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和莎莫的500天》:不仅仅是一部爱情片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和莎莫的500天》:不仅仅是一部爱情片

细碎的非线性叙事,大量插入性的家庭录像、动画、分屏,这部爱情片像侦探剧。需要探寻蛛丝马迹才能看明白。

这是一个男孩遇见女孩的故事,但这不是一个爱情故事。

▲10分钟看完《和莎莫的500天》

关灯特约,请勿转载

文/Sabrina

男主Tom,从小对爱情有着异乎寻常的天真与执着,做着一名庸常的贺卡写手,日复一日地过着平淡的生活。

而女主Summer,因为父母的过早离异,让她变得独立自主,对感情缺乏安全感。

就是这样两个看似三观不合的年轻人,走到了一起。

Tom在见到Summer第一眼就认定她是自己一直在等的那个人。

和现实中很多男人一样,对于喜欢的人只会默默关注,却不敢往前踏出一步。

Tom在第一次和Summer共度一夜后,导演用一段歌舞场面外化了男主的内心世界。

这段歌舞片的表现形式,鲜明地刻画了Tom对待感情的态度是浪漫而充满幻想的。避无可避地陷入爱网,他开始以Summer为目标对象,走进了一个只存在于梦境之中的令人眩晕的奇幻世界里。

于是乎所有关于她的小细节都被赋与了意义,在唱片行拿起她偏爱的披头士成员专辑;在家居空间再次准备上演他们曾一起设计的情境……所有应该发生的会心一笑,应该被牵引上扬的嘴角,应该被接受的讨好都是在Tom脑中会实现的幻想。

而Summer,一个向往独立和自由的姑娘,听从内心欲望来到洛杉矶,寻求新的人生转机。在酒吧聊天时,Summer告诉Tom和他朋友,她认为爱是虚无缥缈的幻想,不想成为感情的附属品。

很多人诟病Summer的放荡,其实只是她害怕在爱情中受到伤害,重蹈父母的覆辙。她无法相信爱情,只渴望轻松愉快的相处。如果不去索取,便不会有付出,她享受着和Tom暧昧的感觉,但心底也有深深的害怕。

但后来在Summer的房间里,她向Tom敞开了心扉,讲述自己梦到飞翔的孤独梦境,这标志着两人之间的隔阂彻底消失,Summer将他放进了自己的心扉,但Tom却不知所措,纠结于害怕疑惑,不敢前进一步。在感情中,两个人的距离不进便退。

在电影院观看《毕业生》(这是导演第二次向这部经典的致敬),达斯丁·霍夫曼为了爱情不顾一切,让Summer泪流满面,但她在现实中却感受不到这种安全和充实。

至少在Tom身上她感受不到。

不要忘记,女人都是口是心非的动物,即使她们嘴上说不要,但心里比谁都渴望爱。女人也是现实的,当她看到他和Tom的尽头时,便在松饼店提出了分手。

Tom没有办法接受Summer始终只以朋友来命名彼此的关系,他迫切想要往情侣的定义迈进,Summer却一次次挫败Tom的尝试。

这次心碎和以往的失恋不一样,因为是Summer。时间因为他执着的凝视而冻结,这绝对是除却赤道外历时最久的summer;日子在年轴上往返跳跃,情节在Tom的记忆里前后错落,故事也能因着回想的姿态而重写。用侦探剧的手法拍爱情片

细碎的非线性叙事,大量插入性的家庭录像、动画、分屏,这部爱情片像侦探剧。需要探寻蛛丝马迹才能看明白。

>>>> Summer是男主角幻想出来的dream girl

Tom在公司对漂亮的Summer一见钟情,很快,Tom发现或许是他潜意识里的期望,他和Summer拥有着很多共同之处,包括他们的爱好、兴趣和艺术鉴赏力。

他们都喜欢歌手Smiths,喜欢《战栗杀机》(热血少年漫画),都喜欢逛唱片店,都喜欢玛格丽特和霍普(画家),都喜欢《毕业生》。

于是他旁敲侧击,百般尝试,同时不停和身边友人讨论这一切,反覆论证着自以为是的爱情。他的整个世界开始充斥着暗示,他接收着那些符码讯息,像拥有一块块拼图般,试着拼凑出他深信不疑的最佳女主角。

连他的忘年交小朋友都看出来这其中的问题,“人家跟你有同样奇怪的癖好,并不代表就是你的精神伴侣。”、“你认为她是你的唯一,因为你只记得那些好的事情。”

