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从《战狼2》到黑马《红海行动》,主旋律商业片完成终极进化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从《战狼2》到黑马《红海行动》,主旋律商业片完成终极进化

如果说《战狼2》的票房纪录是一次意外事件,那么如今《红海行动》的票房逆袭,已经证明了这些融贯了主旋律宣传与商业电影优点的国产电影有着非常可观的前景。

作者:零壹

在2018年春节档大片中,《红海行动》本是不甚起眼的一部。春节档首日《捉妖记2》5.43亿元、《唐人街探案2》3.39亿元、《西游记女儿国》3.48亿元形成了票房第一梯队,《红海行动》以1.29亿元的成绩与1.23亿元的《熊出没·变形记》居于首日票房第二梯队。

然而,前作IP影响力巨大、又有春晚广告等诸多营销手法先声夺人的《捉妖记2》却没能持续领跑票房。在首日获得打破记录的5.43亿元之后其票房成绩持续下滑,根据猫眼专业版数据,2月22日《捉妖记2》单日综合票房已下降至1.03亿元,而一路上升的《红海行动》以微弱优势超过《唐人街探案2》,2.34亿元票房位夺得单日票房首位。

截至2月23日,《红海行动》票房已经顺利突破16亿元,按照目前的趋势来看,总票房超越《捉妖记2》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甚至在春节档后期大量人群返城后,节日里喜剧的优势逐渐减弱,超越《唐人街探案2》也并非不可能。

《红海行动》成春节档黑马,制作精良的新主旋律电影正崛起

不仅票房成绩连日逆跌,《红海行动》的豆瓣评分更是达到了8.5分之高,不仅在国内战争题材电影中名列前茅,甚至超过了很多公认的国外经典,与《全金属外壳》《黑鹰坠落》《敦刻尔克》《现代启示录》等历经影评人检验的战争大片得分持平。

票房口碑同时取得这样瞩目的成绩,让《红海行动》成为2018年电影市场的第一匹大黑马。这部电影的惊艳表现,更明确了自《战狼2》以来展现的国产主旋律电影的巨大潜力与进化变革:融合意识形态工作与商业大片气质的新主旋律电影,正在成为电影市场中一股崛起中的新势力。

像《红海行动》这样的“现代战争”题材,在国内影史是没有太多可供参考的作品的。2002年的《冲出亚马逊》算是一部及格作品,只是比起同期美国的战争片无论是从画面冲击力还是立意而言都差距巨大。如2001年上映、由雷德利·斯科特导演的《黑鹰坠落》直至现在都是“现代战争”题材的教科书,在战争军事细节、摄影剪辑手法、小队群像人物塑造等等电影技术层面为所有同类题材树立了榜样。

《黑鹰坠落》剧照

而《红海行动》正是一部向《黑鹰坠落》《拯救大兵瑞恩》看齐的战争电影。导演林超贤完美发挥了自《湄公河行动》积累的拍摄经验,将《红海行动》打造成了一部更加扣人心弦的快节奏战争大片。他学习了美国战争片擅长的强视觉冲击场面,视听层面极为震撼人心,大量血腥的战争场面出现在了电影中。而影片故事又结合了也门撤侨这样的现实事件,观众代入感很强。在人物塑造方面,《红海行动》也毫不拖沓,几乎没有任何多余文戏。

从去年打破票房纪录的《战狼2》到如今势头正猛的《红海行动》,可见制作精良、好莱坞化的主旋律电影在国内越来越吃香。这似乎也在向影视从业者们证明,从前许多得不到观众青睐的主旋律电影,其问题或许不是“主旋律”,而是电影不好看。

从《智取威虎山》到《战狼2》,好莱坞类型片成国产电影学习对象

主旋律电影的演化从样板戏模式到商业类型片模式的变化,是随着观众观影审美的成长顺势而变的。早期八一电影制片厂的经典电影《地雷战》《地道战》,以及90年代著名的《大决战》系列都拥有很大的影响力,这一方面是早期电影从业者的兢兢业业和国家的支持,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在娱乐匮乏的年代,观众对于影视的娱乐需求非常有限。

而在21世纪开端很长一段时间内,新的革命战争主旋律电影都不温不火,甚至“抗日神剧”频出,也与时代变化下观众品味变化,好莱坞类型片模式深入人心有关。

2014年的《智取威虎山3D》或许是主旋律电影的一个重要破局者。“智取威虎山”的样板戏和1960版黑白电影,都曾是数代人的影视记忆,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而徐克完全跳脱出了旧的表达方式,用全新的电影语言重塑了这个分量极重的主旋律故事。

鬼才导演徐克挖掘出了这部样板戏中可供发挥的类型片因素,最终将其拍摄成了一部3D动作谍战大片,战斗场面扣人心弦,剪辑凌厉、情节跌宕起伏,带有浓厚的好莱坞类型片特点。这部电影最终取得了豆瓣7.7分的较好口碑,8.94亿元的票房成绩也堪称优秀。

