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基因界“铁娘子”刘娜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基因界“铁娘子”刘娜

她说自己是天生自我驱动型的人格,被同行称为爱折腾的基因界“铁娘子”。

华大基因副总裁 刘娜

2008年,刘娜博士毕业的第二天就进入了华大。10年时间里,刘娜从华大的科研专家到产品线带头人、到支撑部门创新标兵再到上市公司高管、公益战略推动人,所经历的每一个岗位都被她做得有声有色。

刘娜做事的原则是把自己做成标杆,让别人去模仿。在公司,她积极鼓励员工用“微创新”把工作做得更高效、更与众不同;她提倡精益生产管理,把日本的“精益管理”理念和方法引入到基因行业的日常工作中。

同事们喜欢亲切地称呼刘娜为“娜姐”,她脸上自信而亲和的微笑时常让大家感受到坚定且可依赖的力量,略显瘦弱的身材背后却蕴含着强大的意志力。

采访的前一天,刘娜本来要作为演讲嘉宾出席一场活动。但是身患流行感冒让她嗓子彻底发不出声音来,直到活动当天早上嗓子依然没有好转的迹象,她才不得不放弃亲自上台的计划,让同事代替。同事说“娜姐”就像铁打的,一般小病根本不会表现出来。她说自己是天生自我驱动型的人格,被同行称为爱折腾的基因界“铁娘子”。

从去年开始,刘娜主动挑起华大基因的“远离两癌”项目,为此她全身心投入其中,下班回到家常常都过了半夜12点。“我们在12月刚刚发布的‘金丝带CanSeq’平台定位是一个全面的肿瘤预防在线平台,首先从宫颈癌的预防着手,第二个就是乳腺癌,以女性为切入口,从女性肿瘤的预防开始。这需要很多精力,要慢慢做。”

刘娜对自己的要求是不断地去实现价值,让自己在企业成长的过程中,留下一点痕迹。她的努力也感染了团队中的很多下属,其中,她团队中有一名传奇员工,几乎每天工作到半夜12点,晚上坚持看书到后半夜,短短两年时间,从基层主管快速成长为部门总监,成为团队中的核心人物。

刘娜说,自己一路走来,要感谢很多人。但她最感激的,是自己的父母。她从小生活在东北的一个小镇,父亲是镇上的万元户,头脑灵活,给予她独立自主的成长空间。自己的事情都是自己做主,包括选学校,填志愿、找工作、读硕士、考博士。刘娜从小到大一直都是学校里的班干部,这使她得到了全方位的锻炼,以至于她现在挑选团队人才,都会倾向那些体验丰富、热心当班干部、热衷于社团活动的。因为如果没有当过班长、大队长,没有上过台、发过言,没有经过那样的历练,真的不一样。

顺应变化,迎接挑战

TOP HER:在中国乃至全球的商业领域,女性高管数量相对男性可谓稀缺,生物科技产业内更是凤毛麟角,包括华大基因其实也是如此,那么,可否介绍一下,你在华大的工作和发展经历?

2008年博士毕业后我就到了华大健康事业部担任医学项目的负责人,负责乙肝病毒的耐药基因检测。第二年华大成立大项目部,调集各个体系有博士学位的人才与全球科学家合作,成立项目专项组。我则被任命为RNA产品线的负责人,只用了1.5年的时间,从无到有,把一整条产品线打造出来,由原来的几百万销售额做到了1.65个亿。

2011年,华大从原来按照技术划分改为应用领域来划分部门。由于RNA是通用技术,跟很多应用领域都相关,我主动选择转型去了生物制药领域,为工业客户提供服务。这对我来说,基本上属于一个全新的领域,我带着团队从零开始,不断地学习和积累经验。借助华大的品牌,加上团队的努力,我们第一年就和全球Top20中的18家制药公司有了战略合作,包括默沙东、辉瑞、葛兰素史克、阿斯利康、强生、罗氏等。2012年华大筹备上市时,我开始分管整个产品线。

2012年底,面临宝宝即将降生,我离开了核心业务岗位,掌管除了人力和财务之外的所有支撑部门。为公司创立了法务和知识产权部、内审内控部,规范了流程与信息化,重组了采供物流部,同时主管质量管理部等。

