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从小作坊到豆瓣酱龙头,丹丹创始人创业33年后说他还有未竟的功业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从小作坊到豆瓣酱龙头,丹丹创始人创业33年后说他还有未竟的功业

把一个小作坊发展成川内最大的民营企业之一,这辈子虽然不算特别成功,也没什么遗憾了。

作者:观察员 彭祥萍

33年前,岳平创建了丹丹郫县豆瓣,那时候丹丹还只是一个由村上废弃土地、空房围成的40亩左右的小作坊,面临着持续亏损、销路无门的困境。如今,丹丹豆瓣已发展成年产量6万余吨、产值5亿元的郫县豆瓣行业龙头企业,一年上交给国家的税收达3千万元。但72岁的岳平始终放心不下,他有未竟的功业,还有太多焦虑的问题。

丹丹郫县豆瓣创始人岳平 图片来源:观察家

1

岳平醒来的时候外边天还没亮,他拿过柜子上的手机,屏幕上显示5点58分。今天是2018年1月17日,“三九”最后一天。即便是一年中最冷的天气,岳平也坚持6点左右起床,这个习惯从他三十余岁外出养蜂时养成,一直未曾改变。

简单洗漱后,岳平找出发油,将头发往后倒梳,一头花白的头发被他篦得油光发亮。

早餐是黑米混合大米做成的主食,两道家常小菜,一道白水煮凤尾。岳平以前早上最喜欢吃馒头面条,加了肉绍子的面条他可以吃一大碗,配上大白馒头,一上午都能精神抖擞地干活。直到前些年被查出糖尿病,他不得不在饮食上加以控制。

饮食单是儿媳在北京一位糖尿病专家那儿得来的,单子上罗列出来的食物寡然无味,黑米也远不及大米饭细腻,普通肉类热量过高,鸡鱼也因此成了饭桌上的“常客”。还好有一口结实的好牙,就算是口水鸡这样硬朗的地道川菜,他也能吃得津津有味。

吃过早饭,他拿起桌上一只用塑料袋罩着的紫色玻璃杯,里面装着老伴儿盛好的黑米饭,外面天色已隐隐发亮,岳平准备出门。

车子是一辆黑色迈巴赫,昨晚刚下过霜,车身上结了层薄薄的冰。他在里裤裤兜里找出一块奶白色帆布,里面裹着把车钥匙。对于这辆车,岳平谈不上特别喜欢,在他眼里,车子就是用来代步的工具,连他1997年拿到的驾照都是在汶川花钱买来的。2015年,郫县豆瓣协会里的人建议他换辆好一点的车,“适合出席正式场合”,看看陪了自己18年的夏利,岳平也觉得是该换换了,他听取儿子的意见选了这辆车。

岳平喜欢自己开车,在踩油门刹车、起步倒车的时候,他觉得脑子越来越清晰,但这只限于日常在郫县的路程。出了郫县,他要找一名司机,因为不识路,也用不惯手机上的地图。他喜欢用脑子里的地图,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老郫县人,这里的大街小巷他熟得不能再熟。

巡视完老厂再驱车到新厂时已过八点,新厂位于郫县川菜产业园区内,占地70余亩,具体迁进来的日子他记不太清,只记得把这片原是蔬菜大棚的地方改造成现在的工厂前后花了大半年时间,2006年刚过清明,园区建好后搬过来时连鞭炮也没放一个。

岳平沿着园区转了圈,时候尚早,他只见到稀稀落落几个生产线上的工人。他不知道的是,此时,一位合作的经销商也正朝着园区方向赶来。

2

一个月以来,陈姐的手机已连续被手底下的分销商挨个儿打了个遍,她的微信每天都能收到几十来条信息,内容别无二致:

“老板,我的货什么时候发?”

几番应付下来依旧不能解决,对方耐心全失,语气从刚开始的客套拘谨变得粗暴直接:

“那你把我那两千块货款还给我吧,这都还等着过年呢,不发货是几个意思?”

观察家到达丹丹豆瓣办公接待室时,陈姐正把手机微信里的催货语音一条条翻给面前这位主管听。

两周前,正值四川新一轮寒潮来临,郫县上空罕见地飘起了小雪,陈姐派去仓库接货的工人6点就到达约定地点,他们笼着手站在拉起的卷叶门前一直等到中午,也没等到丹丹开过去的送货车。

被手机里语气不善的信息轮番轰炸,自己事先压进来的几十万货款也抽不出来,陈姐愁得夜夜失眠,只能抽个时间亲自上门讨个说法。

双方谈判已接近一个小时,茶几上的热茶凉了又换上,陈姐自始至终没有喝上一口。

董事长办公室在员工办公区外面,接待室门一拉上,隔了偌大一片办公区和一条过道,正在办公室内里跟儿子讨论订货采购合同事情的岳平并不清楚这边发生了什么。

虽然这些细枝末节的事情现在完全用不着他直接出面处理,但岳平从经手的文件中可以得知发生的一切,新旧厂里大小事务都逃不过他的眼睛。

年关将至,市场需求迎来新一波高峰,尽管现在丹丹已实现半机械化生产,豆瓣制作工艺传统的人工“翻、晒、露”环节变成由人操纵机器完成,比刚开始至少节省了5倍人工,但依旧远远不够。

更严重的是一线生产线上,已经很难招到年轻人了。丹丹豆瓣700余名员工中,一线工人就占据了6成左右,且大多在40岁以上,大多是本地人,对丹丹也有感情,所以流失率低,其中,资历最老的几位还是创业初期就跟随岳平的老将,但他们的孙孩似乎也不大愿意做这份工作了。

面对工业4.0冲击、客户逐渐刁钻多变的口味和持续上扬的市场行情,传统豆瓣行业不得不做出改变。岳平作为103家郫县豆瓣行业协会会长,对于行业方向的探索,他必须做出表率。迁入新厂时他建立了科研基地,联合西华大学、四川大学、四川省食品发酵研究院、四川省农科院等建立了产学研联盟,其研究成果,包括改进制曲技术、缩短制作时间、去除有害氨基酸的同时,还要保证豆瓣风味更好,他全都拿出来给大家共享。要把郫县豆瓣这个行业蛋糕做大,中间的试错成本,也只能由他来承担。

3

岳平的儿子前两天独自一人驱车3000余公里到新疆,是为寻找优质的原材料供应商,回来后没顾上休息,第二天就早早到公司处理事务。此时他正在岳平办公室里向他汇报这几天行程的收获。

岳平的第一桶金就是因为手上有充足的原材料赚到的,直到现在他都格外重视原料来源。

他记得那是1988年,建厂四年,因找不到销路持续亏损。这一年由于气候不好,川内辣椒普遍减产,整个豆瓣行业极度缺货,提前一年准备的岳平意外成了辣椒大户。有了筹码,他主动找郫县三家集体厂家谈合作时,底气也足了很多。

“我有货,你们有销路,双赢!”

