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份,美国互联网行业又多了一家市值超越千亿美元的巨头公司。
这家公司成立于互联网泡沫前夕,
顽强的挺过互联网行业的暴风雨,
但即使是在风平浪静的环境中,
它也一直坚持革自己的命,
颠覆自己的路,
哪怕背后没有强大靠山,
依然迈进千亿美金公司俱乐部。
它就是互联网内容媒体平台Netflix!
Netflix市值比最善“做戏“的公司CNN和HBO绑在一起还高,盈利能力比背靠谷歌的YouTube还强。
2017第四季度新增了833万付费用户,至此付费用户数量顺利攀登至1.18亿,一半的美国人都是它家的铁粉!
更厉害的是,本次奥斯卡提名中,它家两部自制剧包揽了七项提名,成绩高的吓人。
硅兔君今天就带你了解新晋千亿美金公司—Netflix。
失败的公司各有各的失败原因,但成功的公司都是相似的,它们一定都有一个成功创始人。
Netflix的创始人Reede Hastings,具有其他互联网公司创始人的成功要素,毕业自名校斯坦福大学,学计算机会编程,热爱创业。
此外,他还有加分项:研究生毕业后去南非支教过两年,因而江湖人士荣称其为哈老师。
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
Facebook的创始人小札说:
“年轻人就是更聪明。”
这让多少正在经历“中年危机”的90后焦虑啊!不过看看哈老师的经历,也许你就不会再焦虑。
哈老师第一次创业时,已经31岁“高龄”。
1991年他创办了软件公司Pure Software ,帮助工程师Debug 内存泄漏问题。内存泄露是C语言程序常见的现象,这事说大也不大,说小也不小,虽然对工程师来说并不难解决,却非常琐碎,需要耗费大量时间精力,让程序猿不能完全专注于编程本身。
年薪几十万美金的程序猿时间都是按分秒计算的,让他们把时间精力耗费在琐碎和重复的体力劳动上岂不是太浪费了?!
哈老师的第一间公司,让程序猿可以将精力集中到盖楼大事上,有效提升了程序猿的工作效率。产品一经推出,就获得了软件公司和程序猿的疯狂追捧。
1995年,成立四年后,Pure Software顺利上市,后来1997年,公司被Rational Software 以6亿美金的价格收购,哈老师功成身退,为Netflix积累下丰厚的启动资金。
哈老师说:Netflix起步争客户
不靠广告靠速度
话说哈老师成了亿万富翁后,既没有环游世界,也没有摩拳擦掌开创新事业,而是蹲在家安安心心当起了宅男。
宅男哈老师最爱的事业就是--看录像带。
彼时,录像带租赁行业被Blockbuster完全垄断,错过电影档期又没时间追剧的朋友只能苦哈哈的跑断腿去Blockbuster租录像带回家看,一来一回十分耗费时间,并且一旦超时忘记归还录像带还要被罚款。
哈老师曾向媒体诉说自己被罚款40美元的尴尬经历,并声称就是因为罚款事件他才猛然意识到录像带租赁行业存在的商机,并立志开创一条新道路!
可以说,40美元引发了一场血案,后来录像带租赁行业一哥Blockbuster倒在了Netflix前进的路上。
作为最会讲故事(拍摄自制剧)的流媒体Netflix的老大,哈老师当然也是个“故事大王”。他自述的创业故事被合伙人无情否决,事情的真相是Netflix的创业idea并不是一拍脑袋产生的,而是经过苦思冥想并进行了严谨市场调查来验证。
不管怎样,提供在线租借DVD服务的Netflix于1998年上线,懒人们在家即可网上点单喜欢的节目,然后坐收DVD快递,再也不需要为了一张DVD奔波了。
Netflix的后续发展越来越顺,1999年融资1亿美元。虽然钱多,但哈老师并没有大肆烧钱,而是想方设法优化服务,在“大数据”还没火的上世纪90年代,哈老师就先人一步用起来了!