华大是做科研出身的,有时候难免会有客户对交付周期和服务不满意。所以休完产假,我就开始着手QCD(质量、成本和交期)专项,即交付链的管理,把从合同签订到最终服务交付的整个链条打通, QCD专项最终获得了当年华大科技革新奖第一名。在做QCD专项的时候,我发现实验环节非常重要,就和领导提出要求接管华大科技的全球实验室。所以当时是一个人既管支撑部门、QCD专项,又负责全球实验室。到2015年华大科技和华大医学合并上市时,承蒙领导的器重与信任,我被任命为上市公司的副总裁。

TOP HER:从这样的履历来看,你似乎总是在转换自己的岗位和角色。你是怎么做到快速调整来适应这些变化的?

其实这些变动有些是主动的,有些则是“遵从组织安排”,我也有沮丧低落的时候。但是,只要给我三天,我就能适应过来。刚刚加入华大时,我所在的团队只有四十几个人,跟一个创业团队差不多。我虽然是一个博士,但什么都要做,比如车辆调度、销售代表、取样员……我的思维方式是,这个事情既然是我没做过的,那么我的价值也肯定与原来的不一样,一定要在这件新事情中发现自己新的价值。比如从出业绩的业务部门到企业内部的支撑部门,很多人认为价值并不大。但我的想法是,没有给力的支撑部门在后台做好支持的保障,业务部门又怎能放心地往前冲?

TOP HER:你对团队的要求也是这样的吗?

我在团队内部提倡平等,有意见可以当面说,有事说事,不设限。很多在原来的岗位得不到发挥的员工,到我们这里干得都很开心,当然也有少数人适应不了工作强度就离开了。我也会比较留意在团队中口碑较好的人。从我自己的经验出发,这样的人在做事情的时候容易得到更多的帮助,比较容易找到合作伙伴。

脚踏实地,砥砺前行

TOP HER:去年华大基因在A股上市之后,股价飙涨,你们内部是如何看待这件事的?

这确实超出了我们的预期,因此我们也感受到了更大的压力。就像小时候,如果你是个好学生,亲朋好友都会对你赋予很大的期望,而你的压力也会更大。市场对华大这么认可,有这么大的期许,整个管理层都觉得是好事,我们会努力做好自己。

TOP HER:可能在10年前,基因市场还是一片空白,人们在这方面的整个认知都处于待开发的状态。但到了今天,市场似乎已经进入了一个迅速裂变的时期,你的观察是怎样的?

基因和手机领域不同,一定要先有科学发现作为前提,而科学发现是一个逐渐的过程,比如肿瘤,当没有发现它和哪个基因有关的时候,就不能做基因检测。另外,很多科学发现和科研成果目前都还停留在实验室里,只有转化为成本可及、方便使用的技术,才能够发展为产业。所以,这个领域的链条相对更长,它包括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和产业发展。在很多高校还没有生物信息专业、基因组学专业的时候,华大就用项目带学科、带人才、带产业了。

虽然今天市场上已经有1000多家基因检测公司,但华大是唯一一家集产学研一体、形成良好循环而且能够落地的公司。从上游自主量产的测序仪和耗材的华大智造,中游提供技术服务的华大科技,到下游的生物软件,华大应该也是唯一能够在产业链条上实现全覆盖的企业。

TOP HER:基因技术是怎么和计算机技术结合来应用的?

ATCG,每个物种都是由这四个碱基组成的,只是排列组合不一样。每个人都有30亿个碱基对,如果把这些密码写成书,摞起来之后能有100多米高,是非常海量的,人和人之间碱基差异也非常巨大。而基因组检测的数量是碱基对的30倍,也就是1000亿个碱基对。把基因组测上30遍,才能保证准确性。这样的海量数据一定要用到大数据和人工智能。BT(生物科技)+IT(信息科技)+DT(数据科技)+MT(移动科技),是未来健康管理的方向,可能只用一部手机就能做到了。现在实验环节的取样、比对、分析、解读、咨询等还需要人工,但慢慢地也会过渡到自动化和智能化。

在我的人生目标设定中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走上料理这条路,开始只是周末煮个兴趣,但是我又是爱上了后一头就栽进去的个性,生活也起了好大的变化。

关爱女性健康,华大一直在行动

TOP HER:“远离两癌”是华大基因发起的一个新项目,也是你负责积极推动的项目。在这个项目上,华大基因投入了哪些实际资源?

