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春节假期国内游,最受欢迎的却仍是被唱衰的东北“哈尔滨”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春节假期国内游,最受欢迎的却仍是被唱衰的东北“哈尔滨”

这是一座和横跨欧亚的俄罗斯有着割不断历史渊源的北方城市,一座曾经遍布百年老建筑的“东方小巴黎”。

作者 | 津平

编辑 | 蓝

洋洋洒洒的雪花,一望无际的白色,晶莹剔透的冰灯,俄式风情的建筑,豪放粗狂的东北人,穿貂皮戴金链子的发源地……

自《爸爸去哪儿》、《极限挑战》、《我们来了》、《两天一夜》等国内外综艺前来录制宣传,哈尔滨这所城市才开始逐渐被人们记起,越来越多的人在观看完电视节目后,发现了这里的魅力。现在,每到冬季,哈尔滨就迎来了旅游旺季,随之,还有逐年增加的GDP。

截止去年年底,哈尔滨1063万,GDP达到了6609亿元,同比增长6.7%,虽然仍低于6.9%的全国平均增速,但纵向比,增速在提升,规上工业产值和利润增幅在双升: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6.2%、4.6%、7.8%。服务业增加值超过380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的60%左右。

此外,哈尔滨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330亿元,增长5.8%,民间投资继续保持较高增长态势,全市民间投资增长8.8%。地方财政收入368.1亿元,增长8.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4000亿元。

作为众人印象中落后的东北城市,哈尔滨已经成功挤入了中国城市GDP排名的TOP30,且在2012-2016年五年间,分别于2013年、2016年突破了5000亿元、6000亿元大关。

“没有一个省份像东北要替整个地理区域背锅”

事实上,东北是一直被唱衰的,尤其是东北经济以及人文环境,上到“投资不过山海关”,下到“东北人人野蛮霸道”。

甚至就在这个春节,有媒体直接发文称东北人已经不用app了:《正在消失的东北互联网:手机里只有微信和快手》,这标题看得当地人一脸问号,打开一看,其实就是说东北四五线城市的滴滴打车和外卖不流行,可能全国四五线城市都全覆盖这俩app了?想到这里还真有点自惭形秽。

就像东北四五线城市也可以统称为东北一样,哈尔滨也从来没从“东北”的地域划分出来,我们很少直说哈尔滨、沈阳、长春之类的城市名字,取而代之的是“东北那块儿”。这样的情况,在华北、华南、华中等等地理区内从未出现,我们更习惯直接叫温州、南昌、扬州、厦门。

在相当一段长的时间内,人们对东北的固有印象都停留在“人人穿貂戴金链”,“满大街都是快手主播”,“瞅你干啥”等一系列看法上,亦或在一些淘宝店铺中,东三省经常作为偏远不包邮地区出现——作为中国地图中“鸡头”的位置,交通不便成为了一个重要问题,至今,最靠近中国地理几何中心的东北地区最大综合性中心城市和交通枢纽仍还是沈阳。

现在,从哈尔滨到北京的G字头高铁依然需要7个小时左右,提速到4小时的京沈高铁若完成全线,还需2019年通车。但就在这样的“衰落”下,黑龙江省多地在近年还迎来了旅游旺季,经调查显示,全国国内旅游市场将达3.85亿人次,同比增长12%,实现国内旅游收入4760亿元,同比增长12.5%,其中65.9%的出游居民选择国内中长线游,南下避寒、北上玩雪仍是广大游客春节出游的重要动机,其中哈尔滨分列国内旅游目的地城市前两位。

“在哈尔滨给你一次和纹身大哥肩并肩的机会”

作为一座边疆省会城市,一座和横跨欧亚的俄罗斯有着割不断历史渊源的北方城市,一座曾经遍布百年老建筑的“东方小巴黎”,在这个冬季春节假期,作为哈尔滨本地人的记者着实非常想推荐给大家一些靠谱的交通、景点、美食等游玩攻略,让你尽可能的消除一些出门旅游的“不安全感”。

截止到今天,哈尔滨地铁仅开通了一号线和三号线半程,但是已经覆盖了哈尔滨西站(主高铁动车)、哈尔滨站(博物馆下车)、哈尔滨东站、哈尔滨南站四座车站,火车站之外,机场到市区只有机场巴士。

地铁暂时还不能成为哈尔滨旅游的主要交通方式,建议以打车为主,因为公交车还是挺挤的,等车的时间也非常长,不会看地图的尽量使用滴滴快车,会看地图的可以选择打出租车,上车直接报目的地地址和告诉司机走哪条路(给他一种你认路的感觉就好),提示:司机绕路情况比较普遍,哈尔滨出租车起步价9元。

