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个人意见】日影年度最佳 太虐心了!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个人意见】日影年度最佳 太虐心了!

夜空总有最大密度的蓝色,足够包容所有人的悲伤。

《夜空总有最大密度的蓝色》

文丨Kiyoko

“夜空总有最大密度的蓝色,

你觉得自己很可怜,

不爱任何人时,

你只要讨厌这个世界就可以了。”

“不管生活在什么样的社会中,人类所做的挣扎都是相似的。”

挣扎着,就算对一切失去悸动也要挣扎,就算只能看到一半的世界也要挣扎,就算身在异国思念袭卷全身也要挣扎,就算没有力气也要挣扎,就算无人驻足全力嘶吼也要挣扎。

刚刚日本《电影旬报》公布的2017十佳日本电影中,石井裕也的新作《夜空总有最大密度的蓝色》位居第一

石井裕也1983年生于埼玉县,是当代日本的年轻导演之一。

2010年执导的《从河底问好》荣登第84届《电影旬报》十佳影片第四名。2013年的《编舟记》荣获第37届日本电影学院奖的最佳影片。随后他导演和编剧的电视剧《小小食杂铺》也大获好评。

《编舟记》

在石井裕也几部盛誉的作品中,可以发现石井裕也很擅长通过日本的社会状况和日本人固有的精神状态,将其融入电影创作中。

在《编舟记》中展现从事辞典编辑工作的人,一旦选定了工作,便会毫不犹豫充满干劲地去做好,这在日本的历史文化中是根深蒂固的,也只有日本能够将这类电影和电视剧表现到极致。

《小小食杂铺》中也同样,随着日本“少子化”和“老龄化”现象的加剧,生活在小城市的几个中年男人,各自颓废的生活着,守护着他们平凡的生活,社会的变化对他们生活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石井裕也将社会的状况与在这样的状况下形成的日本人的精神状态,通过电影诉诸着。

《小小杂食铺》

《夜空总有最大密度的蓝色》也同样如此,它之所以会位于《电影旬报》十佳榜首,我认为大概是因为在这部充满死亡与生活艰难的电影里,真实展现着日本人的精神状态。

这是其他国家电影所无法做到的,是独具日本气息的,甚至是除日本人外无法真正去参透的。

“各就其位”的思想贯穿于数辈日本人的思想和社会之中,从国家至个人。1940年,日本在日德意三国同盟中天皇在诏书中表明:“唯万邦各就其位,兆民悉安其业,此乃旷古大业,前途尚遥……”

从日本武士精神起,这种各就其位的思想深入至全体日本人的思想之中,家庭中成员的各就其位,长幼尊卑,男性与女性的角色地位的各就其位。

社会中,每个人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自己本职的工作,如《编舟记》中松田龙平所扮演的马缔光也。

在这样的思想约束下,白天日本人以高度严格的要求来压抑和束缚自己,在边框里“各就其位”。

《夜空总有最大密度的蓝色》中,白天的美香从事护士工作,面对病人的死亡已是习以为常的事情。慎二、岩下、智之、安德雷斯四人也努力工作着,为了活下去。在他们各自所扮演的社会角色中活着。

夜晚的城市,才是所有日本人卸下心理防备和面具的真实的自己。

在众声嘈杂的酒馆中,他们借酒后的迷狂才可以如实的说出:“下次哪里再有地震,日本就完蛋了”“真是火大”“好想辞职”这样的话;以及,借同样迷狂的镜头语言才能把白天无法说出的话倾泄而出。

在夜色中护士变成女孩酒吧工作的美香;在夜色中拥挤的房间里放大音乐,忘记现实的智之、安德雷斯;在夜色中寻找恋爱的岩下;在夜色中不停歇用音乐反抗生活的桥上唱歌的女人。

在夜色的笼罩中,才能真正做内心的自己,对不堪的生活充满不满的自己,不用事事束缚的自己。

在夜空总有最大密度的蓝色里,仰仗着这最大密度的蓝色,暂时从艰难的挣扎中抽离。

这样的内心所遭受的痛苦与独自的生活体验,是除自身外都无法言说和去传达的。石井裕也在这部电影中正是将日本人这种精神状态,精神世界的束缚与释放,运用如幻的镜头语言和人物塑造表现了出来。

它揭开了日本人内在精神状态和创伤,每个日本人大概都能从中看到自己的身影。

《夜空总有最大密度的蓝色》改编自日本诗人最果夕日的同名诗歌集。

石井裕也在诗中获得了电影拍摄的灵感,也赋予了这部电影浓郁深邃的深蓝色气质,这从被蓝色夜空笼罩的城市基调就能清晰看出。

“喜欢上城市的瞬间,就像自杀一样。”夜空的蓝色,熙攘且充斥霓虹的城市,嘈杂的市声,被这一切隔绝在外的为生活艰难生存的人。他们也需要夜空中最大密度的蓝色的庇护。

《夜空总有最大密度的蓝色》对人物群像式的展现是成功的。电影中所有的人物都具有共通性,他们渴望在夜空的蓝色中希求活下去的动力。在108分钟里,让每个人背后的艰难与在艰难中选择前行充分展现。

