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红海行动》带孩子看合适吗?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红海行动》带孩子看合适吗?

用我的枪!

1

上个周末,我只身去电影院观看了《红海行动》,看完后立刻把它列为了我的2018年度佳片榜首。

整部电影制作精良,视觉语言极为震撼,曲折波澜的剧情感人肺腑,正能量的价值观荡气回肠。走出电影院后我久久难以忘怀,立刻回家认真阅读了十几篇#狙击组#顾顺x李懂#HE#ABO#PWP#的严肃影评,以解心头之瘾。

但即便是这么好的电影,依然出现了反对声。一些网友认为,《红海行动》过于血腥暴力,却没有像《血战钢锯岭》一样提醒12岁以下观众请勿观看,导致被父母带去电影院的小朋友们受到惊吓,哭成一片。2月18日导演谢飞就发表了头条文章呼吁电影分级,再次把这个话题推上了风口浪尖。

我却对此不以为然。子非鱼焉知鱼之乐?你不是小孩,怎么知道小朋友就不适合看《红海行动》?实际上,诸如《红海行动》这样血腥暴力的电影,正是小朋友们最爱看、也最应该看的作品。

 

2

儿童就应该看血腥暴力的东西,这不仅是一种倡议,更是一种史实。

出版于1812年的《格林童话》,是世界公认的儿童读物,却也是一本不折不扣的血腥暴力作品。任何一个看过《格林童话》的人都知道,该书饱含杀人强奸等血腥暴力剧情。

在描述家庭暴力的《蓝胡子》里,房间里面吊挂着蓝胡子前几任妻子的尸体,血流满地。

在描述二婚不幸的《白雪公主》里,后妈雇凶对花季少女穷追不舍,上演了一幕荒野求生。

实际上,绝大多数世界著名童话,按照今天小清新们的标准,都会被认为不适合儿童阅读。

像安徒生的名篇《海的女儿》,就描写了追星女孩看到偶像结婚后自杀的悲剧。

而1740年法国作家维伦纽夫的《美女与野兽》,则在违法犯罪的边缘试探,抛出了跨物种繁殖的伦理议题。

面对儿童的文学作品之所以如此血腥暴力,正是因为其内含教育功能。在弱肉强食的自然法则面前,儿童必须通过虚拟作品来认识现实世界的残酷,这是成长的一部分。

有人可能会问,那迪斯尼动画为什么永远单纯美好善良?这是因为迪斯尼的动画其实是面向成年人的。任何一部迪斯尼动画上映,电影院里嗷嗷哭的90%是成人观众。成年人的生活已经很残酷了,才需要迪斯尼这样纯洁的动画来安抚心灵、补偿幻想。

而那些成人避之不及、只有小孩才喜欢看的东西,一直都很血腥暴力。诸如《熊出没》、《喜羊羊与灰太狼》、《快乐树朋友》、《南方公园》、《DARLING in the FRANXX》等备受小学生欢迎的动画片,其血腥暴力程度无人能出其右。

正是在这种寓教于乐的作品中,少年儿童的心理才得到了充分的历练与成长。

 

3

当然,有些杠精会反驳,既然你说小孩子喜欢《红海行动》,那为什么他们还会在电影院里哭成一片呢?

这就是他们不了解儿童心理了。实际上,哭泣正是儿童表达喜悦之情的独特方式。

中国有个成语叫做“喜极而泣”,杜甫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就写到:“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用哭泣来表达喜悦本来是一种非常自然的人类行为,然而成人受到社会环境的约束,不再轻易表露感情,这一现象便渐渐只在儿童中出现。

只要稍加观察就会发现,无论是乘飞机、坐火车,还是看电影,总会遇到哭闹的孩子,他们蹬腿前座乘客的椅背,扯着嗓子尖声哭泣叫喊,其实是因为无法抑制内心那份火热的激动,这时候,只要上去伸出援手,给上两个巴掌,就能让他们冷静下来,等你有了孩子你就懂了。

所以,电影院里儿童哭喊声越大,证明电影越受到孩子们的欢迎。据此分析,《红海行动》已经成为小朋友们最喜欢的电影,我建议在六一档期再放一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欢迎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非正常事件研究中心”(fzcsjyjzx),对这个神奇的世界说“呵呵”。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红海行动》带孩子看合适吗?

