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富士康IPO凭什么插队还保送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富士康IPO凭什么插队还保送

A股会不会兴起台湾概念?

作者:彭乐

富士康从2月1日报送材料,到3月8日上发审会,用时36天就完成了IPO审核,创造了IPO史上最快上会记录。更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富士康过会是插队,而且通过率预计是100%。所以,有媒体大呼称其为“绝对是历史性的一刻”。

富士康通过IPO审核之后,按照特事特办的原则,预计最快4日后拿到核准发行的批文,然后在5-8个工作日就可以正式上市。也就是说,只要相关部门和富士康再努力一把,3月份即可完成股票发行。

当前,中国制造业发展举步维艰,低成本优势逐步丧失,面临新的挑战和考验。富士康作为一家制造业巨无霸公司,摇身一变成为监管层眼中的"好企业""新经济"的典型?如此大的反差,该如何解释得通?

富士康是不是"新经济"“好企业”?

根据招股说明书,目前富士康公司直接或间接持有31家境内子公司和29家境外子公司。2015-2017年,富士康股份实现营业收入2728亿元、2727.13亿元和3545.44亿元,同期净利润分别达143.5亿元、143.9亿元和162.19亿元,利润率分别为5.26%、5.27%和4.48%。

图表:一条财经(ytcjnews)制作

截至2017年底,富士康股份总资产1486亿元,总负债1204亿元,负债率约81%,相比于2016年底的43%,上涨了近一倍。

图表来源:富士康招股书

图表来源:富士康招股书

此外,截至2017年12月31日,富士康共有员工约26.9万人,其中30岁以下的员工人数达16.05万人,占比59.65%。

图表来源:富士康招股书

现在中国劳动力成本相比10年已经增长了2.7倍,再加上原材料价格上涨、高能耗成本、高物流成本的影响,制造业低成本优势逐步丧失。本来较低的代工生产利润被不断上升的人力成本进一步吞噬。

所以,富士康不仅没有表现出足够的盈利能力,而且也不具备较强的成长性。除了公司名称上“工业互联网”几个字之外,富士康还是那家全球“代工”工厂。

IPO插队有没有钻政策的空子?

中国最能钻官方政策空子的企业当属安邦保险,媒体将其形容为“每一步都踩准了政策的节奏,甚至提前布局。一旦政策之门打开一条小小缝隙,安邦就闪身而入”。对于富士康来说,政策之门如此开阔,富士康从来都是高调进入,走起来也是熟门熟路。

1988年在深圳地区建厂以来,富士康相继在珠三角地区、长三角地区、环渤海地区拿地新建多个工业园区,布局产业链。近年来,积极配合"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国家发展战略的实施,全面挺进中西部,拉开资源整合、产业升级的大幕,相继成立了"平郑专案"、"平原专案"、"平都专案"及重庆和南宁专案,推进产业中西部转移。地方政府在土地、税收、资金和配套服务方面也是一路绿灯。

富士康现身A股市场的时机敏感,就在管理层发出扶持“好企业”、“新经济”的内部指导后,富士康就穿上新外衣奔向A股市场。

截止到3月4日,2018年共审核62家企业首发上会,其中25家通过审核,29家被否,5家取消审核,3家暂缓表决,过会率仅为40.98%。在IPO审核逐渐趋严的高压态势下,突然来了个180度的急转弯,以创历史的速度让富士康插队保送上市。

A股会不会兴起台湾概念?

此次富士康A股上市,将成为中国台湾上市公司分拆资产A股上市首例。剔除政治原因,从经济方面考虑,台湾竞争力不断下降,经济逐步边缘化,台湾企业纷纷转向大陆资本市场不失为明智之举。

早在2005年,鸿海集团就分拆其位于中国大陆的手机业务,以富士康国际控股身份在香港上市,以便为大陆业务发展打开融资通道。在当时,这一举措迅速成为了台湾企业效仿的榜样。当年就有至少12家位于大陆的台湾企业紧随富士康,选择在香港上市融资。

不难想象,未来将会有一大批业务重心在大陆的台企展开重组工作,借助IPO特殊通道登陆A股市场。从宏观发展趋势来看,与全世界任何地区相比,中国已经成为全世界资本追逐的中心,任何一个有融资欲望的企业都不会错过这样的时机。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富士康

4.4k
  • 采埃孚与富士康完成底盘系统合资公司组建
  • 工业富联:一季度归母净利润41.85亿元,同比增长33.77%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富士康IPO凭什么插队还保送

A股会不会兴起台湾概念?