岳平以极低的利润和他们签订了供货合同,他又找信用社贷款8000元,从资中、资阳、绵阳、陕西等地采购辣椒,制成豆瓣后转卖给供销社。年底结完账,竟然有两三万元利润,这是建厂以来第一次赢利。但这完全是一个巧合啊,万一明年没有这样的机会了怎么办?除了激动,岳平心里剩下的全是焦虑。

到了1990年,川内辣椒大获丰收,岳平又回到最初时的窘境。他手握赚来的几万块,销路却越来越窄,到了年底,工人工资都很难发放,合伙人老余老陈相继选择放弃。不止一个朋友劝岳平“别做了吧”,众多说辞中,他记得最清楚的一句是:“解放时地主富农是敌人,赚点钱就够了,不要像以前那样,一夜之间家产被抄没得精光!”

岳平是富农家庭后代,他的父亲不信牛鬼蛇神,受此影响他心境虽然也变得格外豁达,但时代余温留下的后遗症依然会冷不防戳中他。那段时间一直支持他的是妻子。

“不做豆瓣,我这种人又能做什么?难道又要回来种田?现在时代变了,没有什么阶级斗争了,还是做吧,多少算是有了点起色。”岳平对妻子说道。

“你要是决定坚持,我当然会支持你。家里的事你不用操心,想做就做吧。”他听到妻子的回应。

后来豆瓣厂逐渐转好,岳平慢慢摒弃去农户散收辣椒蚕豆的做法,那样质量不可靠来源也不稳定,他与山东、陕西、新疆等外省农场主签订了供货保底合同,这些农场主大多是岳平早年间养蜂时走南闯北结交下的。

以前岳平精神头更好的时候,每年还会带着儿子去外地农户手里收辣椒。他们开着车从一个农场转悠到另一个农场,手里拿着厚厚一沓拟好的合同。

4

岳平的儿子今年43岁,毕业后一直在法院工作,28岁结婚后随儿媳去新加坡留学深造,2003年碰到非典中断学业回到家中,那之后一直在厂里帮衬岳平,分管品控、销售和采购,到现在已近15年。除了儿子,一直在政府上班的女儿,20来年从没过问厂里的事,毋庸置疑,儿子肯定是丹丹的未来接班人。可不管儿子怎么优秀,作为一个父亲,他总是不放心。即便现在厂里事务大多划到了儿子身上,岳平还是没打算退休。

他知道现在退休还太早。

那些行业内的“老滑头”只听他这个行业会长说的话,上千家经销商合作出现问题时也只认他签的字,公司里每一双眼睛都盯着他这位董事长做的决定。

刚刚人事部来找他商讨下一任部门经理选拔情况,尽管他摆了摆手说“你们定吧”,但对方依然要把人选一一列出来让他签字决定。他又接了个行业老板来的电话询问他明年交易会的事情。不管怎么说,自己这张老脸端出来还是能说上几句话的。这样想着,岳平喝了口茶,看向窗外时瞥见墙上挂着的那副“寿”字图,字体偏瘦,写在一张不大的红色宣纸上,没有装裱,时隔两年,颜色已褪成旧旧的淡红色,左下角还题有“廖昌永书”。

岳平想起2015年11月20日,厂里人凑合自己的公历生日办了场丹丹豆瓣30周年庆,请了廖昌永过来唱歌。那张台子就搭在底下空地上,台下密密麻麻摆了三千多张椅子,除了坐着的,站着的也密密匝匝挤了一圈又一圈。郫县公安局听说这事儿,来了不少民警维持秩序,政府是真给面子。

“官商是一家。”做大做小,生意人多少都得跟政府牵上点关系。在这个新园区里,岳平已经记不清接待过多少位来自全国各地的“大角儿”了。他只记得2006年5月20日这天,刚搬进来不久,那天早上9点钟,李春城请了成都市内各个县的书记大概一百来人过来参观,10点钟,成都市长又带了一百来人参观,还有乐队吹吹打打,热闹极了。岳平管这些来参观的人叫“大角儿”。

儿子还年轻,自己完全放手,这么大家业真的就能运转自如?如果出现什么问题,这些“大角儿”还能像现在这样给面子吗?岳平始终放心不下。

换一个角度,做豆瓣做了33年,丹丹就是岳平的生命,如果放下丹丹,他也不知道自己还能做些什么。

如果不做事闲在家中那就只能找邻里聊天。虽然从小跟他们一起长大,但岳平发现他的路与他们渐行渐远,隔阂也越来越深。他们唠叨的那些东家长西家短,或者赶集市挣了一百块的生意,岳平对这些事情毫无兴趣。他很想跟他们聊聊行业内的事情,但他们听不懂,岳平总是说着说着就会变得兴趣索然。时间一长,他就不大愿意参与他们的话题了。

但如果什么都不干,静静坐在家中,脑子会停止运转,身体也不会受指唤,恐怕要变成一块石头慢慢风化。

所以还是要待在公司,用脑筋做事好。但这一年赶一年,身体终归比不上年轻的时候。

岳平记得决定创业时自己还没满四十岁,正是精力最旺盛的时期。这年刚过完国庆,岳平就和另外两个合伙人:老余老陈一起改造厂房。房子是以60元一年的租价跟村里管事谈来的,那是几间废弃的空房,岳平请来泥匠灰工修缮,泥沙还是他一担担从徐艳河里挑回来的。他又从家里搬来一些桌椅板凳,总算是有了办公室的样子。至于技术,是委派老余家老三去鹃城豆瓣厂生产车间学到的。

那时候真是浑身都有使不完的力气。后来年纪大了,62岁以后,岳平感觉身体有些吃不消,糖尿病限制太多,腿上的老风湿也始终不能根治,下午时间他会选择性地来公司,其他时候要么约上三五好友打麻将,要么和老朋友喝喝盖碗茶。

可不管怎么看,他也不想退休。

5

与儿子谈完事情,岳平戴上老花镜在合同上签上名字,他起身上了个厕所,经过接待室时透过没合上的推拉门瞧了一眼,陈姐正捧着一大叠文件一页页翻给面前这位主管看。

丹丹豆瓣现在有一千余家合作经销商,时间最久的还是在创业初期就搭上线的。岳平已经记不得第一位愿意和他合作的经销商名字了,但他记得那是1989年,他独自一人接下厂子,刚靠着辣椒赚了第一桶金,又面临着销路无门的困境,他只能去参加糖酒会。

那是成都的一个糖酒会。岳平见到这位大连经销商时,他刚从火车北站下车,往酒店走时无意间看到了岳平摆在雁门酒厂摊位上的豆瓣,那一片酱脂香味在酒香中显得突兀又特别。这是他第一次见到豆瓣,大连所有超市都没有贩卖豆瓣,把这批货带回去说不定可以独辟蹊径,在市场上获得好反馈。他从兜里掏出一张名片,扔给了面前这位正在给他介绍豆瓣做法的四川老板。

“我就住旁边酒店,你晚些时候再来找我吧!”