通过分析数据,Netflix发现如果用户能在下单第二天收到光盘,用户满意度就会爆表,且通过一传十、十传百的方式吸引更多用户加入。Netflix借此发现了物流运输对发展DVD在线租赁业务的重要性,于是公司优化了物流中心的设置,使得发货速度更快。
经过哈老师的努力,2000年Netflix的订阅客户数达到12万!
哈老师说:革自己的命
才能走的更远
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灭,Netflix上市之路夭折。
不过哈老师和Netflix没有放弃,逆势生长,泡沫破灭的两年后,Netflix融资8300万美元,用户数量突破百万,最终成功上市。
上市后,公司蒸蒸日上,前途一片大好。哈老师是不是应该松口气,过段清闲的日子了?
绝对不是,哈老师清醒的认识到安于现状、志得意满的公司很容易出现危机,被新玩家“拍死在沙滩上”。
于是哈老师一声令下,Netflix开始革自己的命。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用户的耐心越来越有限。花费两天时间将DVD邮寄给用户的方式逐渐落后,用户的开始倾向于在线观看视频,即时满足自己的需求。
发现这一点的Netflix,当机立断,推出在线点播功能,并将其作为主攻方向。
相比原来只要大量购买DVD,将DVD邮寄出去就能开展租赁业务,在线点播遇到的麻烦大很多。Netflix需要与影视公司一对一沟通,由于影视公司是超级甲方,Netflix只能小心翼翼,割地赔款,支付巨额版权费用。而且一旦与影视公司谈不拢,Netflix就损失很多片源,会给用户带来网站内容不够丰富的印象,导致客户流失。
既然这么难,在线点播业务开还是不开?
经验丰富的哈老师意识到在线点播是零边际成本的,毕竟版权费是固定的,而用户增长是无限的,每新加一个付费用户都会拉低版权成本。这符合互联网时代的发展方向,在资本市场上更易获得高估值。
因此哈老师坚持开设在线点播功能,忍着和影视公司谈判的困扰,带领Netflix成功转型。
哈老师说:被时代抛弃的巨头,
灰飞烟灭不过一夕之间
当一个公司只会死死盯住同行业的竞争对手时,往往会被跨界而来的玩家用新玩法玩死,正如让康师傅遭殃的不是统一,而是外卖,让诺基亚倒下的不是摩托罗拉,而是苹果。
曾经叱咤录像带租赁行业的巨头Blockbuster就是被Netflix出其不意的打法玩死的。
Netflix推出的在线点播和订阅服务,让用户既不需要出门,又不用为DVD超期交罚款,受到了用户青睐。
但这让老派实体店录像带租赁商Blockbuster很受伤,一方面眼馋Netflix做的风声水起的线上点播业务,一方面又难以放弃传统实体店铺。最终导致进退两难,后续发展不继。
2009年,Blockbuster开始考虑资产重组、申请破产保护,2010年则正式破产。与此同时,这两年,Netflix用户增加了一倍,而股价则增长了近6倍。
哈老师说:面对瓶颈
需另辟蹊径
跟爱奇艺、优酷类似,Netflix的盈利模式也是为用户提供大量正版影视节目,然后收取订阅费。
见到Netflix用户持续增加,市值不断攀升,内容提供方十分眼红!它们发现只收Netflix一笔版权费用实在太亏了,因为只要用户不断增长,Netflix的成本就会不断降低。于是,内容提供方决定持续提高内容授权费用,不能让Netflix吃肉而他们喝汤。
Netflix 2008年与StarZ合作时,只向对方支付了3000美元版权费,到2011年,版权费涨了10倍达到3亿美元。2014年,Netflix则为获取影视版权支付了20亿美元。
这种水涨船高、为人做嫁衣的事情,哈老师心里当然一肚子火,挣的钱总要分人一大部分、却又不是分给老婆,谁能接受?可不分的话,用户看不到片子,就会走人,用户减少、股价下跌,更糟糕啊!
Netflix决定改变!
你有的我为什么不能有!
