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特写】一位列车司机眼中的30年春运变迁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特写】一位列车司机眼中的30年春运变迁

与过往春运不同,随着中国“四纵四横”高铁网络形成,今年春运中的时空距离正在被压缩,互联网服务也在积极影响着春运,不变的是人们早日归家的愿望和仍旧庞大的人流规模。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就唐建的内心时间周期而言,一年的时间不过是两次春运的间隙。作为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成都机务段的一名列车司机,唐建过去三十多年的工作都与春运紧密相连。

2018年2月1日,被视作“人类大迁徙”的中国春运再次展开。40天内,约有30亿人次,将通过铁路、公路等多种交通方式回家,与亲人短暂相聚后再次踏上旅途,开启新一年的忙碌。

在将乘客送往家的同时,“唐建们”正远离假期、家乡和亲人。他们在始发地和目的地间的安全驾驶,是中国铁路春运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

与过往春运不同,随着中国“四纵四横”高铁网络形成,春运中的时空距离正在被压缩,互联网也在影响着春运,唐建自己将驾驶和谐号动车组列车,往返于去年12月刚开通的西成高铁线路上。

不变的是,人们早日归家的愿望、春运的巨大人流以及铁路部门对司机“平稳操作、安全正点”的服务要求。

往返人生

唐建1971年出生在一个普通铁路家庭,父亲是铁路建造工人。从16岁进入铁路系统工作开始,唐建经历了中国铁路从内燃机车、电力机车到高铁动车的三个发展时代。

在1990年代初期,成都的铁路干线只有三条,分别为西南向的成昆线、连接成都和重庆的老成渝线,以及北上的宝成线。1987年,刚参加工作的唐建在成昆线西昌机务组跟着师傅学习火车驾驶。

1993年学成出师、考取驾照后,唐建驾驶东风一型内燃机车,在成昆线上开始了他的铁路线上往返人生。“与铁路打了30多年交道,春运是绕不开的话题之一。”唐建说。

唐建工作照。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拥挤的绿皮火车,满载着三线建设者、民工和学生,以每小时20-30km的速度,从一个城市抵达下一个城市。”这是唐建对当时春运的印象,“1999年成昆线进入电气化时代,成都到昆明的列车从3对增至12对,运行速度也提至50-60km/小时,但春运期间一票难求的情况仍然突出,车厢内也是挤得水泄不通。”

选择一种职业,某种程度上就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对于列车司机这个职业而言,能在除夕夜与家人团聚,要靠些运气。”唐建说。

唐建今年已经47岁了,在他工作的31年里,只有7个除夕夜是因为没有排班,在家过年。这样的情况在中国高铁的快速发展中得以缓解。随着高速铁路线路增加,极大程度压缩了时空距离,唐建也相对能有更多机会和家人待在一起。

2017年12月,西成高铁全线贯通运营,唐建继2010年成为成都首条城际快速铁路成灌线(成都-都江堰)的首发司机后,再次作为首发司机之一,驾驶CRH3A型号动车,在中国首条穿越秦岭山脉的高速铁路继续着他的往返人生。

在这之前,唐建已累计安全行车5172趟、近180万公里,总行程相当于绕地球赤道跑了近45圈。

春运变迁

2月12日,春节的脚步在临近,乘客归家的希望更加迫切。“今年春节的几天都在上班。”唐建在电话中对界面新闻记者说,这是他经历的第31次春运,也是他又一次需要离家的春节。

“春运”一词最早出现于1980年的《人民日报》。当时,改革开放伊始,随着对人员流动限制的放宽,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离乡外出务工、求学,诸多人群集中在春节期间返乡,形成了堪称“全球罕见的人口流动”的春运。

当年春节期间,约有1亿人次乘火车出行。1994年、2006年,中国春运旅客发送量分别突破10亿人次和20亿人次。据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连维良介绍,2018年春运全国旅客发送量与2017年持平,预计将达到29.8亿人次,铁路客运量将增长8.8%。

40年间,中国春运规模扩大了近30倍,这相当于让非洲、欧洲、美洲、大洋洲的总人口搬一次家。

在巨大的春运规模下,绿皮火车仍承担着部分运力。但在此同时,“子弹头”高速列车已在“四纵四横”的高铁网络上飞驰。

2007年4月,时速200公里的动车组列车在上海站始发,中国迈入动车时代。目前中国铁路营业里程12.7万公里,时速在250公里以上的高铁超过2.5万公里,居世界第一。2017年9月,“复兴号”高铁动车组在京沪线以350公里时速运营,中国成为高铁商业运营速度最高的国家。

“我所经历的三个时代,列车运行速度从30km提升至200km以上。”唐建说,“车厢也不断升级,有空调、插座、无线网络,还有订餐服务。”

以成都至西安的线路为例,自1958年宝成铁路开通后,普速列车要穿过四川盆地、大巴山、秦岭山脉北上,“像盘山公路一样,列车要十多个小时才能到西安。”西成高铁开通后,成都至西安的最短旅行时间已压缩至3小时27分,较原来两地间最短旅行时间压缩了7小时。

