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部张杨导演的电影,甜叔至今念念不忘。
拿「爱」来形容,也毫不过分。
甜叔敢说,你要是看了他这个片,可能也要给张先生写情书——
《洗澡》
1999年的一部电影,2001年上映。
豆瓣8.3分。
主演有濮存昕、姜武,还有朱旭。
前两个人不说了,如果看过他作品,一定都对这位老爷子印象深刻。
演过《似水年华》、《变脸》。
一想到他,是不是已经有一股暖流注入到你的心中?
《洗澡》能打动人,至少有一半得归功给老爷子。
影片的人物关系很简单。
朱旭演父亲,在北京经营着一家澡堂子。
姜武演二儿子,二明,是个傻子,陪在父亲身边。
濮存昕演大儿子,大明,在南方工作生活。
剧情,也不复杂。
讲大明在去留之间的内心挣扎。
大部分是一些再普通不过的日常场景。
然而正是这些场景,触碰到了我们内心深处最柔软的地方。
故事从大明回到北京讲起。
他收到弟弟一封明信片,以为父亲去世。
回来之后,却发现父亲活得好好的。
他长年不在父亲身边,现在见到父亲,竟然有些不太自然。
父子三人吃杂酱面,就黄瓜。
二明取来他寄给哥哥的明信片,给父亲看。
老人家立即明白了大明回来的原因,感到局促,连忙放下明信片。
晚上,父亲和弟弟按习惯出去跑步。
他们相处融洽,连打扫、冲洗澡堂,也如同在嬉闹一般。
大明立在远处,就仿佛是一个局外人。
他准备随便冲个淋浴,结果被父亲看到了。
老人连忙去烧水。
察觉到洗澡水变热,大明的心里五味杂陈。
由于父亲没什么事,大明决定回南方。
临走之前,他给父亲买了一个足底按摩仪。
随后,他带着二明出去买机票。
路上,二明拿起一根浇花的水管,戏耍。
看似一个毫无意义的场景,却勾起了我们非常复杂的感受。
它好像在告诉我们,大明不知道该如何把握现在。
机票买好了,这时大明却发现二明不见了。
街坊邻居一起来想办法,还报了警,也找不见二明。
老爷子深埋心底的感受,这时候一下子爆发了出来。
他责怪大明把一个大活人给搞丢了。
还说他压根不该回来,说他回来就是想看看自己是不是死了。
随后,他又说大明看不起澡堂子。
好在第二天,二明自己跑回来了。
那开心的样子,就好像什么事也没发生一样。
夜里下大雨,父亲跑到屋顶去遮挡漏水的地方。
大明发现之后,也爬上屋顶帮忙。
不久之后,父亲因为着凉,病倒了。
大明打算暂时留下来,帮父亲经营澡堂。
这时,影片却不着急推进故事了,而是引入了几个不相关的插曲。
大明的一个发小,欠了一屁股债,跑到澡堂躲债。
老爷子以保护顾客的名义,帮他赶走了前来追债的人。
大明借给这发小两万块钱,帮他渡过难关。
另一个插曲,和一位街坊有关。
他三天两头跟老婆闹别扭,现在则被老婆从家里赶了出来。
老爷子备好酒,给这位街坊讲了一个故事,大明和二明也站在一旁听。
早年间,在陕北农村,特别缺水。
但那个地方又有个习俗,女孩子出嫁前必须洗澡。
为了能给女儿攒够一桶洗澡水,一个父亲决定把家里的粮食拿出来。
他牵了一头驴挨家挨户地跑,一碗粮食,换一碗水。
最后,他总算攒够水,让女儿洗上了澡。
那个女儿,坐在澡盆里面,开始掉起了眼泪。
老爷子说,这个女儿,就是大明和二明的母亲。
这个故事,虽说和那位街坊没什么关系,不过却间接呼应了影片父子关系的主题。
大明母亲洗澡时内心的酸楚,其实也正是大明自己的感受。
听完故事,那位邻居也向老爷子打开了心扉。
他跟老爷子说,自己在老婆面前兴奋不起来。
为了安慰这个邻居,老爷子让大明请人家吃个饭。
吃毕饭,他又让这个邻居去洗澡,还说洗澡水里放了给他治病的药。
邻居脱了衣服走向洗澡池,结果发现自己的老婆在洗澡池里。
就这样,夫妻俩的关系恢复如初。
除了上述插曲,电影里还有别的几个插曲。
比如一个喜欢唱歌剧的羞涩男孩,经过成长,获得了在观众面前一展歌喉的勇气。
又比如一对斗蛐蛐的老头儿,因为一件小事发生争吵,后来又和好。
所有这一切细枝末节,便构成了老爷子和二明的日常生活全景。
在与这些街坊邻居相处的过程中,大明也逐渐熟悉了自己的父亲。
他跟老爷子说,以后一定常回来看他。
不幸的是,父亲最终还是离开了他的两个儿子。
大明计划关掉澡堂,把弟弟暂时安排到福利院,然后回南方。
有一个傻弟弟这件事,他一直没告诉他的妻子,准备先回去给她做思想工作。
可是二明不情愿在福利院呆,无奈之下,他又把他接了出来。
妻子打来电话,他将近日来发生的事情如实相告,结果妻子挂了他的电话。
二明执意要让澡堂继续营业,大明索性遂了他的心愿。
他接替了父亲的位置,经营澡堂,同时也成了二明夜跑的同伴。
然而好景不长,市里的拆迁工作终于推进到了他们这条巷子。
老街坊们的新房子被分在了市里的各个方向,四散离去。
大明和二明,也不得不跟那个叫清水池的澡堂告别…
看这个片,甜叔总是不由自主地想到自己。
想到自己每次回家和离家时的感受。
想到父母的张罗、忙碌和日渐老去。
还想到,自己无论如何也不会有子承父业的勇气。
如何处理与父母的关系,似乎永远是一个两难之选。
无论选择是去是留,都意味着要做出巨大的牺牲。
意味着不甘心,意味着负罪感,意味着内心的永无宁日。
张杨试图解开的,是一个注定不可能解开的心结。
而正因为不可能解开,这部电影才引人深思,并让人百看不厌。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