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五月
面膜发展至今,已经不仅仅是精华液和面膜基布的竞争了。在历经了泥膜到面贴膜,再到面膜基布的一次次升级后,储存方式和使用体验上的创新让“膜液分离”式面膜登上舞台。
继美即以“鲜注”为卖点高调推出鲜注膜力系列3款面膜后,韩束于近期宣布即将上市“小安瓶面膜系列”5款新品,以“存鲜”为主打理念。除此之外,丸美也悄然上市多款主打“鲜养”理念的面膜新品。
另据五月观察,上述面膜新品除理念上追“鲜”的变化外,它们还兼具“膜液分离”的特征。
精华液助推
说起“膜液分离”式面膜,与擅打美妆概念的韩国渊源颇深。
据一位资深业内人士介绍,“膜液分离”面膜概念源于韩国,起初是为保持添加某些易氧化活性物成分的精华液稳定性,而采取的一种解决方案。也就是说,保持特定有效成分的活性或功效,对“膜液分离”面膜诞生起到助推作用。
▍部分“膜液分离”面膜
据五月梳理发现,市场上流通的“膜液分离”面膜,韩国现有的针剂面膜显得尤其亮眼,该类面膜配备注射器用以储存精华液,使用前需将精华液注入面膜布内袋中。
以 OOZOO复活草酵母水光精华针剂面膜为例,注射器中分别含有粉末状与液体两种质地的物质,使用前需将粉末推入精华中进行摇晃融合,而后再推入面膜袋中。如此一来,注射器其实就成了方便冻干粉使用的便捷包装形式。
▍OOZOO复活草酵母水光精华针剂面膜
与此同时,更有不少“膜液分离”面膜打出安瓶概念,于精华液之纯度、浓度或是“无添加”上大做文章。显而易见的是,美即三款“膜液分离”面膜均在外包装上标注了“20倍精华原液”字样,及宣称能达到“140%的递液量”。
关于扎堆推“膜液分离”面膜,一位面膜工程师对此表示,就面膜普遍使用的无纺布面膜基布而言,浸湿后的膜布可说是细菌滋生的温床,因此面膜对精华液配伍尤其是防腐体系的要求颇高。而将精华液与面膜基布分开包装,客观而言能够减少某些添加剂的使用。这一点,从韩束小安瓶面膜系列打出“0色素、0香精、0酒精、0矿物油”,便能得以窥见。
膜布起变化
另外,随着面膜市场的不断发展,面膜基布历经了无纺布、蚕丝、天丝、备长炭等迭代更新。如今,具有一定抑菌等功效的功能性面膜基布——生物纤维面膜布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而从上述表格中可以看到,美即、韩束所使用的均是海藻纤维面膜布。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材质的面膜基布特性决定其需要与精华液分开储存。
▍韩束小安瓶面膜
据了解,海藻纤维吸收液体后可形成一定形状的柔软凝胶,而生成凝胶的关键在于海藻酸钠等物质。不过,由于海藻酸钠分子间作用力较弱,且长期浸泡在水中,加之温度、紫外线照射等共同作用,海藻酸钠会逐步降解,最终会导致面膜失去凝胶特性,极易引发基布溃散无法正常使用。
但另一方面,海藻纤维本身有诸多优点。众所周知的是,借助海藻纤维制成的藻酸盐敷料,已广泛运用于医学领域。而作为面膜基布使用,海藻纤维自身除具有美白肌肤、吸附力强、抑菌等功能外,其吸液能力也十分出色,可吸收超过自身重量的12~25倍(因生产工艺、纤维细度等不同而不同)的液体,是精华液的优良载体。更值得一提的是,此类面膜基布在形成凝胶后水分蒸发弱,保湿性能优异。
可以说,种种优点使得海藻纤维成为不可多得的面膜基布。所以,“膜液分离”似乎是该类面膜创新的必然选择。上述资深业内人士肯定道,“壳聚糖布和海藻面膜布因泡了精华液会发生变化,因此只能采用分离式包装。”
市场还需被刺激
总体来看,“膜液分离”面膜于本土美妆市场还刚刚起步。
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官网查询相关专利信息显示,早在2013年,韩束公司(现上美集团)便申请了分离式面膜的相关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然而,它们推出“膜液分离”面膜却在5年后。或许,这也预示着“膜液分离”面膜迎来新的市场契机。
回到5年前,也许的确是“膜液分离”面膜风口未到。2013年,广州澳医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亦申请了“分离式套装面膜”的实用新型专利。不仅如此,由后者推出的“10°玻尿酸倍润保湿水袋面膜”等“膜液分离”面膜曾于2015年前后进入屈臣氏,并获得当年屈臣氏HWB健康美丽大赏的“新品大奖”。然而,这一获奖新品并未能在屈臣氏常青且也已被下架。
据五月了解,目前屈臣氏暂无“膜液分离”面膜售卖。而通过与河南、安徽等地美妆店经营者交流,多数美妆店也暂时未有此类面膜销售。不过,这些美妆店主们纷纷表示愿意尝试引进“膜液分离”面膜。
而从线上销售来看,美即推出的“膜液分离”面膜表现不俗。据了解,美即天猫官方旗舰店主推的玻尿酸安瓶“膜液分离”面膜,曾创下7天热卖75万片的成绩,截至2月7日,其总销量已超105万,月销超14万。相比之下,另一款美即鲜注膜力维C亮润面膜总销量仅1761件,可见反差之大。
▍截图来自美即天猫官方旗舰店
此外,丸美天猫官方旗舰店售卖的“膜液分离”面膜也销量平平。从中不难看出,现阶段“膜液分离”面膜的线上销售极度依赖配套推广活动加持。
一位OEM/ODM企业负责人认为,“膜液分离”面膜存在很多缺陷,比如“生产费时费力、需要封两次口、人工成本贵、袋子成本高、使用不方便”等,因此他并不看好此类面膜的发展。
但上述面膜工程师却不这么认为,在其看来,该类面膜如同奥利奥饼干“扭一扭、舔一舔、泡一泡”那般,增加的是趣味性使用体验,而非使用负担。加之新鲜、高浓度等概念加持,假以时日定能成气候。
诚然,对于不停在精华液、面膜基布上酣战的一众面膜品牌来说,包装形式及使用体验上的创新似乎为面膜市场开启了一个全新赛道。不过,变换赛道所带来的风险,也让不少看到这股风潮的品牌犹豫不决。毕竟对于大多数兢兢业业的品牌而言,在尚未出现成功案例之前,盲目改弦更张是商业大忌。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