西成高铁开通现场。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速度的变化也吸引更多的人群在春节期间选择乘高铁旅游。据唐建介绍,以往春运人群主要是务工者、探亲者以及学生,今年春运期间连接成都和西安两大国内热门旅行目的地的西成高铁上,旅游客流在不断增加。

国家旅游局数据中心公布数据亦显示,2018年春节假日期间,国内旅游市场将达3.85亿人次,同比增长12%,旅游已成为广大群众欢度春节的重要方式。2018年第一季度,中国居民出游意愿为83%,其中48.9%的游客选择在春节期间出行。

此外,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互联网服务在春运中也在发挥积极作用。据成都局集团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春运中,增加了支付宝、微信、闪付等支付功能,完善火车票自助设备支付方式,还在铁路车站、列车上开通了“微警务”报警求助平台及时接受旅客求助。

在西成高铁上,成都局集团公司开通了“列车商品售卖移动支付”功能,旅客通过扫码支付就可以购买餐吧车的餐食、饮料等商品。与此同时,春运前铁路部门推出的“铁路畅行”常旅客计划、重点旅客网约服务、动车组在线选座、列车接续换乘等举措也在提升着出行体验。

西部运力提升

1月25日,重庆至贵阳高速铁路开通运营,成为打通成渝乃至整个西南地区至华南、华东地区的快速铁路通道。

渝贵铁路开通

在2018年春运中,这条铁路能提高和释放四川、重庆劳务输出地区“南上北下”的运输能力,川渝南下务工、广深北上归家的春运路将更加快捷。

中国铁路总公司副总经理李文新1月31日在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上介绍,2017年中国铁路投产新线3038公里,今年春运前开通了西成高铁、渝贵铁路、兰渝铁路三条大能力通道,极大缓解了成渝地区的春运压力,仅广深地区往成渝地区的运力增幅可达到40%以上,西部地区的客运能力显著提升。

不过,李文新也指出,中国铁路目前还能完全满足春运时期旅客高峰需,求今年春运全国发送旅客29.8亿人次,铁路的运力只有3.9亿人次。

针对运力不满足的情况,中铁总宣布将在每天开行图定旅客列车的基础上加开临客,每天可增加运力150万人左右;另外,加开夜间高铁,即“红眼高铁”,在需求矛盾最集中的京广、沪昆、贵广、京哈等方向,增开88.5对夜间高铁列车,每天可增加运力10万人左右。

李文新称,铁路路网规模的快速扩充也带来了铁路运输能力大大增长,缓解了春运“一票难求”现象。网络、手机、电话订票的普及,广大旅客购票体验大为改善,原来排长队、通宵购票现象已经成为历史。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特写】一位列车司机眼中的30年春运变迁

与过往春运不同,随着中国“四纵四横”高铁网络形成,今年春运中的时空距离正在被压缩,互联网服务也在积极影响着春运,不变的是人们早日归家的愿望和仍旧庞大的人流规模。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就唐建的内心时间周期而言,一年的时间不过是两次春运的间隙。作为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成都机务段的一名列车司机,唐建过去三十多年的工作都与春运紧密相连。

2018年2月1日,被视作“人类大迁徙”的中国春运再次展开。40天内,约有30亿人次,将通过铁路、公路等多种交通方式回家,与亲人短暂相聚后再次踏上旅途,开启新一年的忙碌。

在将乘客送往家的同时,“唐建们”正远离假期、家乡和亲人。他们在始发地和目的地间的安全驾驶,是中国铁路春运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

与过往春运不同,随着中国“四纵四横”高铁网络形成,春运中的时空距离正在被压缩,互联网也在影响着春运,唐建自己将驾驶和谐号动车组列车,往返于去年12月刚开通的西成高铁线路上。

不变的是,人们早日归家的愿望、春运的巨大人流以及铁路部门对司机“平稳操作、安全正点”的服务要求。

往返人生

唐建1971年出生在一个普通铁路家庭,父亲是铁路建造工人。从16岁进入铁路系统工作开始,唐建经历了中国铁路从内燃机车、电力机车到高铁动车的三个发展时代。

在1990年代初期,成都的铁路干线只有三条,分别为西南向的成昆线、连接成都和重庆的老成渝线,以及北上的宝成线。1987年,刚参加工作的唐建在成昆线西昌机务组跟着师傅学习火车驾驶。

1993年学成出师、考取驾照后,唐建驾驶东风一型内燃机车,在成昆线上开始了他的铁路线上往返人生。“与铁路打了30多年交道,春运是绕不开的话题之一。”唐建说。

唐建工作照。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拥挤的绿皮火车,满载着三线建设者、民工和学生,以每小时20-30km的速度,从一个城市抵达下一个城市。”这是唐建对当时春运的印象,“1999年成昆线进入电气化时代,成都到昆明的列车从3对增至12对,运行速度也提至50-60km/小时,但春运期间一票难求的情况仍然突出,车厢内也是挤得水泄不通。”

选择一种职业,某种程度上就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对于列车司机这个职业而言,能在除夕夜与家人团聚,要靠些运气。”唐建说。

