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奥斯卡】提名纪录片一览:私人情感弥漫于事件追述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奥斯卡】提名纪录片一览:私人情感弥漫于事件追述

在政治正确思维下控诉世道不公,既是艺术家创作异于新闻报道的影像作品之原动力,又是天然会干预纪录片客观真实性原则的重大要素。

《脸庞,村庄》

目前(北京时间3月5日)正在进行的第90届奥斯卡颁奖典礼刚刚颁出了最佳纪录片的奖项。获奖作品是反应挑战运动药监系统的影片《伊卡洛斯》。本文可以了解本片以及其他优秀的入围作品。

在各种类型电影中,纪录片是最能以其镜头下题材来吸引观众的那类。观看欲常源自于人们对重大“旧闻”所该具有的深度影像特稿属性之期待,或是海量素材之下对历史事件或公众人物重新梳理的好奇心,至于平凡家庭史和个人史,只能注定成为小众中的小众。在讲求政治正确的奥斯卡,这一人类共通的客观真相求知欲,更被放大成为聚焦社会不公、争议性事件(如《辛普森:美国制造》、《第四公民》、《监守自盗》、《海豚湾》),同时关注以悬疑片式技巧写作传奇人物的作品(如《艾米》、《寻找小糖人》)。

在政治正确思维下控诉世道不公,既是艺术家创作异于新闻报道的影像作品之原动力,又是天然会干预纪录片客观真实性原则的重大要素。这在今年提名奥斯卡的纪录片中体现尤为明显,五部作品中有四部不是努力回到新闻现场就是投入跟踪事件进程,《伊卡洛斯》更是导演直接参与并影响重大历史的代表作。他们抗议不公不义的出发点和全面投入的勇气,当然值得一万个赞美,但激昂情绪之下也不免选边战队,以至于或多或少失去了客观中立性——再说只要摄像机对准一个方向开机运转,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客观。只有新浪潮祖母瓦尔达一部《脸庞,村庄》,是一次无关纷杂现实的、俏皮而忧伤的个人艺术旅程记录。

《终守阿勒颇》,无解的代理人战争

如果只是站在“胜利者正义”的角度上看,《终守阿勒颇》(Last Men in Aleppo)就成了白盔、叙利亚反政府武装、土耳其军事势力、美国政府和好莱坞公知们悄声共哼的一首“失败者之歌”,是由他们的失落和哀怨共同汇聚而成的“大江大海”。叙利亚内战,注定是一场让当局者迷旁观者也难清的代理人战争,我们既会跟着西方媒体和去年奥斯卡最佳短片《白盔》,去相信阿萨德是个在俄国人帮助下屠杀自己人民的暴君战犯,也可能彻底相反地跟着另一些信源,认定美国正是搅乱叙利亚的罪魁祸首,而白盔其实在替基地组织甚至ISIS服务的假人道主义分子。各种被污染的信息,早把真相搞得模糊不清。

不过,相比争议巨大的短片《白盔》,《终守阿勒颇》就相当节制和收敛了,白盔真实身份虽依然避过不谈,街巷虽然满布诅咒阿萨德的抗议之声,但导演菲拉斯·法耶德带着悲观的情绪,记录到了主人公Khalid之死的绝望瞬间,并将结尾指向无解之悲剧未来。大胡子Khalid也曾想过带着家人避难到土耳其,甚至已付诸实践,却又坚毅留在他热爱的家乡,救护车司机Mahmoud则骗着身处国外的家人,疲惫着救死扶伤同时,也对跑来参加白盔的弟弟提心吊胆。"阿拉伯人是世界上最糟糕的,为什么邻国从不帮助我们“,救援行动后,一个白盔坐在断垣残壁之下自怨自艾。片中密布的一轮轮轰炸过后,2016年12月16日,政府军完全“解放”了这座叙利亚最大城市。