2015年,吴京自导自演拍摄了电影《战狼》,这又是一部接近好莱坞风格的电影,吴京将这个讲述中国特种兵故事的电影拍成了一部《第一滴血》式的英雄主义电影。而在2年后的《战狼2》里,吴京再次强化这种类型片风格,并加入了更多令人眼花缭乱的视觉冲击要素,将故事与现实事件结合,激发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最终创下了举世瞩目的票房纪录。

《战狼2》的成功至少说明了两个问题:一是《战狼2》将许多大龄观众带入了电影院,拓宽了观影群体,侧面证实中国电影市场的潜力巨大;二是普通观众们更关心的不是电影主旋律与否,而是电影“好不好看”。

当一部电影让观众觉得刺激过瘾、酣畅淋漓,视听语言层面与情绪刺激层面做得足够出色时,那么这部电影的内在逻辑和价值观宣传也更容易被接受。

为什么那么多流水线式的主旋律电影就像石子投入大海激不起什么波澜?其实并不是因为“主旋律”,而是因为电影根本不好看,许多此类电影都是脸谱化的粗制滥造,在如今娱乐内容极为丰富的环境下,观众自然不会去追捧这些并不出色的主旋律影视作品。

新主旋律电影崛起,形成符合市场规律三方共赢的良好态势

如果说《战狼2》的票房纪录是一次意外事件,那么如今《红海行动》的票房逆袭,已经证明了这些融贯了主旋律宣传与商业电影优点的国产电影有着非常可观的前景。

《战狼2》《红海行动》等电影的出现营造了一个三方共赢的局面:观众们得以欣赏到属于自己国家的高水平影视剧,影视公司凭借高票房赚得盆满钵满,主旋律宣传也摆脱了以往不温不火的状态,电影的火爆带来了效果惊人的宣传效应。像《红海行动》这样在视听层面不输于美国一流战争电影的作品,未来大概率会走出国门继续扩大其影响力,对于舆论的正面引导,或许比其他多数宣传手段都更有效。

粗制滥造的抗日神剧、脸谱化的枯燥宣传电影,这些曾经被无数网友吐槽的现象造就了观众对主旋律电影的成见。而如今从《战狼2》到《红海行动》,正在一步一步扭转普通观众对主旋律电影的看法。

宣传弘扬爱国精神从来都是一件应该做的事,《阿甘正传》《拯救大兵瑞恩》不也是美国的主旋律电影吗?只不过如何去让观众喜闻乐见地接受这些宣传,是需要国内影视从业者们不断去反思和完善的。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从《战狼2》到黑马《红海行动》,主旋律商业片完成终极进化

如果说《战狼2》的票房纪录是一次意外事件,那么如今《红海行动》的票房逆袭,已经证明了这些融贯了主旋律宣传与商业电影优点的国产电影有着非常可观的前景。

作者:零壹

在2018年春节档大片中,《红海行动》本是不甚起眼的一部。春节档首日《捉妖记2》5.43亿元、《唐人街探案2》3.39亿元、《西游记女儿国》3.48亿元形成了票房第一梯队,《红海行动》以1.29亿元的成绩与1.23亿元的《熊出没·变形记》居于首日票房第二梯队。

然而,前作IP影响力巨大、又有春晚广告等诸多营销手法先声夺人的《捉妖记2》却没能持续领跑票房。在首日获得打破记录的5.43亿元之后其票房成绩持续下滑,根据猫眼专业版数据,2月22日《捉妖记2》单日综合票房已下降至1.03亿元,而一路上升的《红海行动》以微弱优势超过《唐人街探案2》,2.34亿元票房位夺得单日票房首位。

截至2月23日,《红海行动》票房已经顺利突破16亿元,按照目前的趋势来看,总票房超越《捉妖记2》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甚至在春节档后期大量人群返城后,节日里喜剧的优势逐渐减弱,超越《唐人街探案2》也并非不可能。

《红海行动》成春节档黑马,制作精良的新主旋律电影正崛起

不仅票房成绩连日逆跌,《红海行动》的豆瓣评分更是达到了8.5分之高,不仅在国内战争题材电影中名列前茅,甚至超过了很多公认的国外经典,与《全金属外壳》《黑鹰坠落》《敦刻尔克》《现代启示录》等历经影评人检验的战争大片得分持平。

票房口碑同时取得这样瞩目的成绩,让《红海行动》成为2018年电影市场的第一匹大黑马。这部电影的惊艳表现,更明确了自《战狼2》以来展现的国产主旋律电影的巨大潜力与进化变革:融合意识形态工作与商业大片气质的新主旋律电影,正在成为电影市场中一股崛起中的新势力。

像《红海行动》这样的“现代战争”题材,在国内影史是没有太多可供参考的作品的。2002年的《冲出亚马逊》算是一部及格作品,只是比起同期美国的战争片无论是从画面冲击力还是立意而言都差距巨大。如2001年上映、由雷德利·斯科特导演的《黑鹰坠落》直至现在都是“现代战争”题材的教科书,在战争军事细节、摄影剪辑手法、小队群像人物塑造等等电影技术层面为所有同类题材树立了榜样。

