资本市场的强监管态势将持续并进一步提升。3、未来金融体制改革将朝着统一、穿透并更加开放的方向发展。金融工作会议决定设立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在三会之上,加强金融监管协调,强化宏观审慎管理,同时配合国家战略扩大金融对外开放,这些举措都发出了明确的信号。

延续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的主基调,十九大报告第五部分“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则提纲挈领地提出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深化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总之,围绕支持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如何既有效防控金融风险,又能稳步推进金融改革,服务国家战略,将成为各级金融监管者和金融从业者必须深刻领会并牢牢把握的大方向。

2018年,新格局的展望

证监会刘主席前不久刚表示,“建设资本市场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任务”。回顾2017年,资本市场出台了多项根本性、基础性制度安排,为构建中国金融体制新格局打下了良好的开篇。展望2018年,监管部门构建新格局的决心和信心将更为明确,但有些市场深层次问题尚待有效解决:

1、IPO堰塞湖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之后,再融资的瓶颈如何打破?预计再融资新规会导致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的金额更大幅度的下降,出于套利目的的可转债、可交债品种的刻意设计将进一步被遏制。资本市场的整体融资功能如何正向引导、如何实质性提高直接融资比例将成为摆在监管部门面前的更大课题。

2、债券市场如何良性健康发展?交易所债券市场取得突破性发展以来,2015年、2016年分别发行公司债2.12万亿、2.77万亿,2018年将进入债券本息兑付高峰期。这些存量债券如何消化,有效避免违约,防范系统性风险的压力着实不小。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以来已经发生实际违约的信用债券数量已经达到了34只,违约余额272亿元。随着资管新规的出台,美国竞争性加息等国际环境影响,市场资金面必然更加趋紧,未来债券违约形势可能会进一步恶化。目前,证监局及交易所已与全国38个省市的地方政府相关部门签订了债券业务合作备忘录,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加强违约风险防控的协作,相信后续还会有进一步的实质性举措出台。

3、新三板市场的内在动力如何激活?截至2017年底,新三板挂牌家数11630家,2017年新增挂牌家数(净额)1467家,相比2015年和2016年新增挂牌家数(净额)3557家、5034家下降幅度过于明显。此外,有709家新三板公司选择摘牌退出新三板市场。而且,2017新三板定增次数2666次,融资规模1282.8亿元,平均单次融资金额仅为4811.70万元,新三板融资功能体现的并不明显。作为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国务院给新三板定位为创新型、创业型、成长型中小微企业服务,这种服务的效应如何真正得到激发也许需要监管部门从顶层设计上再予以斟酌考虑。

2017年12月22日,全国股转公司发布了新的《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公司分层管理办法》、《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股票转让细则》和《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公司信息披露细则》,从分层制度、交易制度和信息披露制度三管齐下,这是“中国证监会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国金融工作会议部署、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标志着深化新三板改革迈出关键步伐”。后续相信随着市场改革的进一步深入,还会有相应措施相继出台。

4、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及蓬勃动力的根源来自于中国整体经济的跨步向前。如果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建设资本市场强国,那么,身处这个市场之中的各金融机构,能否不断做实做强,真正承担起建设资本市场强国的伟大使命,需要我们每一位金融从业人员必须深刻认识、领会并为之做出自己不竭的努力。

中国资本市场是否为成熟资本市场

论坛场景

在王骥跃总的主持下,广发证券崔海峰,天风证券张嘉棋,添信资本陈永和原深圳交易所中关村基地主任兼北京股权交易中心副总经理王洋分别就2018年投行业务前景做了探讨与分析。在2017年“强监管,去杠杆”的政策下,IPO,再融资和债券市场融资金额跟2016年相比都有30%,甚至更大幅度的下降。随着强监管,去杠杆的继续深化,各位投行大佬们预测,2018年开始行业将面临两级分化的挑战。投行各类业务:IPO,并购重组再融资,新三板,可转债,股权质押,债券等的爆发增长期已过。目前大陆有一百多家券商投行,成熟资本市场也就20-30家左右,市场扩容进入稳定发展阶段后,行业势必进入兼并整合期。

王洋总抛出了几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其中中国资本市场是否为成熟资本市场,一定要机构投资人为主的资本市场才是成熟资本市场吗?非常值得思考。中国特色的金融体系是否代表着“中国特色的成熟资本市场”?