《强岛》与《国宝银行》,纽约少数族裔如何对抗司法不公

《强岛》(Strong Island),在片中若有地理所指,那该是纽约拉瓜迪亚机场附近的Rikers岛,上面有着美国第二大监狱。黑人女导演Yance Ford的母亲,在岛上为女囚以后重回社会而开设了一所学校,与此同时,父亲则作为J线列车站,晚班行驶在皇后区最乱的地方。纪录片前段,大篇幅交待从南卡罗来纳到布鲁克林再到长岛的家庭迁徙史,算是为家族悲剧埋下命定的伏笔,尤其是以社区地图呈现出一道置于中产白人社区内无形的隔离带,从而将控诉主题直指无时不刻的歧视和司法不公。1992年的一个夜晚,25岁的黑人青年William Ford,在一家证照不全的汽车修理铺被来复枪打死。经过检方调查取证和全白人陪审团的讨论,法官认为那位白人枪手属于正当防卫,无罪释放。而在惨剧发生前,确实有一段被导演——那个当年死者亲妹妹——所隐藏起来不敢告知妈妈的冲突前史。

从纪录片呈现的材料看来,这毋庸置疑是一件欺压黑人的不公案件,但通票看完,会发现它也是一场彻头彻尾的个人控诉,导演铁板着不容置疑的表情,用远超凶杀事件本身而被强行拖长的家庭史,将作品引入一个充斥着个人愤怒却强装冷静理智的私人影像日记。大段漂亮的排比画外音和象征性的影像画面,除了证明着导演的文学功底外,并没任何有效的、法庭认定事实之外的增量信息,丝毫无助于观众去重审案件。

与之相反,同样发生于纽约同样在抗议遭遇种族歧视和司法不公的《国宝银行:小到可以进监狱》(Abacus: Small Enough to Jail),或许因为导演斯蒂夫·詹姆斯相对算是族群局外人,就要比《强岛》的说服力和震撼度强太多。Abacus,是置身纽约唐人街都会看到的国宝社区银行,即便它有着全美最低的不履行借贷率,至今却依然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唯一被指控贷款欺诈的美国银行。纪录片跟踪了银行创始人孙老爷子和四个坚强女儿的应诉全程,给出因东西文化差异而形成的过瘾冲突,让观众跟着思考法律文书与社区人情孰重孰轻,帐面双赢是否就能脱罪等尴尬问题。最终,纪录片呈现出一个少数族裔社区对抗国家执法机器的英雄家庭故事。

   《国宝银行:小到可以进监狱》

片中那些能说会道的地检、律师和金融高管,做出一个个有趣比喻,合法文书缺乏情况下,拿走他人5块钱,算不算偷,但最后还了他人10块,算是犯罪吗?又怎可能让华人家庭亲人间借钱都非要打借条?即便算,国家又有必要为一个只是走路闯了红灯的行人,动用庞大警力和司法资源去侦讯和立案起诉吗?让涉案华人员工拷上手铐连排走过镜头前,简直像200年前贩卖奴隶的场面。如果说金融监管机构就是想杀鸡儆猴,让国宝银行这样的小社区银行都可能入监,那么《监守自盗》中高盛美林那些,也就是大到不能倒闭了。在导演带有明确声援立场的剪辑之下,孙家四姊妹注定是能让华人观众感受荡气回肠的巾帼英雄,当然,孙家最后确也胜诉了。

《伊卡洛斯》,制造体育界的斯诺登

纪录片导演常被劝诫,要旁观拍摄对象而千万不要卷入到事件当中。《伊卡洛斯》(Icarus)的作者Bryan Fogel,却偏偏进入并影响和改变了事件进程。起初,业余自行车选手的他,不过是为了以违法方式挑衅药检机构,证明加州大学奥运实验室创办人唐恩的悲观论断,“一切药检技术都无法阻挠运动员的舞弊行为“。当然,这些说法或许不过是他作弊参加阿尔卑斯高路单车赛的借口,为此,Bryan开始以身试法的高频率打针用药,并记录身体机能变化情况。为将自己的问题尿液,通过特殊去到送到最先进的反兴奋剂机构,Bryan联系上了莫斯科经验丰富的药物科学家Grigory,这个俄罗斯人正是负责其国内运动员药检的关键人物。偏偏在里约奥运会前,莫斯科实验室被俄联邦安全局和国际奥委会一并端了,掌握整个国家作弊行为证据的Grigory,只能避难到Bryan位于洛杉矶的家中。主人公从记录者自己彻底变成了Grigory——这位体育界的斯诺登。

