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高家族第五代继承人白舒曼Simone Bagel-Trah
3月1日,正值“施华蔻”120周年,又恰逢莫文蔚出道25周年,一场隆重的盛典在上海世博上演。“施华蔻”乃德国日化巨头、“百年老店”汉高旗下的全球品牌之一。
早于1990年进入中国设厂的汉高,有三大业务版图:一是当家品牌“宝莹”洗涤产品;二是“施华蔻” 美发化妆品,乃全球三大品牌之一;三是汉高的“乐泰” 粘合剂。干洗涤剂这一行,从汉高创始人弗里兹·亨克尔算起,历经五代传承,至今已是142年!
家大业大比不上人多,汉高的百年生存之道
许多国内的家族企业有这样的担忧,我的企业规模是不小,可传到子子孙孙后,人也多,不就一分而散吗?家大业大,却比不上人多,确实是传承一大难题,142年的德国家族企业汉高,是如何生存下来,又是如何跨越“富过三代”呢?
汉高创始人弗里兹·汉高
汉高创始人弗里兹·汉高,是一位教师出身,生于1848年。这一年,是欧洲历史上非常动荡的一年,法国的“二月革命”,引燃了从英伦三岛到爱琴海沿岸、以及德国等地的欧洲革命,而《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848年,是中国农历戊申年,清道光二十八年,中国有个百年老字号诞生了,那就是上海“老凤祥”银楼开张了。
弗里兹·汉高就是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出生的,他大学毕业于世界著名理工科大学、也是德国历史最悠久的技术大学之一的斯图加特大学。这所大学出了许多著名的企业家校友,比如戴姆勒-奔驰公司的创始人戈特利布·戴姆勒和卡尔·迈巴赫,比如汉高创始人弗里兹·汉高、汉莎集团董事会主席于尔根·韦伯等等。记着,名校的人脉优势对企业的成长相当重要,后来汉高的不少高管,也是出自斯图加特大学。
1876年9月26日,热爱科学的弗里兹·汉高,与两位合伙人一起在德国西陲重镇亚琛租了一个工厂,创建了汉高公司(Henkel& Cie),亚琛被称为“欧洲的心脏”。1878年,汉高的第一款产品,就是一种硅酸盐质地的通用洗涤剂。当时,生产这类洗涤剂的企业在当时德国其实很多,不过均是散卖的,而弗里兹﹒汉高却是采用便利的小包装方式来出售,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1900年的汉高工厂
此后,弗里兹﹒汉高把工厂迁至紧邻世界著名的鲁尔区的杜塞尔多夫,1900年,新工厂正式投产。
闻名全球的施华蔻(Schwarzkopf)这一名字,代表着现代美发品的高质量保证,其创始人汉斯·施华蔻,是德国著名的化学家。施华蔻创建于1898年,至今120周年,它是1995年被汉高并购的,成为集团旗下一个重要事业版图。
1907年宝莹洗衣粉的广告
1907年,是汉高企业史上一个关键年份,其洗涤剂及家用护理的核心品牌“宝莹” 洗衣粉出世了。宝莹洗衣粉不含氯,既可清洁,又能漂白,它是世界上第一个自作用洗衣粉,结束了以往人们徒手揉搓清洗衣物的历史。
1922年,汉高开始生产自用粘合剂,自此,粘合剂成了自己一大支柱产业。而在这一年,“宝莹”品牌推出了一个白小姐(White Lady)形象广告,风靡欧洲。
1930年初,创始人弗里兹·汉高辞世,享年55岁。同一年间,他的合伙人,也是汉高创始人之一的老弗里兹·汉高也离开人世,他是长寿的人,活了81岁。
随着创始人去世,汉高迎来了第一次代际交替。弗里兹有二子一女,资产分配时,股权比例为40%、40%、20%分割,其儿子雨果·汉高与小弗里茨·汉高,占股均为40%,女儿艾米·汉高获得20%股权,但她不参与企业事务;同时,由雨果·汉高担任家族企业掌舵者,也就是公司唯一的管理者。
1938年,汉高家族“第三代”被“扶上马”, 雨果·汉高的长子约斯特·汉高(Jost Henkel)被任命为汉高总裁,而雨果则“退居二线”,改任监事会主席。
作为第三代掌门人,约斯特·汉高是1933年加入汉高,上位之前有5年的基层历练;汉高从一家洗涤剂公司发展成全球化工巨擘,就是他打下的基础。约斯特执掌汉高,适逢第二次世界大战,与他一起进入董、监事会的家族成员,有他的堂兄弟、以及姑姑艾米·汉高的丈夫。
汉高的厂办幼儿园(1940年)
公司利益大于家族,尊重、激励、奖励员工,是汉高的企业价值观之一,也是汉高“富过三代”、传承百年的要素之一。1940年,为免除员工“后顾之忧”,汉高开设了工厂幼儿园。
战后的1947年底,为了提升家族凝聚力、向心力,约斯特·汉高做出一个重要决定,让汉高家族返回公司,重组管理委员会和顾问委员会,恢复成员的所有权利。值得一提的是,1961年,年仅52岁的约斯特去世后,由于其子女尚小,“兄终弟及”,他的二弟康拉德·汉高成了汉高家族第三代中的第二任掌门人。康拉德·汉高是1948年进入企业,历练后于1956年出任汉高总经理,他上任之后,汉高首次在德国电视中播出宝莹的产品宣传广告。
康拉德·汉高成为新掌门人后,汉高将以前的“汉高狮”企业标识换掉,变成了后来的椭圆标识。不光是标识变更,企业形态也变了,1975年1月1日,汉高完成了股份制改造,一分为三,成立了汉高股份及两家合伙制公司,并成立股东会,来作为汉高家族的决策机构。事实上,走入这一步,标志着汉高由完全家族化企业向公众企业转变。
1985年,汉高上市
1980年,Helmut Sihler博士教授出任汉高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家族领导人康拉德·汉高退任汉高股份及两合公司监事会主席和股东委员会主席。自此,汉高家族成员退出公司管理层,不再担任企业管理的领导者。1985年10月,汉高上市。1990年,康拉德·汉高将权力交予公司创始人曾孙Albrecht Woeste,自己出任“汉高名誉主席”。也在这一年,汉高在上海古浪路成立了合资企业“上海汉高化学品有限公司”,上世纪70年代,汉高就进军香港市场,并开始拓展中国业务。
位于德国西部城市杜塞尔多夫的汉高总部
成为全球知名的家族企业后,汉高家大业大,可问题又出现了,至上世纪九十年代,家族成员已有100多名,人口众多且历经四代,庞大的财富分到每一个成员手上,其实也就没多少了。怎么办?