与其说Summer就是男主长久以来期许的真命天女,不如说他把对dream girl的幻想投射在了Summer身上,也因此忽略了Summer真正的感情需求。

>>>> 用细节堆积痕迹

Tom在朋友的点醒下意识到记忆中的Summer总是被自己美化。他重新回忆起两人在一起的点点滴滴,才发现原来Summer并不是那么投入这段感情。

他们一起去看《毕业生》的那天,Summer哭得很厉害;在碟片店她很恍惚,并且不再让Tom牵自己的手,之后也拒绝一起吃晚饭。

在遭遇每一次情感节点的时候,将恋情推向高点的总是女主人公。她主动搭话,主动亲吻,主动牵手,主动在床上脱光衣服,甚至连“喜欢”这两个字都是她先说出口的。但这一切都那么的程式化。

不经历夏天就不会成长

男主热情似火,相信爱情必须灵肉合一。

女主视谈恋爱为程序,可以在身体上经历一场合乎程序的游戏却不动真情。

两人情感的转折点有两个。一个是第一次在公园的长椅上讨论建筑,Tom的精神追求让Summer发现了他的可贵,愿意和他交往;第二个转折点是酒吧打人,Summer觉得男主不够成熟,并不是理想的对象。

男人比女人更脆弱

女人比男人更冷漠

影片中男主人公经常是这样的。

在遭遇情感的节点时,他经常是这样的。

在失去女友的时候,男主人公是这样的。

或者摔盘子.GIF。

男主汤姆·汉森打小就认定只有找到真爱才会幸福。

90%的男人会把羊毛衫穿在衬衫和领带的外面,顶着一头三天没洗的乱发,本身长得就不帅。加上这样的打扮,一定不是你想象中的白马王子,你的帅哥哥应该是这样的。

但是,我告诉你,这种看上去极端无趣的男人,常常装着一颗玻璃心。

影片中的女主人公经常是这样的,阳光活泼。

当她发现有男人偷窥她时,她经常是这样的。(酷到没朋友

其实她不相信真爱。

这个打小父母就离异的女孩子,从来就不相信感情的可靠。更不相信婚姻与爱情有关。她喜欢的只是人生的每一个节点。她清楚地知道什么年龄该完成什么样的人生任务。哪怕恋爱与婚姻也只是人生的例行公事。

小时候的莎莫只钟爱两件事,一是她又长又黑的秀发,二是她可以轻松地剪掉,而且一点感觉都没有。难道你不觉得这是对女主人公宿命的预言?

养起长长的黑发,就像谈一场恋爱,结一次婚。

但她毫不怜惜地一刀斩断恋情,就像她一刀剪断了自己的头发。没有什么是莎莫放不下的。她甜甜地对着这个世界,一回身,就可以决绝地斩断和它的关系。

这就是所谓冷漠。虽然她叫夏天。

她的内心其实是一片沙漠。

看懂影片的共时性叙事手法

吃过“一根面”吗?一根面”的意思就是一碗面里是一根从头到尾拉出来的完整的面条。但是吃的时候从来没有人在意面条的头和尾,而是抓到哪里就咬到哪里。

《与莎莫的500天》是男主角失恋之后,对于与前女友相处500天的回忆与反思。影片并没有采用线性叙述的方式,而是用了一种共时性的叙事手法、打散重组的时间逻辑。

所谓历时性,就好比是强调面条的头和尾。生活事件总有先后次序,如果按照先后顺序来表现,就是历时性的表现方法。

所谓共时性,就好比是吃面。我们总是捞到哪里吃到哪里,而不在乎是不是按照面条拉出的顺序。

比如,有的事件的起因并不马上会呈现结果,影片会跳开中间繁冗的日子,直接把结果附在起因之后;或者先表现了事情的结果,然后跳开中间的过程,直接展现起初的原因。

看上去有点散乱,但提高了叙事的效率。

>>>> 共时性技巧1: 跳开中间看两头

男主人公的宿命感,是在对500天的回忆中,渐渐自知的。当然,真正对于主人公宿命的认知与唏嘘的,是观众。主人公对于失恋的回忆,其实是一种反省。影片用非线性的逻辑,重新排列生活事件,使当初暧昧的人人事事显出了意义。

这正是影片所采用这个结构的用意。就像我们在历史研究中,经常使用共时性的方法,将不同朝代的人与事并置在一起,常常显现的便是宿命感。

>>>> 共时性技巧2

有的前后两段并没有事件发生的因果关系,将它们并置在一起是因为可以通过比较,产生意义。

>>>> 共时性技巧3

在段落叙述内部,影片经常会运用夹叙夹议的方式。

夹议的部分,为了配合旁白的内容,时间就像进度条上的滑块可以随意拨动,以截取主人公最为匹配的生活状态。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和莎莫的500天》:不仅仅是一部爱情片