扔下这句话,这位大连经销商就走了。等岳平认清上面书写的内容,才得知这是一位在大连开大型超市的老板。这可能是打开大连市场的敲门砖。岳平把名片揣进兜里,时间还早,他打算吃过晚饭再去找他。

岳平赶到酒店时,门口已排起了十几人小队,一问全是做豆瓣的。岳平想过有竞争对手,但没想到有这么多。看了看门口还在陆续进来排队的人,他心里一紧,随即跟一起来的朋友讨论起谈判方案。

“现在豆瓣的国家配发价是9角6分5,我可以把后面的零头给他压了。现在是需方市场,再看看对方有什么要求吧。”岳平想了想说道。

等到这位老板回来已是晚上十点,岳平看了看身后,粗略数了数,大概有二十来人,三十余人排起的长龙把酒店过道挤得水泄不通。

轮到岳平,没有多余寒暄,“我没买过豆瓣,大连超市也没有,如果你价格合适,可以货到付款,我就拿你四吨货回去试试。”岳平听到面前的人说。

谈判过程超乎想象的顺利,岳平当即用9角一斤的价格与他签了四吨豆瓣的合同。

对方很守信用,豆瓣发过去十来天后岳平就收到了货款,但他也听到了那边会计的回信儿:豆瓣好吃,但是外省人吃得少,卖得也不多。

岳平想办法在外包装印上传统川菜如麻婆豆腐、回锅肉的做法,还找了一名厨师,亲自带着厨师到省外餐厅传授使用方法。

既然川内市场打不开,那就尝试做做外地市场吧。第二年,岳平听从朋友建议叫上老余家四儿子去康定、泸定、甘孜等地开设批发部,搭配烟酒杂物一起售卖豆瓣。虽然没赚钱,但有了批发部作为过渡,好歹豆瓣厂存活了下来。

6

处理完公司的事情已是12点半,岳平带着保温杯下了楼。吃饭的地方是附近常去的一家川菜馆,老板娘娴熟地给他安排好菜单便拿走他带来的黑米饭。岳平是这镇上最早搬进来的企业,他过来的时候,周边还是一片农田。他这张脸在安德镇辨识度太高,街面上遇见的人几乎都会脱口而出一声“岳总”。

今天下午岳平不想打麻将,他约了一位重要的人。

见到高志祥时,他正在一个茶楼里喝盖碗茶。

岳平对这位虚岁90的老人一直很敬重,称呼他为“高老先生”,他是丹丹豆瓣初始团队里唯一一位知识分子。

岳平记得那是1992年,通过频繁参加糖酒会、不断在外地设立批发部,外省人逐步接受了豆瓣的口味和做法,丹丹豆瓣初具规模,这一年也有了上百万的大订单,厂里建议请一位文化人在宣传包装上把把关,于是他认识了高志祥——一位上过山下过乡的右派教书匠,地地道道的老知青。

岳平最佩服的是高志祥的头脑,如果没有他,或许现在丹丹豆瓣也不是这个品牌了。

当时郫县豆瓣大小总共有几十家,注册商标的也就几家大型集体企业,高志祥来之后建议岳平可以注册一个品牌,便于对外文化输出。这天上午,岳平把厂里骨干分子全都聚集在办公室里,你一言我一句半天商量不出结果。郫县别名鹃城,大家起的名字大多带“鹃”字,鹃城旗下几个子品牌全部沿用了“鹃”字,岳平想跳出这个怪圈。

“不如,就叫‘丹丹’?豆瓣本来颜色就鲜艳,‘山丹丹花开红艳艳’,丹丹代表企业红红火火。反正我们郫县也叫杜鹃城,杜鹃花别名不就是山丹丹花嘛!”高志祥在一片静默中突然说道。

“丹丹这名儿好,好听!”

“对,也好记!”

“就丹丹呗!”

丹丹这名儿一出,当即获得所有人赞同。当天下午,岳平跑了趟工商局,花一百块钱注册了丹丹郫县豆瓣品牌。之后数十载,高老先生带着岳平走南闯北,丹丹大部分对外文化输出也出自他之手。从长江流域走到黄河流域,在山东、云南、山西、宁夏、青海、西藏、新疆等地,小卖部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

真正开始走回四川是2004年,这一年丹丹豆瓣被评为“四川省闻名商标”,次年达到上亿的销售额。

2006年迁入新厂后不久,高志祥又建议岳平申请HACCP、ISO9000认证,取得自营出口权后,丹丹豆瓣走上了美国、英国、韩国、日本、法国、加拿大、俄罗斯、澳大利亚、马来西亚等国家的食品展。

岳平喜欢跟高志祥喝茶聊天,有时候会谈谈现在的生意,拉拉家常,有时候也会聊起以前的趣事。今天高老先生问起了新工厂的事儿。

作为一个传统行业,郫县豆瓣生产环节一直离机械太远。岳平知道时代在变,传统的手作方式效率太低,早就跟不上发展,尽管现在年产量6万余吨,但还是满足不了市场需求。变革道路上很多时候他不得不做出妥协,他记得刚开始包装都是用酒精灯烧红的钢锯条,靠手绷着塑料袋两边封口,露天晒场尽管夜夜有人值守,但还是会不小心淋到雨。现在,封口机已变成了自动机械,晒场也变成了靠紫外线照射的透明大棚。但所有这些,还是远远不够。

“前两天土地证拿到了,今年开始动土修房子,快的话下半年应该能完工。”岳平谈起了新厂筹备近况。

去年岳平投入5000万元,打算建一座全机械化占地100亩新厂,除了做豆瓣,还会生产火锅底料、夹馍酱等。前期投入虽然大,总体来说比现在半自动化生产更省效率也更高。既然招不到工人,那就全部用机器代替,只要能保证郫县豆瓣风味不变,这些改变也不是“忘了祖宗”。

岳平想着到了高志祥的年纪,兴许可以考虑考虑退休的事情。

7

下午五点左右,岳平起身和高志祥告别,他先驱车把对方送到住处,然后一路向东,上了安塘路。

这条路修得很好,毗邻徐艳河的关系,路面下头被设计成拱形结构以便排水,除去两边放水的沟渠,光路面就有九米宽。路原本是一条窄窄的乡间土路,泥巴筑成,坑洼不平,一遇下雨,徐艳河里的水泛上来,地势低的路段就有可能被淹没。往村内输送原材料,往外面运输豆瓣,这条路都是必经之路。早年间,岳平吃尽了它的苦头,即便随时都在用砂夹石修修补补,也抵不过大雨冲刷,1994年7月岳平还在这条路上翻了车,损失了一半东风卡车辣椒。直到2008年,岳平厂里东西越卖越多,对交通需求越来越大,他决定把这条路与农村机耕道连上,修成漂亮通畅的水泥公路。岳平已经不记得修这条一公里多的路花了多少钱,也不记得用了多长时间,后来政府出资把这条路前后延长了许多,现在的安塘路漂亮又平整。

