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个人意见】在女性节日当天,看看《迷雾》如何直接掀掉大女主类型剧“天花板”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个人意见】在女性节日当天,看看《迷雾》如何直接掀掉大女主类型剧“天花板”

祝女性朋友节日快乐!

文/县豪

法国作家阿尔贝·加缪在其经典小说《局外人》中,让“局外人”默尔索在犯下杀人罪时,看见闪烁在刀尖上的正午阳光。晃眼而滚烫。这犹如书中其他人看默尔索这一形象时所获得的感觉:冷漠到无法直视。

在2018春季韩剧《迷雾》中,从女主角高慧兰身上,同样能窥见这种气势逼人的“冷漠”。编剧诸仁以一个令人惊心的情节,使这种“冷漠”彻底外化:高慧兰的母亲即将离世,高慧兰面对丈夫姜泰旭在夜色中恳切的眼神,坚定而颤抖地告诉丈夫:即使我去了医院,母亲也无法被救活。说完,她转身前往机场,准备约见重要嘉宾凯文·李。

这是一个相当理智的判断,但在他人眼中,这并非理智,而是冰冷。“冰冷”一般是大女主戏越接近后半场,就越会围绕在女主角四周的一种必要场域,亦即我们通常所说,“当一个女人开始烈焰红唇,她身边的男人和其他女人就需要警惕了”。这强调的是一种“成长”。

如果以国产剧而论,《甄嬛传》是一个无法被忽视的经典之例:作品巨细靡遗地呈现甄嬛的蜕变,并通过以时间为轴的清晰层次,为观众区分出“成长前”、“成长中”、“成长后”。

《迷雾》的处理全然不同。

女主播高慧兰开篇即气场全开,镜头通过对高跟鞋、雨伞、着装、步态等细节进行特写,并最终如同穿越迷雾,定格到45岁女演员金南珠那张精致的脸。时间开始从她进入警局的那一刻起,进行一种混沌的流动。像我们看一杯被画了图形的咖啡,苦涩的液体呈现出曲折而流畅的纹理。

随着国搜科专员与高慧兰对话的行进,韩国高尔夫明星凯文·李之死所织就的密丝蛛网,逐渐在高慧兰“野心”与“身份”拉扯的迷雾中,若隐若现。剧作一开始便营造出大女主蜕化后的“冰冷场域”,并在时而穿插的往昔特写或具象回忆中,逐渐为这种“冰冷”打下一种相对温暖的奠基。

更令人惊异的是,高慧兰的气场没有终点。不同于大多数大女主戏剧,我们可以在剧作的任何阶段,清晰想象出女主角奋斗的终点所在,观剧的乐趣,在于她们如何抵达终点,以及抵达终点后,将如何作用于剧中其他角色,但在《迷雾》中,用高慧兰在酒中的原话说,“能爬多高爬多高”。

这个“多高”是哪里?我们往往在影视中渴望一种“天花板效应”,即使不能明确描述某一类型的“天花板”在哪儿,但潜意识里必有感受,比如不少人会觉得《降临》接近科幻的“天花板”,《指环王》接近魔幻的“天花板”,一部作品越接近“天花板”,我们便越能体会到强烈的震撼,然而《迷雾》却直接掀掉了大女主类型的“天花板”。

当然,这里的“类型”必会囊括风格、表演、主题、思想等影视的所有元素,那么高慧兰的一句台词,是否足以具有定案整个“类型”的分量?当然有。因为这句台词正是对高慧兰整个人生轨迹的定义。在《迷雾》中,它如同“龙筋”。

目前,高慧兰所接近的高度,是青瓦台发言人。

对于中国观众而言,青瓦台之于韩国影视的震慑力,远超白宫之于美国影视的震慑力。在2017韩剧《秘密森林》中,“反腐触角直伸青瓦台”这一剧情设计,必然直接影响其口碑走势,但在一部美剧中,如果白宫为其情节发生的必要场所,这很难让中国观众为之惊心。

除开白宫出镜太频繁的缘故,另一个重要原因,可能是泛亚洲的地缘因素。所以,“青瓦台”使女主播高慧兰不但产生碾压同剧任何女性角色的气场,更生出一种所有男性角色都应该为她提高跟鞋的魄力。

演员金南珠能否驾驭这一强大角色?——我觉得,这已不是足以被讨论的问题,转而应该讨论的是,这个角色本身能否驾驭她自己。

对于这一点,《迷雾》的处理堪称美妙!