至于住宿可以选择一些app进行预订,价位根据自身需要。

而景点排名的话,在哈尔滨人心里,从一到十的必去景点应该是:圣索菲亚教堂(中央大街)、冰雪大世界、哈尔滨极地馆、亚布力滑雪场、老道外步行街、太阳岛雪博会、东北虎林园、东升林场、伏尔加庄园、关东古巷。

哈尔滨极地馆

冰雪大世界

太阳岛雪博会

圣索菲亚教堂

老道外步行街

其中,冰雪大世界、亚布力滑雪场、太阳岛雪博会、东升林场冬季去最佳;圣索菲亚教堂(中央大街)、哈尔滨极地馆、老道外步行街、东北虎林园、伏尔加庄园、关东古巷则不限季节。这些景点(除了冰雪大世界、东升林场、极地馆)外,当地人都会偶尔去玩。

除了玩,在哈尔滨还得吃。作为当地人常去的饭馆推荐几家给大家:吃锅包肉去“老厨家”,撸串去“金刚山”,麻辣烫必吃正宗“杨国福”,西餐要吃“LYFATTI PIZZA莱芙缇匹萨”,炖菜去“老六杀猪菜”等等。其实找吃的是有窍门的,记者一般去一座城市会打开当地的大众点评,以人气排序,基本每餐都能找到好吃的。至于各大景点的小吃,还是不要太认真。

锅包肉

如果喜欢感受城市生活的还可以享受个洗浴一条龙,“青瓦台”、“大皇宫”、“水木谷”等等都是非常不错的地方,汗完蒸直接还能顺便在里面跟一帮纹身大哥挨桌吃个饭,真·一条龙了。Ps:都是非常正经的地方。

最后,来哈尔滨记得带暖宝宝,以及穿上你的雪地靴、厚秋裤、羽绒服(怕冷可以再去优衣库买一件薄款羽绒马甲穿在里面)、毛衣,戴上你的最厚的帽子/耳包、手套,以上都可以提前在淘宝购买,尽量不要在室外长时间待太久,因为无论穿多少都会感觉冷。

另外,常备的感冒药、消化药别忘了携带,出门在外尽量不要跟别人发生冲突,一切以个人安全为主。欢迎大家来哈尔滨旅游。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春节假期国内游,最受欢迎的却仍是被唱衰的东北“哈尔滨”

这是一座和横跨欧亚的俄罗斯有着割不断历史渊源的北方城市,一座曾经遍布百年老建筑的“东方小巴黎”。

作者 | 津平

编辑 | 蓝

洋洋洒洒的雪花,一望无际的白色,晶莹剔透的冰灯,俄式风情的建筑,豪放粗狂的东北人,穿貂皮戴金链子的发源地……

自《爸爸去哪儿》、《极限挑战》、《我们来了》、《两天一夜》等国内外综艺前来录制宣传,哈尔滨这所城市才开始逐渐被人们记起,越来越多的人在观看完电视节目后,发现了这里的魅力。现在,每到冬季,哈尔滨就迎来了旅游旺季,随之,还有逐年增加的GDP。

截止去年年底,哈尔滨1063万,GDP达到了6609亿元,同比增长6.7%,虽然仍低于6.9%的全国平均增速,但纵向比,增速在提升,规上工业产值和利润增幅在双升: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6.2%、4.6%、7.8%。服务业增加值超过380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的60%左右。

此外,哈尔滨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330亿元,增长5.8%,民间投资继续保持较高增长态势,全市民间投资增长8.8%。地方财政收入368.1亿元,增长8.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4000亿元。

作为众人印象中落后的东北城市,哈尔滨已经成功挤入了中国城市GDP排名的TOP30,且在2012-2016年五年间,分别于2013年、2016年突破了5000亿元、6000亿元大关。

“没有一个省份像东北要替整个地理区域背锅”

事实上,东北是一直被唱衰的,尤其是东北经济以及人文环境,上到“投资不过山海关”,下到“东北人人野蛮霸道”。

甚至就在这个春节,有媒体直接发文称东北人已经不用app了:《正在消失的东北互联网:手机里只有微信和快手》,这标题看得当地人一脸问号,打开一看,其实就是说东北四五线城市的滴滴打车和外卖不流行,可能全国四五线城市都全覆盖这俩app了?想到这里还真有点自惭形秽。