岳平还是住在离镇上四五远公里的安陵村,集体经济时代这里以生产队划分区域,老余就住在岳平家旁边,老陈住的稍远,中间隔着一条徐艳河。

老余今年76岁,老陈最小,比岳平还要小上三岁。他们仨一起建立了豆瓣厂,但最后只有岳平一个人坚持了下来。

岳平记得1984年那个秋天,在镇上大街偶遇侄儿时他正和养蜂时结下的好友闲逛,准备看场电影。他们原本是为合伙投资做曲酒而来,但资金投入太大只能放弃。

闲聊起这件事情,在鹃城豆瓣厂上班的侄儿建议做豆瓣。他拉着他们进了附近一家茶馆,在茶桌对面细细给他们算账分析。岳平虽然听不懂里面的弯弯绕绕,但他却记住了侄儿那句“一天随便挣三十块。”

本来是板上钉钉的事情,几天后其他几家人却扭捏着变了卦,岳平再三追问才得知原来是家庭阻挠。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创业也有风险,岳平不再多言,但他还是要寻找合伙人,他想到了同一个生产队的老余。

老余家人丁兴旺,生活压力大,跟他一样想每天“赚十块钱”。岳平找到老余时,他正在土地上做工。他跟老余说明来意后,老余丢下锄头便找了一趟老陈。几天后,三家人再次碰头。商量过后,他们决定各出1200元作为启动资金,种完麦子就开工。那天晚上,他们聚在岳平屋里大喝了一场,谈及豆瓣厂的未来个个摩拳擦掌,满脸红光。

满屋酒气和昏黄的光线中,岳平觉得或许结束养蜂之路是个正确的选择,那活儿靠天吃饭,一年到头也跟家里人碰不上面。儿子女儿十来岁年纪,正是花钱的时候。他迫切想要稳定,想要更好的生活,或许靠着做豆瓣送孩子读书是不错的出路。

可豆瓣做出来却没人买。持续两年亏损后,老余想了个办法:三家人轮流经营一年,既可节省开支,保不准还能寻到一条好出路。

那天上午,岳平把老余老陈叫到办公室,在三张纸条上写上数字,揉成团混到一块,示意他们挨个拿一个。抓阄全看天意,做不得假也很公平,岳平把手里纸团翻开,上面写了一个“3”,和老余老陈对过数字后又把纸条揉成一团。

岳平什么也没想,经营顺序在他看来并不重要,他在意的是亏损的钱。这个项目由他发起,两年来持续亏损一千来元,虽然不多,但他内心有愧,他琢磨着要把这个亏损补正,算是给另外两位合伙人一个交代。回家跟妻子处理完手头事情,他重新挑起蜂箱,去外省漂泊。养蜂总比待在家中什么都不做要好,出去转转说不定还能看到机会。

岳平走过简阳、资阳、甘孜等地,每到一个地方,他就将豆瓣放进别人的小卖部售卖。那一年的好气候让岳平赚到2000余元,他拿出一千元补正了厂里的亏空,尽管这年老余经营的豆瓣厂依旧亏损,但他终于松了一口气。

现在逢年过节岳平依然会约上老余老陈一起吃饭聊天,他们的子女也大多在岳平厂里做事。

8

车子刚到院子,两条马犬就冲出了门。岳平取出车内中午打包的剩菜,里面有一份红糖糍粑,他沾不得糖,但她老伴儿好这一口。

房子是后来翻修的,从以前的木头房子变成了现在的砖瓦房,改造后岳平从来不曾为这房子做过任何装修,也没有摆放奇珍古玩。“大厦千间,夜眠八尺。”他觉得,房屋只要能睡觉,日子只要能过就行了,就连摆在办公室内那些“充门面”的东西都是些不值钱的“假古董”。

进屋时老伴儿还在厨房忙碌,墙角堆着脆生生的青菜,根部还夹带着泥巴。这些都产自自家土地,岳平喜欢吃自己田里种出来的蔬菜,不含转基因还好吃。他把早上带走的玻璃杯和打包的饭菜放到桌上,转身进厨房米缸里捞了一把米,撒给了院子里的鸡。这十来只鸡是老伴儿年初从市场买回的土鸡仔,养了一年,即将成为年夜饭上的好材料。

吃过晚饭已近7点,岳平换上一双棉鞋,带上桌子上的保温杯,喊了声还在厨房收拾的老伴儿,两人结伴出了门。即便是出差在外,岳平这饭后散步30分钟的习惯还是改不了,几十年下来,连老伴儿也被他影响。除了老伴儿,他那一群老牌友也被他带得戒烟戒通宵,一圈下来,他们这群打牌的竟成了茶馆里年纪最大、散的最早的一群人。

“今天去市场给你买了件羽绒服,哟,你没看到店里都开始挂春装了!”岳平听到老伴儿在身边碎碎念,他记得去年本命年,老伴儿给自己添了一套红色保暖衣,即便现在丹丹做成了郫县豆瓣龙头企业,她依然改不了在季节交替时添置衣物的习惯。

晚上躺在床上的时候已近晚上十点,岳平想起了今天来采访自己的那位观察员。这小女娃子可真拗,都来了两次。送她走的时候,光顾着跟她聊天,出小巷子上马路的时候还差点闯了红灯。

“现在年轻人可真有活力,可惜啊,一线想找个年轻人是越来越难了。”岳平叹了口气。

现在郫县有103家豆瓣企业,丹丹不论在规模还是税收上都排第一。以前是怕东西卖不出去,现在是担心跟不上时代变化,担心找不到工人。人力在20年内恐怕都是大问题,传统行业也必须适应工业化的节奏,还好新厂快建好了。

岳平翻了个身,旁边老伴儿已入睡。岳平摊开手掌,揉了揉指关节。

丹丹就是生命,左手一半是它,右手这半是老伴儿。趁脑子转得清醒,再干个几年走不动了,就完全交给儿子,“让有人的地方,就有丹丹豆瓣”,这个愿望就让后人去实现吧。把一个小作坊发展成川内最大的民营企业之一,这辈子虽然不算特别成功,也没什么遗憾了。到时候当个不管事的闲人,跟老伴儿种种地养养鸡,这样看起来,也挺不错。