就影像而言,导演的镜头、服装、道具、化妆、配乐等各方面,都令高慧兰这一角色被牢牢掌握在屏幕之中。这部剧的光影,在保持韩剧“狗血”的传统风格基础上,以一种理智而冷静的情节刻画与画面效果,成功稀释掉了韩剧在情绪上最易为人诟病的煽动性,观众的观影感受会是:隐隐约约有些狗血,但扛不住它竟如此高级。

第三集临近结尾,可以欣赏到一次完美示范。

高慧兰与凯文·李正在泰国拍摄特辑,突然阵雨落下。凯文·李尾随高慧兰进入房间,两人在强迫与推拒中湿身热吻。此时,镜头转入雨中的出租车,姜泰旭的脸在黝黯的窗玻璃中映现。房间中,镜头放缓,焦点集中于人体细节。明亮的雨滴自曲翘的发沿滴下。白色拖鞋与地板之间浸出雨水。

OST李承哲的《爱很痛》以一种偏于叙事的节奏响起。所有狗血元素集齐,只差其一了:门被打开,姜泰旭目睹这一场景。然而,镜头再次转到姜泰旭,我们却看见他坐在船沿,于一种纯净、青葱的天色中,淡淡欣赏泰国河流的景致。

这不仅是合理的情节反处理,更通过“房间”与“河流”不同的摄影风格,在情欲的燥热与真爱的淡泊之间形成了影像与内蕴的平衡,并完全与泰国这个国家的景致特征融合——我们真切感受到狗血的情绪,但它又立即将我们自低级中拯救而出。

这种迷人的平衡,也被用于稀释高慧兰这一角色的冰冷性。一个强大的角色要烙刻在观众的灵魂中,他就必须在强大之外,合理展示并消化自己的软弱。因为强大的成型,必基于对软弱的蚕食。

在《迷雾》中,高慧兰既能强势地在直播临近的几分钟前,将新闻通告甩在后辈身上,也能在阴暗华丽的家中,面对离婚协议书向婆婆下跪流泪,而这一强一弱两种行为,贯穿其中的信念却始终如一:

这样的死胡同我遇到过几次,

无法前进,也无法后退,

在这样的境遇里,

我从来没有逃跑或躲避过,

从来都是正面突破,

要么你破碎,要么我破碎

但我一次也没有输过

她这种对“局面”的清醒认知与毫不妥协,令人窥见的,是斯隆女士(2016约翰·马登导演禁枪题材影片《斯隆女士》主角)般的智慧与果决,而支撑这一信念的,则是她对新闻媒体行业的“纯洁理想”。这在她交代后辈韩智苑的几句话中被点题:

你没有热切感、迫切感、非它不可的紧迫感。

你的迫切只是想要显摆、嘚瑟、享受,

这个位置不是单靠这种野心就能坐得住的,

你嘴巴里说出来一句,

观众会为此微笑、哭泣、叹息、担心,

如果按照你的心情起伏,

就能让新闻跟着动摇,

光是这一点就够你丧失资格。

你从来没有饿过肚子,

从来没有伤到彻骨铭心过,

所以你不可能知道那份迫切是什么。

这又逼近于《聚焦》、《华盛顿邮报》一类电影作品所传达的“新闻良心”。高慧兰为何深悟这样一种“迫切”?从高慧兰母亲的状态,大致可猜想一二,但这种猜想,始终被隐于《迷雾》的表层之下。

精英职业、华丽居所、远大前程……《迷雾》的外壳十分贵族,然而支撑起整个贵族世界的精魂,却是一种对底层的体悟与理解。这是女主角气场强大的根本原因。而围绕在“底层对贵族那强有力的穿刺”四周的,是因一件杀人案而层层散开的迷雾。

 

来源:慕味儿

原标题:豆瓣9.2!她就是时代最呼唤的真女神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个人意见】在女性节日当天,看看《迷雾》如何直接掀掉大女主类型剧“天花板”

祝女性朋友节日快乐!