我自己排影视剧!
我比你有钱,
我能找到更好地制作团队!
我比你数据积累多,
我更懂客户喜欢看什么!!
身具互联网基因和大数据分析基因的Netflix胸怀阡陌,出手不凡。
Netflix数据库里多年来储存着的上亿条用户观影数据,在此刻迸发光芒!大数据法宝分析出,Netflix的很多用户观看过1990年版本的《纸牌屋》,而这部分用户还经常观看导演David Fincher的作品,还有他们还喜欢KevinSpacey这位奥斯卡影帝的表演。
哈老师大笔一挥,投资一亿美元在2011年3月,邀请Kevin Spacey、David Flincher翻拍《纸牌屋》,400万一集的预算,让剧集有资本优势。
一般影视公司制作影视剧集都是先拍几集试试水,收视率好就继续拍,不好就撤,所以一般采用一周一集的播出模式。
而哈老师彻底颠覆这种播出模式,于2013年一次性将《纸牌屋》第一季13集全部放在网站上映。Netflix的订阅用户想看哪集就看哪集,着急的追剧迷熬个通宵统统看完!这充分说明哈老师对自家大数据法宝的信任,他清楚的认识到《纸牌屋》这剧能火!
市场的反馈再次印证了哈老师的判断,2013年,《纸牌屋》为Netflix贡献了1100万订阅用户,由于不用支付天价版权费,Netflix运营成本大大降低,反映到股价上就是当年10月,Netflix股价创新高达到300美元。
这之后,Netflix在本土、德国、日本等全球各国,相继推出原创剧、动画等。如今,Netflix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版权影视剧网站,市值远超其他传统影视剧制作公司。
去年,Netflix更是打破成立20多年来一直为零的收购记录,买下曾打造出《海扁王》和《王牌特工》爆款动漫的漫画公司Millarworld,进军原创动漫制作领域。
由此可见,在一个垂直行业中,科技公司的优势是拥有更多的用户行为大数据。挖掘并用好它们,战胜粗放型的传统公司不是难事。
但这么做,危险也不小,比如2017年Spacey出现丑闻,导致预先拍好的《纸牌屋》没法播出,Netflix损失3900万美元。Netflix以后能否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优势,及早采取措施,避免损失,咱们拭目以待。
哈老师说:要不断创新
一直在路上
Netflix并不固步自封,革自己的命一直是它的习惯。自制影视剧还不够,Netflix还要用户参与剧情的设定。
Netflix决定在儿童剧领域进行试水,推出互动儿童剧,由“小皇帝们” 决定情节走向和结局。原来,Netflix发现54%观众最常看儿童和家庭剧,而儿童最希望也最喜欢和剧中人物互动,于是Netflix先拿儿童剧开刀。
这种有点类游戏的儿童剧会成为未来电视剧的主流么?暂时Netflix还没有公布数据。2018年,我们可以通过它的拍剧情况得到答案。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拥有这么多优质视频资源的Netflix,已经被苹果悄悄盯上了。苹果发展流媒体业务和自制影视剧的野心昭然若揭,2017年,苹果挖来索尼影视公司的总裁Jamie Erlicht及其他高管,组建流媒体业务团队。除此之外,苹果还计划在2018年投入10亿美元从事影视剧的制作。
对于如此急切想发展流媒体业务的苹果,收购当然是最快的,如果苹果想买流媒体,当然要买最好的,谁能好的过Netflix呢!
要知道对于影视作品来说,演员只是皮囊,导演只是领导,唯有剧本才是灵魂,优质剧本正是Netflix的一大武器。一直以来,Netflix致力于营造自由、宽松、坦诚交流的创作氛围,吸引了大量行业人才。这种积累可没法随便学习呢!
哈老师会不会再次把自己创业的成果卖了套现,三次创业?
无论如何,看了Netflix那么多剧的我们,都期待Netflix能不忘初心,继续挖掘我们自己都不知道的心底秘密,排出更多让我们喜欢的剧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