作者:彭乐

富士康从2月1日报送材料,到3月8日上发审会,用时36天就完成了IPO审核,创造了IPO史上最快上会记录。更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富士康过会是插队,而且通过率预计是100%。所以,有媒体大呼称其为“绝对是历史性的一刻”。

富士康通过IPO审核之后,按照特事特办的原则,预计最快4日后拿到核准发行的批文,然后在5-8个工作日就可以正式上市。也就是说,只要相关部门和富士康再努力一把,3月份即可完成股票发行。

当前,中国制造业发展举步维艰,低成本优势逐步丧失,面临新的挑战和考验。富士康作为一家制造业巨无霸公司,摇身一变成为监管层眼中的"好企业""新经济"的典型?如此大的反差,该如何解释得通?

富士康是不是"新经济"“好企业”?

根据招股说明书,目前富士康公司直接或间接持有31家境内子公司和29家境外子公司。2015-2017年,富士康股份实现营业收入2728亿元、2727.13亿元和3545.44亿元,同期净利润分别达143.5亿元、143.9亿元和162.19亿元,利润率分别为5.26%、5.27%和4.48%。

图表:一条财经(ytcjnews)制作

截至2017年底,富士康股份总资产1486亿元,总负债1204亿元,负债率约81%,相比于2016年底的43%,上涨了近一倍。

图表来源:富士康招股书

图表来源:富士康招股书

此外,截至2017年12月31日,富士康共有员工约26.9万人,其中30岁以下的员工人数达16.05万人,占比59.65%。

图表来源:富士康招股书

现在中国劳动力成本相比10年已经增长了2.7倍,再加上原材料价格上涨、高能耗成本、高物流成本的影响,制造业低成本优势逐步丧失。本来较低的代工生产利润被不断上升的人力成本进一步吞噬。

所以,富士康不仅没有表现出足够的盈利能力,而且也不具备较强的成长性。除了公司名称上“工业互联网”几个字之外,富士康还是那家全球“代工”工厂。

IPO插队有没有钻政策的空子?

中国最能钻官方政策空子的企业当属安邦保险,媒体将其形容为“每一步都踩准了政策的节奏,甚至提前布局。一旦政策之门打开一条小小缝隙,安邦就闪身而入”。对于富士康来说,政策之门如此开阔,富士康从来都是高调进入,走起来也是熟门熟路。

1988年在深圳地区建厂以来,富士康相继在珠三角地区、长三角地区、环渤海地区拿地新建多个工业园区,布局产业链。近年来,积极配合"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国家发展战略的实施,全面挺进中西部,拉开资源整合、产业升级的大幕,相继成立了"平郑专案"、"平原专案"、"平都专案"及重庆和南宁专案,推进产业中西部转移。地方政府在土地、税收、资金和配套服务方面也是一路绿灯。

富士康现身A股市场的时机敏感,就在管理层发出扶持“好企业”、“新经济”的内部指导后,富士康就穿上新外衣奔向A股市场。

截止到3月4日,2018年共审核62家企业首发上会,其中25家通过审核,29家被否,5家取消审核,3家暂缓表决,过会率仅为40.98%。在IPO审核逐渐趋严的高压态势下,突然来了个180度的急转弯,以创历史的速度让富士康插队保送上市。

A股会不会兴起台湾概念?

此次富士康A股上市,将成为中国台湾上市公司分拆资产A股上市首例。剔除政治原因,从经济方面考虑,台湾竞争力不断下降,经济逐步边缘化,台湾企业纷纷转向大陆资本市场不失为明智之举。

早在2005年,鸿海集团就分拆其位于中国大陆的手机业务,以富士康国际控股身份在香港上市,以便为大陆业务发展打开融资通道。在当时,这一举措迅速成为了台湾企业效仿的榜样。当年就有至少12家位于大陆的台湾企业紧随富士康,选择在香港上市融资。

不难想象,未来将会有一大批业务重心在大陆的台企展开重组工作,借助IPO特殊通道登陆A股市场。从宏观发展趋势来看,与全世界任何地区相比,中国已经成为全世界资本追逐的中心,任何一个有融资欲望的企业都不会错过这样的时机。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