《伊卡洛斯》

故事完全转向,成了一部俄国体育版的《第四公民》,Bryan白挨的那些针、白吃的那些类固醇,在整个俄国从上到下、从远至今的体育作弊史中,显得不再重要,毕竟躲在美国的Grigory已经性命堪忧,不得不进入FBI的证人保护计划。从北京到伦敦再到索契,从普金到体育部长,实锤之下的俄罗斯成为奥运大家庭的众矢之的。而在没有确凿个体舞弊证据情况下,剪辑素材更有意无意地盯着伊辛巴耶娃等名将的比赛画面,就有些影响这部作品的真实力度。

片名伊卡洛斯,是希腊神话中人物,为逃离克里特岛,父亲用羽毛和蜡给他做了一对翅膀,后来因飞得太高,翅膀被太阳融化,跌落大海丧生。真实事件本身具备的强大戏剧性,加之神话隐喻和Grigory手边时常翻阅的奥威尔名著《1984》,赋予这部纪录片远高于新闻价值的艺术成色。“在谎言的世界中,说真话就成了革命“,从开头的导演偶像兰斯.阿姆斯特朗,到结尾俄罗斯在里约和平昌照常参赛的结果(尾声字幕没来得及加上平昌冬奥会对俄国的禁令),影片带给我们一幅丑陋的竞技体育现实样貌。或许一切正如里约奥运两名中国运动员被查出兴奋剂丑闻后,网友们不甘心的抱怨那样,”能被查出来的,叫作弊,不能查出来,那叫科技”。

《脸庞,村庄》,瓦尔达与摄影师的温情旅程

相比上述让人感到难过、愤怒、解气和绝望的作品,新浪潮祖母瓦尔达的《脸庞,村庄》(Visages, villages),则是清新脱俗的,观看全程,像是跟着老奶奶和那个性十足的摄影师让.热内一道,来了一趟充满幽默和欢歌笑语的惬意法国乡村旅程,要分别的旅行终点,却不免产生一些影史和生活经验共同作用下的忧伤情绪。

2016年,33岁的让.热内和87岁的瓦尔达相遇了,年轻人涂在公共设施上的大眼睛和先贤祠地板上的脸蛋群像,吸引了老奶奶;而老人家在电影《五时到七时的克里奥》和纪录片《墙的呢喃》中的漂亮画面,让个性摄影师觉察到了彼此之间的共同趣味。两人相约开车去乡村,去寻找最平凡的脸庞,拍照,并用那辆会变魔法的奔驰,将一个个脸庞输出到巨大画幅的塑胶纸上,再贴上墙壁。从诺曼底到南部海岸,越来越多的农民、工人和居民,在村庄、码头和废墟上,拥有并拥抱着自己可贵的漂亮脸庞。坚强的钉子户出门被自己感动哭了,牧民可以全天候守护牛棚了,化工厂工人每天看着冷却塔上畅游的鱼儿笑了。

《脸庞,村庄》

从不摘下墨镜的让.热内,怎么都能让瓦尔达记起戈达尔,那个同样古怪的艺术家。旅程中的两人,眼前世界的颜色从来就迥异于他人,老花眼的瓦尔达,看什么都已经是模糊的,墨镜下的让·热内,看什么都是深色的。老奶奶决定带摄影师去瑞士看看老友戈达尔,却被那个坚持古怪的老家伙,在窗户上留下一句无聊暗语而谢绝见客,“在杜阿而纳纳镇,走近蓝色海岸”。前半句是戈达尔和瓦尔达亡夫雅克.德米常去的巴黎餐厅,后半句是瓦尔达关于戛纳电影节的纪录片。对这个久未谋面却还以调皮方式躲藏起来的戈达尔,瓦尔达只能是又爱又恨,毕竟新浪潮那代人几乎就剩他俩了。遗憾地坐在日内瓦湖边,瓦尔达奶奶哭了,清高的让·热内,也像当年的戈达尔那样,难得摘下了墨镜,一张悠远而模糊的脸,像是老奶奶经历的那说不清道不明却意蕴十足的一整个世纪。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奥斯卡】提名纪录片一览:私人情感弥漫于事件追述

