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导演张杨:通往信仰的两条路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导演张杨:通往信仰的两条路

电影《冈仁波齐》和《皮绳上的魂》,在张杨眼中,是他通往信仰的两条道路。前者超圣,后者降魔。

伴读音乐:皮绳上的魂主题曲《阿吾》

“爱情,啥叫爱情,爱情就是折腾死人不偿命。”

电影《落叶归根》中,(赵本山出演)南下深圳打工的老赵护送去世的工友回家的途中,一句无心感叹之词,在中国第六代导演张杨这里应验。

对于一个已经拍出十部长片的导演,他曾经凭借《洗澡》、《向日葵》两度拿下西班牙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他也曾凭借《落叶归根》拿下第57届柏林国际电影节独立影评人(全景单元)最佳电影奖。而这几天,他遭遇最强大的一位佛系女文青表白碰瓷让舆论喧嚣,甚至远超过对他作品的讨论。

张杨的成名作《爱情麻辣烫》,就曾是关于爱情的题材,从《声音》、《照片》是一直聚焦于情感的探索。《声音》讲述初恋,高圆圆曾在声音片段有青涩的出演。《照片》讲述青年人的热恋,《玩具》讲述婚后人的平凡,;《十三香》讲述中年再次面对爱情考验时走上离婚之路的无奈和坚决;《麻将》则讲述老年人的爱情。无论“碰瓷”事件是帮助好友导演两肋插刀的解围,还是会引发五十而知天命的“天命危机”,张杨更被值得讨论的都是他的作品。

电影《冈仁波齐》和《皮绳上的魂》,在张杨眼中,是他通往信仰的两条道路。前者超圣,后者降魔。

两部电影成本3000万人民币。2017年中国电影票房559.11亿。《冈仁波齐》首周票房1697万后,靠口碑发酵后票房破亿。《皮绳上的魂》票房收入则停留在了三百多万。

《皮绳上的魂》根据小说改编,《冈仁波齐》直接诞生于《皮绳上的魂》取景考察期间,直接取材于藏区。同一母题是关于信仰,拍摄《皮绳上的魂》期间记录藏区人民信仰剧情记录片《冈仁波齐》则帮出品方收回成本。制片人李力心里的石头提前落地。

最终《皮绳上的魂》和《冈仁波齐》于2013年开机套摄。

张杨的第一次旅行,是他1991年的夏天,当时他还在上学,他花了三个月的时间从甘肃到青海,然后奔西藏。这是一次改变张杨一生的旅行,早晚一天要到西藏拍戏,张杨暗自决定。他在云南香格里拉时碰到一个藏区的朋友“二毛”他把藏区作家扎西达娃推荐给了张杨。《西藏,系在皮绳结上的魂》和《去拉萨的路上》的故事质感特别吻合张杨对于藏区故事片空间上的想像。于是他开始做剧本,剧本把《西藏,系在皮绳结上的魂》和《去拉萨的路上》两个故事改成一部片子。

这期间张杨也拍摄大量的艺术电影和商业电影。包括帮他赢得更多名声的《落叶归根》、《昨天》、。商业电影《爱情麻辣烫》、《无人驾驶》。作为文艺导演中的商业先锋,凤凰卫视曾经形容,《无人驾驶》让他输了票房,《飞越老人院》让他输了口碑。张杨最终决定做藏区电影时。

2007年张杨就开车想把整个西藏全部走一遍,青藏路、一直到西藏阿里,川藏路、滇藏路。基本上张杨都走遍了。在去为《皮绳上的魂》看景的路上,张杨碰到特别多的朝圣的人。对于影片核心取景地,掌纹地就是张杨和团队的人此时发现的。

小说《西藏,系在皮绳结上的魂》里,主人公琼为了逃离先前一成不变毫无生气的生活毅然决然的选择了跟塔贝上路,塔贝上路的动机和意义目标都很模糊只是看着从小的信仰,小说的结尾琼留在了充满新奇欲望的现代社会,而塔贝一个人则去了喀隆雪山,一生一死。

电影《皮绳上的魂》对小说做了较大的改编,虚实两条线同时往前推进。电影《西藏,系在皮绳结上的魂》中有三条主要剧情线:猎人塔贝护送圣物天珠去传说中神秘的掌纹地;一对藏族兄弟寻找塔贝复仇;作家格丹寻找小说中的角色塔贝,找寻这段救赎的终极意义。三条叙事线,多个时空,交叉叙事。

为了更好的呈现《皮绳上的魂》,观察藏区人民的生活,导演张杨和制片人李力决定同时推出一部关于探讨藏区人的生活,他们的信仰,这就是《冈仁波齐》的来源。

《冈仁波齐》朝圣队伍的组建,都来源于张杨对于藏区的观察,这也是《皮绳上的魂》原著作者的家乡,龙达村。遇到朝圣的队伍,都要上去学习,朝圣用的胶板是怎么粘的,羊皮裙是什么形态,路上吃什么。生活中张杨碰到了一组超圣队伍,拖拉机司机是父亲,车里还有个4个月的婴儿,孩子就是在朝圣中出生的。家里的老父亲开着车在朝圣的队伍前面走,可以看着一些车辆经过,确保朝圣的人安全。电影《冈仁波齐》中导演把车队放到了后面,朝圣的大部份藏民,领头的人用吹哨子来提醒朝圣的同伴。他选择了孕妇和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人来开路。