“远离两癌”技术上可行,对女性健康非常重要,势在必行。说到投入,其实就是用接近成本的价格来吸引更多的女性进行自我检测,并有针对性地提供一些免费检测。

华大计划在今年联合相关机构发起中国宫颈癌防控联盟,包括联合社会组织和企业一起呼吁,将声音传递出去。华大内部也想专门成立团队去推动这件事。希望更多的女性都能够参与进来,通过大量科普活动让她们对宫颈癌防控方面树立正确的认知。对于偏远地区,华大将与当地政府或者妇联组织,或者当地企业家一起开展宫颈癌防控工作。

TOP HER:作为一个生命科技领域的公司,华大的业务和市场是如何与女性发生联系的?

华大的创始人汪建有一个16字战略:生优病少、两质永葆、吃喝玩乐、人间仙境。同样适用于女性健康。目前我们从HPV检测入手,涉及到宫颈癌的预防疫苗、筛查、诊断、保险/保障、治疗。数据显示,发达国家宫颈癌的筛查覆盖率是80-85%,中国仅仅大约20%。后期还会推出乳腺癌、卵巢癌、子宫内膜癌等女性肿瘤的检测和防控解决方案等。

此外,华大还在科学运动、精准营养、健康美丽等领域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利用基因检测技术,根据女性人群需求提供精准指导服务及性价比高的产品。若干年后,我们希望女性的手机上,除了微信之外,还有我们的女性健康管理平台。健康的各种问题都可以在上面找到解决方案。

记者 | 张琪

责任编辑 | 川宜

欢迎你来微博找我们,请点这里

也可以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 “TOP HER”【ID: top-her】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华大基因

2.9k
  • 调研早知道|净利润不足1亿,华大基因要如何扭转颓势?
  • 华大基因:未来将推进人工智能大模型与多组学数据的融合创新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基因界“铁娘子”刘娜

她说自己是天生自我驱动型的人格,被同行称为爱折腾的基因界“铁娘子”。

华大基因副总裁 刘娜

2008年,刘娜博士毕业的第二天就进入了华大。10年时间里,刘娜从华大的科研专家到产品线带头人、到支撑部门创新标兵再到上市公司高管、公益战略推动人,所经历的每一个岗位都被她做得有声有色。

刘娜做事的原则是把自己做成标杆,让别人去模仿。在公司,她积极鼓励员工用“微创新”把工作做得更高效、更与众不同;她提倡精益生产管理,把日本的“精益管理”理念和方法引入到基因行业的日常工作中。

同事们喜欢亲切地称呼刘娜为“娜姐”,她脸上自信而亲和的微笑时常让大家感受到坚定且可依赖的力量,略显瘦弱的身材背后却蕴含着强大的意志力。

采访的前一天,刘娜本来要作为演讲嘉宾出席一场活动。但是身患流行感冒让她嗓子彻底发不出声音来,直到活动当天早上嗓子依然没有好转的迹象,她才不得不放弃亲自上台的计划,让同事代替。同事说“娜姐”就像铁打的,一般小病根本不会表现出来。她说自己是天生自我驱动型的人格,被同行称为爱折腾的基因界“铁娘子”。

从去年开始,刘娜主动挑起华大基因的“远离两癌”项目,为此她全身心投入其中,下班回到家常常都过了半夜12点。“我们在12月刚刚发布的‘金丝带CanSeq’平台定位是一个全面的肿瘤预防在线平台,首先从宫颈癌的预防着手,第二个就是乳腺癌,以女性为切入口,从女性肿瘤的预防开始。这需要很多精力,要慢慢做。”

刘娜对自己的要求是不断地去实现价值,让自己在企业成长的过程中,留下一点痕迹。她的努力也感染了团队中的很多下属,其中,她团队中有一名传奇员工,几乎每天工作到半夜12点,晚上坚持看书到后半夜,短短两年时间,从基层主管快速成长为部门总监,成为团队中的核心人物。

