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火龙君
编辑 | 蓝
“冲500亿元,保300亿”,这是今日头条定下的2018年度广告收入目标。2018开年不久,今日头条就用一次并购吸引了围观者的眼球。1月22日,二次元UGC社区半次元的主体公司杭州王耀网络成为今日头条所属企业,工商登记已经完成了变更。
今日头条一直被认为是中国互联网新贵中的另类,坚决不站队,不投靠BAT等互联网巨头,已经建立了一个强大的APP矩阵,号称为六大平台。打头阵的APP是今日头条。第二梯队包括火山小视频、西瓜视频、抖音、悟空问答,以及收购的美国短视频社区Flipagram、自营的“海外版今日头条”TopBuzz。第三梯队包括内涵段子、搞笑囧图、有点意思、东方IC等等。
如今,在收购半次元之后,今日头条在二次元领域落下重要一子,在内容布局上更进一步。
分析今日头条的内容链条和业务模式,麻辣娱投希望找到今日头条下一步将会向哪个方向进军,在内容流量进一步强化的同时,内容流量已经接近到顶的背景下,今日头条推动商业变现的步伐将会逐渐加大,那么,是电商还是游戏或者互金,会成为今日头条下一步可能的选择呢?
内容矩阵巨大流量疯狂扩张的过去
在2017年 5 月底,市场调研公司 86 Research 分析师发布数据称:用户平均每天投入到今日头条应用当中的时间,已超过 Facebook 的每天 50 分钟。而今日头条对外公布数据则为 76 分钟。
据洪泰基金分析,今日头条属于内容行业里的内容分发平台,内容分发的方式大致有三种:社交分发(Facebook和微信)、资讯分发(搜狐门户网站、新浪门户网站、微博、Twitter和今日头条)、搜索分发(谷歌和百度)。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资讯分发出现了新的分发方式:个性化推荐分发(Facebook、微博和今日头条)。
在收购半次元之前,今日头条已经形成了六大平台,分别是:今日头条、悟空问答、抖音、西瓜视频、火山小视频以及内涵段子,产品涉及到新闻媒体、问答、短视频、聊天阅读平台等多种形式。
今日头条的在内容端的疯狂扩张效果惊人,从视频内容上来说,抖音、西瓜视频、火山小视频三大App分别覆盖了资讯、搞笑和音乐这三个最主流的短视频类别,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内容闭环。
QuestMobile数据显示,火山小视频和西瓜视频为5000万以上用户规模最强增速榜前两名,其中火山小视频在2017年12月日活跃用户规模为7789.55万,同比增长5381.4%,同期西瓜视频的日活跃用户规模为8205.97万,同比增长为332.7%。从用户群体来说,85%的抖音用户在24岁以下,主力达人和用户基本都是95后,甚至 00后。
在去年有“互联网女皇”之称的华尔街证券分析师玛丽·米克尔发布的2017年度的互联网趋势报告(Internet Trends report)显示,2016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数量突破7亿,同比增长12%,略高于2015年11%的同比增长。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每日在线时长合计超过25亿小时,同比增长30%,其中,腾讯、阿里巴巴、百度和今日头条占据了中国移动互联网77%的使用时长。
为了吸引流量和把握优质头部内容,今日头条从 2014 年底开始,相继投资了图虫网(摄影图片社区)、华尔街见闻(金融资讯提供商)、新榜(移动互联网内容创业服务平台)、财新世界说(与财新传媒联合孵化的基于国别的全球资讯媒体平台)、30 秒懂车(汽车视频媒体平台)、每天读点故事(精品短故事推荐平台)、极客公园(科技媒体及社区)、餐饮老板内参(餐饮垂直行业自媒体)、东方 IC(视觉创意整合营销平台)、花熊和快看漫画(动漫领域)、新智元和机器之心(关注人工智能领域的垂直媒体)以及短视频领域的 Vshow 我秀时代、Flipagram等。
危机感下今日头条下一步方向在哪里?
在今年年初,CEO张一鸣曾在内部年会演讲时指出,希望能够通过1/7的媒体时长,通过更强大的广告系统、更强大的商业系统达到1/5的市场收入,希望在2020年能达到100亿美金。
然而,今日头条面对的竞争环境越来越激烈,离流量天花板越来越近。
去年的乌镇互联网大会上张一鸣解释今日头条出海的原因时候,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中国的互联网人口,只占到全球互联网人口的五分之一,如果不在全球配置资源,追求规模化效应的产品,五分之一永远无法跟五分之四竞争,所以出海是必然的。”
张一鸣的解释,诠释了今日头条的“流量思维”,总数是7.51亿中国网民总数让今日头条看到了流量天花板,在同百度、腾讯等几家竞品对市场瓜分下,头条已经不能维持此前迅猛发展的状态。
来自艾瑞的信息流广告预测也显示,虽然2018-2019年仍然保持50%以上的增速,但增速下降却是事实。
超越内容分发创造的广告收入,向多领域和多元化方向寻找商业延伸和变现,无疑是今日头条已经或将要采取的动作。在互联网产业,被验证成功且市场规模巨大的市场除了广告,还有电商、游戏和金融。今日头条是选择电商、还是游戏抑或金融作为下一个增长点呢?