岳平这样想着,摁灭了灯,闭眼沉沉睡去。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从小作坊到豆瓣酱龙头,丹丹创始人创业33年后说他还有未竟的功业

把一个小作坊发展成川内最大的民营企业之一,这辈子虽然不算特别成功,也没什么遗憾了。

作者:观察员 彭祥萍

33年前,岳平创建了丹丹郫县豆瓣,那时候丹丹还只是一个由村上废弃土地、空房围成的40亩左右的小作坊,面临着持续亏损、销路无门的困境。如今,丹丹豆瓣已发展成年产量6万余吨、产值5亿元的郫县豆瓣行业龙头企业,一年上交给国家的税收达3千万元。但72岁的岳平始终放心不下,他有未竟的功业,还有太多焦虑的问题。

丹丹郫县豆瓣创始人岳平 图片来源:观察家

1

岳平醒来的时候外边天还没亮,他拿过柜子上的手机,屏幕上显示5点58分。今天是2018年1月17日,“三九”最后一天。即便是一年中最冷的天气,岳平也坚持6点左右起床,这个习惯从他三十余岁外出养蜂时养成,一直未曾改变。

简单洗漱后,岳平找出发油,将头发往后倒梳,一头花白的头发被他篦得油光发亮。

早餐是黑米混合大米做成的主食,两道家常小菜,一道白水煮凤尾。岳平以前早上最喜欢吃馒头面条,加了肉绍子的面条他可以吃一大碗,配上大白馒头,一上午都能精神抖擞地干活。直到前些年被查出糖尿病,他不得不在饮食上加以控制。

饮食单是儿媳在北京一位糖尿病专家那儿得来的,单子上罗列出来的食物寡然无味,黑米也远不及大米饭细腻,普通肉类热量过高,鸡鱼也因此成了饭桌上的“常客”。还好有一口结实的好牙,就算是口水鸡这样硬朗的地道川菜,他也能吃得津津有味。

吃过早饭,他拿起桌上一只用塑料袋罩着的紫色玻璃杯,里面装着老伴儿盛好的黑米饭,外面天色已隐隐发亮,岳平准备出门。

车子是一辆黑色迈巴赫,昨晚刚下过霜,车身上结了层薄薄的冰。他在里裤裤兜里找出一块奶白色帆布,里面裹着把车钥匙。对于这辆车,岳平谈不上特别喜欢,在他眼里,车子就是用来代步的工具,连他1997年拿到的驾照都是在汶川花钱买来的。2015年,郫县豆瓣协会里的人建议他换辆好一点的车,“适合出席正式场合”,看看陪了自己18年的夏利,岳平也觉得是该换换了,他听取儿子的意见选了这辆车。

岳平喜欢自己开车,在踩油门刹车、起步倒车的时候,他觉得脑子越来越清晰,但这只限于日常在郫县的路程。出了郫县,他要找一名司机,因为不识路,也用不惯手机上的地图。他喜欢用脑子里的地图,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老郫县人,这里的大街小巷他熟得不能再熟。

巡视完老厂再驱车到新厂时已过八点,新厂位于郫县川菜产业园区内,占地70余亩,具体迁进来的日子他记不太清,只记得把这片原是蔬菜大棚的地方改造成现在的工厂前后花了大半年时间,2006年刚过清明,园区建好后搬过来时连鞭炮也没放一个。

岳平沿着园区转了圈,时候尚早,他只见到稀稀落落几个生产线上的工人。他不知道的是,此时,一位合作的经销商也正朝着园区方向赶来。

2

一个月以来,陈姐的手机已连续被手底下的分销商挨个儿打了个遍,她的微信每天都能收到几十来条信息,内容别无二致:

“老板,我的货什么时候发?”

几番应付下来依旧不能解决,对方耐心全失,语气从刚开始的客套拘谨变得粗暴直接:

“那你把我那两千块货款还给我吧,这都还等着过年呢,不发货是几个意思?”

观察家到达丹丹豆瓣办公接待室时,陈姐正把手机微信里的催货语音一条条翻给面前这位主管听。

两周前,正值四川新一轮寒潮来临,郫县上空罕见地飘起了小雪,陈姐派去仓库接货的工人6点就到达约定地点,他们笼着手站在拉起的卷叶门前一直等到中午,也没等到丹丹开过去的送货车。

被手机里语气不善的信息轮番轰炸,自己事先压进来的几十万货款也抽不出来,陈姐愁得夜夜失眠,只能抽个时间亲自上门讨个说法。

双方谈判已接近一个小时,茶几上的热茶凉了又换上,陈姐自始至终没有喝上一口。

董事长办公室在员工办公区外面,接待室门一拉上,隔了偌大一片办公区和一条过道,正在办公室内里跟儿子讨论订货采购合同事情的岳平并不清楚这边发生了什么。

虽然这些细枝末节的事情现在完全用不着他直接出面处理,但岳平从经手的文件中可以得知发生的一切,新旧厂里大小事务都逃不过他的眼睛。

年关将至,市场需求迎来新一波高峰,尽管现在丹丹已实现半机械化生产,豆瓣制作工艺传统的人工“翻、晒、露”环节变成由人操纵机器完成,比刚开始至少节省了5倍人工,但依旧远远不够。

更严重的是一线生产线上,已经很难招到年轻人了。丹丹豆瓣700余名员工中,一线工人就占据了6成左右,且大多在40岁以上,大多是本地人,对丹丹也有感情,所以流失率低,其中,资历最老的几位还是创业初期就跟随岳平的老将,但他们的孙孩似乎也不大愿意做这份工作了。

面对工业4.0冲击、客户逐渐刁钻多变的口味和持续上扬的市场行情,传统豆瓣行业不得不做出改变。岳平作为103家郫县豆瓣行业协会会长,对于行业方向的探索,他必须做出表率。迁入新厂时他建立了科研基地,联合西华大学、四川大学、四川省食品发酵研究院、四川省农科院等建立了产学研联盟,其研究成果,包括改进制曲技术、缩短制作时间、去除有害氨基酸的同时,还要保证豆瓣风味更好,他全都拿出来给大家共享。要把郫县豆瓣这个行业蛋糕做大,中间的试错成本,也只能由他来承担。

3

岳平的儿子前两天独自一人驱车3000余公里到新疆,是为寻找优质的原材料供应商,回来后没顾上休息,第二天就早早到公司处理事务。此时他正在岳平办公室里向他汇报这几天行程的收获。

岳平的第一桶金就是因为手上有充足的原材料赚到的,直到现在他都格外重视原料来源。

他记得那是1988年,建厂四年,因找不到销路持续亏损。这一年由于气候不好,川内辣椒普遍减产,整个豆瓣行业极度缺货,提前一年准备的岳平意外成了辣椒大户。有了筹码,他主动找郫县三家集体厂家谈合作时,底气也足了很多。

“我有货,你们有销路,双赢!”

