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魏勤
一提起阳朔“印象·刘三姐”,大家并不陌生。《印象·刘三姐》由知名导演张艺谋、王潮歌、国家一级编剧梅帅元等主创,是张艺谋“印象”系列的开端。这部桂林山水实景演出有600多名演职人员参演,经过109次修改演出方案,67位中外著名艺术家参与创作,表演舞台为2公里的水域和12座山峰,被称为全世界第一部全新概念的“山水实景演出”。
自2004年3月公演以来,每年演出500多场,累计接待观众超过千万,已成为广西旅游的活名片。旅游高峰期更是一票难求,座无虚席。然而,谁也未曾想到,制作公司——桂林广维文化旅游文化产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维公司)2017年8月因严重资不抵债,向广西壮族自治区高院提出破产重整申请。
《印象·刘三姐》演出经久不衰,广维文华自2006年以来一直是阳朔县的纳税大户,看似健康的这家公司为何会背上巨大债务导致破产?
一、破产现状:公司评估值1.7亿元 债务却高达15.8亿元
《印象·刘三姐》演出风光无限,但运营该项目的公司广维文华却早已被掏空,身背巨额债务。广维文华于2017年8月15日向广西高院申请破产重整时,自述实际负债累计近15亿元。
广维文华破产重整管理人负责人江南向记者介绍,“截至2017年12月4日破产重整程序结束,本案申报的债权总额为26.9亿元,管理人确认的债权总额为15.8亿元。此外,还有3亿元债权待仲裁机关确认,属于待定债权。”2017年10月26日出具的《资产评估报告》显示,广维文华固定资产、存货、土地使用权、“印象刘三姐”系列商标专用价值合计1.74亿元。评估值1.74亿元的资产,即便以理想的价格全部拍卖也填不上15.8亿元的巨大债务窟窿。
广西高院宣布裁定受理破产重整后,依法将广维文华所有的诉讼和执行程序中止,相当于为公司筑起了一道‘保护墙’,为公司‘止血’。然后,再让新的投资人进来,公司得以自我造血,继续向前发展。
最终,综合考虑资金实力、类似项目管理运营经验、处理复杂局面的能力、没有不良记录等方面因素,确定北京天创文投演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创文投)为重整投资中标方。天创文投是一家国资背景的公司,承诺投入7.5亿元解决债务清偿和法院认为其他必要的社会问题。
二、印象刘三姐破产背后,是资本家多次资本市场运作未果
据了解,广维文华经营一直比较稳定,持续盈利。2012年~2015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79亿元、1.7亿元、1.82亿元和1.7亿元,净利润分别为9592.9万元、7667.6万元、6949.7万元和5078万元。《印象·刘三姐》运营推广负责人贺立德告诉记者:“2017年门票销售创历史新高,截至2017年12月30日,累计销售门票162万张,票房总收入2.1亿元,净利润近1亿元。”
熟悉实景演出行业的相关人士表示:“全国有多个‘印象’系列,但‘印象·刘三姐’不仅是运营时间最久,也是最赚钱的。”那么,这样一个近几年平均净利润7300万元左右的公司,又为何负债累累,一路走到破产的境地?