美香对生活中的一切失去悸动,她不相信爱情的存在,消极地对待生活,认为爱情不过是谁的前男友和谁的前女友不接受教训地重复在一起又分开的过程。

因为母亲的死亡,她对死亡充满恐惧,所以才会总将死亡挂在嘴边,她内心痛苦的根源在于她不明白为什么母亲会选择自杀,为什么人会选择死亡。也许死亡比活下去更容易。她对恋爱极度不信任,对生活的艰难习以为常,在洪流之中顺势漂流。

慎二也同样在艰难的生活中选择了顺流而下,他从没想过去反抗生活,物质生活世界的一切压力和重担早已是一种无声的、潜在的隐形压力压着他。

他生活在这个城市里,孤独只能依靠喋喋不休的说话来排解,他帮独住的老人倒垃圾,给流浪狗喂食物,他害怕感受到不祥的预感,再不能承受更多的压力了。在四十度高温下腐臭的老人尸体和突然间去世的智之,都让他感受到了来自生活的冲击。

在只能看到一半的世界里,也是充满痛苦的。

生活在异国的菲律宾人安德雷斯,被在异国生活的艰难和对家乡妻子和女儿的思念所支配。处于社会底层的人,他们所面临生活的不幸和艰难,使他们明白生活比死亡更加不幸、更加艰难。

这三个人物都是被动的生活在这世界中

岩下在工作中比他们任何人都更加充满不顺,身体无法支撑他继续在工地干重活,但他一直都在为自己寻找生活下去的动力。“觉得死是不幸的话,就活不下去。”他参透了生活在世界上才是最大的不幸,比选择死亡要难得多。

他处在与其他人不同的运行方向,他对于去女孩酒吧这样的事就能充满激动,对生活的要求不再那么高时,或者说是被生活不断打击后,一个极小的事也会成为不去选择死亡,继续活下去的动力。

所以岩下不断地为自己寻找这样的动力,对便利店女孩的倾心,想要用跑的方式,因为想快点见到她的这种心情,让岩下不断去反抗生活,他找到了自己反抗艰难生活的动力,就是爱。在爱中寻找活下去的希望,才会一次次地让他说出“等着瞧”。

这三个字永远都只单独出现,但力量已足够,在这三个字后,隐藏着岩下想要对这个社会和生活所说的:“等着瞧吧生活,等着瞧吧世界,我是不会输的。”似乎,这简单的三个字,像是要传达出巨大的能量。

在电影中,与岩下相似的另一个人是在桥上不停唱歌的女人,她没有令人艳羡的容貌,生活使她无处可逃,她只得用歌声来宣泄自己的不满和反击。这是她坚持生活下去的动力。

这两个与生活方向逆行的人物,改变了电影中的其他人物。当岩下和慎二从酒馆中走出,岩下用跑的方式去见便利店女孩的那种心情传递给了慎二。那一刻,慎二发生了改变,他选择了在这个世界上生存下去的方式。那一刻,内心中是充满与这个世界抵抗的勇气的吧。

他也要试着用跑的方式去见到想见的人,在与美香表达了心情后,美香的内心也逐渐有了变化,爱情也不是那么地不可信任,生活也不是毫无悸动。在奔跑中的慎二,再次听到在桥上唱歌的女人的歌声,那句“加油吧”终于走进了慎二的心中,给了他生活的勇气。

慎二和美香选择了爱与这个世界抗衡。在看到原本以为不会卖出唱片女人的海报在车上出现时,他们一同看到了生活的希望,相视而会心一笑。从那往后,他们的内心才更加坚实。

就像岩下在被便利店女孩甩后还能说出:“不管是幸运还是不幸,我还活着,你也活着,就算是这样的生活,也是活着,也在恋爱。等着瞧。”

在城市里,行色匆匆,每时每刻都有人面临着死亡和选择死亡。

在城市里,不是所有人都会留意夜空是否有最大密度的蓝色,也不会关心途径的一切,只是扎进各自生活的洪流中顺流。

生活永远不会因为一个人的不幸和艰难而放慢脚步,但夜空中有最大密度的蓝色,大到足够可以包容所有人的忧伤和艰难,大到足够去寻找活下去的动力。

所以,只管向前,跨越层层叠嶂,在最大密度的蓝里,在艰难的生活里寻找爱,充满勇气地战胜它。

夜空总有最大密度的蓝色,足够包容所有人的悲伤与生活的艰难

来源:幕味儿

原标题:日影年度最佳,太虐心了!

