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波兰华沙旅行,无论如何你一定要留至少整整一天的时间给华沙的儿子Chopin—肖邦。肖邦的华沙,华沙的肖邦。华沙和肖邦,无疑是互相成就的。首次造访华沙时,一个问题一直在脑海中挥之不去:华沙出现肖邦,到底是偶然还是必然?带着这个未解谜题,本次,我再次拜访肖邦。
肖邦对华沙的意义,从科学文化宫中的华沙游客中心便可窥见端倪,墙壁上,极大的字写着“华沙的肖邦,肖邦的华沙。”华沙和肖邦,这两个名字密不可分。
游客中心的凳子,是“肖邦石凳”,这是我为它们取得名字,它们在华沙四处,上面有阴刻的地图,展现出你们需要在哪里寻得踪迹,最神奇的是,上面有一个金属按钮,一按,肖邦钢琴曲如同清泉一般流出,这世界上的车水马龙,人群熙攘,爱恨情仇,瞬间好像没有什么关系。
在圣诞前夕的某个夜晚,国王大道上火树银花,我拉着上海来的好友,炫耀似的神秘兮兮的按下了按钮,我们俩一遍又一遍的听着那首温柔浪漫的钢琴曲,为了听得更真切,趴在了石凳上,脸紧贴着冰冷的大理石,形成了最为顶礼膜拜、五体投地的姿态,那是在那个冷到颤抖的冬夜最为温暖的小时光。
在科学文化宫出来的马路上,某个夜晚,猛然一转头,发现,咦?这个斑马线不是黑白钢琴键吗?果然是音乐诗人的故乡呀。
肖邦博物馆
17世纪晚期奥斯特洛格斯基公爵下令建造的一座巴洛克式宫殿,由荷兰著名建筑师蒂尔曼 哈默伦设计。花花在2017年底去的时候,整个博物馆正在维修,差点找不到进去的门。(掩面哭.JPG)
买了门票过后,你会得到一张卡,用来激活博物馆中的导览设施。名人生平博物馆,要做好不容易,肖邦博物馆做得相当不错,这里,你可以得知他的一生。
博物馆对面是一面涂鸦墙
关于肖邦的生日,坊间一直有争议,肖邦的父亲在登记儿子的出生日期的时候,写下了2月22日,但是肖邦自己却说,他生于3月1日,于是,在华沙,为了纪念这位儿子,他们每一年回过世界上最长的生日,从2月一直过到3月。按你胃(anyway),他值得,怎样盛大绵长的纪念对他来说,都不为过。
除了有关于生平的视频音频讲解,还会有一些玻璃小隔间,带上耳机,便可听到肖邦在不同时期创作的不同类型的钢琴曲。或者翻开巨大的牛皮纸书,看着琴谱,钢琴曲马上开始弹奏。
在这里,你还可以看到肖邦人生中最后一架弹奏的钢琴,他黄金铸造的手安静的摆在橱窗中,他家里的陈设,以及他和他身边的女人关系的揣测。在建筑最上面一层,还有他的死亡面具。
夏天的时候,这里晚上还会在小演奏厅举办肖邦音乐会,我去的时候,当天表演的少年正在进行演出前的最后彩排,我蹑手蹑脚走进去,还是被发现了,少年停下了手中的弹奏,抬头看了我一阵,埋头继续让手指在黑白琴键翻飞起来。突然想到,恃才放旷的肖邦,为了体现自己的精湛琴技,故意将曲子写得奇快无比,只有他自己才能完美完成。一百多年过去了,肖邦音乐学院的孩子们,已经可以赶上天才的手速了。
美的人才会告诉你的贴士:
英文要好,阅读速度要非常快!
