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是泛娱乐产业逐渐向精品化、专业化、规范化进阶的一年。回顾2017年,流量红利消退,IP神话破灭,优质内容成为各个细分领域的关键词;投资泡沫褪去,溢价估值、天价收购大幅减少,优质的企业和项目才是资本的宠儿;内容和资本运作双向政策监管趋严,野蛮生长的时代结束,回归理性。
作为业内知名的娱乐产业媒体,2016年娱乐独角兽独家推出了“娱乐独角兽TOP10”文娱公司榜单,聚焦“新锐、头部、高成长”的行业新秀,挖掘细分领域的领头羊,评选最具增长潜力的企业,其中快看漫画、淘梦、新片场、笑果文化已由当年的“新兴企业”成为了今天的行业新贵,并均在2017年完成了新一轮融资,实现了估值的巨大增长。
2017年娱乐独角兽再度细化榜单评选标准,从影视剧制作、网生内容、音乐、直播和短视频、二次元动漫五个领域,衡量评选30家“独角兽公司”,并通过行业深度报道纪录他们在2017年取得的成绩,及其对未来的渴望和野心、焦虑,从而触动行业的脉搏。
“太合音乐的数字化之道,是利用新兴技术、工具与应用,来升级传统音乐行业,创造新的生态和业态。我们期待用生态的理念去进行业态升级之后,可以形成较好的盈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这也是太合生态模式独有的生命力。”
2017年,太合音乐无疑是音乐领域最为忙碌的一家企业,各种“买买买”与战略合作不断。从启动伴星计划、入股不要音乐,到先后并购亚神音乐、兵马司唱片,再到投资了MAO Livehouse、落地音乐众创空间T House等等,作为中国领先的音乐服务提供商,太合音乐持续进行着更为多元化的布局,并在版权内容及独立音乐等领域中业绩凸显。
2015年4月正式组建至今,从孵化原创IP、扶持独立音乐人到构建原创音乐与市场之间的桥梁,太合音乐从未放缓前进脚步。日前,太合音乐集团副总裁刘鑫向娱乐独角兽透露,下一步,太合音乐将主要发力音乐生态的优化与升级。
独立音乐领域加速布局,持续搭建开放生态
1月上旬,太合音乐集团旗下演出服务平台秀动网联合55家Livehouse发起了2017 LIVE POWER AWARDS(简称LPA)独立音乐盛典,这是国内首个将LIVE作为评选主题的独立音乐奖项,在前后为期三日的盛典及演出活动中,涵盖民谣、摇滚、朋克、爵士、重型、Hip Hop、电子、Indie八大流派的64组独立音乐人及乐队陆续出现在颁奖典礼及演出现场。
将目光瞄向最有“独立气息”的Livehouse舞台,也是在从源头提高音乐行业的造血能力。作为国内全方位服务于独立音乐演出的音乐品牌,秀动网几乎占据Livehouse市场90%以上的份额,而推动现场演出良性发展进程,只是太合音乐在布局音乐生态中的一环。
在太合音乐构建的生态版图中,从用户服务层到平台服务层,从音乐产品集群到音乐大数据,再到开放生态,太合为分、子公司及艺人搭建了一整套的服务体系。
刘鑫认为,“中国音乐行业发展的核心障碍在于怎么让内容创作生产者积极推出好的内容,行业上下游形成良性的价值分配机制以及让消费者更容易的获取各类音乐服务。”面对这一系列问题,太合音乐选择将服务体系赋能开放,打造集“输出服务”与“引入资源”于一体的开放生态。
▲太合音乐集团生态布局
回顾2017这一年,刘鑫认为太合音乐的年度关键词是:完善发展模式。以腾讯音乐娱乐集团、太合音乐集团为代表的两种主要发展模式已然清晰。”
在此背景下,太合音乐也将对其独有的全产业链模式进行一系列升级。包括结合新兴技术、工具及应用,用生态的理念来完成对传统音乐行业的业态升级。而投融资的主要目的,也是借助资本的力量来推动太合的音乐生态布局。
大数据是核心竞争力,为音乐人提供阶梯式上升空间
在对音乐内容进行精细化的运营基础上,音乐大数据是太合在未来的核心竞争力。刘鑫表示,音乐产业的真正门槛不在技术、用户,而在于优质内容和深度交互,产值挖掘的核心在于切合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将音乐、新技术与各种应用场景多元、广泛、深度融合到一起。