来自洪泰基金的分析表明,今日头条具有广泛的电商、游戏、金融业务的用户根基。
今日头条的用户群在传统互联网企业中显得与众不同:超过一半用户在所谓的三线以及三线以下城市,而那里是中国很多互联网企业的禁区——不够高的智能手机普及率、低下的线上线下运营效率和高昂的客户教育成本。这就意味着今日头条在这些城市中,可以在没有流量竞争对手的环境下,逐步铺开自己有针对性的服务计划。
从年龄这一维度看,今日头条又紧紧抓住了中国最具活力的“千禧一代”,占到了其客户比例接近90%。他们是消费市场上当仁不让的主导力量和最有影响力的消费群体,正在重塑着中国的零售业,同时也是游戏业和互联网金融业的主力,是中国互联网行业目前最源源不断的金矿。
其实,今日头条除了传统的内容分发外,早已经与外部不同领域的专业机构合作,对内容以上的复杂商业形态进行以第三方引流为主要形式的营建,包括金融、汽车、电商、财经、股票、明星、游戏、电影、三农、房产、同城、体育、网文等领域。
今日头条在游戏上与游戏开发商合作,推出游戏的测评与资讯外,还专门打造了“游戏大厅”、“热门榜单”等板块帮助外部游戏进行导流,本质上形成了一种分发渠道。
在股票方面,与恒生GTN深度合作,提供了股票的行情及资讯;与恒泰证券合作,提供了证券账户的开立与交易。
今日头条的特卖频道,都是为京东、苏宁、天猫、淘宝等平台导流,赚的是广告费,并不涉及运营层面。在2017年9月,京东商城与今日头条今日达成全面战略合作,共同推出“京条计划”,基于这个计划,未来今日头条用户将在阅读场景中直接享受京东提供的电商服务。
为第三方倒流有低风险、低成本、高效率等优势,但同时利润率也较低。对今日头条来说,并不是每个细分领域的终极商业形态。
无疑,电商领域是今日头条和互联网业界都最先关注到的领域,在位电商导流推广的基础上,今日头条2017年9月推出了自己搭建的商城——今日头条“放心购”。在向商家推荐平台时,放心购的卖点主要有两个:购物板块日活1000万;男性电商蓝海。面向商家的入驻的条件不算太高,硬标准只有一个,“注册资本不低于人民币10万元,企业资质、商品资质完善”。另外有一个优先条件,“所有渠道月销售额3万元以上(渠道包括天猫、京东等第三方平台或线下店铺),重点类目商家和天猫、京东商家可优先入驻”。
懂车帝也是今日头条向着垂着钓上进军的实验场。懂车帝原来是今日头条的汽车频道,随后被拆分出来变成了独立App,里面集合了今日头条内部所有关于汽车的资讯、视频、问答和产品库,还有单独的汽车导购体系,主打理念是看车、选车、用车、玩车的汽车爱好者聚集地。
未来,今日头条还可以进行相关产品的视频直播、直播购物等,可以发展的空间很大。
在金融服务领域,今日头条具有大量流量和精准的用户画像,并且其平台用户与现金贷的目标用户群体十分契合。目前不管是BAT,还是小米、京东,都已经杀入互联网金融领域。今日头条也完全具备像微粒贷一样定期开放授信白名单,做自营金融业务。
另外,在互联网金融领域方面,网络资管(包括网络理财)也是一个巨大的市场,而这更符合今日头条低成本流量的特质。通过网络资管业务实现流量的变现,风险更低而且利润率并不低。
移动端网游市场是另外一座金矿
2017年,中国游戏行业整体营业收入约为2189.6亿元,同比增长23.1%。移动游戏以全年约1122.1亿元的营业收入领先,同比增长38.5%,占网络游戏的市场份额达55.8%。
来自手游数据公司App Annie的数据显示,腾讯和网易在2017年度手游市场中分别排名第一和第二,显示出中国手游发行商的强大市场占有率。
在麻辣娱投看来,今日头条进入游戏分发领域有着很强的优势,而且与其直播业务又可以形成联动,应该是早晚的事情。而且用细分法本身就是内容分发的一部分。
总结
今日头条一定不会仅仅停留在现在的业务体系上,未来在电商、游戏、金融领域很有可能步步为营,不断试错,突破现有业务边界,进一步成长为跨领域多元化的互联网巨头。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