《冈仁波齐》探讨了真实和虚构,电影中的车祸是张杨虚构的,而孩子从朝圣途中的出生、及藏区对待死亡的态度,冷眼旁观去看他们生活,对于一个导演,最重要是,从生活中,你选取什么。还是参与其中,是长镜头的冷眼旁观呢,还是手持摄像机参与到角色的呼吸中。

摄影师郭达明眼中,《皮绳上的魂》的故事简洁而冷静,从佛教的角度去讲述了一个人和轮回的故事。对于一个神话,或者小说的传奇色彩,怎么能拍得如何冷静和真实。这一直是创作团队里纠结得最多的问题。

《冈仁波齐》运用了手持加偶尔的长镜头,而《皮绳上的魂》的摄影则是运用长镜头为主。故事和人物在藏区广袤的藏区开展。

《冈仁波齐》场景变化非常少,而《皮绳》几乎没有一处重复的场景。《皮绳》每场戏的选址都体现出西藏的纯粹与壮美,那种荒无人烟的原始之美,带着一股神秘的魔幻气息。

藏地一一处处饱和度溢出的风景就是魔幻感的真实写照。影片每一帧画面都告诉你这是一部极具质感的电影,他的电影野心就如同《赛德克巴莱》。该部电影一举提名了台湾金马金包括最佳剧本改编、最佳新人、最佳摄影及最佳声音设计,最终该片拿下上海电影节最佳摄影奖。

为什么一年内要套拍这两部电影。张杨回忆,一方面肯定是成本问题,表达层面,两部片子都是关于信仰,两部都是关于真实和虚构的配方,《冈仁波齐》和《皮绳》属于两个极端,然后他一次玩个够。 2013年的冬天,张杨带着拍摄队伍开始进入藏区。一直拍摄到2014年冬天,张杨的剧组在藏区一直走了四万公里。张杨在冈仁波齐山来回经历了五次。张杨在拍摄完了《皮绳上的魂》所有镜头时,他才跟着《冈仁波齐》的演员去转山。

这就是电影朝圣的结局,这也是他的结局。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导演张杨:通往信仰的两条路

电影《冈仁波齐》和《皮绳上的魂》,在张杨眼中,是他通往信仰的两条道路。前者超圣,后者降魔。

伴读音乐:皮绳上的魂主题曲《阿吾》

“爱情,啥叫爱情,爱情就是折腾死人不偿命。”

电影《落叶归根》中,(赵本山出演)南下深圳打工的老赵护送去世的工友回家的途中,一句无心感叹之词,在中国第六代导演张杨这里应验。

对于一个已经拍出十部长片的导演,他曾经凭借《洗澡》、《向日葵》两度拿下西班牙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他也曾凭借《落叶归根》拿下第57届柏林国际电影节独立影评人(全景单元)最佳电影奖。而这几天,他遭遇最强大的一位佛系女文青表白碰瓷让舆论喧嚣,甚至远超过对他作品的讨论。

张杨的成名作《爱情麻辣烫》,就曾是关于爱情的题材,从《声音》、《照片》是一直聚焦于情感的探索。《声音》讲述初恋,高圆圆曾在声音片段有青涩的出演。《照片》讲述青年人的热恋,《玩具》讲述婚后人的平凡,;《十三香》讲述中年再次面对爱情考验时走上离婚之路的无奈和坚决;《麻将》则讲述老年人的爱情。无论“碰瓷”事件是帮助好友导演两肋插刀的解围,还是会引发五十而知天命的“天命危机”,张杨更被值得讨论的都是他的作品。

电影《冈仁波齐》和《皮绳上的魂》,在张杨眼中,是他通往信仰的两条道路。前者超圣,后者降魔。

两部电影成本3000万人民币。2017年中国电影票房559.11亿。《冈仁波齐》首周票房1697万后,靠口碑发酵后票房破亿。《皮绳上的魂》票房收入则停留在了三百多万。

《皮绳上的魂》根据小说改编,《冈仁波齐》直接诞生于《皮绳上的魂》取景考察期间,直接取材于藏区。同一母题是关于信仰,拍摄《皮绳上的魂》期间记录藏区人民信仰剧情记录片《冈仁波齐》则帮出品方收回成本。制片人李力心里的石头提前落地。