在政治正确思维下控诉世道不公,既是艺术家创作异于新闻报道的影像作品之原动力,又是天然会干预纪录片客观真实性原则的重大要素。

《脸庞,村庄》

目前(北京时间3月5日)正在进行的第90届奥斯卡颁奖典礼刚刚颁出了最佳纪录片的奖项。获奖作品是反应挑战运动药监系统的影片《伊卡洛斯》。本文可以了解本片以及其他优秀的入围作品。

在各种类型电影中,纪录片是最能以其镜头下题材来吸引观众的那类。观看欲常源自于人们对重大“旧闻”所该具有的深度影像特稿属性之期待,或是海量素材之下对历史事件或公众人物重新梳理的好奇心,至于平凡家庭史和个人史,只能注定成为小众中的小众。在讲求政治正确的奥斯卡,这一人类共通的客观真相求知欲,更被放大成为聚焦社会不公、争议性事件(如《辛普森:美国制造》、《第四公民》、《监守自盗》、《海豚湾》),同时关注以悬疑片式技巧写作传奇人物的作品(如《艾米》、《寻找小糖人》)。

在政治正确思维下控诉世道不公,既是艺术家创作异于新闻报道的影像作品之原动力,又是天然会干预纪录片客观真实性原则的重大要素。这在今年提名奥斯卡的纪录片中体现尤为明显,五部作品中有四部不是努力回到新闻现场就是投入跟踪事件进程,《伊卡洛斯》更是导演直接参与并影响重大历史的代表作。他们抗议不公不义的出发点和全面投入的勇气,当然值得一万个赞美,但激昂情绪之下也不免选边战队,以至于或多或少失去了客观中立性——再说只要摄像机对准一个方向开机运转,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客观。只有新浪潮祖母瓦尔达一部《脸庞,村庄》,是一次无关纷杂现实的、俏皮而忧伤的个人艺术旅程记录。

《终守阿勒颇》,无解的代理人战争

如果只是站在“胜利者正义”的角度上看,《终守阿勒颇》(Last Men in Aleppo)就成了白盔、叙利亚反政府武装、土耳其军事势力、美国政府和好莱坞公知们悄声共哼的一首“失败者之歌”,是由他们的失落和哀怨共同汇聚而成的“大江大海”。叙利亚内战,注定是一场让当局者迷旁观者也难清的代理人战争,我们既会跟着西方媒体和去年奥斯卡最佳短片《白盔》,去相信阿萨德是个在俄国人帮助下屠杀自己人民的暴君战犯,也可能彻底相反地跟着另一些信源,认定美国正是搅乱叙利亚的罪魁祸首,而白盔其实在替基地组织甚至ISIS服务的假人道主义分子。各种被污染的信息,早把真相搞得模糊不清。

不过,相比争议巨大的短片《白盔》,《终守阿勒颇》就相当节制和收敛了,白盔真实身份虽依然避过不谈,街巷虽然满布诅咒阿萨德的抗议之声,但导演菲拉斯·法耶德带着悲观的情绪,记录到了主人公Khalid之死的绝望瞬间,并将结尾指向无解之悲剧未来。大胡子Khalid也曾想过带着家人避难到土耳其,甚至已付诸实践,却又坚毅留在他热爱的家乡,救护车司机Mahmoud则骗着身处国外的家人,疲惫着救死扶伤同时,也对跑来参加白盔的弟弟提心吊胆。"阿拉伯人是世界上最糟糕的,为什么邻国从不帮助我们“,救援行动后,一个白盔坐在断垣残壁之下自怨自艾。片中密布的一轮轮轰炸过后,2016年12月16日,政府军完全“解放”了这座叙利亚最大城市。