刘娜说,自己一路走来,要感谢很多人。但她最感激的,是自己的父母。她从小生活在东北的一个小镇,父亲是镇上的万元户,头脑灵活,给予她独立自主的成长空间。自己的事情都是自己做主,包括选学校,填志愿、找工作、读硕士、考博士。刘娜从小到大一直都是学校里的班干部,这使她得到了全方位的锻炼,以至于她现在挑选团队人才,都会倾向那些体验丰富、热心当班干部、热衷于社团活动的。因为如果没有当过班长、大队长,没有上过台、发过言,没有经过那样的历练,真的不一样。

顺应变化,迎接挑战

TOP HER:在中国乃至全球的商业领域,女性高管数量相对男性可谓稀缺,生物科技产业内更是凤毛麟角,包括华大基因其实也是如此,那么,可否介绍一下,你在华大的工作和发展经历?

2008年博士毕业后我就到了华大健康事业部担任医学项目的负责人,负责乙肝病毒的耐药基因检测。第二年华大成立大项目部,调集各个体系有博士学位的人才与全球科学家合作,成立项目专项组。我则被任命为RNA产品线的负责人,只用了1.5年的时间,从无到有,把一整条产品线打造出来,由原来的几百万销售额做到了1.65个亿。

2011年,华大从原来按照技术划分改为应用领域来划分部门。由于RNA是通用技术,跟很多应用领域都相关,我主动选择转型去了生物制药领域,为工业客户提供服务。这对我来说,基本上属于一个全新的领域,我带着团队从零开始,不断地学习和积累经验。借助华大的品牌,加上团队的努力,我们第一年就和全球Top20中的18家制药公司有了战略合作,包括默沙东、辉瑞、葛兰素史克、阿斯利康、强生、罗氏等。2012年华大筹备上市时,我开始分管整个产品线。

2012年底,面临宝宝即将降生,我离开了核心业务岗位,掌管除了人力和财务之外的所有支撑部门。为公司创立了法务和知识产权部、内审内控部,规范了流程与信息化,重组了采供物流部,同时主管质量管理部等。

华大是做科研出身的,有时候难免会有客户对交付周期和服务不满意。所以休完产假,我就开始着手QCD(质量、成本和交期)专项,即交付链的管理,把从合同签订到最终服务交付的整个链条打通, QCD专项最终获得了当年华大科技革新奖第一名。在做QCD专项的时候,我发现实验环节非常重要,就和领导提出要求接管华大科技的全球实验室。所以当时是一个人既管支撑部门、QCD专项,又负责全球实验室。到2015年华大科技和华大医学合并上市时,承蒙领导的器重与信任,我被任命为上市公司的副总裁。

TOP HER:从这样的履历来看,你似乎总是在转换自己的岗位和角色。你是怎么做到快速调整来适应这些变化的?

其实这些变动有些是主动的,有些则是“遵从组织安排”,我也有沮丧低落的时候。但是,只要给我三天,我就能适应过来。刚刚加入华大时,我所在的团队只有四十几个人,跟一个创业团队差不多。我虽然是一个博士,但什么都要做,比如车辆调度、销售代表、取样员……我的思维方式是,这个事情既然是我没做过的,那么我的价值也肯定与原来的不一样,一定要在这件新事情中发现自己新的价值。比如从出业绩的业务部门到企业内部的支撑部门,很多人认为价值并不大。但我的想法是,没有给力的支撑部门在后台做好支持的保障,业务部门又怎能放心地往前冲?

TOP HER:你对团队的要求也是这样的吗?

我在团队内部提倡平等,有意见可以当面说,有事说事,不设限。很多在原来的岗位得不到发挥的员工,到我们这里干得都很开心,当然也有少数人适应不了工作强度就离开了。我也会比较留意在团队中口碑较好的人。从我自己的经验出发,这样的人在做事情的时候容易得到更多的帮助,比较容易找到合作伙伴。

脚踏实地,砥砺前行

TOP HER:去年华大基因在A股上市之后,股价飙涨,你们内部是如何看待这件事的?