国际章认为,如果做到监管透明,企业信披与运作透明规范,中介运作透明,法律保障措施到位,投资人风险自知-buyers be aware,就是成熟的资本市场。另外如果系统性风险可以最大限度的降到最低,更是成熟资本市场的标志。

2018年中国资本市场进入“国际化元年”

2017年为沪深港通开通的第三年,其中沪港通开通三年,深港通开通一年。2017年北上资金净流入3475亿元,南下资金净流入7262亿元;港股通在去年一年中,有90%的交易日为净流入;而沪深通在去年一年分别有84%和59%为净流入;500家左右港股通中,南下资金持股比例5%以上的有153家。目前50万亿的A 股市场规模,外资持股为2万亿。然而,港股A股化的趋势已经开始,2017年恒生指数累计攀升36%,名列全球重要股市指数之首!与此同时,A股在2017年开始逐步回归价值投资,呈现大蓝筹和中小盘表现的两级分化。新股除外。

目前共有2400多家上市企业进入了沪深港通股票池,其中的236家已经被纳入今年6月即将启动的MSCI 新兴市场指数;加之港交所在2017年12月15日,正式宣布修订创业板及主板上市规则,公布于去年6月份推出的设立创新板及修订创业板规则的市场咨询结果,主要内容包括:更改主板和创业板上市要求、更改创业板转主板相关要求;拓宽香港上市发行人范围,允许尚未盈利或未有收入的生物科技类公司及不同投票权架构的新兴及创新产业发行人,在作出额外披露及制定保障措施后在主板上市。

国际章点评:以上里程碑事件标志着2018年大陆资本市场进入国际化元年,贯彻了2017年7月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提出的“未来金融体制改革将朝着统一、穿透并更加开放的方向发展”。这无疑给投行等资本市场中介机构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帮助成长型企业进入资本市场主流,优秀上市企业进入沪深港通,走出去;卓越上市企业进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全球布局求发展,将成为投行等资本市场中介机构帮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使命!

千亿CLUB微信号:yi1000club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新时代”投行的挑战与机遇

2018年,大陆资本市场进入国际化元年。

2017年荣呆会年会于2018年1月20日在上海召开,主题为“新时代-挑战与机遇”。国际章是第二次参加荣呆会。

荣呆会是个投行圈子自发组织。始于2013年,投行保代们经常聚集在金融界“荣大快印”做材料,在荣大呆过的人,顾名思义就成立了“荣呆会”,是个投行交流,分享与自我提升的平台。

目前荣呆会有200多位会员和100多名外部会员(新会员加入要先有现会员引荐,并通过问答和组委会审核)。会员中有不少从事投行业务超过20年的大佬们,如华泰联合证券董事总经理劳志明,人称“劳阿毛”;红塔证券副总裁沈春晖,也是“春晖投行在线”的操盘手;国泰君安风控总经理许世荣博士,也是书剑同源的发起人;还有前投行,现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添信资本及“并购汪”的创始人陈永等,组委会中有华泰联合债券部的王骥跃,中银国际投行部的班妮等,代表了大陆投行界的顶级智商和中坚力量,真可谓人才济济。

开幕场景

2017年投行业融资总额为2.5万亿,其中IPO融资金额2301亿;A股再融资金额11952亿,债券市场净融资额为11100亿。可见投行是股市,债市扩容,优胜劣汰的“工程师”,是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上2017年7月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和十九大上,习主席在工作报告中强调“构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需要什么样的金融体系”。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2018年的荣呆会年会尤显重要!

新时代下的市场新格局

国泰君安许世荣博士做了有关“新时代下投行的机遇与挑战”的演讲,非常精彩,特别是对政策的解读分析非常精准到位。国际章这里引述许世荣博士于1月3号在“书剑同源”上发表的《构建新时代下的市场新格局 ——2017年一级市场政策回顾(修订版)》上的核心段落。

核心段落:

“2017年7月,习总书记在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站在历史的高度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什么样的金融体系等重大问题,明确做好金融工作要把握好回归本源、优化结构、强化监管、市场导向四个重要原则,明确提出了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项重要任务。学习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大致可以得到如下三点体会:1、正如习总书记所强调的,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是金融的宗旨。金融市场的所有政策导向、业务发展必须紧紧围绕为实体经济服务的根本宗旨,切实防止并根本扭转“脱实向虚”的情形。2、全国金融会议明确提出要“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明确提出要“形成有风险没有及时发现就是失职、发现风险没有及时提示和处置就是渎职的严肃监管氛围”。可以预见,资本市场的强监管态势将持续并进一步提升。3、未来金融体制改革将朝着统一、穿透并更加开放的方向发展。金融工作会议决定设立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在三会之上,加强金融监管协调,强化宏观审慎管理,同时配合国家战略扩大金融对外开放,这些举措都发出了明确的信号。

延续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的主基调,十九大报告第五部分“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则提纲挈领地提出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深化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总之,围绕支持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如何既有效防控金融风险,又能稳步推进金融改革,服务国家战略,将成为各级金融监管者和金融从业者必须深刻领会并牢牢把握的大方向。

2018年,新格局的展望

证监会刘主席前不久刚表示,“建设资本市场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任务”。回顾2017年,资本市场出台了多项根本性、基础性制度安排,为构建中国金融体制新格局打下了良好的开篇。展望2018年,监管部门构建新格局的决心和信心将更为明确,但有些市场深层次问题尚待有效解决:

1、IPO堰塞湖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之后,再融资的瓶颈如何打破?预计再融资新规会导致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的金额更大幅度的下降,出于套利目的的可转债、可交债品种的刻意设计将进一步被遏制。资本市场的整体融资功能如何正向引导、如何实质性提高直接融资比例将成为摆在监管部门面前的更大课题。