《强岛》与《国宝银行》,纽约少数族裔如何对抗司法不公

《强岛》(Strong Island),在片中若有地理所指,那该是纽约拉瓜迪亚机场附近的Rikers岛,上面有着美国第二大监狱。黑人女导演Yance Ford的母亲,在岛上为女囚以后重回社会而开设了一所学校,与此同时,父亲则作为J线列车站,晚班行驶在皇后区最乱的地方。纪录片前段,大篇幅交待从南卡罗来纳到布鲁克林再到长岛的家庭迁徙史,算是为家族悲剧埋下命定的伏笔,尤其是以社区地图呈现出一道置于中产白人社区内无形的隔离带,从而将控诉主题直指无时不刻的歧视和司法不公。1992年的一个夜晚,25岁的黑人青年William Ford,在一家证照不全的汽车修理铺被来复枪打死。经过检方调查取证和全白人陪审团的讨论,法官认为那位白人枪手属于正当防卫,无罪释放。而在惨剧发生前,确实有一段被导演——那个当年死者亲妹妹——所隐藏起来不敢告知妈妈的冲突前史。

从纪录片呈现的材料看来,这毋庸置疑是一件欺压黑人的不公案件,但通票看完,会发现它也是一场彻头彻尾的个人控诉,导演铁板着不容置疑的表情,用远超凶杀事件本身而被强行拖长的家庭史,将作品引入一个充斥着个人愤怒却强装冷静理智的私人影像日记。大段漂亮的排比画外音和象征性的影像画面,除了证明着导演的文学功底外,并没任何有效的、法庭认定事实之外的增量信息,丝毫无助于观众去重审案件。

与之相反,同样发生于纽约同样在抗议遭遇种族歧视和司法不公的《国宝银行:小到可以进监狱》(Abacus: Small Enough to Jail),或许因为导演斯蒂夫·詹姆斯相对算是族群局外人,就要比《强岛》的说服力和震撼度强太多。Abacus,是置身纽约唐人街都会看到的国宝社区银行,即便它有着全美最低的不履行借贷率,至今却依然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唯一被指控贷款欺诈的美国银行。纪录片跟踪了银行创始人孙老爷子和四个坚强女儿的应诉全程,给出因东西文化差异而形成的过瘾冲突,让观众跟着思考法律文书与社区人情孰重孰轻,帐面双赢是否就能脱罪等尴尬问题。最终,纪录片呈现出一个少数族裔社区对抗国家执法机器的英雄家庭故事。

   《国宝银行:小到可以进监狱》

片中那些能说会道的地检、律师和金融高管,做出一个个有趣比喻,合法文书缺乏情况下,拿走他人5块钱,算不算偷,但最后还了他人10块,算是犯罪吗?又怎可能让华人家庭亲人间借钱都非要打借条?即便算,国家又有必要为一个只是走路闯了红灯的行人,动用庞大警力和司法资源去侦讯和立案起诉吗?让涉案华人员工拷上手铐连排走过镜头前,简直像200年前贩卖奴隶的场面。如果说金融监管机构就是想杀鸡儆猴,让国宝银行这样的小社区银行都可能入监,那么《监守自盗》中高盛美林那些,也就是大到不能倒闭了。在导演带有明确声援立场的剪辑之下,孙家四姊妹注定是能让华人观众感受荡气回肠的巾帼英雄,当然,孙家最后确也胜诉了。

《伊卡洛斯》,制造体育界的斯诺登

纪录片导演常被劝诫,要旁观拍摄对象而千万不要卷入到事件当中。《伊卡洛斯》(Icarus)的作者Bryan Fogel,却偏偏进入并影响和改变了事件进程。起初,业余自行车选手的他,不过是为了以违法方式挑衅药检机构,证明加州大学奥运实验室创办人唐恩的悲观论断,“一切药检技术都无法阻挠运动员的舞弊行为“。当然,这些说法或许不过是他作弊参加阿尔卑斯高路单车赛的借口,为此,Bryan开始以身试法的高频率打针用药,并记录身体机能变化情况。为将自己的问题尿液,通过特殊去到送到最先进的反兴奋剂机构,Bryan联系上了莫斯科经验丰富的药物科学家Grigory,这个俄罗斯人正是负责其国内运动员药检的关键人物。偏偏在里约奥运会前,莫斯科实验室被俄联邦安全局和国际奥委会一并端了,掌握整个国家作弊行为证据的Grigory,只能避难到Bryan位于洛杉矶的家中。主人公从记录者自己彻底变成了Grigory——这位体育界的斯诺登。