岳平以极低的利润和他们签订了供货合同,他又找信用社贷款8000元,从资中、资阳、绵阳、陕西等地采购辣椒,制成豆瓣后转卖给供销社。年底结完账,竟然有两三万元利润,这是建厂以来第一次赢利。但这完全是一个巧合啊,万一明年没有这样的机会了怎么办?除了激动,岳平心里剩下的全是焦虑。

到了1990年,川内辣椒大获丰收,岳平又回到最初时的窘境。他手握赚来的几万块,销路却越来越窄,到了年底,工人工资都很难发放,合伙人老余老陈相继选择放弃。不止一个朋友劝岳平“别做了吧”,众多说辞中,他记得最清楚的一句是:“解放时地主富农是敌人,赚点钱就够了,不要像以前那样,一夜之间家产被抄没得精光!”

岳平是富农家庭后代,他的父亲不信牛鬼蛇神,受此影响他心境虽然也变得格外豁达,但时代余温留下的后遗症依然会冷不防戳中他。那段时间一直支持他的是妻子。

“不做豆瓣,我这种人又能做什么?难道又要回来种田?现在时代变了,没有什么阶级斗争了,还是做吧,多少算是有了点起色。”岳平对妻子说道。

“你要是决定坚持,我当然会支持你。家里的事你不用操心,想做就做吧。”他听到妻子的回应。

后来豆瓣厂逐渐转好,岳平慢慢摒弃去农户散收辣椒蚕豆的做法,那样质量不可靠来源也不稳定,他与山东、陕西、新疆等外省农场主签订了供货保底合同,这些农场主大多是岳平早年间养蜂时走南闯北结交下的。

以前岳平精神头更好的时候,每年还会带着儿子去外地农户手里收辣椒。他们开着车从一个农场转悠到另一个农场,手里拿着厚厚一沓拟好的合同。

4

岳平的儿子今年43岁,毕业后一直在法院工作,28岁结婚后随儿媳去新加坡留学深造,2003年碰到非典中断学业回到家中,那之后一直在厂里帮衬岳平,分管品控、销售和采购,到现在已近15年。除了儿子,一直在政府上班的女儿,20来年从没过问厂里的事,毋庸置疑,儿子肯定是丹丹的未来接班人。可不管儿子怎么优秀,作为一个父亲,他总是不放心。即便现在厂里事务大多划到了儿子身上,岳平还是没打算退休。

他知道现在退休还太早。

那些行业内的“老滑头”只听他这个行业会长说的话,上千家经销商合作出现问题时也只认他签的字,公司里每一双眼睛都盯着他这位董事长做的决定。

刚刚人事部来找他商讨下一任部门经理选拔情况,尽管他摆了摆手说“你们定吧”,但对方依然要把人选一一列出来让他签字决定。他又接了个行业老板来的电话询问他明年交易会的事情。不管怎么说,自己这张老脸端出来还是能说上几句话的。这样想着,岳平喝了口茶,看向窗外时瞥见墙上挂着的那副“寿”字图,字体偏瘦,写在一张不大的红色宣纸上,没有装裱,时隔两年,颜色已褪成旧旧的淡红色,左下角还题有“廖昌永书”。

岳平想起2015年11月20日,厂里人凑合自己的公历生日办了场丹丹豆瓣30周年庆,请了廖昌永过来唱歌。那张台子就搭在底下空地上,台下密密麻麻摆了三千多张椅子,除了坐着的,站着的也密密匝匝挤了一圈又一圈。郫县公安局听说这事儿,来了不少民警维持秩序,政府是真给面子。

“官商是一家。”做大做小,生意人多少都得跟政府牵上点关系。在这个新园区里,岳平已经记不清接待过多少位来自全国各地的“大角儿”了。他只记得2006年5月20日这天,刚搬进来不久,那天早上9点钟,李春城请了成都市内各个县的书记大概一百来人过来参观,10点钟,成都市长又带了一百来人参观,还有乐队吹吹打打,热闹极了。岳平管这些来参观的人叫“大角儿”。

儿子还年轻,自己完全放手,这么大家业真的就能运转自如?如果出现什么问题,这些“大角儿”还能像现在这样给面子吗?岳平始终放心不下。

换一个角度,做豆瓣做了33年,丹丹就是岳平的生命,如果放下丹丹,他也不知道自己还能做些什么。

如果不做事闲在家中那就只能找邻里聊天。虽然从小跟他们一起长大,但岳平发现他的路与他们渐行渐远,隔阂也越来越深。他们唠叨的那些东家长西家短,或者赶集市挣了一百块的生意,岳平对这些事情毫无兴趣。他很想跟他们聊聊行业内的事情,但他们听不懂,岳平总是说着说着就会变得兴趣索然。时间一长,他就不大愿意参与他们的话题了。

但如果什么都不干,静静坐在家中,脑子会停止运转,身体也不会受指唤,恐怕要变成一块石头慢慢风化。

所以还是要待在公司,用脑筋做事好。但这一年赶一年,身体终归比不上年轻的时候。

岳平记得决定创业时自己还没满四十岁,正是精力最旺盛的时期。这年刚过完国庆,岳平就和另外两个合伙人:老余老陈一起改造厂房。房子是以60元一年的租价跟村里管事谈来的,那是几间废弃的空房,岳平请来泥匠灰工修缮,泥沙还是他一担担从徐艳河里挑回来的。他又从家里搬来一些桌椅板凳,总算是有了办公室的样子。至于技术,是委派老余家老三去鹃城豆瓣厂生产车间学到的。

那时候真是浑身都有使不完的力气。后来年纪大了,62岁以后,岳平感觉身体有些吃不消,糖尿病限制太多,腿上的老风湿也始终不能根治,下午时间他会选择性地来公司,其他时候要么约上三五好友打麻将,要么和老朋友喝喝盖碗茶。

可不管怎么看,他也不想退休。

5

与儿子谈完事情,岳平戴上老花镜在合同上签上名字,他起身上了个厕所,经过接待室时透过没合上的推拉门瞧了一眼,陈姐正捧着一大叠文件一页页翻给面前这位主管看。

丹丹豆瓣现在有一千余家合作经销商,时间最久的还是在创业初期就搭上线的。岳平已经记不得第一位愿意和他合作的经销商名字了,但他记得那是1989年,他独自一人接下厂子,刚靠着辣椒赚了第一桶金,又面临着销路无门的困境,他只能去参加糖酒会。

那是成都的一个糖酒会。岳平见到这位大连经销商时,他刚从火车北站下车,往酒店走时无意间看到了岳平摆在雁门酒厂摊位上的豆瓣,那一片酱脂香味在酒香中显得突兀又特别。这是他第一次见到豆瓣,大连所有超市都没有贩卖豆瓣,把这批货带回去说不定可以独辟蹊径,在市场上获得好反馈。他从兜里掏出一张名片,扔给了面前这位正在给他介绍豆瓣做法的四川老板。

“我就住旁边酒店,你晚些时候再来找我吧!”