唐建今年已经47岁了,在他工作的31年里,只有7个除夕夜是因为没有排班,在家过年。这样的情况在中国高铁的快速发展中得以缓解。随着高速铁路线路增加,极大程度压缩了时空距离,唐建也相对能有更多机会和家人待在一起。

2017年12月,西成高铁全线贯通运营,唐建继2010年成为成都首条城际快速铁路成灌线(成都-都江堰)的首发司机后,再次作为首发司机之一,驾驶CRH3A型号动车,在中国首条穿越秦岭山脉的高速铁路继续着他的往返人生。

在这之前,唐建已累计安全行车5172趟、近180万公里,总行程相当于绕地球赤道跑了近45圈。

春运变迁

2月12日,春节的脚步在临近,乘客归家的希望更加迫切。“今年春节的几天都在上班。”唐建在电话中对界面新闻记者说,这是他经历的第31次春运,也是他又一次需要离家的春节。

“春运”一词最早出现于1980年的《人民日报》。当时,改革开放伊始,随着对人员流动限制的放宽,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离乡外出务工、求学,诸多人群集中在春节期间返乡,形成了堪称“全球罕见的人口流动”的春运。

当年春节期间,约有1亿人次乘火车出行。1994年、2006年,中国春运旅客发送量分别突破10亿人次和20亿人次。据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连维良介绍,2018年春运全国旅客发送量与2017年持平,预计将达到29.8亿人次,铁路客运量将增长8.8%。

40年间,中国春运规模扩大了近30倍,这相当于让非洲、欧洲、美洲、大洋洲的总人口搬一次家。

在巨大的春运规模下,绿皮火车仍承担着部分运力。但在此同时,“子弹头”高速列车已在“四纵四横”的高铁网络上飞驰。

2007年4月,时速200公里的动车组列车在上海站始发,中国迈入动车时代。目前中国铁路营业里程12.7万公里,时速在250公里以上的高铁超过2.5万公里,居世界第一。2017年9月,“复兴号”高铁动车组在京沪线以350公里时速运营,中国成为高铁商业运营速度最高的国家。

“我所经历的三个时代,列车运行速度从30km提升至200km以上。”唐建说,“车厢也不断升级,有空调、插座、无线网络,还有订餐服务。”

以成都至西安的线路为例,自1958年宝成铁路开通后,普速列车要穿过四川盆地、大巴山、秦岭山脉北上,“像盘山公路一样,列车要十多个小时才能到西安。”西成高铁开通后,成都至西安的最短旅行时间已压缩至3小时27分,较原来两地间最短旅行时间压缩了7小时。

西成高铁开通现场。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速度的变化也吸引更多的人群在春节期间选择乘高铁旅游。据唐建介绍,以往春运人群主要是务工者、探亲者以及学生,今年春运期间连接成都和西安两大国内热门旅行目的地的西成高铁上,旅游客流在不断增加。

国家旅游局数据中心公布数据亦显示,2018年春节假日期间,国内旅游市场将达3.85亿人次,同比增长12%,旅游已成为广大群众欢度春节的重要方式。2018年第一季度,中国居民出游意愿为83%,其中48.9%的游客选择在春节期间出行。

此外,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互联网服务在春运中也在发挥积极作用。据成都局集团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春运中,增加了支付宝、微信、闪付等支付功能,完善火车票自助设备支付方式,还在铁路车站、列车上开通了“微警务”报警求助平台及时接受旅客求助。

在西成高铁上,成都局集团公司开通了“列车商品售卖移动支付”功能,旅客通过扫码支付就可以购买餐吧车的餐食、饮料等商品。与此同时,春运前铁路部门推出的“铁路畅行”常旅客计划、重点旅客网约服务、动车组在线选座、列车接续换乘等举措也在提升着出行体验。

西部运力提升

1月25日,重庆至贵阳高速铁路开通运营,成为打通成渝乃至整个西南地区至华南、华东地区的快速铁路通道。

渝贵铁路开通

在2018年春运中,这条铁路能提高和释放四川、重庆劳务输出地区“南上北下”的运输能力,川渝南下务工、广深北上归家的春运路将更加快捷。

中国铁路总公司副总经理李文新1月31日在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上介绍,2017年中国铁路投产新线3038公里,今年春运前开通了西成高铁、渝贵铁路、兰渝铁路三条大能力通道,极大缓解了成渝地区的春运压力,仅广深地区往成渝地区的运力增幅可达到40%以上,西部地区的客运能力显著提升。

不过,李文新也指出,中国铁路目前还能完全满足春运时期旅客高峰需,求今年春运全国发送旅客29.8亿人次,铁路的运力只有3.9亿人次。

针对运力不满足的情况,中铁总宣布将在每天开行图定旅客列车的基础上加开临客,每天可增加运力150万人左右;另外,加开夜间高铁,即“红眼高铁”,在需求矛盾最集中的京广、沪昆、贵广、京哈等方向,增开88.5对夜间高铁列车,每天可增加运力10万人左右。

李文新称,铁路路网规模的快速扩充也带来了铁路运输能力大大增长,缓解了春运“一票难求”现象。网络、手机、电话订票的普及,广大旅客购票体验大为改善,原来排长队、通宵购票现象已经成为历史。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