就像东北四五线城市也可以统称为东北一样,哈尔滨也从来没从“东北”的地域划分出来,我们很少直说哈尔滨、沈阳、长春之类的城市名字,取而代之的是“东北那块儿”。这样的情况,在华北、华南、华中等等地理区内从未出现,我们更习惯直接叫温州、南昌、扬州、厦门。

在相当一段长的时间内,人们对东北的固有印象都停留在“人人穿貂戴金链”,“满大街都是快手主播”,“瞅你干啥”等一系列看法上,亦或在一些淘宝店铺中,东三省经常作为偏远不包邮地区出现——作为中国地图中“鸡头”的位置,交通不便成为了一个重要问题,至今,最靠近中国地理几何中心的东北地区最大综合性中心城市和交通枢纽仍还是沈阳。

现在,从哈尔滨到北京的G字头高铁依然需要7个小时左右,提速到4小时的京沈高铁若完成全线,还需2019年通车。但就在这样的“衰落”下,黑龙江省多地在近年还迎来了旅游旺季,经调查显示,全国国内旅游市场将达3.85亿人次,同比增长12%,实现国内旅游收入4760亿元,同比增长12.5%,其中65.9%的出游居民选择国内中长线游,南下避寒、北上玩雪仍是广大游客春节出游的重要动机,其中哈尔滨分列国内旅游目的地城市前两位。

“在哈尔滨给你一次和纹身大哥肩并肩的机会”

作为一座边疆省会城市,一座和横跨欧亚的俄罗斯有着割不断历史渊源的北方城市,一座曾经遍布百年老建筑的“东方小巴黎”,在这个冬季春节假期,作为哈尔滨本地人的记者着实非常想推荐给大家一些靠谱的交通、景点、美食等游玩攻略,让你尽可能的消除一些出门旅游的“不安全感”。

截止到今天,哈尔滨地铁仅开通了一号线和三号线半程,但是已经覆盖了哈尔滨西站(主高铁动车)、哈尔滨站(博物馆下车)、哈尔滨东站、哈尔滨南站四座车站,火车站之外,机场到市区只有机场巴士。

地铁暂时还不能成为哈尔滨旅游的主要交通方式,建议以打车为主,因为公交车还是挺挤的,等车的时间也非常长,不会看地图的尽量使用滴滴快车,会看地图的可以选择打出租车,上车直接报目的地地址和告诉司机走哪条路(给他一种你认路的感觉就好),提示:司机绕路情况比较普遍,哈尔滨出租车起步价9元。

至于住宿可以选择一些app进行预订,价位根据自身需要。

而景点排名的话,在哈尔滨人心里,从一到十的必去景点应该是:圣索菲亚教堂(中央大街)、冰雪大世界、哈尔滨极地馆、亚布力滑雪场、老道外步行街、太阳岛雪博会、东北虎林园、东升林场、伏尔加庄园、关东古巷。

哈尔滨极地馆

冰雪大世界

太阳岛雪博会

圣索菲亚教堂

老道外步行街

其中,冰雪大世界、亚布力滑雪场、太阳岛雪博会、东升林场冬季去最佳;圣索菲亚教堂(中央大街)、哈尔滨极地馆、老道外步行街、东北虎林园、伏尔加庄园、关东古巷则不限季节。这些景点(除了冰雪大世界、东升林场、极地馆)外,当地人都会偶尔去玩。

除了玩,在哈尔滨还得吃。作为当地人常去的饭馆推荐几家给大家:吃锅包肉去“老厨家”,撸串去“金刚山”,麻辣烫必吃正宗“杨国福”,西餐要吃“LYFATTI PIZZA莱芙缇匹萨”,炖菜去“老六杀猪菜”等等。其实找吃的是有窍门的,记者一般去一座城市会打开当地的大众点评,以人气排序,基本每餐都能找到好吃的。至于各大景点的小吃,还是不要太认真。

锅包肉

如果喜欢感受城市生活的还可以享受个洗浴一条龙,“青瓦台”、“大皇宫”、“水木谷”等等都是非常不错的地方,汗完蒸直接还能顺便在里面跟一帮纹身大哥挨桌吃个饭,真·一条龙了。Ps:都是非常正经的地方。

最后,来哈尔滨记得带暖宝宝,以及穿上你的雪地靴、厚秋裤、羽绒服(怕冷可以再去优衣库买一件薄款羽绒马甲穿在里面)、毛衣,戴上你的最厚的帽子/耳包、手套,以上都可以提前在淘宝购买,尽量不要在室外长时间待太久,因为无论穿多少都会感觉冷。

另外,常备的感冒药、消化药别忘了携带,出门在外尽量不要跟别人发生冲突,一切以个人安全为主。欢迎大家来哈尔滨旅游。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