扔下这句话,这位大连经销商就走了。等岳平认清上面书写的内容,才得知这是一位在大连开大型超市的老板。这可能是打开大连市场的敲门砖。岳平把名片揣进兜里,时间还早,他打算吃过晚饭再去找他。

岳平赶到酒店时,门口已排起了十几人小队,一问全是做豆瓣的。岳平想过有竞争对手,但没想到有这么多。看了看门口还在陆续进来排队的人,他心里一紧,随即跟一起来的朋友讨论起谈判方案。

“现在豆瓣的国家配发价是9角6分5,我可以把后面的零头给他压了。现在是需方市场,再看看对方有什么要求吧。”岳平想了想说道。

等到这位老板回来已是晚上十点,岳平看了看身后,粗略数了数,大概有二十来人,三十余人排起的长龙把酒店过道挤得水泄不通。

轮到岳平,没有多余寒暄,“我没买过豆瓣,大连超市也没有,如果你价格合适,可以货到付款,我就拿你四吨货回去试试。”岳平听到面前的人说。

谈判过程超乎想象的顺利,岳平当即用9角一斤的价格与他签了四吨豆瓣的合同。

对方很守信用,豆瓣发过去十来天后岳平就收到了货款,但他也听到了那边会计的回信儿:豆瓣好吃,但是外省人吃得少,卖得也不多。

岳平想办法在外包装印上传统川菜如麻婆豆腐、回锅肉的做法,还找了一名厨师,亲自带着厨师到省外餐厅传授使用方法。

既然川内市场打不开,那就尝试做做外地市场吧。第二年,岳平听从朋友建议叫上老余家四儿子去康定、泸定、甘孜等地开设批发部,搭配烟酒杂物一起售卖豆瓣。虽然没赚钱,但有了批发部作为过渡,好歹豆瓣厂存活了下来。

6

处理完公司的事情已是12点半,岳平带着保温杯下了楼。吃饭的地方是附近常去的一家川菜馆,老板娘娴熟地给他安排好菜单便拿走他带来的黑米饭。岳平是这镇上最早搬进来的企业,他过来的时候,周边还是一片农田。他这张脸在安德镇辨识度太高,街面上遇见的人几乎都会脱口而出一声“岳总”。

今天下午岳平不想打麻将,他约了一位重要的人。

见到高志祥时,他正在一个茶楼里喝盖碗茶。

岳平对这位虚岁90的老人一直很敬重,称呼他为“高老先生”,他是丹丹豆瓣初始团队里唯一一位知识分子。

岳平记得那是1992年,通过频繁参加糖酒会、不断在外地设立批发部,外省人逐步接受了豆瓣的口味和做法,丹丹豆瓣初具规模,这一年也有了上百万的大订单,厂里建议请一位文化人在宣传包装上把把关,于是他认识了高志祥——一位上过山下过乡的右派教书匠,地地道道的老知青。

岳平最佩服的是高志祥的头脑,如果没有他,或许现在丹丹豆瓣也不是这个品牌了。

当时郫县豆瓣大小总共有几十家,注册商标的也就几家大型集体企业,高志祥来之后建议岳平可以注册一个品牌,便于对外文化输出。这天上午,岳平把厂里骨干分子全都聚集在办公室里,你一言我一句半天商量不出结果。郫县别名鹃城,大家起的名字大多带“鹃”字,鹃城旗下几个子品牌全部沿用了“鹃”字,岳平想跳出这个怪圈。

“不如,就叫‘丹丹’?豆瓣本来颜色就鲜艳,‘山丹丹花开红艳艳’,丹丹代表企业红红火火。反正我们郫县也叫杜鹃城,杜鹃花别名不就是山丹丹花嘛!”高志祥在一片静默中突然说道。

“丹丹这名儿好,好听!”

“对,也好记!”

“就丹丹呗!”

丹丹这名儿一出,当即获得所有人赞同。当天下午,岳平跑了趟工商局,花一百块钱注册了丹丹郫县豆瓣品牌。之后数十载,高老先生带着岳平走南闯北,丹丹大部分对外文化输出也出自他之手。从长江流域走到黄河流域,在山东、云南、山西、宁夏、青海、西藏、新疆等地,小卖部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

真正开始走回四川是2004年,这一年丹丹豆瓣被评为“四川省闻名商标”,次年达到上亿的销售额。

2006年迁入新厂后不久,高志祥又建议岳平申请HACCP、ISO9000认证,取得自营出口权后,丹丹豆瓣走上了美国、英国、韩国、日本、法国、加拿大、俄罗斯、澳大利亚、马来西亚等国家的食品展。

岳平喜欢跟高志祥喝茶聊天,有时候会谈谈现在的生意,拉拉家常,有时候也会聊起以前的趣事。今天高老先生问起了新工厂的事儿。

作为一个传统行业,郫县豆瓣生产环节一直离机械太远。岳平知道时代在变,传统的手作方式效率太低,早就跟不上发展,尽管现在年产量6万余吨,但还是满足不了市场需求。变革道路上很多时候他不得不做出妥协,他记得刚开始包装都是用酒精灯烧红的钢锯条,靠手绷着塑料袋两边封口,露天晒场尽管夜夜有人值守,但还是会不小心淋到雨。现在,封口机已变成了自动机械,晒场也变成了靠紫外线照射的透明大棚。但所有这些,还是远远不够。

“前两天土地证拿到了,今年开始动土修房子,快的话下半年应该能完工。”岳平谈起了新厂筹备近况。

去年岳平投入5000万元,打算建一座全机械化占地100亩新厂,除了做豆瓣,还会生产火锅底料、夹馍酱等。前期投入虽然大,总体来说比现在半自动化生产更省效率也更高。既然招不到工人,那就全部用机器代替,只要能保证郫县豆瓣风味不变,这些改变也不是“忘了祖宗”。

岳平想着到了高志祥的年纪,兴许可以考虑考虑退休的事情。

7

下午五点左右,岳平起身和高志祥告别,他先驱车把对方送到住处,然后一路向东,上了安塘路。

这条路修得很好,毗邻徐艳河的关系,路面下头被设计成拱形结构以便排水,除去两边放水的沟渠,光路面就有九米宽。路原本是一条窄窄的乡间土路,泥巴筑成,坑洼不平,一遇下雨,徐艳河里的水泛上来,地势低的路段就有可能被淹没。往村内输送原材料,往外面运输豆瓣,这条路都是必经之路。早年间,岳平吃尽了它的苦头,即便随时都在用砂夹石修修补补,也抵不过大雨冲刷,1994年7月岳平还在这条路上翻了车,损失了一半东风卡车辣椒。直到2008年,岳平厂里东西越卖越多,对交通需求越来越大,他决定把这条路与农村机耕道连上,修成漂亮通畅的水泥公路。岳平已经不记得修这条一公里多的路花了多少钱,也不记得用了多长时间,后来政府出资把这条路前后延长了许多,现在的安塘路漂亮又平整。