留够时间,博物馆展厅面积为4600平方米,收藏品超过500件,还要好好的听音乐,真不是半小时就可以搞定的。
圣十字教堂
1830年,这位20岁的华沙少年决定去法国发展,他在东欧已小有名气,当时巴黎是世界艺术中心,检验是否是著名艺术家,必须将自己扔进巴黎的名利场。当这位华沙的儿子逐步走上艺术殿堂的顶峰的时候,波兰爆发了19世纪最大的反对俄国沙皇的起义,肖邦是起义坚定的拥护者,然而起义被残酷镇压,肖邦作为“叛军”,一方面,作为爱国民族音乐家,他更加著名,另一方面,他再也无法回到他热爱的故乡。他原本就不甚强壮的身体,如同风中燃烧的烛火一般,迅速销蚀。他留下了这样的遗愿,我人不能回去,心脏必须归根。
他去世前,他的姐姐从华沙赶到法国,聘用了一位医生,把心脏放到一个水晶杯里,倒满美酒,密封好,放在裙摆中秘密带回华沙,藏在地下20多年,后来,终于取得俄国人的同意,放置于教堂中的一颗柱子里面,第一次造访华沙的时候,专门为了音乐家去了这个教堂,一抬头,便见到那个柱子,上书——肖邦的心脏长眠于此,在这个柱子前,我长久伫立仰视,内心翻江倒海。
二战中,这座教堂并未获得幸运的眷顾,95%的建筑遭到了毁灭性破坏,包括存放着肖邦心脏的这根柱子,不过,同样也滋养了很多音乐家的德国良心发现,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的提出了警报,告知了爆破时间,波兰人民才有时间将音乐家的心脏及时转移安置。
艺术,是人类的瑰宝,和国仇家恨无关,人人都应该尊敬。
注意:弥撒的时候请勿进入。
time for Chopin肖邦音乐会
有什么比冬日的夜晚,躲进小画廊,里面有肖邦音乐会更幸福的事呢?time for Chopin,是必须要有的。
肖邦从小身体孱弱,有家族遗传肺心病,30多岁的肖邦,也只有40多公斤,作为完美了阐释了张爱玲“出名要趁早啊”的钢琴神童,一生却只开了30次小型音乐会,每次听众都只有十几个企业家、贵族、富豪。坊间传言“肖邦太骄傲了,不屑于为平民演奏。”事实并非如此,18岁的少年肖邦曾经在柏林、布拉格、维也纳举办过多人的钢琴专场,第二天,报纸上这样写道:“肖邦是很有天分的作曲家,但是他无法获得巨大成功,他弹奏的声音实在太小了,坐在后排的观众压根听不到……”这样的评价给了这个年轻人极大的压力,他瘦弱的身体越发不能承担了。
华沙的肖邦音乐会,也许是为了向这位从来只能开小专场的音乐家致敬,也或许是希望让看客和音乐更加亲密,都是小小的格局,我们的场子大概坐了20人。三面围着钢琴家。烛影摇曳,手中端着波兰特有的蜂蜜酒,把自己彻底放逐到乐音当中。
我自认不是一个会欣赏钢琴曲的人,在听到一个乐章的时候,突然难过得落泪起来,巧的是,钢琴家也在乐句中间,迅速抹泪,我拿起节目单张,上面写着“Grave”。
音乐真是有趣啊,不管你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成长,不管你有过什么样的经历,不管你懂不懂,都会被不分你我的被击中,如此的公平。
“她真是棒极了。”我对负责管理的爷爷说,“当然,她可是肖邦音乐学院最棒的教授,每个月只来这里演两场,你们运气真好。”爷爷骄傲得很。
人群散去,我坐在钢琴前,抚摸着黑白琴键,“你可以弹哦。”小哥哥一边收折叠凳一边友好的说。“我……不会……”此时此刻,多么的希望自己蠢笨的指尖中也能流淌出肖邦的音乐啊。
花花小贴士:
手机记得静音
最好所有事情都在中场休息的时候解决
蜂蜜酒非常好喝,可以提出无理要求多喝一杯
可以拍照和录影哦
肖邦公园
在华沙,还有一个地方可以和肖邦邂逅,在“肖邦公园”里面,夏天到来的时候,每个周末,在肖邦面容冷峻的雕塑下,来自世界各地的钢琴家在此演出,市民游客们,可以斜躺在草地上,享受音乐的慰藉,珍贵的东西都是免费的,难道不是吗?
说来可爱,公园的名字叫, azienki Królewskie直译过来是“皇家浴场公园”,因公园内有肖邦的雕像,中国游客都叫这里肖邦公园,但是如果和波兰当地人说肖邦公园,他们可能会一头黑人问号,因为他们都习惯性叫这里瓦基津公园。
这里,你可以和自然最亲密接触,松鼠在树枝上轻快跳跃,甚至会毫不害怕的跑到你脚边,和人类的信任让人动容。当地的学生甚至做了放上食物的小木屋,挂在树枝上,生怕它们被寒冷的冬天欺负了。
在这里,也是在华沙市区少数可以“假装自己在中国”的地方,修建没有多久的中国大道,旁边,还从北京专门邀请到了维修恭王府的能工巧匠,假山池塘,飞檐的亭廊,里面的雕刻、彩画,艺术价值都特别高。
湖上漂浮的宫殿,正是瓦津基宫殿,虽说严冬已至,岸边枯黄的草,更有一番风味,公园的生态实在太好了,甚至可以看到拖着长尾巴的孔雀在附近踱步!
公园中的梅希莱维茨基宫,未受战争破坏。对中国人来说,更具特别意义的是,60年代曾在这里举行过著名的中美大使级会谈。
经过两次拜访肖邦,我的问题有了答案,肖邦的天才是偶然的,但是他出生过后的波兰,进入了百花齐放的沙龙时期,为他无边界的艺术思想,提供了成长最滋养的土壤。肖邦客死异乡过后,他和故国彼此的热爱,让波兰珍视他的儿子,珍视钢琴,珍视音乐,让更多的年轻人,有条件也有机会站上更大的舞台,于是,一个又一个的肖邦前赴后继的站在了世人面前,用他们在黑白键上翻飞的手指,礼赞生命,慰藉心灵。肖邦,是偶然,更是必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