《黑鹰坠落》剧照

而《红海行动》正是一部向《黑鹰坠落》《拯救大兵瑞恩》看齐的战争电影。导演林超贤完美发挥了自《湄公河行动》积累的拍摄经验,将《红海行动》打造成了一部更加扣人心弦的快节奏战争大片。他学习了美国战争片擅长的强视觉冲击场面,视听层面极为震撼人心,大量血腥的战争场面出现在了电影中。而影片故事又结合了也门撤侨这样的现实事件,观众代入感很强。在人物塑造方面,《红海行动》也毫不拖沓,几乎没有任何多余文戏。

从去年打破票房纪录的《战狼2》到如今势头正猛的《红海行动》,可见制作精良、好莱坞化的主旋律电影在国内越来越吃香。这似乎也在向影视从业者们证明,从前许多得不到观众青睐的主旋律电影,其问题或许不是“主旋律”,而是电影不好看。

从《智取威虎山》到《战狼2》,好莱坞类型片成国产电影学习对象

主旋律电影的演化从样板戏模式到商业类型片模式的变化,是随着观众观影审美的成长顺势而变的。早期八一电影制片厂的经典电影《地雷战》《地道战》,以及90年代著名的《大决战》系列都拥有很大的影响力,这一方面是早期电影从业者的兢兢业业和国家的支持,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在娱乐匮乏的年代,观众对于影视的娱乐需求非常有限。

而在21世纪开端很长一段时间内,新的革命战争主旋律电影都不温不火,甚至“抗日神剧”频出,也与时代变化下观众品味变化,好莱坞类型片模式深入人心有关。

2014年的《智取威虎山3D》或许是主旋律电影的一个重要破局者。“智取威虎山”的样板戏和1960版黑白电影,都曾是数代人的影视记忆,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而徐克完全跳脱出了旧的表达方式,用全新的电影语言重塑了这个分量极重的主旋律故事。

鬼才导演徐克挖掘出了这部样板戏中可供发挥的类型片因素,最终将其拍摄成了一部3D动作谍战大片,战斗场面扣人心弦,剪辑凌厉、情节跌宕起伏,带有浓厚的好莱坞类型片特点。这部电影最终取得了豆瓣7.7分的较好口碑,8.94亿元的票房成绩也堪称优秀。

2015年,吴京自导自演拍摄了电影《战狼》,这又是一部接近好莱坞风格的电影,吴京将这个讲述中国特种兵故事的电影拍成了一部《第一滴血》式的英雄主义电影。而在2年后的《战狼2》里,吴京再次强化这种类型片风格,并加入了更多令人眼花缭乱的视觉冲击要素,将故事与现实事件结合,激发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最终创下了举世瞩目的票房纪录。

《战狼2》的成功至少说明了两个问题:一是《战狼2》将许多大龄观众带入了电影院,拓宽了观影群体,侧面证实中国电影市场的潜力巨大;二是普通观众们更关心的不是电影主旋律与否,而是电影“好不好看”。

当一部电影让观众觉得刺激过瘾、酣畅淋漓,视听语言层面与情绪刺激层面做得足够出色时,那么这部电影的内在逻辑和价值观宣传也更容易被接受。

为什么那么多流水线式的主旋律电影就像石子投入大海激不起什么波澜?其实并不是因为“主旋律”,而是因为电影根本不好看,许多此类电影都是脸谱化的粗制滥造,在如今娱乐内容极为丰富的环境下,观众自然不会去追捧这些并不出色的主旋律影视作品。

新主旋律电影崛起,形成符合市场规律三方共赢的良好态势

如果说《战狼2》的票房纪录是一次意外事件,那么如今《红海行动》的票房逆袭,已经证明了这些融贯了主旋律宣传与商业电影优点的国产电影有着非常可观的前景。

《战狼2》《红海行动》等电影的出现营造了一个三方共赢的局面:观众们得以欣赏到属于自己国家的高水平影视剧,影视公司凭借高票房赚得盆满钵满,主旋律宣传也摆脱了以往不温不火的状态,电影的火爆带来了效果惊人的宣传效应。像《红海行动》这样在视听层面不输于美国一流战争电影的作品,未来大概率会走出国门继续扩大其影响力,对于舆论的正面引导,或许比其他多数宣传手段都更有效。

粗制滥造的抗日神剧、脸谱化的枯燥宣传电影,这些曾经被无数网友吐槽的现象造就了观众对主旋律电影的成见。而如今从《战狼2》到《红海行动》,正在一步一步扭转普通观众对主旋律电影的看法。

宣传弘扬爱国精神从来都是一件应该做的事,《阿甘正传》《拯救大兵瑞恩》不也是美国的主旋律电影吗?只不过如何去让观众喜闻乐见地接受这些宣传,是需要国内影视从业者们不断去反思和完善的。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