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另一种真相?“若无旅游业,大象将无处可去”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另一种真相?“若无旅游业,大象将无处可去”

在兽医洛特看来,象营和庇护所虽然管理形式不同,但都通过大象营利。不管在哪里,大象都没有自由,大象看似从被“剥削”的营地转到“有爱”的庇护所,其实只是转移了牢笼。

2017年12月30日,泰国清迈大象保护营,游客们正在体验给年龄较小的大象洗澡、玩泥巴等项目。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陈家宝

最近,泰国大象踩死中国旅行团领队的不幸消息,令有关“大象旅游”的话题再次被热议。同时,一条揭露大象表演和体验项目黑幕的纪录短片《黑象》在网上呈刷屏之势,媒体痛心,网友唏嘘。

一些媒体从动物保护的角度,通过象夫手上的铁钩,大象脚下沉重的锁链等细节,描绘了游客座下大象的悲惨生活,并以此呼吁游客抵制大象旅游。

泰国一些业内人士对此持不同观点。他们提出,“大象旅游”是泰国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驯象、大象表演对当地来说是一种古老的文化。单纯地抵制并不能改善大象的生存环境,加强监管和立法才是有效的解决方案。

“铁钩是象夫和象交流的工具”?

《黑象》的拍摄者“超”在短片中讲述了大象被phajaan(意为“彻底切断”,东南亚用于驯服野生大象的一种方法)的残酷过程——将小象与母亲分离,骑在象背上,用刀和象钩等工具让其屈服。可是,“它们的皮肤是很厚,但它们敏感得能感知蚊虫的叮咬”。

泰国兽医洛特却持不同意见,并告诉记者,被视为虐待大象凶器的铁钩千年前已有使用,是象夫和象交流的工具。

“铁钩一般不会太锋利,象背皮厚,象夫需要特定工具让大象有所感觉,这同时也是象夫在大象发狂时自卫的工具。” 

《黑象》中指出,大象是很强壮,但是它们的背部无法长期承受一张大铁椅加两个成年人的重量。而生意人一直在说谎。 

对此,洛特说,一头成年亚洲象的体重约为2-3吨,所能承受的重量是其体重的10%,一般两人的重量在大象可承受的范围内。如不能承受,大象会剧烈摇摆以示反抗。且足够的运动量才能保证大象的健康,成年大象每天工作时间应在8小时以内。 

洛特还说,人们只关心大象的工作内容,而忽略了一个更重要的问题——对大象的日常照顾:均衡的饮食、适当的隐蔽、较好的休息环境和完善的医疗都是大象健康的必要条件,而这些恰恰是有一定旅游收入的象营才能长期提供的。 

“象营中大多是家养象,与野象不同,它们需要象夫的照料、象营的食物供给,更需要与人相处的环境,如果将其放生野外,失去求生能力的它们将更难存活。”  

“表演是人与象和谐共处的体现”?

有泰国大象保护组织提出,大象学会绘画的第一课叫“疼痛”,它们需要忍受数月的虐打才能够学会抓住刷子,画条直线,画朵小花,画棵小树。

泰国大城府的象营“大象宫殿”有约200头大象。那里的大象表演负责人蓉通赛说,每头大象的天性禀赋都不同,象营在挑选大象进行绘画、跳舞等才艺表演训练时会根据大象的兴趣而定。

“大象智商很高。有些大象在色彩斑澜的画作前拖也拖不走,并很容易学会画画;有些则如小孩般开朗好动,一听到音乐就随节奏摇摆,天生喜欢跳舞。”

“象营会让所有大象接触各种才艺表演,挑选出对这些表演接受度高、为数不多的几头,并根据其身体状况安排训练,”蓉通赛说,“比如表演跳舞的只能是年幼的小象,因为它才适合做出伸腿的动作。”

蓉通赛认为,才艺表演只有在象夫和大象高度默契的交流下才能完成,是人与象和谐共处的体现。

“若无旅游业,大象将无处可去”

专门研究亚洲象的泰国玛希敦大学比较心理学家约书亚·普罗尼克说,一头大象每天要吃掉250公斤的食物,它的食物和住宿每月需花费1000美元。若无旅游业,大象将无处可去,也没有人为它们的食物买单。 