最终《皮绳上的魂》和《冈仁波齐》于2013年开机套摄。

张杨的第一次旅行,是他1991年的夏天,当时他还在上学,他花了三个月的时间从甘肃到青海,然后奔西藏。这是一次改变张杨一生的旅行,早晚一天要到西藏拍戏,张杨暗自决定。他在云南香格里拉时碰到一个藏区的朋友“二毛”他把藏区作家扎西达娃推荐给了张杨。《西藏,系在皮绳结上的魂》和《去拉萨的路上》的故事质感特别吻合张杨对于藏区故事片空间上的想像。于是他开始做剧本,剧本把《西藏,系在皮绳结上的魂》和《去拉萨的路上》两个故事改成一部片子。

这期间张杨也拍摄大量的艺术电影和商业电影。包括帮他赢得更多名声的《落叶归根》、《昨天》、。商业电影《爱情麻辣烫》、《无人驾驶》。作为文艺导演中的商业先锋,凤凰卫视曾经形容,《无人驾驶》让他输了票房,《飞越老人院》让他输了口碑。张杨最终决定做藏区电影时。

2007年张杨就开车想把整个西藏全部走一遍,青藏路、一直到西藏阿里,川藏路、滇藏路。基本上张杨都走遍了。在去为《皮绳上的魂》看景的路上,张杨碰到特别多的朝圣的人。对于影片核心取景地,掌纹地就是张杨和团队的人此时发现的。

小说《西藏,系在皮绳结上的魂》里,主人公琼为了逃离先前一成不变毫无生气的生活毅然决然的选择了跟塔贝上路,塔贝上路的动机和意义目标都很模糊只是看着从小的信仰,小说的结尾琼留在了充满新奇欲望的现代社会,而塔贝一个人则去了喀隆雪山,一生一死。

电影《皮绳上的魂》对小说做了较大的改编,虚实两条线同时往前推进。电影《西藏,系在皮绳结上的魂》中有三条主要剧情线:猎人塔贝护送圣物天珠去传说中神秘的掌纹地;一对藏族兄弟寻找塔贝复仇;作家格丹寻找小说中的角色塔贝,找寻这段救赎的终极意义。三条叙事线,多个时空,交叉叙事。

为了更好的呈现《皮绳上的魂》,观察藏区人民的生活,导演张杨和制片人李力决定同时推出一部关于探讨藏区人的生活,他们的信仰,这就是《冈仁波齐》的来源。

《冈仁波齐》朝圣队伍的组建,都来源于张杨对于藏区的观察,这也是《皮绳上的魂》原著作者的家乡,龙达村。遇到朝圣的队伍,都要上去学习,朝圣用的胶板是怎么粘的,羊皮裙是什么形态,路上吃什么。生活中张杨碰到了一组超圣队伍,拖拉机司机是父亲,车里还有个4个月的婴儿,孩子就是在朝圣中出生的。家里的老父亲开着车在朝圣的队伍前面走,可以看着一些车辆经过,确保朝圣的人安全。电影《冈仁波齐》中导演把车队放到了后面,朝圣的大部份藏民,领头的人用吹哨子来提醒朝圣的同伴。他选择了孕妇和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人来开路。

《冈仁波齐》探讨了真实和虚构,电影中的车祸是张杨虚构的,而孩子从朝圣途中的出生、及藏区对待死亡的态度,冷眼旁观去看他们生活,对于一个导演,最重要是,从生活中,你选取什么。还是参与其中,是长镜头的冷眼旁观呢,还是手持摄像机参与到角色的呼吸中。

摄影师郭达明眼中,《皮绳上的魂》的故事简洁而冷静,从佛教的角度去讲述了一个人和轮回的故事。对于一个神话,或者小说的传奇色彩,怎么能拍得如何冷静和真实。这一直是创作团队里纠结得最多的问题。

《冈仁波齐》运用了手持加偶尔的长镜头,而《皮绳上的魂》的摄影则是运用长镜头为主。故事和人物在藏区广袤的藏区开展。

《冈仁波齐》场景变化非常少,而《皮绳》几乎没有一处重复的场景。《皮绳》每场戏的选址都体现出西藏的纯粹与壮美,那种荒无人烟的原始之美,带着一股神秘的魔幻气息。

藏地一一处处饱和度溢出的风景就是魔幻感的真实写照。影片每一帧画面都告诉你这是一部极具质感的电影,他的电影野心就如同《赛德克巴莱》。该部电影一举提名了台湾金马金包括最佳剧本改编、最佳新人、最佳摄影及最佳声音设计,最终该片拿下上海电影节最佳摄影奖。

为什么一年内要套拍这两部电影。张杨回忆,一方面肯定是成本问题,表达层面,两部片子都是关于信仰,两部都是关于真实和虚构的配方,《冈仁波齐》和《皮绳》属于两个极端,然后他一次玩个够。 2013年的冬天,张杨带着拍摄队伍开始进入藏区。一直拍摄到2014年冬天,张杨的剧组在藏区一直走了四万公里。张杨在冈仁波齐山来回经历了五次。张杨在拍摄完了《皮绳上的魂》所有镜头时,他才跟着《冈仁波齐》的演员去转山。

这就是电影朝圣的结局,这也是他的结局。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