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地区,一个让人既熟悉又陌生的地方。
今天,安利一部台湾电影——
《大佛普拉斯》
豆瓣8.4。
这部电影,去年绽放过璀璨光芒。
和斩获金马大奖的《血观音》,共同为台湾电影祭出了一记佛系(其实气质是反佛系)电影的王炸牌。
一佛一观音,细思下去极有意思。
一个高速发展、昂扬向上的社会,人们通常是不会愿意沉浸在宗教里的。哪怕台湾地区向来就宗教氛围浓郁。
现在,繁华褪去,趋于平稳。
还有,一地鸡毛的社会问题,和清醒无比的颓靡。
当然,许多地方都会经历到或正处于这个阶段。
而不同阶段的种种现象,也就构成了文艺作品中所谓的——时代。
《大佛普拉斯》就是可以反映一个社会与一个时代的作品。
电影改编自导演黄信尧之前的短片《大佛》,普拉斯是“Plus”的音译。
听名字就知道,这电影的基调,至少带着三分调侃。
果然,即便是在描写底层人民的凄风苦雨,但导演没有营造一种苦大仇深的氛围。
这一点很赞。
越是沉重的表达,越需要克制。
简单讲,《大佛普拉斯》就是一个行车记录仪引发的血案。
提醒:下面有剧透!!!
拾荒者肚财和佛像工厂的门卫菜埔是一对好朋友。
肚财以捡破烂为生,胆小瘦弱,没有亲人。
菜埔做门卫之余还兼职给出殡队打鼓,木讷愚笨,有一个老母。
他们对彼此的其他生活几乎一无所知,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常常混在一起。
比如,一起意淫过期杂志女郎的内裤。
吃别人剩下的没有肉丝的咖喱鸡肉饭。
他们的生活,就是影片所呈现的那样,一片黑白。
但有天突发奇想,他们打开了菜埔老板宾利汽车的行车记录仪。
想偷窥一下有钱人的世界究竟是什么颜色的…
有钱人的世界,简直是TM让人嫉妒的五彩斑斓啊!
菜埔的老板黄启文,留学归来,才华横溢。
最让他俩羡慕的是,他夜夜做新郎!
情人召之即来。约露水炮的频率,都比他俩换菜换得勤。
俩人再回头看看工厂里老板承制的那尊大佛,不禁陷入了深深的震撼。
一尊佛脚下的人,差距咋就那么大捏!
肚财不禁感叹道:有钱人的人生,你看,果然是彩色的。
导演独具匠心,在展示两层社会的时候,用黑白与彩色作了区分。
这种效果,斯皮尔伯格在《辛德勒的名单》中,曾完美地运用过。
一种色彩上强烈的反差,使对比和讽刺更加鲜明,使情感更为震撼。
有意思的是,黄信尧坦言,这种构思最初的原因,只是因为制作经费上的紧张。
巨大的佛像价格不菲,所以他只好选择用黑白拍摄并且加深对比,才能规避一些道具材质上的粗陋问题。
也是real神来妙笔了...
如果剧情只到这里,官姐可能就认为这是一部纪录片了。
甚至可以称之为一部底层小人物的生活“真人秀”。
但一宗谋杀案的出现,改变了所有人的命运,乃至改变了整个电影的类型。
看着看着你会发现,这居然是一部精彩的剧情片!
兼具黑色幽默+惊悚悬疑。
导演游刃有余的叙述技巧和身临其境的旁白,把各种元素和情节无缝衔接了起来。
让你一面被剧情牵引着往下走,一面又毫不怀疑故事的真实性。
导演还三不五时地跳出来和观众讨论、调侃。
舞台剧般的间离效果,打破了与观众的“第四堵墙”,既先锋,又接地气。
黄启文官商勾结,谋杀情妇,将尸体铸进大佛的金身里。
这一切被记录在行车记录仪里,一览无遗。
穷人掌握了富人的杀人证据。
按照戏剧的反转规律,是不是要展开一段凶险的博弈,然后穷屌丝最终逆袭人生呢?
当然应该是。
但,现实就是现实。
戏里演的毕竟都是骗人的,不是么?
即使掌握了富人的罪证,他们依旧不能做什么,因为当他们抬头看时,根本不知道该把这罪证交给谁。
就像一个受了委屈的小孩,跑去和老师告状,发现老师就是那个坏小孩的爸爸...
后来,你就学会闭嘴了,对吧。
你看着佛,他闭目不语。
他普渡众生,他象征权威。
但这众生的天,就是被一些人遮住了。
连佛也看不见他要庇护的众生。
某天,肚财酒驾,“撞死”了自己。
胆小的菜埔,也为自己准备好了后事。
他们不得不,接受了自己的命运。
没有想象中小人物的懦弱和挣扎。
在生死面前,他们表现出了一种超脱命运的意味。
他们清醒地知道自己活着的样子。
蓬头垢面,穷困潦倒。
一种比痛苦更坦荡的绝望。
就像这张剧照里的他们,很朋克很酷。
这照片里的另外一个人,叫释迦。
和两个朋友相比,释迦更加自由,因为他是个流浪汉。
没来处,没归途。
他在片中,重复着一句台词:我就四处逛逛。
让我莫名觉得,工厂里那尊佛可能就是释迦。
他没闭着眼睛,他一直在看着这些人。
反正,世界似乎一直是这样。
最肮脏的与最圣洁的,都在一处,组成了人间。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