最新更新时间:01/24 10:20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个人意见】日影年度最佳 太虐心了!

夜空总有最大密度的蓝色,足够包容所有人的悲伤。

《夜空总有最大密度的蓝色》

文丨Kiyoko

“夜空总有最大密度的蓝色,

你觉得自己很可怜,

不爱任何人时,

你只要讨厌这个世界就可以了。”

“不管生活在什么样的社会中,人类所做的挣扎都是相似的。”

挣扎着,就算对一切失去悸动也要挣扎,就算只能看到一半的世界也要挣扎,就算身在异国思念袭卷全身也要挣扎,就算没有力气也要挣扎,就算无人驻足全力嘶吼也要挣扎。

刚刚日本《电影旬报》公布的2017十佳日本电影中,石井裕也的新作《夜空总有最大密度的蓝色》位居第一

石井裕也1983年生于埼玉县,是当代日本的年轻导演之一。

2010年执导的《从河底问好》荣登第84届《电影旬报》十佳影片第四名。2013年的《编舟记》荣获第37届日本电影学院奖的最佳影片。随后他导演和编剧的电视剧《小小食杂铺》也大获好评。

《编舟记》

在石井裕也几部盛誉的作品中,可以发现石井裕也很擅长通过日本的社会状况和日本人固有的精神状态,将其融入电影创作中。

在《编舟记》中展现从事辞典编辑工作的人,一旦选定了工作,便会毫不犹豫充满干劲地去做好,这在日本的历史文化中是根深蒂固的,也只有日本能够将这类电影和电视剧表现到极致。

《小小食杂铺》中也同样,随着日本“少子化”和“老龄化”现象的加剧,生活在小城市的几个中年男人,各自颓废的生活着,守护着他们平凡的生活,社会的变化对他们生活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石井裕也将社会的状况与在这样的状况下形成的日本人的精神状态,通过电影诉诸着。

《小小杂食铺》

《夜空总有最大密度的蓝色》也同样如此,它之所以会位于《电影旬报》十佳榜首,我认为大概是因为在这部充满死亡与生活艰难的电影里,真实展现着日本人的精神状态。

这是其他国家电影所无法做到的,是独具日本气息的,甚至是除日本人外无法真正去参透的。

“各就其位”的思想贯穿于数辈日本人的思想和社会之中,从国家至个人。1940年,日本在日德意三国同盟中天皇在诏书中表明:“唯万邦各就其位,兆民悉安其业,此乃旷古大业,前途尚遥……”

从日本武士精神起,这种各就其位的思想深入至全体日本人的思想之中,家庭中成员的各就其位,长幼尊卑,男性与女性的角色地位的各就其位。

社会中,每个人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自己本职的工作,如《编舟记》中松田龙平所扮演的马缔光也。

在这样的思想约束下,白天日本人以高度严格的要求来压抑和束缚自己,在边框里“各就其位”。

《夜空总有最大密度的蓝色》中,白天的美香从事护士工作,面对病人的死亡已是习以为常的事情。慎二、岩下、智之、安德雷斯四人也努力工作着,为了活下去。在他们各自所扮演的社会角色中活着。

夜晚的城市,才是所有日本人卸下心理防备和面具的真实的自己。

在众声嘈杂的酒馆中,他们借酒后的迷狂才可以如实的说出:“下次哪里再有地震,日本就完蛋了”“真是火大”“好想辞职”这样的话;以及,借同样迷狂的镜头语言才能把白天无法说出的话倾泄而出。

在夜色中护士变成女孩酒吧工作的美香;在夜色中拥挤的房间里放大音乐,忘记现实的智之、安德雷斯;在夜色中寻找恋爱的岩下;在夜色中不停歇用音乐反抗生活的桥上唱歌的女人。

在夜色的笼罩中,才能真正做内心的自己,对不堪的生活充满不满的自己,不用事事束缚的自己。

在夜空总有最大密度的蓝色里,仰仗着这最大密度的蓝色,暂时从艰难的挣扎中抽离。

这样的内心所遭受的痛苦与独自的生活体验,是除自身外都无法言说和去传达的。石井裕也在这部电影中正是将日本人这种精神状态,精神世界的束缚与释放,运用如幻的镜头语言和人物塑造表现了出来。

它揭开了日本人内在精神状态和创伤,每个日本人大概都能从中看到自己的身影。

《夜空总有最大密度的蓝色》改编自日本诗人最果夕日的同名诗歌集。

石井裕也在诗中获得了电影拍摄的灵感,也赋予了这部电影浓郁深邃的深蓝色气质,这从被蓝色夜空笼罩的城市基调就能清晰看出。

“喜欢上城市的瞬间,就像自杀一样。”夜空的蓝色,熙攘且充斥霓虹的城市,嘈杂的市声,被这一切隔绝在外的为生活艰难生存的人。他们也需要夜空中最大密度的蓝色的庇护。

《夜空总有最大密度的蓝色》对人物群像式的展现是成功的。电影中所有的人物都具有共通性,他们渴望在夜空的蓝色中希求活下去的动力。在108分钟里,让每个人背后的艰难与在艰难中选择前行充分展现。