背后的原因令人唏嘘,可以说,印象刘三姐破产背后,是资本家多次资本市场运作未果。主要是两方面问题:一是关联担保,公司为它的股东或者关联企业做了很多担保,担保债务至少不低于10亿元,虽然其中有些担保我们不认可,但这个担保是无底洞;第二是关联企业的投资,有了这些钱之后,拿去做了一些别的投资,方向不对之后,投资只出不进。”
2012年公司引入了丁磊的广西红树林投资有限公司,收购广维集团股权。丁磊公司“按每股23.98元对广维集团的全部股权1961万股进行收购”。成为广维集团控股90%的实控人,进而得到了《印象·刘三姐》。2013年,丁磊入局广维文华。此后的五年间丁磊将他旗下的广维文华、房地产公司广西恒升集团拉入同一资产多次担保、借贷的债务漩涡中。广维文华的小股东向表示:“丁磊主导将公司反复抵押、担保,获取的巨额资金不知去向。”
借款、抵押的泡沫破裂,2015年~2017年间丁磊被31次列入最高院的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也就是俗称的“老赖”黑名单,其中多是因欠债被法院要求偿还却拒不履行。案号为“(2017)桂执3号”的法院文书显示,最近一次是2017年5月,未偿还柳州银行4亿多元,具体情形是隐匿财产规避执行、转移财产规避执行等。《印象·刘三姐》这个成功的成熟的大型文化IP产业就这样被资本家不正当运作给拖垮。
三、经济效应:“印象·刘三姐”对当地经济有1:5的拉动效应
在阳朔一年中旅游最淡的季节,能容纳3700人的剧场也能有约1500名观众,足以说明演出的吸引力。据当地一家旅行社工作人员表示:《印象·刘三姐》从2004年3月公演至今,久演不衰,是桂林旅游必推的项目。
而《印象·刘三姐》演出带来的大量人气,给阳朔寄桂林相关产业带来了强大的拉动力,增加了就业岗位,提高了当地群众的收入水平。并且在2014年中国阳朔旅游可持续发展论坛上,广维文华曾发布报告:仅以旅游业为例,项目公演以来,阳朔旅游人数从2003年的281.8万人次增加到2013年的1170万人次,旅游收益从2.44亿元增加到了60.5亿元,对当地经济昌盛了1:5的拉动效应。
阳朔县2015年成为广西收个旅游年收入突破百亿的县,2016年实现旅游总收入117.84亿元,增长了17.6%。这也是最终让广维文华最终破产重组而非破产清算的原因。本案的审判长认为:“它是广西旅游的活名片,将企业保护起来,这个文化品牌就不会消亡,未来还能通过升级、系统打造扩大它的影响力。”
四、拓展:同样顶着张艺谋团队光环,全国“印象们”盈亏各异
十多年前,“中国山水实景演出第一人”梅帅元力邀张艺谋、王潮歌、樊悦再续“刘三姐传说”,从此以后漓江畔诞生了中国第一部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此后,以印象品牌为代表的山水实景演出成为一种文化品牌,一种商业模式。事实上,“刘三姐”的金字招牌在前,张艺谋导演光环在后,“印象演出”早已引发了全国各地不同资方的追逐。
在梳理与“印象·刘三姐”相关的实景演出情况后,发现同属一个品牌的项目生存状况各异。比如“印象·刘三姐”年营收过亿元,年利润最高接近8000万元,但“印象普陀”“印象海南岛”却连年亏损。对此,印象品牌所有者三湘印象董秘徐玉表示:“节目和团队都是很优秀的,但因为各个演出所在市场不同,当地旅游状况不同,收入自然不一样。”
“印象·刘三姐”惊艳亮相,“演出+主题公园+文化地产”的组合开始在全国多个旅游景区开花,无论当地政府还是投资人,都觉得机会来了。但山水实景演出在前期的投资高达上亿元,不少项目的前期投入还包括修路、修桥、修剧场等基础设施,单靠门票收入回本期很长。
“印象·刘三姐”成功后,该项目的发起人梅帅元也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山水经典”,与以张艺谋团队为核心的“观印象”各自拓展自己的实景演出品牌。除此之外,宋城演艺集团等公司也加入到旅游演出的竞争行列中。
“全国很多旅游演出形式和内容均缺乏新意,对当地文化的演绎常常过度符号化,缺乏深层挖掘,甚至存在误读现象。消费者已经对这种演出模式审美疲劳。所以‘刘三姐’之后的项目都很难超过‘刘三姐’的票房。”有研究者认为。
五、结论:
1.破产重整为法院破产审判创新
在高院的精心安排和依法呵护下,“失血”的广维公司最终得以“止血”并“输血”,“印象·刘三姐”品牌价值将重焕活力,这张亮丽的广西旅游名片得以继续健康发展。
2.在文化产业中资本的运作更要慎重
如前文所说,此次《印象·刘三姐》破产的主要原因是资本多次运作未果所造成的,作为一个内容优质,广受欢迎并且已经有了一定的群众基础的成熟的文化产业,却被一次次虚妄的所谓的资本运作给拖垮,不可谓不触目惊心,可以说这是对文化的一种亵渎。
用创新为品牌注入新血液
创新其实已经是老生常谈,但是对比各地盈亏的“印象们”就会发现,具有地方特色而又不拘一格,真正做到体现当地特色的演出才是经久不衰的,这也是为什么《印象·刘三姐》最受欢迎的原因。此外,公司也要善于运用最新的营销模式,让这一民族文化特色更深入民心。
文章来源:每经影视(丁舟洋)、每日经济新闻(盖源源、张玉路)、中华网
推广:刘俊俊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