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0日,港媒称,港铁2015年斥资60亿元向内地车厂中车四方购入93列市区线新列车,首列列车26日运抵港。预计新车在投入服务前会进行一系列严谨的测试,包括在主行车线进行综合测试等。
据香港《文汇报》网站1月26日报道,从列车制造商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早前发放的照片所见,车厢内的天花扶手采用环形设计,地面及座椅以紫色为主色调,座位上的“关爱座”标志则继续是红黄两色,列车上亦设有动态路线图。
港铁于2015年宣布向中车四方购入93列新车,是港铁有史来最大宗的新车采购。
据参考消息网-出海记记者了解,2017年12月21日,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为香港市区线研制的首列地铁车辆下线。该车是我国最大地铁车辆项目的首列车,也是目前国际上防火标准最高的地铁车辆。
2015年,中车四方股份公司在国际竞标中成功中标香港市区线地铁车辆采购项目,项目共93列车(744辆),是港铁史上最大规模的新列车采购。这批地铁车辆将用于香港市区的观塘线、荃湾线、港岛线及将军澳线运营。
据中车四方股份公司高级主任设计师王文健介绍,香港市区线地铁车辆采用不锈钢车体,最高运行时速80公里,八辆编组最大载客量超过3000人。车辆基于中车四方股份公司成熟的地铁车辆技术平台,充分借鉴港铁的运营维护经验,采用国际先进标准设计制造,拥有优异的安全性、可靠性和舒适性。
按照计划,首列车预计将在2018年下半年完成调试具备上线运行条件。该项目所有93列车预计到2023年全部完成交付。
2017年12月21日,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为香港市区线研制的首列地铁车辆下线
出海记|港媒:中车四方赢得巴西圣保罗城轨车辆中企第一单
港媒援引新华社报道称,中国中车旗下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与巴西圣保罗城际铁路日前签署8列共64辆城轨车辆供货合同,合同金额超过1亿美元(相当于逾7.825亿港元)。
中车四方将为CPTM13号线提供的城轨车辆概念图
据香港头条财经网9月4日报道,该批车辆计划于2019年开始交付。中国中车副总裁楼齐良表示,圣保罗是巴西乃至南美最大的城市,此次合同涉及的圣保罗13号线是南美第一条机场线,中标该合同对于中国中车开拓巴西甚至南美市场都有重大意义。
另据参考消息网-出海记记者从中车青岛四方了解到,当地时间9月1日,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与巴西圣保罗城际铁路公司(CPTM)在圣保罗签署的城轨车辆供货合同,是中国企业在巴西圣保罗赢得的城轨车辆第一单。
正在建设中的圣保罗13号线(CPTM13号线),全长12.2公里,连接着圣保罗市中心和瓜鲁柳斯国际机场,是巴西和南美洲的第一条机场线。圣保罗城际铁路公司于2016年面向全球招标,为该线路采购运营车辆,中车四方股份公司在国际竞标中胜出。
据了解,按照合同,中车四方股份公司将为CPTM13号线提供8列(64辆)城轨车辆。车辆为宽轨列车(轨距1600mm),编组形式为4动4拖,最高运营时速90公里。列车将基于国内成熟的A型地铁技术平台设计,并融合巴西技术标准体系和当地文化。同时,将采用脱轨检测、细水雾灭火、地面-列车3G/4G信息传输等先进的安全保障和信息处理技术,确保车辆既快捷、舒适,又拥有优异的安全性能。按照计划,这批车辆预计在2019年开始交付。
近年来,中车四方股份公司积极推进国际化经营,大力开拓海外市场,高端轨道交通装备陆续进入美国、新加坡、阿根廷、印度尼西亚、斯里兰卡和香港等全球市场。此次在巴西圣保罗赢得城轨车辆第一单,是中车四方继出口阿根廷城际动车组项目后在南美市场的又一重要突破,为未来持续开拓巴西乃至南美市场奠定了基础。
圣保罗州州长杰拉尔多·阿尔克明(右三)、中国驻圣保罗总领事陈佩洁(右四)见证了合同的签署
中车四方下线中国首列市域动车组 打造“1小时交通圈”
参考消息网4月1日报道3月31日,温州市域铁路S1线时速140公里市域动车组在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成功下线。这是中国自主研制的第一列市域动车组,它的问世,填补了中国市域铁路客运装备领域的空白。
