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老冒这个人,还有他的区块链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老冒这个人,还有他的区块链

区块链最宏大的革命之一便是革掉公司的命,革掉股权的命,取而代之是是去公司化的社区组织和币权。我隐约觉得,老冒这次上对了车。

2016年的某天,老冒在Facebook上发出一条消息:方刚,生日快乐。那个时候,老冒已经开始在西雅图写ArcBlock的源代码,我在北京教孩子学英语。我一直没有看到那条消息,facebook于我,是另一个世界,已经好久不去。

我觉得英语很重要,老冒出国多年,在微软做研发,他的英语已经很好,他觉得改变世界更重要。

程序员都想改变世界,老冒就是个程序员,但程序员改变世界的窗口和机会其实不多,N年一次,可遇而不可求。区块链这一次,老冒没求,但遇上了。

2009年,比特币刚出来的时候,老冒是个矿工,挖比特币,挖到就丢了,无感。2013年的时候,比特币的技术基石,也就是区块链开始在北美小圈子爆红,那个时候的老冒还在忙乎手头上的创业项目,直到2016年,他觉得可以入场了,想好切入点,拉上微软的前同事,2017年潜水一年,招人、写代码,至今。

区块链那么早,那么大,老冒一嘴咬下去,选择的切入点还是做技术,为开发人员提供服务。ArcBlock宣称是区块链3.0,本质上它是个区块链的PaaS,用户是开发人员,ArcBlock帮助他们屏蔽底层实现细节,提供公共可重用组件,支援跨链调用和部署,打通链上链下的数据和逻辑,提升效率和保证安全性,方便调试和版本控制,创建激励机制推动社区成长,等等。

有很多技术挑战、设计思路甚至解决方案的细节,老冒曾经接受过一次采访,说得足够透彻,你可自行百度。

1999年的冬天,老冒从南京到北京,我们聚会吃火锅,记得当时鸣浩也在。虽是第一次见面,却胜似老友,早期互联网圈子很小,大家见ID如面。之前他刚从丁磊那儿过来,与丁磊的见面和交谈,也是这种感觉,一个坛子里混过,信仰即信任。

信任弥足珍贵,却又虚无缥缈,看不见摸不着,买不到,留不住。我们曾经In Nation we trust,In God we trust,In third party we trust,直到今天的区块链,In math we trust。

老冒和丁磊是熟悉的,也是互相信任的。老冒后来说,担任ArcBlock的顾问、做ArcBlock的天使投资人,其实是丁磊主动找他的,但他也很感动,很愿意。

更多的信任还在后面。老冒的ArcBlock先发了ABT的私募,25000个eth,结果来了上百万个eth,16亿美元排队要份额。大机构,小机构,大V,小V,大开发者,小开发者,老冒最后的天平还是倾向了开发者,超募的不要,大机构没有特权,更多的份额留给开发者,因为他们才是社区的真正用户,未来ABT区块链的矿工,也是ArcBlock生态货币的消费者。

ABT的公募也同样挤爆,12500个eth,十几分钟close,秒光。让老冒不安的是,由于以太网的性能瓶颈,部分投资者的几万个eth已经付出去,还在确认的路上,公募就close了,社区怨声沸腾,预案没做好,还得一笔一笔给大家退,退还要费gas,为了表明诚意和歉意,还得给人送点ABT。都是成本,老冒也认了,他知道,以前创业的时候找VC是什么感觉。

VC是中心化的,而且肯定不是你创业产品的目标用户。老冒是过来人,嘴上不说,但他知道找VC是怎么回事。一次一次的road show,无数个Demo party,BP改了又写写了又改,给了TS的不签约,签了约的不打款,打了款的不一次到位,到位了的还要搞个条款不上市就赔付。

ICO改写了这一切。

这个世界可以尽情咒骂ICO是如何的邪恶,但对真正有能力、想做事情的创业团队来说,ICO是个伟大的发明。从种子投资到IPO,创始人花在资本上的时间、精力和金钱太多太多,ICO一次搞定,团队只管专心干活。

老冒曾去旧金山拜访一家区块链初创公司,几个人,全是工程师,也没有老板盯着,大家日以继夜加班,生产效率和代码质量都极高,员工对法币薪水不太在乎,可有可无。他们刚刚完成ICO。

在旧世界里,老冒拿过期权,也给人发过期权,很尴尬的一件事。公司没有上市,给的期权就是废纸,即使是废纸,这张纸不通过特别的治理设计还不合法不算数。

老冒亲眼目睹ArcBlock的员工在ICO后是什么心态和工作状态,他自己也是感同身受。虽然还是有解锁期,虽然只能每月vest,虽然也是逐年发放,但数字资产在区块链上的被信任是天生的,流动性是天生的,员工很踏实,他们要做的是为社区用户创造价值,token就会更值钱。

老冒跟我说,在ArcBlock甚至employee这个概念都很模糊。随着平台上线,更多的应用上线,社区的开发者、矿工本质上都是员工,没有base salary,按照贡献获得token回报。

