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社会,各种高科技产品层出不穷。智能手机、扫地机器人、无人驾驶汽车等这些发明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社会以人类无法预测的速度飞快发展着,如果一刻不查看手机你就会错过很多消息。那么,你知道我们几乎每天都在使用的二维码是如何被发明的吗?
二维码又称“QR码”是英文“Quick Response Code”。它是用某种特定的几何图形按一定规律在平面(二维方向上)分布的黑白相间的图形记录数据符号信息的,在代码编制上巧妙地利用构成计算机内部逻辑基础的“0”、“1”比特流的概念,使用若干个与二进制相对应的几何形体来表示文字数值信息,通过图象输入设备或光电扫描设备自动识读以实现信息自动处理。
它具有条码技术的一些共性:每种码制有其特定的字符集;每个字符占有一定的宽度;具有一定的校验功能等。同时还具有对不同行的信息自动识别功能、及处理图形旋转变化等特点。主要应用就是信息获取,网络跳转,广告推送,手机电商和网上支付等。
国外对二维码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而我国开始于1993年。在1994年,这个类似于一个正方形马赛克的图片由日本DENSO WAVE公司发明----两位程序员为了追踪汽车零部件而设计。而现在,应用更为广泛的是由美国人设计的pdf417,datamatrx..其中的pdf417是由留美华人王寅敬博士发明。
其实很长时间里二维码应用于产品追踪,物品识别和库存管理等工业用途。直到智能手机和微信在中国普及,二维码才变成了一个可以被大众随时“扫一扫”的工具,或者说人人手里都有了一个“二维码扫描器”。
二维码在中国应用的范围比较广,而在网上支付方面,二维码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其实,直接扫码很危险。有网友称其在街头张贴的广告上扫描了一个二维码之后, 手机刚充的100元话费就不翼而飞。他扫描了一个贴在墙上的交友类二维码后,并未下载安装交友软件,然后就被通知手机欠费。结果检测手机发现,被安装了手机病毒软件,导致刚充的话费被偷走。
央行在2014年叫停二维码支付后时隔两年,于2016年8月3日官方才重新承认二维码的支付地位。
世界上最大的二维码位于河北省泊头市,32岁的徐河在麦田中制作的二维码被吉尼斯官方认证为世界最大的二维码。这个巨型二维码边长190米,总面积达到36100平方米,刷新了此前由加拿大一个农场保持的28760平方米的纪录。
这个二维码可以通过手机扫描识别,链接到徐河团队的微信公众号。今年4月,徐河和他的团队按照二维码图案比例在租种的近百亩田地里进行差异化种植,在不同的时间节点播种小麦,利用麦苗的颜色差异成功打造出这一巨型二维码。
二维码在一夜之间就遍布我们的生活:地铁站,公交站牌,服务票据或者各种产品包装上都会印有二维码。可以说二维码是O2O商业运营模式中的重要一步。近几年来二维码的创新应用也层出不穷,作为物联网浪潮产业中的一个环节,二维码的应用从未这么受到关注,有专家甚至预测,将在两三年内形成上千亿的市场空间。
马化腾曾说:“二维码是移动互联网的入口”。在二维码如此流行的现在,我们也可以想象下未来,没准二维码也像电影似的,进化成三维码。
(全文完)
来源:互动百科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