大象专家玛塔纳曾在泰国国家公园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局任职。他介绍说,泰国的家养象约有4000头,野象数量约为3500头,随着泰国森林面积急剧缩小,野象数量已达到饱和,无法将家象放回野外,放回野外它们也没有生存能力。驯养大象无论从人力、土地、管理上看,成本都颇高,没有旅游业的支持,家象的生存将更为困难。

“大象宫殿”的所有者莱通元告诉记者,除了旅游收入可以为大象开销买单,这个项目也为象夫提供了就业,解决他们的生活问题,让他们可以专心照料大象。  

加强监管和立法才是有效解决方案

在日益高涨的“大象旅游”反对呼声中,同样收取门票的大象庇护所成为一些人提倡的去处, 被认为是大象保护事业的出路。

《黑象》的创作者“超”说,他在传统大象营的象背上听到这辈子听过最恐怖的惨叫,而在大象庇护所和大象待在一起体验到了从没有过的和谐快乐。在他看来,那是个“幸运”的存在,游客成为了大象们的服务者,用关爱和亲近大象去代替曾经传统的大象娱乐项目。

但驯养大象40多年的瑞典大象专家丹·凯尔在调查中发现,在泰国20%的庇护所里,大象都患有肺结核,且皮肤病比例较高。究其原因,为了让一批批志愿者与游客体验“照顾”大象、为其洗澡,大象每天在烈日下多次入河,由于过度暴晒及河水污染,许多大象患上皮肤病。

丹·凯尔指出,很多庇护所收容了残疾的大象,却没有规范的医疗系统,反而经常让没有专业知识的客人体验为大象上药,相比之下,象营更为重视对大象的医疗保障。

他还说,庇护所里拒绝对大象使用铁钩、锁链及其他传统驯象方法,经常发生大象伤害象夫及游客的事件。 

在兽医洛特看来,象营和庇护所虽然管理形式不同,但都通过大象营利。不管在哪里,大象都没有自由,大象看似从被“剥削”的营地转到“有爱”的庇护所,其实只是转移了牢笼。

塔玛纳认为,加强对象营的监管,提高象夫的待遇和驯象技能,对虐待动物的行为进行重罚,建立象营安全健康认证体系,才是有效解决方案。

来源:新华国际头条

原标题:另一种真相?“若无旅游业,大象将无处可去”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另一种真相?“若无旅游业,大象将无处可去”

在兽医洛特看来,象营和庇护所虽然管理形式不同,但都通过大象营利。不管在哪里,大象都没有自由,大象看似从被“剥削”的营地转到“有爱”的庇护所,其实只是转移了牢笼。

2017年12月30日,泰国清迈大象保护营,游客们正在体验给年龄较小的大象洗澡、玩泥巴等项目。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陈家宝

最近,泰国大象踩死中国旅行团领队的不幸消息,令有关“大象旅游”的话题再次被热议。同时,一条揭露大象表演和体验项目黑幕的纪录短片《黑象》在网上呈刷屏之势,媒体痛心,网友唏嘘。

一些媒体从动物保护的角度,通过象夫手上的铁钩,大象脚下沉重的锁链等细节,描绘了游客座下大象的悲惨生活,并以此呼吁游客抵制大象旅游。

泰国一些业内人士对此持不同观点。他们提出,“大象旅游”是泰国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驯象、大象表演对当地来说是一种古老的文化。单纯地抵制并不能改善大象的生存环境,加强监管和立法才是有效的解决方案。

“铁钩是象夫和象交流的工具”?

《黑象》的拍摄者“超”在短片中讲述了大象被phajaan(意为“彻底切断”,东南亚用于驯服野生大象的一种方法)的残酷过程——将小象与母亲分离,骑在象背上,用刀和象钩等工具让其屈服。可是,“它们的皮肤是很厚,但它们敏感得能感知蚊虫的叮咬”。

泰国兽医洛特却持不同意见,并告诉记者,被视为虐待大象凶器的铁钩千年前已有使用,是象夫和象交流的工具。

“铁钩一般不会太锋利,象背皮厚,象夫需要特定工具让大象有所感觉,这同时也是象夫在大象发狂时自卫的工具。” 

《黑象》中指出,大象是很强壮,但是它们的背部无法长期承受一张大铁椅加两个成年人的重量。而生意人一直在说谎。 

对此,洛特说,一头成年亚洲象的体重约为2-3吨,所能承受的重量是其体重的10%,一般两人的重量在大象可承受的范围内。如不能承受,大象会剧烈摇摆以示反抗。且足够的运动量才能保证大象的健康,成年大象每天工作时间应在8小时以内。 