2004年初春,我刚从赛迪跳槽到搜狐不久,在光华长安大厦上班,老冒出差到北京,住在凯宾斯基,离得很近,我俩聊了一整晚,直到深夜,老冒给我讲Tomcat和Ajax,还有Flickr、FriendSter和SNS。

现在回忆起来,老冒和我启蒙的那些东西,后来都成为了事实,有的还成就了商业巨人,包括Myspace、开心网和QQzone,也包括Facebook、Twitter和微信朋友圈。可惜,那时候的中国人连博客都不知道,老冒却迷上了SNS,太超前了。

Web2.0曾经是中国互联网最大的坟场之一,老冒和我都为它贡献过尸首和鬼魂,梦想是有的,信仰也是有的,但到底没有实现。

这次轮到区块链。我跟冒表达了担忧。

我担忧ICO。投资者把eth给到ArcBlock基金会,社区基金会再用资源支持开发公司,没有审计,没有季报,能行吗?老冒觉得行。基金会的账号是公开的,区块链的账本是公开的,不仅仅是投资者,任何一个人都可以查看明细,这实际上是比上市公司更严格的审计,更透明的治理。

老冒说,ArcBlock的开发公司是有股东的,按照旧世界的玩法,猴年马月他们的投资才能等到一个流动性事件,如今这事结了。老冒说,ICO的时候,已经给他们换币了。老冒说,股权这事迟早要落伍。

我担忧时间窗口。是不是还是太早?老冒觉得正当时。用他的原话,区块链创业,目前是程序员的钻石窗口期,都不是黄金窗口。

其实我还担心商业化,电话里,我没和老冒说,但转头一看手机,加密货币市值已经超过4000亿美元了,其实最大的担忧是什么都不做,不是吗。

区块链最宏大的革命之一便是革掉公司的命,革掉股权的命,取而代之是是去公司化的社区组织和币权。我隐约觉得,老冒这次上对了车。

2018年元旦刚过,我在Facebook上给老冒留了微信号,失散多年,重新连接。也就在这一个月,老冒的Arcblock顺利做完私募和公募,ABT Token即将上市交易。再过几个月,ABT主链上线,第一批开发者的区块链应用就要落地了。

老冒说,新世界的玩法变了,变化就是机会,我倒觉得,往往,能够抓住未来的人,都是因为他们不曾拥有过去。有时候,失去就是得到。

作者方刚(快校CEO,前搜狐高级副总裁)

金融报获作者授权发布,转载请联系作者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老冒这个人,还有他的区块链

区块链最宏大的革命之一便是革掉公司的命,革掉股权的命,取而代之是是去公司化的社区组织和币权。我隐约觉得,老冒这次上对了车。

2016年的某天,老冒在Facebook上发出一条消息:方刚,生日快乐。那个时候,老冒已经开始在西雅图写ArcBlock的源代码,我在北京教孩子学英语。我一直没有看到那条消息,facebook于我,是另一个世界,已经好久不去。

我觉得英语很重要,老冒出国多年,在微软做研发,他的英语已经很好,他觉得改变世界更重要。

程序员都想改变世界,老冒就是个程序员,但程序员改变世界的窗口和机会其实不多,N年一次,可遇而不可求。区块链这一次,老冒没求,但遇上了。

2009年,比特币刚出来的时候,老冒是个矿工,挖比特币,挖到就丢了,无感。2013年的时候,比特币的技术基石,也就是区块链开始在北美小圈子爆红,那个时候的老冒还在忙乎手头上的创业项目,直到2016年,他觉得可以入场了,想好切入点,拉上微软的前同事,2017年潜水一年,招人、写代码,至今。

区块链那么早,那么大,老冒一嘴咬下去,选择的切入点还是做技术,为开发人员提供服务。ArcBlock宣称是区块链3.0,本质上它是个区块链的PaaS,用户是开发人员,ArcBlock帮助他们屏蔽底层实现细节,提供公共可重用组件,支援跨链调用和部署,打通链上链下的数据和逻辑,提升效率和保证安全性,方便调试和版本控制,创建激励机制推动社区成长,等等。

有很多技术挑战、设计思路甚至解决方案的细节,老冒曾经接受过一次采访,说得足够透彻,你可自行百度。

1999年的冬天,老冒从南京到北京,我们聚会吃火锅,记得当时鸣浩也在。虽是第一次见面,却胜似老友,早期互联网圈子很小,大家见ID如面。之前他刚从丁磊那儿过来,与丁磊的见面和交谈,也是这种感觉,一个坛子里混过,信仰即信任。

信任弥足珍贵,却又虚无缥缈,看不见摸不着,买不到,留不住。我们曾经In Nation we trust,In God we trust,In third party we trust,直到今天的区块链,In math we trust。

