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塘无人区的守护者

轰鸣的发动机声,成功打乱狂风拍打帐篷的节奏。游牧女孩探出头来,紧盯靠近的人群。 羌塘在藏语里意为“北方高平地”,平均海拔在4700米以上,干燥、大风、缺氧,保护区内所有的警示牌都在表明这是无人之地。 虽然野保队员不是第一次做客,但是无人区里,任何人的到访,都成为孩子生活中的惊喜。主人拉开帐篷请进客人,将麻袋中的羊粪、牛粪倾入火炉,火苗窜涌而上包围了水壶,壶里的酥油茶咕噜噜翻动。 在羌塘,所有探险者都是过客,只有牧民和野保队员才是无人区真正的守护者。

吕萌 袁浔杰 · 评论(0)

  • 通过守门的检查站,一条碎石路在平均海拔5000米的高原上扭曲,直插进羌塘无人区腹地。路的尽头是海拔6500米的普若岗日冰川,那里是羌塘制高点,也是探险者穿越时最大的考验。

  • 一辆烧烂的卡车躺在前往羌塘的路边,高原上的风用力吹响破车的每一个部件。它无意侵入了一只野狗的领地,野狗也大方地将其占为己有。偶尔有人路过,野狗会全速跑过来打招呼,讨点吃的再目送行人离开。

  • 藏羚羊是羌塘最常见的动物之一,它们和野牦牛、野驴等食草动物构成了无人区内食物链的最底层,努力供养着领地上的食肉动物。任何进入羌塘的人,将和他们一样融入大自然的食物链,共同抵抗恶劣环境施加的威胁。

  • 普若岗日冰川侧卧在连绵的山脉千万年,脚下的碎石是它生长、移动的证据。冰被风刮出了鱼鳞的样子,用手触摸一下能让你心都发凉。它是所有探险者都想挑战的对象,通过它,之后的路一马平川。

  • 羌塘里还留守着少量游牧者,他们是纯正的羌塘人,零星分布在湖边的山谷里。这两个青年跟着父亲,驱车六七个小时到无人区外的双湖县购买生活必需品。在县城休息一晚后他们即刻返程,远离现代社会。

  • 一颗野牦牛的空头骨,被捕食者轻易留在路边。低温将任何液体都凝成了冰,它的毛发直挺挺贴在上面。远方的山头,野牦牛的伙伴围在一起,撕咬碎石缝里挤出的草。牛蹄踏过,尘土飞扬嗒嗒响。

  • 亚阿木管理站是通往冰川途中唯一的检查站,站里8个年轻人常年在这里看守。站长桑噶今年32岁,是站里唯一的80后。野保队员一年只有30天假期,其余时间都在无人区的腹地中巡逻。桑噶的妻女就在羌塘所属的双湖县,虽然一家相聚只有四十多公里,但是鲜有团聚的机会。

  • 这本值班记录写着每一辆通过亚阿木管理站车辆信息。管理站自2016年12月成立,最高峰时,一天就有三四十辆车通过。站长桑噶说,他们要监视每台车的动态,严防有人非法穿越。

  • 管理站旁边有一个温泉眼,水温高达近80℃。每天早上,队员轮流到泉眼边打水洗脸。队员说,曾经有专家来这里考证,这里的温泉喝了养胃。

  • 站长桑噶的小女儿叫达瓦青朱,今年一岁半,他还有另外一个7岁的大女儿,和妈妈一起生活在无人区外的双湖县。

  • 达瓦青朱十几天前被站长桑噶接来陪他,小女孩和野保队员吃住在一起。桑噶说,快过春节了,女儿刚来,又准备走了。

  • 野保队员均为90后,每个月的工资2100元,还包括300元餐补。大家平时的吃喝都是每个人拿出餐补来凑。站长桑噶说,有些人家里穷,300元都拿不出。

  • 所有的队员都来自藏族,糌粑是他们的主要食物。队员说,糌粑方便储存,营养和热量都够。每天上午,他们都定量吃一碗糌粑。

  • 四五辆摩托车和一辆皮卡车,是亚阿木管理站野保队员的全部交通工具。如果碰到有人非法穿越,站长桑噶会开车去追截。其他队员则骑摩托车去八、九公里外的山头,在那里手机才有微弱的信号,可以跟无人区外的县城联系上。

  • 除了防止有人非法穿越,野保队员更重要的工作是观察周边野生动物数量的变化。冬天由于气候恶劣,队员们一周不定期出去巡逻。例行巡逻会最多会深入两三百公里,他们必须尽量赶在天黑之前回到营地。冬天在野外过夜将会非常危险。

  • 游牧者散落在羌塘之中,一般他们会把帐篷扎在靠近水源的山谷里,只有野保队员对他们的行踪了如指掌。每当外出巡逻,队员都要向牧民询问最近的情况。

  • 这家游牧有八口人,冬天都躲在帐篷里避风。太阳出来后,他们会将牛群、羊群赶到山头去吃草,趁天黑前再赶回来。

  • 冬天牧民只能凿冰取水,再用牛粪、羊粪烧火加热,洗脸、洗澡都容易冻伤。

  • 游牧女孩听见靠近的车声,探出头来,围巾被大风吹得乱摆,却遮不住女孩的笑容。

  • 羌塘的夏天充斥的暗沼泽,任何东西经过都能陷进去。冬天所有沼泽都被冻住,湖底也裸露出来,冰川刻出了河流之前的样子。

  • 每当车辆进入羌塘地区都要经过严格的检查。

  • 傍晚,铁色的雪山露出锋利的棱角,大雾让冰湖变得模糊。除了风声,羌塘里再难听到任何生灵的吼叫。黑夜里,你可以把星光踩在脚下。

更多图片报道

评论(6)

表情
您至少需输入5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