2、债券市场如何良性健康发展?交易所债券市场取得突破性发展以来,2015年、2016年分别发行公司债2.12万亿、2.77万亿,2018年将进入债券本息兑付高峰期。这些存量债券如何消化,有效避免违约,防范系统性风险的压力着实不小。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以来已经发生实际违约的信用债券数量已经达到了34只,违约余额272亿元。随着资管新规的出台,美国竞争性加息等国际环境影响,市场资金面必然更加趋紧,未来债券违约形势可能会进一步恶化。目前,证监局及交易所已与全国38个省市的地方政府相关部门签订了债券业务合作备忘录,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加强违约风险防控的协作,相信后续还会有进一步的实质性举措出台。

3、新三板市场的内在动力如何激活?截至2017年底,新三板挂牌家数11630家,2017年新增挂牌家数(净额)1467家,相比2015年和2016年新增挂牌家数(净额)3557家、5034家下降幅度过于明显。此外,有709家新三板公司选择摘牌退出新三板市场。而且,2017新三板定增次数2666次,融资规模1282.8亿元,平均单次融资金额仅为4811.70万元,新三板融资功能体现的并不明显。作为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国务院给新三板定位为创新型、创业型、成长型中小微企业服务,这种服务的效应如何真正得到激发也许需要监管部门从顶层设计上再予以斟酌考虑。

2017年12月22日,全国股转公司发布了新的《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公司分层管理办法》、《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股票转让细则》和《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公司信息披露细则》,从分层制度、交易制度和信息披露制度三管齐下,这是“中国证监会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国金融工作会议部署、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标志着深化新三板改革迈出关键步伐”。后续相信随着市场改革的进一步深入,还会有相应措施相继出台。

4、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及蓬勃动力的根源来自于中国整体经济的跨步向前。如果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建设资本市场强国,那么,身处这个市场之中的各金融机构,能否不断做实做强,真正承担起建设资本市场强国的伟大使命,需要我们每一位金融从业人员必须深刻认识、领会并为之做出自己不竭的努力。

中国资本市场是否为成熟资本市场

论坛场景

在王骥跃总的主持下,广发证券崔海峰,天风证券张嘉棋,添信资本陈永和原深圳交易所中关村基地主任兼北京股权交易中心副总经理王洋分别就2018年投行业务前景做了探讨与分析。在2017年“强监管,去杠杆”的政策下,IPO,再融资和债券市场融资金额跟2016年相比都有30%,甚至更大幅度的下降。随着强监管,去杠杆的继续深化,各位投行大佬们预测,2018年开始行业将面临两级分化的挑战。投行各类业务:IPO,并购重组再融资,新三板,可转债,股权质押,债券等的爆发增长期已过。目前大陆有一百多家券商投行,成熟资本市场也就20-30家左右,市场扩容进入稳定发展阶段后,行业势必进入兼并整合期。

王洋总抛出了几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其中中国资本市场是否为成熟资本市场,一定要机构投资人为主的资本市场才是成熟资本市场吗?非常值得思考。中国特色的金融体系是否代表着“中国特色的成熟资本市场”?

国际章认为,如果做到监管透明,企业信披与运作透明规范,中介运作透明,法律保障措施到位,投资人风险自知-buyers be aware,就是成熟的资本市场。另外如果系统性风险可以最大限度的降到最低,更是成熟资本市场的标志。

2018年中国资本市场进入“国际化元年”

2017年为沪深港通开通的第三年,其中沪港通开通三年,深港通开通一年。2017年北上资金净流入3475亿元,南下资金净流入7262亿元;港股通在去年一年中,有90%的交易日为净流入;而沪深通在去年一年分别有84%和59%为净流入;500家左右港股通中,南下资金持股比例5%以上的有153家。目前50万亿的A 股市场规模,外资持股为2万亿。然而,港股A股化的趋势已经开始,2017年恒生指数累计攀升36%,名列全球重要股市指数之首!与此同时,A股在2017年开始逐步回归价值投资,呈现大蓝筹和中小盘表现的两级分化。新股除外。

目前共有2400多家上市企业进入了沪深港通股票池,其中的236家已经被纳入今年6月即将启动的MSCI 新兴市场指数;加之港交所在2017年12月15日,正式宣布修订创业板及主板上市规则,公布于去年6月份推出的设立创新板及修订创业板规则的市场咨询结果,主要内容包括:更改主板和创业板上市要求、更改创业板转主板相关要求;拓宽香港上市发行人范围,允许尚未盈利或未有收入的生物科技类公司及不同投票权架构的新兴及创新产业发行人,在作出额外披露及制定保障措施后在主板上市。

国际章点评:以上里程碑事件标志着2018年大陆资本市场进入国际化元年,贯彻了2017年7月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提出的“未来金融体制改革将朝着统一、穿透并更加开放的方向发展”。这无疑给投行等资本市场中介机构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帮助成长型企业进入资本市场主流,优秀上市企业进入沪深港通,走出去;卓越上市企业进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全球布局求发展,将成为投行等资本市场中介机构帮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使命!

千亿CLUB微信号:yi1000club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