老冒和丁磊是熟悉的,也是互相信任的。老冒后来说,担任ArcBlock的顾问、做ArcBlock的天使投资人,其实是丁磊主动找他的,但他也很感动,很愿意。

更多的信任还在后面。老冒的ArcBlock先发了ABT的私募,25000个eth,结果来了上百万个eth,16亿美元排队要份额。大机构,小机构,大V,小V,大开发者,小开发者,老冒最后的天平还是倾向了开发者,超募的不要,大机构没有特权,更多的份额留给开发者,因为他们才是社区的真正用户,未来ABT区块链的矿工,也是ArcBlock生态货币的消费者。

ABT的公募也同样挤爆,12500个eth,十几分钟close,秒光。让老冒不安的是,由于以太网的性能瓶颈,部分投资者的几万个eth已经付出去,还在确认的路上,公募就close了,社区怨声沸腾,预案没做好,还得一笔一笔给大家退,退还要费gas,为了表明诚意和歉意,还得给人送点ABT。都是成本,老冒也认了,他知道,以前创业的时候找VC是什么感觉。

VC是中心化的,而且肯定不是你创业产品的目标用户。老冒是过来人,嘴上不说,但他知道找VC是怎么回事。一次一次的road show,无数个Demo party,BP改了又写写了又改,给了TS的不签约,签了约的不打款,打了款的不一次到位,到位了的还要搞个条款不上市就赔付。

ICO改写了这一切。

这个世界可以尽情咒骂ICO是如何的邪恶,但对真正有能力、想做事情的创业团队来说,ICO是个伟大的发明。从种子投资到IPO,创始人花在资本上的时间、精力和金钱太多太多,ICO一次搞定,团队只管专心干活。

老冒曾去旧金山拜访一家区块链初创公司,几个人,全是工程师,也没有老板盯着,大家日以继夜加班,生产效率和代码质量都极高,员工对法币薪水不太在乎,可有可无。他们刚刚完成ICO。

在旧世界里,老冒拿过期权,也给人发过期权,很尴尬的一件事。公司没有上市,给的期权就是废纸,即使是废纸,这张纸不通过特别的治理设计还不合法不算数。

老冒亲眼目睹ArcBlock的员工在ICO后是什么心态和工作状态,他自己也是感同身受。虽然还是有解锁期,虽然只能每月vest,虽然也是逐年发放,但数字资产在区块链上的被信任是天生的,流动性是天生的,员工很踏实,他们要做的是为社区用户创造价值,token就会更值钱。

老冒跟我说,在ArcBlock甚至employee这个概念都很模糊。随着平台上线,更多的应用上线,社区的开发者、矿工本质上都是员工,没有base salary,按照贡献获得token回报。

2004年初春,我刚从赛迪跳槽到搜狐不久,在光华长安大厦上班,老冒出差到北京,住在凯宾斯基,离得很近,我俩聊了一整晚,直到深夜,老冒给我讲Tomcat和Ajax,还有Flickr、FriendSter和SNS。

现在回忆起来,老冒和我启蒙的那些东西,后来都成为了事实,有的还成就了商业巨人,包括Myspace、开心网和QQzone,也包括Facebook、Twitter和微信朋友圈。可惜,那时候的中国人连博客都不知道,老冒却迷上了SNS,太超前了。

Web2.0曾经是中国互联网最大的坟场之一,老冒和我都为它贡献过尸首和鬼魂,梦想是有的,信仰也是有的,但到底没有实现。

这次轮到区块链。我跟冒表达了担忧。

我担忧ICO。投资者把eth给到ArcBlock基金会,社区基金会再用资源支持开发公司,没有审计,没有季报,能行吗?老冒觉得行。基金会的账号是公开的,区块链的账本是公开的,不仅仅是投资者,任何一个人都可以查看明细,这实际上是比上市公司更严格的审计,更透明的治理。

老冒说,ArcBlock的开发公司是有股东的,按照旧世界的玩法,猴年马月他们的投资才能等到一个流动性事件,如今这事结了。老冒说,ICO的时候,已经给他们换币了。老冒说,股权这事迟早要落伍。

我担忧时间窗口。是不是还是太早?老冒觉得正当时。用他的原话,区块链创业,目前是程序员的钻石窗口期,都不是黄金窗口。

其实我还担心商业化,电话里,我没和老冒说,但转头一看手机,加密货币市值已经超过4000亿美元了,其实最大的担忧是什么都不做,不是吗。

区块链最宏大的革命之一便是革掉公司的命,革掉股权的命,取而代之是是去公司化的社区组织和币权。我隐约觉得,老冒这次上对了车。

2018年元旦刚过,我在Facebook上给老冒留了微信号,失散多年,重新连接。也就在这一个月,老冒的Arcblock顺利做完私募和公募,ABT Token即将上市交易。再过几个月,ABT主链上线,第一批开发者的区块链应用就要落地了。

老冒说,新世界的玩法变了,变化就是机会,我倒觉得,往往,能够抓住未来的人,都是因为他们不曾拥有过去。有时候,失去就是得到。

作者方刚(快校CEO,前搜狐高级副总裁)

金融报获作者授权发布,转载请联系作者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