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两天,类似“复制支付宝链接,注册得优惠”的活动刷遍朋友圈。小编体验后发现,这是中国银联为了推广旗下支付工具云闪付专门进行的一场大规模撒币活动。
早在去年5月,中国银联为推广云闪付就曾联合几十万商家和数十家银行,搞过一场“62节”大型活动。随后,中国银联还联合苹果支付推广积分优惠。所以这一次,中国银联再搞突击式营销,看来是惯性使然。
和前两次相比,本次活动中国银联对新增用户的补偿力度更大。前两次送积分,这次直接注册送现金。另外如果推荐成功一个新用户注册,推荐人还可以获得十几块钱的现金奖励。为了新增用户注册量,中国银联也是下了血本,撒币力度空前。
除了撒钱争取个人用户,中国银联还开始与地铁运营公司合作,尝试从其他领域杀开一条血路。据浙江媒体报道,今年1月,轨道交通方案提供商众合轨道分别与支付宝、财付通、中国银联、银联商务等公司签署协议,双方将在杭州地铁的支付系统升级方面展开合作。
据悉,中国银联与众合轨道的合同金额总计3200万元。中国银联为杭州地铁闸机设备的系统升级改造中提供支付功能,让乘客通过云闪付也能使用支付、过闸、对账、退款、查询等功能。
业内普遍认为,随着移动支付进一步深入民众的生活,微信、支付宝、中国银联等几大支付公司未来几年将在公共交通领域展开激烈的卡位大战。
可以看到,中国银联已向B端、C端投入不少资金进行推广,意图在支付市场分得一杯羹。那么,通过声势浩大的突击式推广,中国银联真能留住用户吗?
我们认为需要从两方面分析。
先看个人用户方面。
据了解,从“62节”到联手苹果支付,中国银联为推广云闪付,已投入了七八亿元,但效果却没有想像中的那么美好。两次活动一结束,云闪付的优惠不再有,大多数用户立刻恢复该用微信就微信,该用支付宝就支付宝的使用习惯。
那中国银联再撒币,用真金白银吸引用户,效果会不会比前两次好一些呢?目前还说不清楚。而此前“62节”的活动,也出其不意的引来了一大批羊毛党参与。
为了感受用户体验,小编向微信好友陆续推荐了两天,最后得到200多元的推广奖励金。如果按照羊毛党的操作办法,中国银联的撒钱效果估计更差。还有传言称,有的商家为了让优惠收益最大化,安排人员进行内部操作。这样的下载转化率更是可想而知。
对于云闪付的使用态度,不少受访者表示,最近优惠力度大,可以用一下,能不能保持长久的使用习惯,现在还难说,最后付账买单的时候,可能还是想起哪个就用哪一个。
看来,突击式营销只能让用户知道有云闪付存在,解决产品的市场认知。要让用户养成使用习惯,中国银联还需要制定持久的推广政策和营销方案。参与杭州地铁支付系统的升级改造,无疑是一种快捷、有效的方式。
至少目前,在公交、地铁、高速公路ETC等交通领域,中国银联与微信、支付宝的差距还不算太大。中国银联或许可以从这里入手,取得一定的市场占有率,再迂回影响个体用户,慢慢培养民众的使用习惯。
另外,中国银联还可以学习微信、支付宝的激励方式,用户每次支付以后,都发放一点鼓励金。这种细水长流的小恩小惠或许也能潜移默化地影响用户的支付习惯。
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的《中国银行卡产业发展蓝皮书(2017)》显示,截至到2016年底,全国共发生银行卡交易1154.7亿笔,交易金额达743.6万亿元,银行卡累计发卡量接近64亿张。
这是一座真正的大数据金矿。对中国银联来说,守着这座矿山不做点项目,难免心里痒痒。再加上,中国银联做支付工具,具有天然的产品基因,所以必然会发力推广云闪付等支付工具。
只是中国银联进场实在太晚,现在面临最大的问题是,如何解决用户用完优惠就走的尴尬。只要把市场认知度培养起来了,用户数据跑出来了,云闪付在微信、支付宝两大行业巨头之间,也能获得一定的生存空间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