这确实超出了我们的预期,因此我们也感受到了更大的压力。就像小时候,如果你是个好学生,亲朋好友都会对你赋予很大的期望,而你的压力也会更大。市场对华大这么认可,有这么大的期许,整个管理层都觉得是好事,我们会努力做好自己。

TOP HER:可能在10年前,基因市场还是一片空白,人们在这方面的整个认知都处于待开发的状态。但到了今天,市场似乎已经进入了一个迅速裂变的时期,你的观察是怎样的?

基因和手机领域不同,一定要先有科学发现作为前提,而科学发现是一个逐渐的过程,比如肿瘤,当没有发现它和哪个基因有关的时候,就不能做基因检测。另外,很多科学发现和科研成果目前都还停留在实验室里,只有转化为成本可及、方便使用的技术,才能够发展为产业。所以,这个领域的链条相对更长,它包括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和产业发展。在很多高校还没有生物信息专业、基因组学专业的时候,华大就用项目带学科、带人才、带产业了。

虽然今天市场上已经有1000多家基因检测公司,但华大是唯一一家集产学研一体、形成良好循环而且能够落地的公司。从上游自主量产的测序仪和耗材的华大智造,中游提供技术服务的华大科技,到下游的生物软件,华大应该也是唯一能够在产业链条上实现全覆盖的企业。

TOP HER:基因技术是怎么和计算机技术结合来应用的?

ATCG,每个物种都是由这四个碱基组成的,只是排列组合不一样。每个人都有30亿个碱基对,如果把这些密码写成书,摞起来之后能有100多米高,是非常海量的,人和人之间碱基差异也非常巨大。而基因组检测的数量是碱基对的30倍,也就是1000亿个碱基对。把基因组测上30遍,才能保证准确性。这样的海量数据一定要用到大数据和人工智能。BT(生物科技)+IT(信息科技)+DT(数据科技)+MT(移动科技),是未来健康管理的方向,可能只用一部手机就能做到了。现在实验环节的取样、比对、分析、解读、咨询等还需要人工,但慢慢地也会过渡到自动化和智能化。

在我的人生目标设定中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走上料理这条路,开始只是周末煮个兴趣,但是我又是爱上了后一头就栽进去的个性,生活也起了好大的变化。

关爱女性健康,华大一直在行动

TOP HER:“远离两癌”是华大基因发起的一个新项目,也是你负责积极推动的项目。在这个项目上,华大基因投入了哪些实际资源?

“远离两癌”技术上可行,对女性健康非常重要,势在必行。说到投入,其实就是用接近成本的价格来吸引更多的女性进行自我检测,并有针对性地提供一些免费检测。

华大计划在今年联合相关机构发起中国宫颈癌防控联盟,包括联合社会组织和企业一起呼吁,将声音传递出去。华大内部也想专门成立团队去推动这件事。希望更多的女性都能够参与进来,通过大量科普活动让她们对宫颈癌防控方面树立正确的认知。对于偏远地区,华大将与当地政府或者妇联组织,或者当地企业家一起开展宫颈癌防控工作。

TOP HER:作为一个生命科技领域的公司,华大的业务和市场是如何与女性发生联系的?

华大的创始人汪建有一个16字战略:生优病少、两质永葆、吃喝玩乐、人间仙境。同样适用于女性健康。目前我们从HPV检测入手,涉及到宫颈癌的预防疫苗、筛查、诊断、保险/保障、治疗。数据显示,发达国家宫颈癌的筛查覆盖率是80-85%,中国仅仅大约20%。后期还会推出乳腺癌、卵巢癌、子宫内膜癌等女性肿瘤的检测和防控解决方案等。

此外,华大还在科学运动、精准营养、健康美丽等领域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利用基因检测技术,根据女性人群需求提供精准指导服务及性价比高的产品。若干年后,我们希望女性的手机上,除了微信之外,还有我们的女性健康管理平台。健康的各种问题都可以在上面找到解决方案。

记者 | 张琪

责任编辑 | 川宜

欢迎你来微博找我们,请点这里

也可以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 “TOP HER”【ID: top-her】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