用我的枪!

1

上个周末,我只身去电影院观看了《红海行动》,看完后立刻把它列为了我的2018年度佳片榜首。

整部电影制作精良,视觉语言极为震撼,曲折波澜的剧情感人肺腑,正能量的价值观荡气回肠。走出电影院后我久久难以忘怀,立刻回家认真阅读了十几篇#狙击组#顾顺x李懂#HE#ABO#PWP#的严肃影评,以解心头之瘾。

但即便是这么好的电影,依然出现了反对声。一些网友认为,《红海行动》过于血腥暴力,却没有像《血战钢锯岭》一样提醒12岁以下观众请勿观看,导致被父母带去电影院的小朋友们受到惊吓,哭成一片。2月18日导演谢飞就发表了头条文章呼吁电影分级,再次把这个话题推上了风口浪尖。

我却对此不以为然。子非鱼焉知鱼之乐?你不是小孩,怎么知道小朋友就不适合看《红海行动》?实际上,诸如《红海行动》这样血腥暴力的电影,正是小朋友们最爱看、也最应该看的作品。

 

2

儿童就应该看血腥暴力的东西,这不仅是一种倡议,更是一种史实。

出版于1812年的《格林童话》,是世界公认的儿童读物,却也是一本不折不扣的血腥暴力作品。任何一个看过《格林童话》的人都知道,该书饱含杀人强奸等血腥暴力剧情。

在描述家庭暴力的《蓝胡子》里,房间里面吊挂着蓝胡子前几任妻子的尸体,血流满地。

在描述二婚不幸的《白雪公主》里,后妈雇凶对花季少女穷追不舍,上演了一幕荒野求生。

实际上,绝大多数世界著名童话,按照今天小清新们的标准,都会被认为不适合儿童阅读。

像安徒生的名篇《海的女儿》,就描写了追星女孩看到偶像结婚后自杀的悲剧。

而1740年法国作家维伦纽夫的《美女与野兽》,则在违法犯罪的边缘试探,抛出了跨物种繁殖的伦理议题。

面对儿童的文学作品之所以如此血腥暴力,正是因为其内含教育功能。在弱肉强食的自然法则面前,儿童必须通过虚拟作品来认识现实世界的残酷,这是成长的一部分。

有人可能会问,那迪斯尼动画为什么永远单纯美好善良?这是因为迪斯尼的动画其实是面向成年人的。任何一部迪斯尼动画上映,电影院里嗷嗷哭的90%是成人观众。成年人的生活已经很残酷了,才需要迪斯尼这样纯洁的动画来安抚心灵、补偿幻想。

而那些成人避之不及、只有小孩才喜欢看的东西,一直都很血腥暴力。诸如《熊出没》、《喜羊羊与灰太狼》、《快乐树朋友》、《南方公园》、《DARLING in the FRANXX》等备受小学生欢迎的动画片,其血腥暴力程度无人能出其右。

正是在这种寓教于乐的作品中,少年儿童的心理才得到了充分的历练与成长。

 

3

当然,有些杠精会反驳,既然你说小孩子喜欢《红海行动》,那为什么他们还会在电影院里哭成一片呢?

这就是他们不了解儿童心理了。实际上,哭泣正是儿童表达喜悦之情的独特方式。

中国有个成语叫做“喜极而泣”,杜甫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就写到:“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用哭泣来表达喜悦本来是一种非常自然的人类行为,然而成人受到社会环境的约束,不再轻易表露感情,这一现象便渐渐只在儿童中出现。

只要稍加观察就会发现,无论是乘飞机、坐火车,还是看电影,总会遇到哭闹的孩子,他们蹬腿前座乘客的椅背,扯着嗓子尖声哭泣叫喊,其实是因为无法抑制内心那份火热的激动,这时候,只要上去伸出援手,给上两个巴掌,就能让他们冷静下来,等你有了孩子你就懂了。

所以,电影院里儿童哭喊声越大,证明电影越受到孩子们的欢迎。据此分析,《红海行动》已经成为小朋友们最喜欢的电影,我建议在六一档期再放一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欢迎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非正常事件研究中心”(fzcsjyjzx),对这个神奇的世界说“呵呵”。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