美香对生活中的一切失去悸动,她不相信爱情的存在,消极地对待生活,认为爱情不过是谁的前男友和谁的前女友不接受教训地重复在一起又分开的过程。

因为母亲的死亡,她对死亡充满恐惧,所以才会总将死亡挂在嘴边,她内心痛苦的根源在于她不明白为什么母亲会选择自杀,为什么人会选择死亡。也许死亡比活下去更容易。她对恋爱极度不信任,对生活的艰难习以为常,在洪流之中顺势漂流。

慎二也同样在艰难的生活中选择了顺流而下,他从没想过去反抗生活,物质生活世界的一切压力和重担早已是一种无声的、潜在的隐形压力压着他。

他生活在这个城市里,孤独只能依靠喋喋不休的说话来排解,他帮独住的老人倒垃圾,给流浪狗喂食物,他害怕感受到不祥的预感,再不能承受更多的压力了。在四十度高温下腐臭的老人尸体和突然间去世的智之,都让他感受到了来自生活的冲击。

在只能看到一半的世界里,也是充满痛苦的。

生活在异国的菲律宾人安德雷斯,被在异国生活的艰难和对家乡妻子和女儿的思念所支配。处于社会底层的人,他们所面临生活的不幸和艰难,使他们明白生活比死亡更加不幸、更加艰难。

这三个人物都是被动的生活在这世界中

岩下在工作中比他们任何人都更加充满不顺,身体无法支撑他继续在工地干重活,但他一直都在为自己寻找生活下去的动力。“觉得死是不幸的话,就活不下去。”他参透了生活在世界上才是最大的不幸,比选择死亡要难得多。

他处在与其他人不同的运行方向,他对于去女孩酒吧这样的事就能充满激动,对生活的要求不再那么高时,或者说是被生活不断打击后,一个极小的事也会成为不去选择死亡,继续活下去的动力。

所以岩下不断地为自己寻找这样的动力,对便利店女孩的倾心,想要用跑的方式,因为想快点见到她的这种心情,让岩下不断去反抗生活,他找到了自己反抗艰难生活的动力,就是爱。在爱中寻找活下去的希望,才会一次次地让他说出“等着瞧”。

这三个字永远都只单独出现,但力量已足够,在这三个字后,隐藏着岩下想要对这个社会和生活所说的:“等着瞧吧生活,等着瞧吧世界,我是不会输的。”似乎,这简单的三个字,像是要传达出巨大的能量。

在电影中,与岩下相似的另一个人是在桥上不停唱歌的女人,她没有令人艳羡的容貌,生活使她无处可逃,她只得用歌声来宣泄自己的不满和反击。这是她坚持生活下去的动力。

这两个与生活方向逆行的人物,改变了电影中的其他人物。当岩下和慎二从酒馆中走出,岩下用跑的方式去见便利店女孩的那种心情传递给了慎二。那一刻,慎二发生了改变,他选择了在这个世界上生存下去的方式。那一刻,内心中是充满与这个世界抵抗的勇气的吧。

他也要试着用跑的方式去见到想见的人,在与美香表达了心情后,美香的内心也逐渐有了变化,爱情也不是那么地不可信任,生活也不是毫无悸动。在奔跑中的慎二,再次听到在桥上唱歌的女人的歌声,那句“加油吧”终于走进了慎二的心中,给了他生活的勇气。

慎二和美香选择了爱与这个世界抗衡。在看到原本以为不会卖出唱片女人的海报在车上出现时,他们一同看到了生活的希望,相视而会心一笑。从那往后,他们的内心才更加坚实。

就像岩下在被便利店女孩甩后还能说出:“不管是幸运还是不幸,我还活着,你也活着,就算是这样的生活,也是活着,也在恋爱。等着瞧。”

在城市里,行色匆匆,每时每刻都有人面临着死亡和选择死亡。

在城市里,不是所有人都会留意夜空是否有最大密度的蓝色,也不会关心途径的一切,只是扎进各自生活的洪流中顺流。

生活永远不会因为一个人的不幸和艰难而放慢脚步,但夜空中有最大密度的蓝色,大到足够可以包容所有人的忧伤和艰难,大到足够去寻找活下去的动力。

所以,只管向前,跨越层层叠嶂,在最大密度的蓝里,在艰难的生活里寻找爱,充满勇气地战胜它。

夜空总有最大密度的蓝色,足够包容所有人的悲伤与生活的艰难

来源:幕味儿

原标题:日影年度最佳,太虐心了!

最新更新时间:01/24 10:20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