2014年,中车四方股份公司赢得中国首条市域铁路——温州市域铁路S1线一期工程的车辆供货合同。作为中国首条市域铁路,温州市域铁路S1线一期工程装备研发项目被国家发改委列入“国家战略新兴产业示范工程”,市域动车组的成功下线,标志着示范工程项目取得重大创新成果。
市域铁路是大城市市域范围内的新型客运轨道交通方式,是为城市中心城与周边新城(郊区)或组团城市各城镇之间提供快速、大容量、公交化服务的轨道交通系统,服务通勤、通学、通商等规律性客流,出行距离一般在50-100公里左右。
据中车四方股份公司高级主任设计师何丹炉介绍,市域动车组是基于先进的高速动车组技术和成熟的A型地铁车辆技术,集合两者优势“基因”,为市域铁路“量身打造”的一种新型轨道交通工具。它既具备载客量大、快起快停、快速乘降等地铁车辆的优点,又拥有速度快、舒适性高等高速动车组的优势,特别适合市域铁路快速、大运量、公交化、乘坐舒适等运营需求。
列车采用4辆编组,最大载客量达1328人。该市域动车组最高能以时速140公里持续运行,且加减速能力与地铁相当,能像地铁一样“快起快停”,缩短全程运行时间。与地铁的平均旅行速度一般为每小时30-35公里相比,市域动车组的平均旅行时速不低于55公里,按照大站快车模式平均旅行时速可达到80公里。
该市域动车组由中车四方股份公司自主研发,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列车的车体、转向架、牵引制动、网络控制等核心技术完全自主化,整车国产化率达到了98%以上。
市域动车组还率先引入了新的安全监管模式,由中铁检验认证中心实施整车第三方独立安全评估,目前已经完成了设计、制造、测试、验证和现场的安全评估。温州铁投运营分公司副总经理吴越说,基于新标准体系和车辆运营安全的考虑,市域动车组实施整车第三方安全评估,这在国内轨道交通车辆领域是第一次,进一步保证了车辆的安全性、可靠性水平,良好的先行先试效果,必将为行业起到积极的示范意义。
市域动车组的研制成功,标志着中国市域铁路有了适合其运营需求的专属轨道交通工具,将城市中心城与周边新城(郊区)或组团城市各城镇连为一体,构建起“1小时交通圈”。
中国首列市域动车组停在下线仪式现场
出海记|中车四方1亿美元芝加哥建厂 耐高寒技术输出美国
参考消息网3月20日报道中国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车四方)3月16日在芝加哥东南郊的老工业基地举行建厂动工仪式,标志中国地铁出口发达国家最高纪录订单的生产正式启动。
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中车四方母公司)副总裁孙永才在动工仪式上说,作为全球规模最大轨道交通生产商,中车的产品行销新加坡、阿根廷、香港等20多个多家和地区,产品质量和舒适深得顾客和当地人民认可。他表示,中车投资1亿美元在此建设工厂,力争为当地创造最大价值,带动芝加哥的社会经济发展。
芝加哥市市长拉姆·伊曼纽尔则表示,感谢中车四方公司在芝加哥投资建厂,为芝加哥东南区域这一悠久的工业区带来经济动力,创造大量高收入的工作岗位,希望芝加哥与中车的合作关系不仅是一座工厂,而是双方长期互惠的开始。
中国驻芝加哥总领事洪磊在出席仪式后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这是中国对美投资的一个新特点,为当地创造更多就业、提供更多税收,体现出中美两国经贸合作互利共赢的鲜明特点。
洪磊表示,中车四方建厂动工显示出中国企业对美国中西部的投资方兴未艾。他说,在过去15年,中国企业在美国中西部累计投资近130亿美元,创造就业岗位近3万个。美国中西部制造业正在重建,中国资本活跃,优势很大,他对投资中西部实现互利共赢的前景看好。
据参考消息网-出海记记者了解,中车四方于2016年3月中标芝加哥846辆、金额总计13亿美元的地铁车辆项目,并在当地建厂,通过“购买美国”的方式,实现地铁车辆生产60%以上的本地化,“中国造”芝加哥地铁将有美国血统。
芝加哥拥有美国的第二大公共交通系统。芝加哥地铁历史悠久,自1892年开始营运,目前运营着8条、总长170公里的线路,年发送旅客约240万人次。2014年,芝加哥交通管理局(CTA)通过国际招标采购846辆7000系地铁车辆,用于更换芝加哥地铁线上的旧车,这占到芝加哥全部运营地铁车辆的一半。中车四方在国际竞标中最终胜出,这也创下了中国向发达国家出口地铁车辆数量最多的纪录。