细碎的非线性叙事,大量插入性的家庭录像、动画、分屏,这部爱情片像侦探剧。需要探寻蛛丝马迹才能看明白。

这是一个男孩遇见女孩的故事,但这不是一个爱情故事。

▲10分钟看完《和莎莫的500天》

关灯特约,请勿转载

文/Sabrina

男主Tom,从小对爱情有着异乎寻常的天真与执着,做着一名庸常的贺卡写手,日复一日地过着平淡的生活。

而女主Summer,因为父母的过早离异,让她变得独立自主,对感情缺乏安全感。

就是这样两个看似三观不合的年轻人,走到了一起。

Tom在见到Summer第一眼就认定她是自己一直在等的那个人。

和现实中很多男人一样,对于喜欢的人只会默默关注,却不敢往前踏出一步。

Tom在第一次和Summer共度一夜后,导演用一段歌舞场面外化了男主的内心世界。

这段歌舞片的表现形式,鲜明地刻画了Tom对待感情的态度是浪漫而充满幻想的。避无可避地陷入爱网,他开始以Summer为目标对象,走进了一个只存在于梦境之中的令人眩晕的奇幻世界里。

于是乎所有关于她的小细节都被赋与了意义,在唱片行拿起她偏爱的披头士成员专辑;在家居空间再次准备上演他们曾一起设计的情境……所有应该发生的会心一笑,应该被牵引上扬的嘴角,应该被接受的讨好都是在Tom脑中会实现的幻想。

而Summer,一个向往独立和自由的姑娘,听从内心欲望来到洛杉矶,寻求新的人生转机。在酒吧聊天时,Summer告诉Tom和他朋友,她认为爱是虚无缥缈的幻想,不想成为感情的附属品。

很多人诟病Summer的放荡,其实只是她害怕在爱情中受到伤害,重蹈父母的覆辙。她无法相信爱情,只渴望轻松愉快的相处。如果不去索取,便不会有付出,她享受着和Tom暧昧的感觉,但心底也有深深的害怕。

但后来在Summer的房间里,她向Tom敞开了心扉,讲述自己梦到飞翔的孤独梦境,这标志着两人之间的隔阂彻底消失,Summer将他放进了自己的心扉,但Tom却不知所措,纠结于害怕疑惑,不敢前进一步。在感情中,两个人的距离不进便退。

在电影院观看《毕业生》(这是导演第二次向这部经典的致敬),达斯丁·霍夫曼为了爱情不顾一切,让Summer泪流满面,但她在现实中却感受不到这种安全和充实。

至少在Tom身上她感受不到。

不要忘记,女人都是口是心非的动物,即使她们嘴上说不要,但心里比谁都渴望爱。女人也是现实的,当她看到他和Tom的尽头时,便在松饼店提出了分手。

Tom没有办法接受Summer始终只以朋友来命名彼此的关系,他迫切想要往情侣的定义迈进,Summer却一次次挫败Tom的尝试。

这次心碎和以往的失恋不一样,因为是Summer。时间因为他执着的凝视而冻结,这绝对是除却赤道外历时最久的summer;日子在年轴上往返跳跃,情节在Tom的记忆里前后错落,故事也能因着回想的姿态而重写。用侦探剧的手法拍爱情片

细碎的非线性叙事,大量插入性的家庭录像、动画、分屏,这部爱情片像侦探剧。需要探寻蛛丝马迹才能看明白。

>>>> Summer是男主角幻想出来的dream girl

Tom在公司对漂亮的Summer一见钟情,很快,Tom发现或许是他潜意识里的期望,他和Summer拥有着很多共同之处,包括他们的爱好、兴趣和艺术鉴赏力。

他们都喜欢歌手Smiths,喜欢《战栗杀机》(热血少年漫画),都喜欢逛唱片店,都喜欢玛格丽特和霍普(画家),都喜欢《毕业生》。

于是他旁敲侧击,百般尝试,同时不停和身边友人讨论这一切,反覆论证着自以为是的爱情。他的整个世界开始充斥着暗示,他接收着那些符码讯息,像拥有一块块拼图般,试着拼凑出他深信不疑的最佳女主角。

连他的忘年交小朋友都看出来这其中的问题,“人家跟你有同样奇怪的癖好,并不代表就是你的精神伴侣。”、“你认为她是你的唯一,因为你只记得那些好的事情。”