此外,音乐大数据无疑能够在艺人服务方面提供许多便利。运用音乐大数据来帮助音乐人进行流量分析、用户行为分析、精准定向营销和音乐企划制作也成为太合服务音乐艺人的重要模式。
作为中国第三产业中最大的服务行业之一,艺人经纪在中国的发展并不完善。在成熟体制化的经纪模式尚未建立之前,知名度高、能运用现代化手段进行音乐经纪业务运作的品牌音乐经纪公司更是少之又少。太合作为中国规模最大的音乐艺人服务商,已经为音乐行业输出了一系列服务音乐人的行业经验。
目前太合旗下唱片公司签约、合作艺人有近一千位,每年新歌发行量上千首,每天都有三到四首歌由太合音乐发行到各大音乐平台上。刘鑫认为,对于太合音乐来说,能够聚集上千位知名艺人、词曲作者,成为华语音乐的担当型品牌,主要得益于四点:
第一点是通过丰富的行业经验塑造的品牌价值:出品了大量华语佳作,近日还获得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授牌“国家音乐产业基地流行音乐基地”,太合音乐早已为原创音乐树立了行业标杆。从CD时代的《赤裸裸》、“红白蓝三部曲”等华语经典频频创下销量冠军,到彩铃时代的林俊杰《江南》等金曲成为用户手机铃声的“标配”;再到薛之谦《初学者》拿下包含“Apple Music 2016年年度最佳专辑”在内的各大音乐服务商给予的奖项,太合音乐集团见证并代表了华语乐坛的成长与发展。
第二点是以音乐人为核心,提供的专业的企制宣发综合服务:音乐产业都是围绕“内容生产”来发展,个人品牌及音乐作品的增值一定要全面考虑“企划、制作、宣传、发行”的体系化运作,同时也要最大限度地激发音乐人个体的创作活力。
第三点是依托太合音乐生态体系,进行全场景、全渠道、全产业链的商业运作:太合音乐成为唯一一家覆盖音乐产业上下游的平台体系,会在产业链上形成相互助力和业务闭环,并以全新的产业思维和运营模式服务音乐人。
第四点是为音乐人提供“阶梯式”上升空间:针对音乐人设计不同发展路径,太合音乐用贯通线上线下的优势为其提供了“一站式”服务。以演出为例,太合音乐演出点位、小型Live House、全国巡演、大型演唱会等一应俱全,帮助音乐人实现“从0到1,从1到10”阶梯式上升。
据悉,太合音乐与百度大数据部门合作,成立了专门的数据组,同时采集了其与今日头条、小米、360、京东等合作的歌曲播放、用户区域等数据资源,还包括太合自身的演出、发行、泛音乐营销所形成的数据方案,这些内容组成了太合音乐整个生态服务层的最外延——音乐大数据,而这将是太合音乐在未来的核心竞争力。
对话太合音乐刘鑫
-
2017年,太合音乐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这一年来有哪些是印象深刻或者令你激动的时间节点?
2017年,太合音乐最大的收获是,帮助音乐人实现梦想的同时,创造了商业价值。很多音乐人跟我说,我们是做音乐的。我告诉给他们一个观点,我说做音乐没有错,但是必须追求商业的价值,如果一个企业的盈利模式都不成立的话,音乐是无法继续延续的。这是推动音乐行业发展很重要的元素。
太合音乐希望促进行业的发展,并完成了艺人综合服务、版权运营、视听服务平台、现场活动演出、粉丝互动和娱乐营销六大板块的业务布局,覆盖音乐全产业链。无论是版权保护,还是音乐人的发展,还包括怎么样提供一个上下游很好的价值分配机制等等,我们都提供了解决一些方案。
你会发现,在中国,无论视频、游戏、还是文学,所有文化企业走到最后都是产业链,真正能够生存下来都是颇具产业链规模的公司。
对于太合来说,很重要的一点是,运用音乐大数据来帮助音乐人进行流量分析、用户行为分析、精准定向营销和音乐企划制作等等。我们太合有专门的数据组,是跟百度大数据部门一起合作的,另外还采集了我们跟今日头条、小米、360、京东等合作的歌曲播放、用户区域等数据资源,还包括我们的演出、发行、泛音乐营销等等形成的数据方案,组成我们太合音乐整个生态服务层的最外延——音乐大数据,它是我们未来的核心竞争力。
-
今年对太合音乐影响最大的行业标志性事件是什么?能否具体说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影响?