《伊卡洛斯》

故事完全转向,成了一部俄国体育版的《第四公民》,Bryan白挨的那些针、白吃的那些类固醇,在整个俄国从上到下、从远至今的体育作弊史中,显得不再重要,毕竟躲在美国的Grigory已经性命堪忧,不得不进入FBI的证人保护计划。从北京到伦敦再到索契,从普金到体育部长,实锤之下的俄罗斯成为奥运大家庭的众矢之的。而在没有确凿个体舞弊证据情况下,剪辑素材更有意无意地盯着伊辛巴耶娃等名将的比赛画面,就有些影响这部作品的真实力度。

片名伊卡洛斯,是希腊神话中人物,为逃离克里特岛,父亲用羽毛和蜡给他做了一对翅膀,后来因飞得太高,翅膀被太阳融化,跌落大海丧生。真实事件本身具备的强大戏剧性,加之神话隐喻和Grigory手边时常翻阅的奥威尔名著《1984》,赋予这部纪录片远高于新闻价值的艺术成色。“在谎言的世界中,说真话就成了革命“,从开头的导演偶像兰斯.阿姆斯特朗,到结尾俄罗斯在里约和平昌照常参赛的结果(尾声字幕没来得及加上平昌冬奥会对俄国的禁令),影片带给我们一幅丑陋的竞技体育现实样貌。或许一切正如里约奥运两名中国运动员被查出兴奋剂丑闻后,网友们不甘心的抱怨那样,”能被查出来的,叫作弊,不能查出来,那叫科技”。

《脸庞,村庄》,瓦尔达与摄影师的温情旅程

相比上述让人感到难过、愤怒、解气和绝望的作品,新浪潮祖母瓦尔达的《脸庞,村庄》(Visages, villages),则是清新脱俗的,观看全程,像是跟着老奶奶和那个性十足的摄影师让.热内一道,来了一趟充满幽默和欢歌笑语的惬意法国乡村旅程,要分别的旅行终点,却不免产生一些影史和生活经验共同作用下的忧伤情绪。

2016年,33岁的让.热内和87岁的瓦尔达相遇了,年轻人涂在公共设施上的大眼睛和先贤祠地板上的脸蛋群像,吸引了老奶奶;而老人家在电影《五时到七时的克里奥》和纪录片《墙的呢喃》中的漂亮画面,让个性摄影师觉察到了彼此之间的共同趣味。两人相约开车去乡村,去寻找最平凡的脸庞,拍照,并用那辆会变魔法的奔驰,将一个个脸庞输出到巨大画幅的塑胶纸上,再贴上墙壁。从诺曼底到南部海岸,越来越多的农民、工人和居民,在村庄、码头和废墟上,拥有并拥抱着自己可贵的漂亮脸庞。坚强的钉子户出门被自己感动哭了,牧民可以全天候守护牛棚了,化工厂工人每天看着冷却塔上畅游的鱼儿笑了。

《脸庞,村庄》

从不摘下墨镜的让.热内,怎么都能让瓦尔达记起戈达尔,那个同样古怪的艺术家。旅程中的两人,眼前世界的颜色从来就迥异于他人,老花眼的瓦尔达,看什么都已经是模糊的,墨镜下的让·热内,看什么都是深色的。老奶奶决定带摄影师去瑞士看看老友戈达尔,却被那个坚持古怪的老家伙,在窗户上留下一句无聊暗语而谢绝见客,“在杜阿而纳纳镇,走近蓝色海岸”。前半句是戈达尔和瓦尔达亡夫雅克.德米常去的巴黎餐厅,后半句是瓦尔达关于戛纳电影节的纪录片。对这个久未谋面却还以调皮方式躲藏起来的戈达尔,瓦尔达只能是又爱又恨,毕竟新浪潮那代人几乎就剩他俩了。遗憾地坐在日内瓦湖边,瓦尔达奶奶哭了,清高的让·热内,也像当年的戈达尔那样,难得摘下了墨镜,一张悠远而模糊的脸,像是老奶奶经历的那说不清道不明却意蕴十足的一整个世纪。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