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问,《虎啸龙吟》口碑、市场双丰收,未来是否会有更多对历史的颠覆剧出现?
我不认为《虎啸龙吟》是对历史的颠覆,称之为改编更为准确。
历史就是已经发生的一切。时代不同,价值观不同,对历史的理解、侧重、取舍自然不同。
有评论抱怨:新《三国》、《虎啸龙吟》太过颠覆,“让那些熟悉三国的人看了别扭”!理由是,“扬刘抑曹”尊重了“中国民间历代形成的公共记忆”,而“只以成败论英雄”是一种庸俗的历史观;只有人物的不圆满,才更能显出人格的不朽,钱穆认为这正是中国的史心、中国文化精义所在。
其实,不用拿公共记忆、史观、史心一类的大词唬人,都是炎黄子孙,都很“正统”。
要说圆满,立志一统天下、结束战乱的曹操,时不我待的司马懿,所主之事何尝圆满?臧否历史人物以所谓的公共记忆为依归,算不算一种狡猾的“以成败论英雄”?
与其说“扬刘抑曹”符合公共记忆,不如说它在打压以曹操、司马懿为代表的后起之秀的强势崛起,为自命的所谓正统摇旗呐喊。
事实上,公共记忆一直在被塑造和不断变化。司马懿“有智谋,善分析,是个了不起的人物”,“此司马懿敌孔明之智也。”
作为“达则兼济天下”的代表性人物,曹操统一北方、发布唯才是举的“取材三令”,对民众的休养生息有莫大贡献;
司马懿及其子孙,完成了无数英雄豪杰梦寐以求的一统天下的霸业雄心。
退一万步说,只要言之有理,能自圆其说,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有何不可?若亦步亦趋、因循苟且,天地间只生古人足矣,我辈何必居上?推陈出新、继往开来从何谈起?
《虎啸龙吟》好评如潮,正因为里面有很多合乎逻辑、情理的改编。
脍炙人口的空城计,改编得尤其出色。
剧照
鲁迅“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的评价为何深得人心?
小时候看电视剧《三国演义》,看到空城计部分总感觉司马懿处理得不妥,只需稍微派点士兵即可一探究竟,何必故弄玄虚?
小孩能想到的,身为统率千军的大都督难道想不到?无数惨痛的历史教训摆在那里,鸟尽弓藏、功高震主的道理也并不深奥——
《虎啸龙吟》对空城计的演绎可谓意料之外、情理之中,观众齐声喝彩——
司马懿宁愿鸟尽弓藏,也要立不世之功:“杀了你诸葛亮,我司马懿就流芳百世了!”
孔明一句话就戳中了司马懿的软肋:“那你儿子呢?”
前贤对功名、时间的阐释,可谓精辟:
三十功名尘与土;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多年以后,老年司马懿回望与诸葛亮惊心动魄的灵魂交锋,缓缓道出毕生的感悟:
“依依东望,望的是——时间。”
青年司马懿不禁潸然泪下……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只有时间能够让司马家族树大根深、枝繁叶茂,潜心布局,消除功高震主的顾虑;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历史无非人性、人情。具有人性的温度,才谈得上情理、逻辑和艺术的真实。《虎啸龙吟》举重若轻,融历史风云于儿女情长,令人击节。
剧照
大结局司马懿告老还乡,步履蹒跚、垂垂老矣,昏花的老眼突然精光爆射,环视满朝文武,依稀有鹰视狼顾之风,之后移步台阶边上,欣慰地一笑,点点头,拾级而下。
剧照
剧照
吴秀波演技爆表,让人想起里尔克的《豹——在巴黎动物园》:
强韧的脚步迈着柔软的步容,
步容在这极小的圈中旋转,
仿佛力之舞围绕着一个中心,
在中心一个伟大的意志昏眩。
只有时眼帘无声地撩起,
于是有一幅图像浸入,
通过四肢紧张的静寂,
在心中化为乌有。
依依东望,望的是——时间:司马懿为子孙打下根基,晋取代魏,三国归晋,追尊司马懿为宣皇帝,庙号高祖。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日本关于三国的小说、动漫、游戏、音乐、手办成百上千,衍生的文化产品数不胜数,甚至娘化、萌化三国群英,关羽、赵云女体手办成圈钱利器:
手办
作为辐射整个儒家文化圈的著名品牌,三国犹如一座巨大的宝藏,有待我们的挖掘。
与日本相比,中国三国文化的衍生产品严重不足。《虎啸龙吟》算是开了一个好头。
《虎啸龙吟》剧集中多次出现的三国策略手游《率土之滨》,体现的正是三国的智慧、权谋。根据东汉末年的格局分成十三个州,玩家在游戏中招募三国名将,排兵布阵,上兵伐谋,合纵连横,逐鹿中原,每个玩家都能书写出自己的三国战史。
《虎啸龙吟》小剧场,邓艾于《率土之滨》进行军事演练,提出奇袭成都的建议,一举扭转“剑阁之战”的僵局。
剧照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玩家在《率土之滨》有同等的机会参与三国争霸的大业,远交近攻,驰骋疆场,实现饮马黄河的霸业雄心——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东汉十三州!
那一夜,我梦见百万雄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