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特朗普曾大力称赞博通是家好公司,将总部从新加坡迁往美国,但如今却以国安为由,禁止其购并高通,其背后的原因恐怕在于政治影响力的差距。
根据官方文件披露,高通在 2017 年的政治游说费用高达 830 万美元,而博通仅有 85,000 美元,差距近百倍。当然高通游说的议题包括移民、国际贸易、税收和反托拉斯等问题力,目前尚不清楚高通实际上花了多少钱用来抵御博通的并购,仅了解到在此金额在去年第四季有所提升,但也明显的表现出在华盛顿的影响力。
晚了一步
知情人士透露,John Cornyn 的办公室持续向财政部施压,强调他有两党和全面的行政支持,应将高通购并案置于CFIUS管辖范围之内。不过纪录显示,高通并不是 Cornyn 最大的捐助者,占比其实很小。但的确,共和党出动了相当多的两院议员来推迟高通董事改选,也因此博通才会加速成为美国公司以回避审查,但最终总统特朗普对此事的直接干预,令博通棋差一步。
事实上,博通其实也已与华盛顿内部人士进行协商并寻求支持,接触层级已达到美国商务部副部长及其他高级顾问,只是当初因为特朗普的表扬,令他们低估了被批准通过的难度。在去年第四季,博通活跃的政治说客只有 1 位,而相对来看,高通去年还新聘了 19 位说客,在政治关说的力道上差距太大,甚至超过了苹果及亚马逊等巨头,而博通削减成本的企业文化在政治上吃了败仗。
仍会续迁
不过在交易告吹后,据信博通仍然会继续将总部迁往美国,毕竟 CFIUS 的影响将越来越大,不过有相关律师表示,只要没切断与外资的关系,恐怕也没那么容易摆脱美国政府的监察。而高通的反垄断调查当然也不会因此停止,其是否有操纵价格的官司仍会继续。
有趣的是,高通与华为的关系反而可能有所改善。《EE Times》有社论指出,尽管 CFIUS 认为高通是唯一一家可能与中国竞争下一代 5G 通讯的公司。但其实,高通在反对此交易的抗辩中,其实从未以此为理由,遑论国安问题。事实上,高通相信中国方面也并不看好此交易。
评论