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维菌近期收到一堆朋友的微信
“听说新西兰兔子泛滥政府让人来吃啊?”
天维菌表示
没听说有这个号召啊?
原来,最近一篇名为《新西兰野兔泛滥成灾,连政府都号召全球吃货干掉它们》的文章在国内疯狂刷屏。
让很多吃货网友纷纷转发表示
“这是要让广大中国吃货出马
拯救深处水生火热中的新西兰人民了?!
没什么疑难物种是吃不能解决的!”
▼
所以
当年那些去迪拜当乞丐
后来又去非洲开了矿
然后去乌克兰娶了媳妇
去年又去丹麦吃了生蚝
去古巴啃了螃蟹
去澳大利亚煎了三文鱼的群众们
又开始准备踏上新的征程…
等等!
先别急着申请签证
来新西兰拯救苍生
让天维菌给大家讲讲这个事儿前因后果
你再做决定
首先
新西兰的兔兔的确泛滥了
在新西兰这个羊比人多的国家
人们一直以来都把动物保护
放在首要位置
但是
如果你敢跟南岛农民说
“兔兔好可爱不要伤害兔兔”
脾气差的农民伯伯可能会跳起来打人…
欧洲兔(European Rabbits)这种早在1830年左右当做食物引进的物种,正在以其卓越的适应能力和超强的繁殖能力在新西兰土地上疯狂蔓延…
(可爱的兔兔在新西兰很招人恨)
在生态环境方面,被兔子侵蚀过的草地,草丛和灌木,植被不会重新生长,直接导致了严重的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造成的结果是,这个地区只会长出最顽固的植物。在某些特定的土壤中,兔子洞也能导致水土流失,破坏生态平衡。
除此以外,兔子会和牛羊等牲畜争夺牧草,导致很多牲畜的营养流失。
它们挖出来的兔子洞,甚至快把地下都挖空了,会让很多牛羊踏空受伤。
(土地被破坏成了这样,
小孩都能站在里面)
甚至极端情况下,他们会追逐正在吃草的牛羊群。直接损害农场主的利益。
兔兔在新西兰土地上所做的恶事简直
罄竹难书
官员Scott MacLean痛心疾首地表示
“我们每年要花5000万新西兰元(约合2.3亿元人民币)弥补兔子造成的农作物损失,每年平均虫害控制费则超过了2500万新西兰元(约合1.1亿元人民币)。”
政府联合各路农夫虽然想尽各种办法
对付这些令人讨厌的欧洲兔…
但好像并没有什么卵用…
因为你杀的了一只却杀不了一群…
就算杀了一群,
整个草原上还有无数群...
就算你杀了无数群,
只要漏过了这么一小群…
没过多久又能给你
咣咣猛生出一大群来.....
面对讨厌的兔兔
绝望的新西兰政府决定放出
“生化武器”
而新西兰人和兔兔艰苦卓绝的斗争
可以说是一部心酸史…
猎杀、捕获、烟熏兔窝...
各种毒物药剂也轮番上阵…
然而,都没有什么大的改善…
怎么办?怎么办?!
于是,新西兰政府决定
放出必杀大招
使用对欧洲兔致命的最新型病毒
RHDV1-K5
这是一种专门针对欧洲兔的病毒
而且“只虐兔兔,不会影响其它生物”
不过和之前的毒杀方式不一样
RHDV1-K5病毒厉害的地方在于
它可以通过苍蝇传播
还可以通过鹰、猫等动物的粪便传播…
让那些讨厌的野兔们
防不胜防
根据新西兰本地媒体Newshub报道,感染K5病毒的野兔会在24-72小时内出现症状,并在症状出现后6-36小时内因器官的快速衰竭而“猝死”…
这已经是新西兰政府目前能想到的
控制欧洲兔最人性化、最有效的方法了
家里养兔兔的朋友,建议为自己养的兔子注射出血症疫苗,以免受到K5病毒的威胁。
那么,关键点来了
新西兰政府
到底有没有号召全球吃货?