文/县豪

法国作家阿尔贝·加缪在其经典小说《局外人》中,让“局外人”默尔索在犯下杀人罪时,看见闪烁在刀尖上的正午阳光。晃眼而滚烫。这犹如书中其他人看默尔索这一形象时所获得的感觉:冷漠到无法直视。

在2018春季韩剧《迷雾》中,从女主角高慧兰身上,同样能窥见这种气势逼人的“冷漠”。编剧诸仁以一个令人惊心的情节,使这种“冷漠”彻底外化:高慧兰的母亲即将离世,高慧兰面对丈夫姜泰旭在夜色中恳切的眼神,坚定而颤抖地告诉丈夫:即使我去了医院,母亲也无法被救活。说完,她转身前往机场,准备约见重要嘉宾凯文·李。

这是一个相当理智的判断,但在他人眼中,这并非理智,而是冰冷。“冰冷”一般是大女主戏越接近后半场,就越会围绕在女主角四周的一种必要场域,亦即我们通常所说,“当一个女人开始烈焰红唇,她身边的男人和其他女人就需要警惕了”。这强调的是一种“成长”。

如果以国产剧而论,《甄嬛传》是一个无法被忽视的经典之例:作品巨细靡遗地呈现甄嬛的蜕变,并通过以时间为轴的清晰层次,为观众区分出“成长前”、“成长中”、“成长后”。

《迷雾》的处理全然不同。

女主播高慧兰开篇即气场全开,镜头通过对高跟鞋、雨伞、着装、步态等细节进行特写,并最终如同穿越迷雾,定格到45岁女演员金南珠那张精致的脸。时间开始从她进入警局的那一刻起,进行一种混沌的流动。像我们看一杯被画了图形的咖啡,苦涩的液体呈现出曲折而流畅的纹理。

随着国搜科专员与高慧兰对话的行进,韩国高尔夫明星凯文·李之死所织就的密丝蛛网,逐渐在高慧兰“野心”与“身份”拉扯的迷雾中,若隐若现。剧作一开始便营造出大女主蜕化后的“冰冷场域”,并在时而穿插的往昔特写或具象回忆中,逐渐为这种“冰冷”打下一种相对温暖的奠基。

更令人惊异的是,高慧兰的气场没有终点。不同于大多数大女主戏剧,我们可以在剧作的任何阶段,清晰想象出女主角奋斗的终点所在,观剧的乐趣,在于她们如何抵达终点,以及抵达终点后,将如何作用于剧中其他角色,但在《迷雾》中,用高慧兰在酒中的原话说,“能爬多高爬多高”。

这个“多高”是哪里?我们往往在影视中渴望一种“天花板效应”,即使不能明确描述某一类型的“天花板”在哪儿,但潜意识里必有感受,比如不少人会觉得《降临》接近科幻的“天花板”,《指环王》接近魔幻的“天花板”,一部作品越接近“天花板”,我们便越能体会到强烈的震撼,然而《迷雾》却直接掀掉了大女主类型的“天花板”。

当然,这里的“类型”必会囊括风格、表演、主题、思想等影视的所有元素,那么高慧兰的一句台词,是否足以具有定案整个“类型”的分量?当然有。因为这句台词正是对高慧兰整个人生轨迹的定义。在《迷雾》中,它如同“龙筋”。

目前,高慧兰所接近的高度,是青瓦台发言人。

对于中国观众而言,青瓦台之于韩国影视的震慑力,远超白宫之于美国影视的震慑力。在2017韩剧《秘密森林》中,“反腐触角直伸青瓦台”这一剧情设计,必然直接影响其口碑走势,但在一部美剧中,如果白宫为其情节发生的必要场所,这很难让中国观众为之惊心。

除开白宫出镜太频繁的缘故,另一个重要原因,可能是泛亚洲的地缘因素。所以,“青瓦台”使女主播高慧兰不但产生碾压同剧任何女性角色的气场,更生出一种所有男性角色都应该为她提高跟鞋的魄力。

演员金南珠能否驾驭这一强大角色?——我觉得,这已不是足以被讨论的问题,转而应该讨论的是,这个角色本身能否驾驭她自己。

对于这一点,《迷雾》的处理堪称美妙!