洛特还说,人们只关心大象的工作内容,而忽略了一个更重要的问题——对大象的日常照顾:均衡的饮食、适当的隐蔽、较好的休息环境和完善的医疗都是大象健康的必要条件,而这些恰恰是有一定旅游收入的象营才能长期提供的。 

“象营中大多是家养象,与野象不同,它们需要象夫的照料、象营的食物供给,更需要与人相处的环境,如果将其放生野外,失去求生能力的它们将更难存活。”  

“表演是人与象和谐共处的体现”?

有泰国大象保护组织提出,大象学会绘画的第一课叫“疼痛”,它们需要忍受数月的虐打才能够学会抓住刷子,画条直线,画朵小花,画棵小树。

泰国大城府的象营“大象宫殿”有约200头大象。那里的大象表演负责人蓉通赛说,每头大象的天性禀赋都不同,象营在挑选大象进行绘画、跳舞等才艺表演训练时会根据大象的兴趣而定。

“大象智商很高。有些大象在色彩斑澜的画作前拖也拖不走,并很容易学会画画;有些则如小孩般开朗好动,一听到音乐就随节奏摇摆,天生喜欢跳舞。”

“象营会让所有大象接触各种才艺表演,挑选出对这些表演接受度高、为数不多的几头,并根据其身体状况安排训练,”蓉通赛说,“比如表演跳舞的只能是年幼的小象,因为它才适合做出伸腿的动作。”

蓉通赛认为,才艺表演只有在象夫和大象高度默契的交流下才能完成,是人与象和谐共处的体现。

“若无旅游业,大象将无处可去”

专门研究亚洲象的泰国玛希敦大学比较心理学家约书亚·普罗尼克说,一头大象每天要吃掉250公斤的食物,它的食物和住宿每月需花费1000美元。若无旅游业,大象将无处可去,也没有人为它们的食物买单。 

大象专家玛塔纳曾在泰国国家公园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局任职。他介绍说,泰国的家养象约有4000头,野象数量约为3500头,随着泰国森林面积急剧缩小,野象数量已达到饱和,无法将家象放回野外,放回野外它们也没有生存能力。驯养大象无论从人力、土地、管理上看,成本都颇高,没有旅游业的支持,家象的生存将更为困难。

“大象宫殿”的所有者莱通元告诉记者,除了旅游收入可以为大象开销买单,这个项目也为象夫提供了就业,解决他们的生活问题,让他们可以专心照料大象。  

加强监管和立法才是有效解决方案

在日益高涨的“大象旅游”反对呼声中,同样收取门票的大象庇护所成为一些人提倡的去处, 被认为是大象保护事业的出路。

《黑象》的创作者“超”说,他在传统大象营的象背上听到这辈子听过最恐怖的惨叫,而在大象庇护所和大象待在一起体验到了从没有过的和谐快乐。在他看来,那是个“幸运”的存在,游客成为了大象们的服务者,用关爱和亲近大象去代替曾经传统的大象娱乐项目。

但驯养大象40多年的瑞典大象专家丹·凯尔在调查中发现,在泰国20%的庇护所里,大象都患有肺结核,且皮肤病比例较高。究其原因,为了让一批批志愿者与游客体验“照顾”大象、为其洗澡,大象每天在烈日下多次入河,由于过度暴晒及河水污染,许多大象患上皮肤病。

丹·凯尔指出,很多庇护所收容了残疾的大象,却没有规范的医疗系统,反而经常让没有专业知识的客人体验为大象上药,相比之下,象营更为重视对大象的医疗保障。

他还说,庇护所里拒绝对大象使用铁钩、锁链及其他传统驯象方法,经常发生大象伤害象夫及游客的事件。 

在兽医洛特看来,象营和庇护所虽然管理形式不同,但都通过大象营利。不管在哪里,大象都没有自由,大象看似从被“剥削”的营地转到“有爱”的庇护所,其实只是转移了牢笼。

塔玛纳认为,加强对象营的监管,提高象夫的待遇和驯象技能,对虐待动物的行为进行重罚,建立象营安全健康认证体系,才是有效解决方案。

来源:新华国际头条

原标题:另一种真相?“若无旅游业,大象将无处可去”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