目前,汉高家族仍持有公司51%比例的股权,可家族成员中持有股权的最大比例也只有6%。如此分散且个人比例很少,如何来掌控企业呢?
1995年,汉高家族成员,作为公司普通股的持有人,签署了一份新的股东联营协议。该协议规定:一、协议无明确期限,且个人股东至少十年内不得撤销;二、协议要求,确保汉高家族集团能够长期维持超过50%的股份表决权;三、汉高公司普通股首次在德国法兰克福的主板、德国杜塞尔多夫以及瑞士的证券交易所交易。自此,家族外人士及机构可购买汉高的普通股。
此后,汉高加快收购及扩张步伐,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收购乐泰。2009年,汉高家族第五代继承人白舒曼担任监事会主席,汉高完成了第四代向第五代家族成员的权力交接。
美女继承人白舒曼的信心
汉高家族第五代领导人白舒曼
依汉高家族第三代掌门人惯例,第四代领导人Dip.-Ing. Albrecht Woeste完成权力交接后,也是出任“汉高集团名誉主席”。白舒曼出任监事会和股东委员会主席,她成了法兰克福股市DAX指数成分股的第一位女监事会主席。
与男性相比,女性接班人在管理上更细腻,白舒曼领导下,汉高更注重企业文化的建设,比如提出成为“全球品牌和技术领导者”这一清晰的企业愿景,此外,还确立了汉高的“五大企业价值观”:即客户、员工、财务绩效、可持续发展,以及家族式的业务。
说及家族式的业务,其实也就是家族内部治理机制,先多说一点汉高家族的传承法则。家族企业传承面临首要的问题是家族治理,“公司重于家族”,是第三代家族掌门人康拉德·汉高确立的一个家族训条,也可以说是家训。他建立了新的股东委员会,是由所有的家族成员股东推选产生的(内部民主化),其实就是掌控汉高的“最高权力机构”。
股东委员会由9人组成,其中5人是家族成员,且来自不同家族分支(代表的广泛性),而另外4位则出自非家族成员的专业人士。可为了避免企业家族化的缺陷,康拉德·汉高还设计了一个平衡的方案,即股东委员会有管理企业的权力,可具体权限却由企业管理层(职业经理人)来执行,汉高家族不参与具体经营。
记着,从现代企业管理方面看,汉高家族其实就是将所有权与管理权分离,但有个清晰的所有者理念,就是公司重于家族,家族成员必须从企业大局出发来考虑家族利益;另外,家族成员个人占股比例虽多不高,可通过对家族和企业的治理结构精心设计,透过“股东委员会”间接上成为维护企业大局的“一致行动人”,如此有效地保留家族影响力的传承与延续。
这一系列的规划及顶层设计,不就是成为“百年老店”的最佳成功法则嘛!也许,成功的传承机制,是白舒曼这位美女接班人的最大信心!洗涤剂做了142年,还是有信心继续做下去。
老而不朽、老而不僵、僵而不化、化而不腐,多年来,汉高这个“百年老店”每年在全球各地获奖达80次之多。去年,被《财富》杂志评为2017年“全球最受赞赏公司”之一,乃工业行业中最具声望的一家公司。2017财年,国际快消品业内巨头汉高,全年销售额一举突破200亿欧元大关,经营业绩表现强劲,刷新汉高记录。
汉高CEO汉斯·范·比伦
合规文化是汉高企业管理的特色,它是德国少数通过合规管理体系审计的企业之一。合规文化是指企业持续监督和改进合规流程,涉及竞争及反腐败。汉高要求旗下企业,必须讲道德、遵纪守法,不走道德捷径,绝不提倡不当的行为,零容忍违规。中国的家族企业也同样应记住这一点,合规是锻造百年企业的一个重要保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