就影像而言,导演的镜头、服装、道具、化妆、配乐等各方面,都令高慧兰这一角色被牢牢掌握在屏幕之中。这部剧的光影,在保持韩剧“狗血”的传统风格基础上,以一种理智而冷静的情节刻画与画面效果,成功稀释掉了韩剧在情绪上最易为人诟病的煽动性,观众的观影感受会是:隐隐约约有些狗血,但扛不住它竟如此高级。

第三集临近结尾,可以欣赏到一次完美示范。

高慧兰与凯文·李正在泰国拍摄特辑,突然阵雨落下。凯文·李尾随高慧兰进入房间,两人在强迫与推拒中湿身热吻。此时,镜头转入雨中的出租车,姜泰旭的脸在黝黯的窗玻璃中映现。房间中,镜头放缓,焦点集中于人体细节。明亮的雨滴自曲翘的发沿滴下。白色拖鞋与地板之间浸出雨水。

OST李承哲的《爱很痛》以一种偏于叙事的节奏响起。所有狗血元素集齐,只差其一了:门被打开,姜泰旭目睹这一场景。然而,镜头再次转到姜泰旭,我们却看见他坐在船沿,于一种纯净、青葱的天色中,淡淡欣赏泰国河流的景致。

这不仅是合理的情节反处理,更通过“房间”与“河流”不同的摄影风格,在情欲的燥热与真爱的淡泊之间形成了影像与内蕴的平衡,并完全与泰国这个国家的景致特征融合——我们真切感受到狗血的情绪,但它又立即将我们自低级中拯救而出。

这种迷人的平衡,也被用于稀释高慧兰这一角色的冰冷性。一个强大的角色要烙刻在观众的灵魂中,他就必须在强大之外,合理展示并消化自己的软弱。因为强大的成型,必基于对软弱的蚕食。

在《迷雾》中,高慧兰既能强势地在直播临近的几分钟前,将新闻通告甩在后辈身上,也能在阴暗华丽的家中,面对离婚协议书向婆婆下跪流泪,而这一强一弱两种行为,贯穿其中的信念却始终如一:

这样的死胡同我遇到过几次,

无法前进,也无法后退,

在这样的境遇里,

我从来没有逃跑或躲避过,

从来都是正面突破,

要么你破碎,要么我破碎

但我一次也没有输过

她这种对“局面”的清醒认知与毫不妥协,令人窥见的,是斯隆女士(2016约翰·马登导演禁枪题材影片《斯隆女士》主角)般的智慧与果决,而支撑这一信念的,则是她对新闻媒体行业的“纯洁理想”。这在她交代后辈韩智苑的几句话中被点题:

你没有热切感、迫切感、非它不可的紧迫感。

你的迫切只是想要显摆、嘚瑟、享受,

这个位置不是单靠这种野心就能坐得住的,

你嘴巴里说出来一句,

观众会为此微笑、哭泣、叹息、担心,

如果按照你的心情起伏,

就能让新闻跟着动摇,

光是这一点就够你丧失资格。

你从来没有饿过肚子,

从来没有伤到彻骨铭心过,

所以你不可能知道那份迫切是什么。

这又逼近于《聚焦》、《华盛顿邮报》一类电影作品所传达的“新闻良心”。高慧兰为何深悟这样一种“迫切”?从高慧兰母亲的状态,大致可猜想一二,但这种猜想,始终被隐于《迷雾》的表层之下。

精英职业、华丽居所、远大前程……《迷雾》的外壳十分贵族,然而支撑起整个贵族世界的精魂,却是一种对底层的体悟与理解。这是女主角气场强大的根本原因。而围绕在“底层对贵族那强有力的穿刺”四周的,是因一件杀人案而层层散开的迷雾。

 

来源:慕味儿

原标题:豆瓣9.2!她就是时代最呼唤的真女神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