与其说Summer就是男主长久以来期许的真命天女,不如说他把对dream girl的幻想投射在了Summer身上,也因此忽略了Summer真正的感情需求。

>>>> 用细节堆积痕迹

Tom在朋友的点醒下意识到记忆中的Summer总是被自己美化。他重新回忆起两人在一起的点点滴滴,才发现原来Summer并不是那么投入这段感情。

他们一起去看《毕业生》的那天,Summer哭得很厉害;在碟片店她很恍惚,并且不再让Tom牵自己的手,之后也拒绝一起吃晚饭。

在遭遇每一次情感节点的时候,将恋情推向高点的总是女主人公。她主动搭话,主动亲吻,主动牵手,主动在床上脱光衣服,甚至连“喜欢”这两个字都是她先说出口的。但这一切都那么的程式化。

不经历夏天就不会成长

男主热情似火,相信爱情必须灵肉合一。

女主视谈恋爱为程序,可以在身体上经历一场合乎程序的游戏却不动真情。

两人情感的转折点有两个。一个是第一次在公园的长椅上讨论建筑,Tom的精神追求让Summer发现了他的可贵,愿意和他交往;第二个转折点是酒吧打人,Summer觉得男主不够成熟,并不是理想的对象。

男人比女人更脆弱

女人比男人更冷漠

影片中男主人公经常是这样的。

在遭遇情感的节点时,他经常是这样的。

在失去女友的时候,男主人公是这样的。

或者摔盘子.GIF。

男主汤姆·汉森打小就认定只有找到真爱才会幸福。

90%的男人会把羊毛衫穿在衬衫和领带的外面,顶着一头三天没洗的乱发,本身长得就不帅。加上这样的打扮,一定不是你想象中的白马王子,你的帅哥哥应该是这样的。

但是,我告诉你,这种看上去极端无趣的男人,常常装着一颗玻璃心。

影片中的女主人公经常是这样的,阳光活泼。

当她发现有男人偷窥她时,她经常是这样的。(酷到没朋友

其实她不相信真爱。

这个打小父母就离异的女孩子,从来就不相信感情的可靠。更不相信婚姻与爱情有关。她喜欢的只是人生的每一个节点。她清楚地知道什么年龄该完成什么样的人生任务。哪怕恋爱与婚姻也只是人生的例行公事。

小时候的莎莫只钟爱两件事,一是她又长又黑的秀发,二是她可以轻松地剪掉,而且一点感觉都没有。难道你不觉得这是对女主人公宿命的预言?

养起长长的黑发,就像谈一场恋爱,结一次婚。

但她毫不怜惜地一刀斩断恋情,就像她一刀剪断了自己的头发。没有什么是莎莫放不下的。她甜甜地对着这个世界,一回身,就可以决绝地斩断和它的关系。

这就是所谓冷漠。虽然她叫夏天。

她的内心其实是一片沙漠。

看懂影片的共时性叙事手法

吃过“一根面”吗?一根面”的意思就是一碗面里是一根从头到尾拉出来的完整的面条。但是吃的时候从来没有人在意面条的头和尾,而是抓到哪里就咬到哪里。

《与莎莫的500天》是男主角失恋之后,对于与前女友相处500天的回忆与反思。影片并没有采用线性叙述的方式,而是用了一种共时性的叙事手法、打散重组的时间逻辑。

所谓历时性,就好比是强调面条的头和尾。生活事件总有先后次序,如果按照先后顺序来表现,就是历时性的表现方法。

所谓共时性,就好比是吃面。我们总是捞到哪里吃到哪里,而不在乎是不是按照面条拉出的顺序。

比如,有的事件的起因并不马上会呈现结果,影片会跳开中间繁冗的日子,直接把结果附在起因之后;或者先表现了事情的结果,然后跳开中间的过程,直接展现起初的原因。

看上去有点散乱,但提高了叙事的效率。

>>>> 共时性技巧1: 跳开中间看两头

男主人公的宿命感,是在对500天的回忆中,渐渐自知的。当然,真正对于主人公宿命的认知与唏嘘的,是观众。主人公对于失恋的回忆,其实是一种反省。影片用非线性的逻辑,重新排列生活事件,使当初暧昧的人人事事显出了意义。

这正是影片所采用这个结构的用意。就像我们在历史研究中,经常使用共时性的方法,将不同朝代的人与事并置在一起,常常显现的便是宿命感。

>>>> 共时性技巧2

有的前后两段并没有事件发生的因果关系,将它们并置在一起是因为可以通过比较,产生意义。

>>>> 共时性技巧3

在段落叙述内部,影片经常会运用夹叙夹议的方式。

夹议的部分,为了配合旁白的内容,时间就像进度条上的滑块可以随意拨动,以截取主人公最为匹配的生活状态。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