无论从舆情热度,还是行业影响面来看,“国家版权局约谈、要求公平授权”是今年音乐界最大的行业事件。目前,在中国音乐的版权收益分配不合理,给在线音乐平台大约贡献了30%流量的巨头公司获得了音乐市场版权收益的70%。生产了优质原创音乐内容贡献了七成的流量中小内容生产者却只拿到了音乐市场版权收益的三成。这显然不利于中小内容生产者的积极性,且一些大的音乐平台能够分配给新原创音乐的资源很少。正是这种不健康的模式,导致了目前本土原创音乐并未得到很好的认可和发展;导致了很多音乐公司不愿意做原创。这几年音乐公司新出品的内容不多,行业的通道包括生产、制作、发行,并不是正向循环。而版权局规范了之后,今后海外唱片公司的版权,或将被有效管理,以公平合理的价格卖给各大音乐平台。国家版权局此举意义深远,受益的将不仅仅是一家企业、一个平台,而是激活整个在线音乐市场的行业生态。
-
与去年相比,太合音乐在今年最大的升级是什么?太合正在向着哪个方向不断完善与前行?
这两年数字音乐的发展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昨天跟一个朋友聊天的时候,我说13年我们还在聊移动互联网,但是到今天音乐已经跟AI等很多新技术做结合。太合音乐为了适应这个发展,除了有太合麦田、海蝶,陆续也收购了亚神音乐、兵马司等等。目前太合旗下唱片公司签约、合作的艺人有将近一千位,每年新歌发行量上千首,每天都有三到四首歌由太合音乐发行到各大音乐平台上。
但是,音乐产业的真正门槛不在技术、用户,而在优质内容和深度交互,产值挖掘的核心在于切合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将音乐、新技术与各种应用场景多元、广泛、深度融合到一起。原来的用户行为习惯是上网去搜索一首歌,在未来,用户用语音搜索一个歌名的时候,能否用最快的速度找到这首歌,而且找到用户想要的这个歌曲版本?!这需要对音乐内容进行精细化的运营,甚至根据不同场景去做音乐标签,所以这是很不一样的。
-
今年太合的发展速度很快,在融资的速度和规模上您是否满意?
太合音乐集团自成立以来的数轮融资、投资并购事宜进展顺利。资金主要用于太合音乐集团完整音乐生态的优化、升级:从用户服务层到平台服务层,从音乐产品集群到音乐大数据,再到开放生态。为什么把开放生态放在最外延?是因为中国音乐行业发展的核心障碍在于,行业基础设施与创作力的不健全。那么太合音乐所搭建的这些服务体系都不仅仅服务于太合旗下分、子公司及艺人,还要赋能开放,服务于更多的合作伙伴、音乐人,同时也是引入更多的资源,实现开放生态。
-
从太合音乐的角度来看,艺人经纪是个怎样的概念?
从太合的角度来看,每个艺人都有独特的音乐禀赋,我们从不将艺人视为资产,也不希望艺人、音乐人创作的作品会像互联网生产线上的产品一样,整齐划一。所以,我们跟艺人、音乐人的合作会有多种形式,为艺人提供他们需要的全方位的服务。更为重要的是,太合以音乐人为核心,针对音乐人设计了不同的发展路径,为音乐人提供阶梯式上升空间。
-
您认为今年音乐产业的发展及融资速度,相比往年有什么新的变化吗?
对市场行情而言,原创音乐的地位在新技术的烘托下不断攀升,独立音乐人的尊严和价值几乎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尊崇。比较突出的一个现象是,独立音乐领域的融资动作频频,涉及的投资主体、投资动机也越来越多元化。太合音乐作为中国领先的音乐服务提供商,目前也已全资收购了兵马司唱片公司,战略投资了飞行者音乐科技以及校园网红平台“不要音乐”,持续关注独立音乐领域。另外,如上所述,融资不是我们的全部目的,更重要是借助资本的力量,推动太合的音乐生态布局。
(本文为娱乐独角兽原创独家稿件,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