岳平还是住在离镇上四五远公里的安陵村,集体经济时代这里以生产队划分区域,老余就住在岳平家旁边,老陈住的稍远,中间隔着一条徐艳河。

老余今年76岁,老陈最小,比岳平还要小上三岁。他们仨一起建立了豆瓣厂,但最后只有岳平一个人坚持了下来。

岳平记得1984年那个秋天,在镇上大街偶遇侄儿时他正和养蜂时结下的好友闲逛,准备看场电影。他们原本是为合伙投资做曲酒而来,但资金投入太大只能放弃。

闲聊起这件事情,在鹃城豆瓣厂上班的侄儿建议做豆瓣。他拉着他们进了附近一家茶馆,在茶桌对面细细给他们算账分析。岳平虽然听不懂里面的弯弯绕绕,但他却记住了侄儿那句“一天随便挣三十块。”

本来是板上钉钉的事情,几天后其他几家人却扭捏着变了卦,岳平再三追问才得知原来是家庭阻挠。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创业也有风险,岳平不再多言,但他还是要寻找合伙人,他想到了同一个生产队的老余。

老余家人丁兴旺,生活压力大,跟他一样想每天“赚十块钱”。岳平找到老余时,他正在土地上做工。他跟老余说明来意后,老余丢下锄头便找了一趟老陈。几天后,三家人再次碰头。商量过后,他们决定各出1200元作为启动资金,种完麦子就开工。那天晚上,他们聚在岳平屋里大喝了一场,谈及豆瓣厂的未来个个摩拳擦掌,满脸红光。

满屋酒气和昏黄的光线中,岳平觉得或许结束养蜂之路是个正确的选择,那活儿靠天吃饭,一年到头也跟家里人碰不上面。儿子女儿十来岁年纪,正是花钱的时候。他迫切想要稳定,想要更好的生活,或许靠着做豆瓣送孩子读书是不错的出路。

可豆瓣做出来却没人买。持续两年亏损后,老余想了个办法:三家人轮流经营一年,既可节省开支,保不准还能寻到一条好出路。

那天上午,岳平把老余老陈叫到办公室,在三张纸条上写上数字,揉成团混到一块,示意他们挨个拿一个。抓阄全看天意,做不得假也很公平,岳平把手里纸团翻开,上面写了一个“3”,和老余老陈对过数字后又把纸条揉成一团。

岳平什么也没想,经营顺序在他看来并不重要,他在意的是亏损的钱。这个项目由他发起,两年来持续亏损一千来元,虽然不多,但他内心有愧,他琢磨着要把这个亏损补正,算是给另外两位合伙人一个交代。回家跟妻子处理完手头事情,他重新挑起蜂箱,去外省漂泊。养蜂总比待在家中什么都不做要好,出去转转说不定还能看到机会。

岳平走过简阳、资阳、甘孜等地,每到一个地方,他就将豆瓣放进别人的小卖部售卖。那一年的好气候让岳平赚到2000余元,他拿出一千元补正了厂里的亏空,尽管这年老余经营的豆瓣厂依旧亏损,但他终于松了一口气。

现在逢年过节岳平依然会约上老余老陈一起吃饭聊天,他们的子女也大多在岳平厂里做事。

8

车子刚到院子,两条马犬就冲出了门。岳平取出车内中午打包的剩菜,里面有一份红糖糍粑,他沾不得糖,但她老伴儿好这一口。

房子是后来翻修的,从以前的木头房子变成了现在的砖瓦房,改造后岳平从来不曾为这房子做过任何装修,也没有摆放奇珍古玩。“大厦千间,夜眠八尺。”他觉得,房屋只要能睡觉,日子只要能过就行了,就连摆在办公室内那些“充门面”的东西都是些不值钱的“假古董”。

进屋时老伴儿还在厨房忙碌,墙角堆着脆生生的青菜,根部还夹带着泥巴。这些都产自自家土地,岳平喜欢吃自己田里种出来的蔬菜,不含转基因还好吃。他把早上带走的玻璃杯和打包的饭菜放到桌上,转身进厨房米缸里捞了一把米,撒给了院子里的鸡。这十来只鸡是老伴儿年初从市场买回的土鸡仔,养了一年,即将成为年夜饭上的好材料。

吃过晚饭已近7点,岳平换上一双棉鞋,带上桌子上的保温杯,喊了声还在厨房收拾的老伴儿,两人结伴出了门。即便是出差在外,岳平这饭后散步30分钟的习惯还是改不了,几十年下来,连老伴儿也被他影响。除了老伴儿,他那一群老牌友也被他带得戒烟戒通宵,一圈下来,他们这群打牌的竟成了茶馆里年纪最大、散的最早的一群人。

“今天去市场给你买了件羽绒服,哟,你没看到店里都开始挂春装了!”岳平听到老伴儿在身边碎碎念,他记得去年本命年,老伴儿给自己添了一套红色保暖衣,即便现在丹丹做成了郫县豆瓣龙头企业,她依然改不了在季节交替时添置衣物的习惯。

晚上躺在床上的时候已近晚上十点,岳平想起了今天来采访自己的那位观察员。这小女娃子可真拗,都来了两次。送她走的时候,光顾着跟她聊天,出小巷子上马路的时候还差点闯了红灯。

“现在年轻人可真有活力,可惜啊,一线想找个年轻人是越来越难了。”岳平叹了口气。

现在郫县有103家豆瓣企业,丹丹不论在规模还是税收上都排第一。以前是怕东西卖不出去,现在是担心跟不上时代变化,担心找不到工人。人力在20年内恐怕都是大问题,传统行业也必须适应工业化的节奏,还好新厂快建好了。

岳平翻了个身,旁边老伴儿已入睡。岳平摊开手掌,揉了揉指关节。

丹丹就是生命,左手一半是它,右手这半是老伴儿。趁脑子转得清醒,再干个几年走不动了,就完全交给儿子,“让有人的地方,就有丹丹豆瓣”,这个愿望就让后人去实现吧。把一个小作坊发展成川内最大的民营企业之一,这辈子虽然不算特别成功,也没什么遗憾了。到时候当个不管事的闲人,跟老伴儿种种地养养鸡,这样看起来,也挺不错。

岳平这样想着,摁灭了灯,闭眼沉沉睡去。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