中车四方在芝加哥建立的总组装厂,位于芝加哥南部托伦斯大街13535号的工业园区,负责芝加哥项目车辆总组装工作。厂区面积275亩,厂房面积约35391平方米,厂房建设将于2018年5月完工,10月份完成设备安装,预计11月份投入使用。正式投产后,每年产能将不低于168辆地铁车辆。新厂将成为芝加哥36年来的首家地铁车辆制造厂,让这座城市重新崛起成为地铁制造基地,至少为当地创造169个就业机会。
此次中车四方地铁车辆驶进美国芝加哥,生产的车辆还具有美国“血统”。根据协议,该订单需满足“购买美国”要求,即本地化率达到60%并在当地进行组装,芝加哥建厂的契机也在于此。
据了解,许多年前,芝加哥曾有一家轨道列车制造工厂,几名已经退休的当地居民16日当天也来到奠基仪式现场,并带来了50年前的老照片。“非常感谢中国中车把地铁制造项目带回了芝加哥,我们虽然已经退休,但特别关注这件事情。”当地居民表示,芝加哥地铁线路上能跑本地组装的列车,对这个城市来说,是很值得引以为豪的。
“新厂建成后生产的地铁车辆,将在美国完成转向架组装和车辆总装及调试,根据成本核算,车辆的本土化比例达到了60%以上。”中车四方美国公司总经理刘成永介绍,除在美国采购的部分部件外,车体总组焊是在位于青岛的中车四方完成的。地铁“购买美国”的采购方案,将推动当地经济发展,也将让拥有地铁线路125年的芝加哥,重新焕发活力,带动轨道交通上下游产业的共同繁荣。
中车四方在芝加哥生产的地铁车辆,不仅具有美国血统,还具备扎实的中国技术。由于芝加哥地处高纬度地区(北纬41.8度),与中国的乌鲁木齐、沈阳等城市处于同一纬度,气候寒冷,多大雪天气。中车四方开发的耐高寒动车组,已经在中国西北地区的兰新高铁投入使用,其耐高寒技术将应用于芝加哥地铁车辆,确保地铁安全运行和乘客的舒适度。
3月16日,中车四方在芝加哥建厂动工仪式
我国首款山地型地铁在中车四方下线
中国经济网北京5月26日讯(记者刘成 通讯员陈珂)中国地铁家族又添新成员,中车四方股份公司为重庆地铁5号线研发的As型列车,日前运抵重庆进行线路联调试验,标志着我国首款山地A型地铁列车诞生。据了解,As型地铁列车适用于山地环境,具有爬坡能力强、转弯半径小、载客量大等特点,最高运行时速为100公里,6编组列车最大载客量为2322人。新车型的诞生,将为山地、丘陵地形的城市轨道交通基础建设和运营降低成本,提高列车安全性和运行效率。新车型还通过一致化的设计和信号设备互联互通的升级,在全国首次实现了地铁车辆的跨线路运营。
被称作“山城”的重庆,山脉此起彼伏,地铁建设和运营难度大,距离地面最深的地铁站,位于近70米深的地下,是目前全国地铁线中距地面最深的车站。我国原有的地铁车型,其爬坡能力和载客量难以满足重庆新建地铁项目的需求。中车四方股份公司中标重庆市地铁5号线项目后,通过两年时间的研发创新,开发出全新的As型地铁列车,爬坡能力与标准A、B型地铁相比提升50%。中车四方股份公司技术中心副主任蒋欣表示,As型列车爬坡性能的提升,可以减小山地、丘陵地形的地铁工程挖掘深度,拐弯半径小可减少建设征地面积,大幅降低建设成本和工程周期。
As型列车突破了地铁救援的传统模式,在其它车辆救援的基础上,增加了“自救援”功能,大幅缩短线路救援时间,迅速恢复正常运行,提高了运营效率。“列车在运行中一旦出现故障,很容易趴窝导致停运,乘客出行受影响,自救援就是中断故障部位的动力,依靠健康列车提供动力继续运行。”蒋欣介绍,6编组的As型列车作为一个整体控制网络,分为前后两个“小编组”,各由一节车头和两节车厢组成,发生故障的“小编组”会被切断运行动力,但保留照明、空调、影像等功能,不影响乘客舒适度;另一个“小编组”则独立形成新的小网络,控制“小编组”为全车提供运行动力,“出故障的小编组会被另一个编组推或拉着走,避免了因故障停车影响地铁运营和乘客出行。”蒋欣说,As型列车首创的“自救援”模式,为今后其它地铁列车的设计、生产带来了新思路,有望推广到更多城市轨道交通中。
此外,As型列车还在地铁领域首次实现了互联互通,不同厂家的地铁列车进行一致化的设计,可以跨线路运行。由于国内地铁生产厂家采用的信号系统不同,不同列车运行时信号无法兼容,导致不同厂家的控制系统、信号系统无法“对话”交流,无法跨线混跑。As型列车在重庆地铁5号线投入使用后,通过列车信号系统的兼容升级实现信息无缝对接,列车也可在5号线之外的线路上正常运行,提高地铁的综合调度能力。
统计显示,2002年以来,中车四方股份公司共获得9800余辆地铁车辆订单,为国内外35条地铁线路提供地铁车辆,包括美国芝加哥、新加坡、香港、北京、天津、重庆、沈阳、青岛、郑州等,实现了海内外均衡布局,中车四方地铁车辆赢得了中外客户的好评与信赖。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