答:没有
不过,让“吃货来解决泛滥的兔子”这个想法,新西兰人也并不是没有想过。
去年,当有关部门提出希望用RHDV1-K5病毒来解决欧洲兔泛滥问题的时候,时任新西兰优先党国会议员Richard Prosser曾站出来反对,他表示——
“释放病毒只能解决目前40%兔子泛滥的问题,而几年之后数字可能又会疯狂反弹。”
(Richard Prosser)
不过这个担心并不是空穴来风,因为1997年左右,新西兰政府曾经使用过一种名为RHDV的兔病毒“生化大杀器”,在几年间缓解了野兔泛滥现象……
但没多久,
这些小兔崽子竟然对RHDV
免疫了…
于是…野兔数量再次飙升…
于是,Richard觉得应该找个更好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比如说作为食物出口到海外——“兔肉在海外餐厅很受欢迎。”
不过,看起来新西兰政府没有听取这个建议——因为新西兰政府并没有号召全球吃货来帮忙解决兔子泛滥问题。
就此事,天维菌专门询问了坎特伯雷环保机构Environment Canterbury,他们告诉天维菌,虽然释放的RHDV1 K5病毒只会影响到欧洲兔(European Rabbits),食用感染RHDVI K5病毒的兔子不会让人类也感染上RHDV1 K5病毒。
但是
泛滥的欧洲兔毕竟是野生动物
而食用野生动物是有一定风险的
如果这些动物看上去状态不好
请千万不要食用!
而且还有很关键的一点就是
这些野生兔子
真的难吃的不行啊!!
有吃过野生欧洲兔的天维网友爆料,野生兔肉并不好吃——肉质干硬、骚臭味重,而且烹饪时还要极度小心,否则有感染的危险。
所以看到这里
希望靠吃来拯救新西兰人
于水深火热的中国吃货们……
你们再考虑下要不要来?
靠吃货真的能解决物种泛滥问题吗?
丹麦泛滥的生蚝
古巴的螃蟹大军
和
新西兰的兔崽子们
这些在中国人眼里能吃、好吃的生物
竟在海外各种泛滥
真的是让万千中国吃货操碎了心
但是
靠吃真的能帮助解决
物种泛滥的问题吗
?
(为拯救丹麦而出动的吃蚝团)
作为食物链顶端的的人类
自然而然也是一切动植物的天敌
顺着这个逻辑想
好像靠吃来解决物种泛滥问题
是行得通的
但实际上
问题没有你想的那么简单
靠吃无法解决99.9%的物种泛滥问题
因为那些泛滥的物种:
有些有微生物植物病害,不能吃;
有些口感不佳,不好吃。
如果口感好又安全,
自然而然也就会变成
人们日常食物的一部分。
外国人真的没有那么傻…
要是能吃、好吃
物种泛滥的问题也自然而然不会存在了…
(之前被传泛滥的澳洲三文鱼,
其实只是一种鲈鱼,口感粗糙,
并且天生带有一种刺鼻的腥味,
当地人当然不吃)
而且
物种泛滥带来的问题
如果单纯靠吃来解决
可能会出现更大的问题
就拿野兔来举例子——假如大批游客为了捕捉野兔涌入新西兰,那些对新西兰自然环境不了解的游客,很可能会破坏大量本地植被,影响当地物种。
这种驱利捕捉
可能不仅无法解决物种泛滥问题
还会对自然环境造成更大的伤害
XX泛滥的新闻背后
往往充满了商业营销的气息
中国是一个民以食为天的国家,吃货们的调侃往往会让“物种泛滥”听起来是个兴奋多于可怕的词汇。
其实
“生态杀手”
“草地绝症”
“当地物种毁灭者”
才是这些可怕物种的真面目
最后
希望大家看到这样的新闻
能够保留自己的判断力
也记得转告周围的朋友
不要被这样用来博眼球的文章迷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